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學怪狗的劇情簡介
《科學怪狗》是根據波頓1984年拍攝的一部同名短片改編的,也是首部波頓參與製作的迪士尼動畫。
本片採用黑白單格拍攝,並會後期轉製成3D形式,為了配合劇情,製作超過200隻木偶和道具。
小男孩維克多的愛狗Sparky被車撞死後,他十分傷心。在學校上課的時候,當老師做用電擊 青蛙的方法使其神經抽搐的實驗時,他有了救活他的小狗的靈感。於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電電擊小狗的屍體,使它復活。重生的小狗嚇壞了男孩家的鄰居們,他們視這只狗為怪物。鄰居們追趕狗時將狗和男孩逼進一間小木屋,失手幾乎燒死他們。但小狗卻將男孩救出,自己死去。鄰居和男孩的父母為之感動,決心再次救活它。他們用汽車發動機製造電能,又一次救活了這只狗…… 摘自豆瓣.
2. 求科學怪狗百度雲資源
鏈接:
《科學怪狗》是由迪士尼影業發行、蒂姆·波頓執導的影史首部IMAX3D黑白定格動畫長片,改編自蒂姆·波頓1984年執導的同名短片,同時也是對1931年瑪麗·雪萊同名小說改編經典影片《科學怪人》的一次經全新演繹的致敬之作。影片由凱瑟琳·歐·哈拉、薇諾娜·瑞德、馬丁·蘭道、馬丁·肖特、查理·塔汗等主演配音,定於2012年10月5日登陸北美影院。
影片主要講述了失去愛犬的維克多迸發出藉助電力復活小狗的想法,不成想在實踐成功後,活蹦亂跳的「火星」卻給整個小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3. 求《科學怪狗》觀後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部動畫電影,名字叫《科學怪狗》。
影片講述了小男孩維克多養了一條叫做史巴基的小狗。有一天,史巴基為了揀球而被撞死,這使維克多十分傷心郁悶。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看見科學老師用電擊使死青蛙神經抽搐的實驗時,他有了救活史巴基的靈感。於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電電擊小狗的屍體,使它復活。但是這個消息卻散了出去。一些維克多的同學因為好奇和科展,仿效了維克多的做法,卻製造出了可怕的怪物。同時,重生的小狗嚇壞了男孩家的鄰居們,他們視這只狗為怪物。鄰居們追趕狗時將狗和男孩逼進一間小木屋,失手幾乎燒死他們。但小狗卻將男孩救出,自己死去。鄰居和男孩的父母為之感動,決心再次救活它。他們用汽車發動機製造電能,又一次救活了這只狗……
片中除了維克多以外的五個人,他們的寵物雖然復活了,卻無一例外的都成了怪物。這是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片中的科學老師說,你做實驗,如果沒有『心』,結果就會不同。維克多為了史巴基能夠復活,全心全意的做好了每一個細節。而其他五個人僅僅是因為好奇和科展第一名,才使他們的寵物成了怪物……
感謝這部電影,使我懂了很多很多……
4. 科學怪狗的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科學怪狗》是波頓在迪士尼拍攝的第二部3D電影,前一部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科學怪狗》是一部翻拍的電影,其原作是波頓的同名真人短片。而在計劃翻拍的討論中,這部電影被波頓定為「黑白的定格動畫」。該片並不是波頓第一次製作定格動畫,2005年的《僵屍新娘》,就是一部定格動畫。影片早早就立項了,2005年,喬思安·麥克吉本就為影片撰寫了初稿的劇本,後來,這個劇本得到了波頓和約翰·奧古斯特的精心打磨。為了找到影片所要呈現出的恐怖片的特色,蒂姆·波頓翻出了很多他小時候看的環球公司的恐怖片,希望從中找到靈感,諸如《弗蘭肯斯坦的房子》、《德萊庫拉的房子》樣的影片給了波頓很多的提示。
拍攝過程
《科學怪狗》2010年在倫敦開拍,劇組為了這部影片建造了巨大的工作間,在這個工作間里,他們創造了一個家庭閣樓、一片墓地和一所高中校園的內景。在安排好工作項目並分配好人員之後,整個攝影棚被分成了30個獨立的區域,分塊拍攝影片的情節和鏡頭。影片的主角——小狗火花的玩偶被製作得相當「巨大」——和影片中的人物玩偶的大小相比,火花的體積是非常駭人的。在製作人物的時候,波頓使用的是和拍攝《僵屍新娘》時一樣的方法,先用不銹鋼做骨架,然後再在骨架外面用硅膠製作身體,最後再用布料和毛發覆蓋。拍攝出來的靜態圖片被導入電腦之後,再用CG的方式進行處理,才能得到一幀圖像。因為很多人物的關節非常細小,所以市面上沒有現成的螺栓和螺母可以購買,劇組專門請來了一位瑞士的鍾表師,讓他用自己的工具和技術手工製作螺栓和螺母。
和波頓合作多年的藝術指導里克·海恩里奇斯全程參與了設計場景、製作玩偶和後期製作的全部過程,他表示影片中的很多場景,比如說小鎮、街道,都是極其復雜的場景。既要表現出真實感,又要在片中展示出一種波頓式的黑暗感來,非常復雜。在製作玩偶上,劇組除了放大了小狗火花的比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嚴格按照人物的比例來製作的。小鎮的設計靈感,來自波頓所長大的地方,確切地說是戰後西南美國的常見小鎮。有些超現實的設施和物件的設計,來自於《剪刀手愛德華》。
5. 科學怪狗電影
科學怪狗_hd.mp4
6. 科學怪狗電影讓你明白了什麼
《科學怪狗》的敘事風格,那種用想像力把你拖進現實的穿插感,天馬行空但緊貼地面。扯破條框的幻想沒有越界,反過來,它被地心引力牢牢抓住,極富張力地表現著電影所想要傳達出的主題。如同《大魚》一樣,蒂姆波頓懂得如何將道理講述得富有吸引力。這種手段和目的內在連續的快速銜接,令人不禁贊嘆其十足的功力。
不僅跳躍了影片的節奏,也不失時機地平緩了觀者的心境。
不到九十分鍾的長度,暗灰的色調劃出了飽滿的輪廓。一個狗狗復活的輕科幻電影,被多敘事線條圍繞,我在裡面看到的是互相聯系又各有不同的平行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先見和偏見的故事片。獨樹一幟小男孩與科學「怪」老師的組合象徵了在傳統生活里的另一種可能——對成見的突破,對未知的挑戰。生活總是在不同層次上演著路徑依賴的老路,首先站出來的質疑者如同身著亮眼法袍的巫師,被在保守氣氛里沉溺已久的自見者視為異教徒,被驅散被仇視。科學老師幾句恢弘的演講還是不能逆轉其收拾走人的命運,這瞬間讓我回想起《死亡詩社》里的「船長」,領航者確有超凡不俗的眼光,但也需承載起被唾棄的沉擔,忍辱負重,堅守不渝。然偏執退縮者與真理追尋者,孰能孰弱高下立判,至善的光芒終會燃盡腐朽的死灰,這又是電影在結尾所要傳達的。
這是一個關於理解和包容的教育片。小男孩的「越界」行為盡管引起了家庭內的小騷動,父母在面對如此異常時卻能表現出大度的姿態,老爸真誠的勸導,老媽即時的包容,都在用平等的對話消解著代溝的神話,這也得以讓主角小男孩成功地在電影中「存活」下去,使得波頓的故事得以順利地敘述開來。「大家長式」的見地常常在現實中鉗制著孩童的發揮餘地,恐嚇著他們內心屬於自我的聲音,輩分的道德等級喜歡塑造遵從與絕對權威的文化,這不僅普遍於家庭,亦不乏於社會與政治(中國,你懂的)。
這是一個關於人與動物的情感片。在人最孤寂的時候動物最會以行動而不是語言實在地支持著落寞人的心靈,那種不離不棄的義無反顧,是高傲的人類需要臨摹的最佳品質,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不屑一視的。要知道,動物不止是玩伴,有時他們也是我們拜以學習的對象。因而情感不止是學生與老師的,孩子與大人的,還有我們與動物的。
這還是一個關於想像力的科幻片,表現在波頓將貓咪與蝙蝠融為一體的冷色調幽默上、把烏龜變為巨獸的短暫驚悚上、為貴賓的黑色毛發染出一道閃電白上。也散發於小男孩們對新鮮的好奇與追求上,他們在房檐用碳酸飲料飛翔,在屋頂拿風箏導電,在家中小隔層的黑板上描繪自己的科學幻想並付諸實踐。這份對創造的執著,推動著我們賦予自己以及這個世界不盡相同的意義和色彩。
至於片末,所謂「小狗未死」的瑕疵,我不太關心,倒是兩只狗狗蹭鼻生電,最終相愛,反令我覺得是個不錯的結局。
轉。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16246/
7. 科學怪狗是哪個公司出品的
《科學怪狗》是由迪士尼影業發行、蒂姆·波頓執導的影史首部IMAX 3D黑白定格動畫長片,改編自蒂姆·波頓1984年執導的同名短片,同時也是對1931年瑪麗·雪萊同名小說改編經典影片《科學怪人》的一次經全新演繹的致敬之作。影片由凱瑟琳·歐·哈拉、薇諾娜·瑞德、馬丁·蘭道、馬丁·肖特、查理·塔汗等主演配音,定於2012年10月5日登陸北美影院。影片主要講述了失去愛犬的維克多迸發出藉助電力復活小狗的想法,不成想在實踐成功後,活蹦亂跳的「火星」卻給整個小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8. 科學怪狗這種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用的是實物,然後再進行電腦合成製作
當初就很復雜了要影片所用木偶的各個活動部分裝有關節。攝制時,首先按照劇情設計出木偶的連貫動作,再將每個動作分解為若干循序漸進的不同姿態,在拍攝現場由人操縱,依次扳動關節,採用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對可以連續操縱動作的布袋木偶、杖頭木偶和提線木偶,則可用連續攝影的方法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