㈠ 簡儀是何時發明的
簡儀(英文:abridged armilla),是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制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因將結構繁復的唐宋渾儀加以革新簡化而成,故稱簡儀。
㈡ 簡儀的創制者是誰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簡儀,1279年元初郭守敬創制,現存紫金山天文台之簡儀為明正統年間復製品,而郭氏原器毀於清康熙五十四年。簡儀是重要的觀測用儀器,由渾儀發展而來。因其簡化了渾儀的環圈重疊體系,又將赤道坐標與地平坐標分開,不遮掩天空,觀測簡便,故後人以此作為簡儀名稱之由來。
㈢ 簡儀是誰發明的簡儀和渾儀有什麼關系
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對渾儀做了許多大膽的改進後,發明簡儀。簡儀是世界上最早製成的大赤道儀,比歐洲天文學家的發明要早300年。郭守敬用簡儀測得一年為365.2425日,和實際時間只差26秒。這是我國古代黃赤交角的最精確的數值。
㈣ 簡儀是誰創制的
簡儀,1279年元初郭守敬創制,現存紫金山天文台之簡儀為明正統年間(1437)復製品,而郭氏原器毀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簡儀是重要的觀測用儀器,由渾儀發展而來。因其簡化了渾儀的環圈重疊體系,又將赤道坐標與地平坐標分開,不遮掩天空,觀測簡便,故後人以此作為簡儀名稱之由來。
㈤ 郭守敬如何創造了著名的簡儀
郭守敬摒棄了把幾種不同坐標的圓環集中在一起的做法,廢除了渾儀中設有的黃道坐標環組,而且把渾儀中的赤道坐標環組和地平坐標環組分解成兩個獨立的部分——赤道裝置部分和地平裝置部分。前者由北高南低的兩個支架支撐極軸,極軸的南端內外套疊著固定的百刻環和游旋的赤道環,南北兩極之間夾著四游雙環,四游雙環中裝有窺衡,與渾儀中窺管不同的是,它是依靠窺衡前後橫向突出物上的兩個圓孔來瞄準天體的。窺衡對准天體後,從四游雙環以及百刻環和赤道環的相對位置上可以讀出天體的赤道坐標。地平裝置部分由安放在下部的固定的地平環以及可繞鉛垂線旋轉的立運環組成,立運環中間夾有窺衡,窺衡瞄準天體後,從地平環和立運環上可以讀出天體的地平坐標。
㈥ 誰先後創造和改進了簡儀等近20種天文儀器
郭守敬
簡儀是元代漢族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制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
郭守敬創制的天文儀器包括:
12件 天文觀測儀器,其名載於齊履謙所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中,分別為: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十二種。
4件野外觀測儀器:正方案、丸表、懸正儀、座正儀。
6件計時儀器:寶山漏、大明殿燈漏(又稱七寶燈漏)、靈台水運渾天漏、櫃香漏、屏風香漏、行漏。
㈦ 簡儀的創制是由誰負責的
簡儀的創制是在1279年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負責的,現存於紫金山天文台的簡儀為明代正統年間的復製品,郭守敬原器已毀。因其簡化了渾儀的環圈重疊體系,又將赤道坐標與地平坐標分開,不遮掩天空,觀測簡便,故後人以此作為簡儀名稱之由來。
㈧ 簡儀是誰發明的、它有哪些主要的優點
中國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的。它克服了渾儀環環相套,阻擋視線的缺點,它是由赤道經緯儀和地平經緯儀組成在儀器的南面有一架用意校正子午線方向的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