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學家有哪些發明啟示作文

科學家有哪些發明啟示作文

發布時間:2021-08-17 22:23:20

㈠ 科學家從什麼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作文

細心的人回會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豬嘴極為相似,這是為什麼呢?莫非防毒面具的發明和豬嘴有關?事實確實如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與英法聯軍為爭奪比利時伊泊爾地區展開激戰,雙方對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頓時,一片綠色煙霧騰起,並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對方的陣地飄移,一直擴散到聯軍陣地縱身達25 公里處,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防毒面具可以說是模仿豬嘴的一件傑作.
通過鯨魚的流線型發明了潛水艇.
通過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雷達.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通過蜻蜓的復眼發明了多相片的照相機.
通過鳥發明了飛機.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根據響尾蛇的頰窩能感覺到0.001℃的溫度變化的原理,人類發明了跟蹤追擊的響尾蛇導彈.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關於雷達是否是受到青蛙眼睛的影響,我這也是回憶很早以前遇到過的知識,不一定完全准.我認為雷達的電磁波什麼的是受蝙蝠啟發,但我記得是說青蛙眼睛大,能夠左顧右盼,還能馬上鎖定目標,比如鎖定蚊子,所以發明了能全方位追蹤目標的雷達,看來我們所指的是雷達的不同方面).
人類從蝙蝠身上學到了怎麼研製雷達,它是利用波的反射.

㈡ 關於科學家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並而發明創造的作文

在生活中,大自然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有很多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動植物身上發現的。小青蛙為什麼一定要等飛蛾起飛才發動攻擊呢?通過多次實驗,仿聲學家終於發明了電子蛙眼。
為了弄清楚為什麼青蛙一定要等飛蛾起飛才發動攻擊,仿生學家對青蛙進行了特殊的實驗研究。原來,蛙眼視網膜的神經細胞分成五類,一類只對顏色起反應,另外四類只對運動目標的某個特徵起反應,並能把分解出的特徵信號輸送到大腦視覺中樞——視頂蓋。視頂蓋上有四層神經細胞,第一層對運動目標的反差起反應;第二層能把目標的凸邊抽取出來;第三層只看見目標的四周邊緣;第四層則只管目標暗前緣的明暗變化。這四層特徵就好像在四張透明紙上的畫圖,疊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圖像。因此,在迅速飛動的各種形狀的小動物里,青蛙可立即識別出它最喜歡吃的蒼蠅和飛蛾,而對其他飛動著的東西和靜止不動景物都毫無反應。
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在生活中,我們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生物,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追問
謝謝你
追問追答

㈢ 科學家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作文450字

看了動物世界這本書,我從書中了解到啄木鳥、食蟻獸的生活特性和特異能,從它們身上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同時也得到一個啟發:
在農村果園里,我們常常發現害蟲鑽進樹干、成熟的果子里,為了保護果林,農民們只得不斷地大量噴農葯,這樣的結果呢?不但成本高,而且人們在食用時,超標的農葯讓人們望而生畏,如果滅蟲不及時,人們也只得把那些「無葯可救」的果樹心痛地砍掉。在現代化的農村裡,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啄木鳥來幫果樹們看病。
大自然給人們有許多的啟示,飛機是根據蜻蜓發明的、流狀形的輪船是仿照海底的鯨發明的,那麼我在想:我們何不仿照啄木鳥的嘴和食蟻獸的舌頭來製造一種輕便的滅蟲機呢?在這種滅蟲機里,我們可以裝一塊電腦晶元,這樣,它就可以准確無誤探測到病樹,然後,我們可以按一下手柄上的一個紅鍵,從那裡面就會彈出一個類似啄木鳥的嘴一樣的又尖又帶勾的鋼管,它可以准確無誤地在有害蟲的樹上打一個極小的洞,然後用帶勾的鋼管嘴將它勾出。要是白蟻呢?大家不要慌,我們可以先將鋼管嘴收進去,然後,再按綠色的健,一條仿食蟻獸的舌頭就會從裡面彈來,那富有粘性的長舌,一「鑽」進洞里,那白蟻便會輕而易舉地全部被消滅。
從啄木鳥和食蟻獸覓食中,我們得到了一個啟發,從而也從中得到了一個創新。

提供素材,僅供參考

㈣ 科學家從什麼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的作文

牛頓 蘋果掉落 發現了地心引力
阿基米德 浴缸水當自己坐進後滿處 浮力定律

㈤ 關於科學家的發明是從什麼東西啟示的作文

細心的人回會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豬嘴極為相似,這是為什麼呢?莫非防毒面具的發明和豬嘴有關?事實確實如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與英法聯軍為爭奪比利時伊泊爾地區展開激戰,雙方對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頓時,一片綠色煙霧騰起,並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對方的陣地飄移,一直擴散到聯軍陣地縱身達25 公里處,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

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防毒面具可以說是模仿豬嘴的一件傑作。

㈥ 科學家動物啟示的發明作文400字內

人類從動物上得到的啟示
蒼蠅—氣味探測器
蜻蜓—飛機
青蛙—快速掃描系統
螳螂—鐮刀
雞蛋—建築物
昆蟲—液壓裝置
蛇—紅外線
魚—潛水艇
蜘蛛—人造纖維
烏龜—裝甲車
貓眼—夜視儀
野豬的鼻子—防毒面具
鷹—鷹眼導彈
蝴蝶—溫度控制系統
大烏龜背小烏龜—轉動炮塔的坦克

烏賊和魚雷誘餌 烏賊體內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它便釋放出這種黑色液體,誘騙攻擊者上當。潛艇設計者們仿效烏賊的這一功能讀者設計出了魚雷誘餌。魚雷誘醋似袖珍潛艇,可按潛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變,也可模擬噪音、螺旋節拍、聲信號和多普勒音調變化等。正是它這種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敵潛艇或攻擊中的魚雷真假難辯,最終使潛艇得以逃脫。

蜘蛛和裝甲 生物學家發現蜘蛛絲的強度相當於同等體積的鋼絲的5倍。受此啟發,英國劍橋一所技術公司試製成猶如蜘蛛絲一樣的高強度纖維。用這種纖維做成的復合材料可以用來做防彈衣、防彈車、坦克裝甲車等結構材料。

長頸鹿和「抗荷服」 長頸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大腦和心臟的距離約3米,完全是靠高達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壓把血液送到大腦的。按一般分析,當長頸鹿低頭飲水時,大腦的位置低於心臟,大量的血液會湧入大腦,使血壓更加增高,那麼長頸鹿會在飲水時得腦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長頸鹿身上的一層、厚皮緊緊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壓,飛機設計師和航空生物學家依照長頸鹿皮膚原理,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抗荷服」,從而解決了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在突然加速爬升時因腦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這種「抗荷服」內有一裝置,當飛機加速時可壓縮空氣,也能對血管產生相應的壓力,這比長頸鹿的厚皮更高明了。

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發射導彈,則必須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

蝴蝶和衛星控溫系統 遨遊太空的人造衛星,當受到陽光強烈輻射時,衛星溫度會高達200攝氏度;而在陰影區域,衛星溫度會下降至零下200攝氏度左右,這很容易烤壞或凍壞衛星上的精密儀器儀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學家傷透了腦筋。後來,人們從蝴蝶身上受到啟迪。原來,蝴蝶身體表面生長著一層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有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氣溫上升、陽光直射時,鱗片自動張開,以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少對陽光熱能的吸收;當外界氣溫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緊貼體表,讓陽光直射鱗片,從而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科學家經過研究,為人造地球衛星設計了一種猶如蝴蝶鱗片般的控溫系統。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根據蒼蠅嗅覺器的結構和功能,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

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 (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

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㈦ 科學家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作文150字

動物在地球上是不可缺少的,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動物身上還告訴我們了啟示,讓我和大家說一說吧!
雖然蒼蠅很令人討厭,也很骯臟,但它有啟示,科學家們從而發明了一種小型氣體分析,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腔腸動物,有二百五十多種。水母的身體含有95%以上的水,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還有漂浮作用。水母的外形多樣,像雨傘,像硬幣,像帽子,十分漂亮。觸手中的細柄上有一個小球,裡面有一粒小小的聽石,這是它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氣磨擦而產生的次聲波沖擊聽石,刺激著周圍的感受器,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得到信息,於是,它們立刻從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所以,水母的順風耳被人們仿照了,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對航海有很大作用。
還有很多啟示,比如:根據鯨發明了潛水艇,根據蜻蜓發明了直升飛機,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我就不一一說了。動物給人類的啟示

動物在億萬年的漫長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種奇異的構造,特殊的功能和有趣的習性。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從動物身上得到許許多多極其寶貴的啟示。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了許多啟示,創造發明了性能優異的新型機械繫統、儀器設備、建築結構和工藝流程,這就是仿生學。

古時候,人們看到魚兒在水裡游,自由自在,就根據魚的胸、鰭發明了船和槳。人們看到鳥在天上飛,就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們「飛向藍天」的願望。

通過研究魚的呼吸器官——鰓,人類模仿魚鰓的結構,用兩層硅橡膠薄膜做成了具有鰓的功能的半透明膜,可以作為人在水中呼吸使用的「人工鰓」。人類還根據鱷魚排鹽的機理,製成了高效的「淡化器」,可以用於提取或濃集某些分散狀態的元素……

蒼蠅的復眼包含4000個可獨立成像的單眼,能看清幾乎360。范圍內的物體。在蠅眼的啟示下,人們製成了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張高解析度照片的蠅眼照像機,在軍事、醫學、航空、航天上被廣泛應用。

人類通過研究螢火蟲等生物發光,正在進一步造出新型的高效人工冷光源。如果能創造出一種象生物放光的物質一樣,塗在室內牆壁上,白天能接受光照,貯存能量,夜晚就自然地發出光亮來,那該是多好啊!

人們又從大烏龜背小烏龜身上得到啟示,小烏龜在大烏龜的背上可以朝任何方向,因此,人類又發明了轉動型大炮。

動物給了人類許多啟示,真是人類的老師!

閱讀全文

與科學家有哪些發明啟示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