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論述曹丕的詩歌創造

論述曹丕的詩歌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17 19:31:08

Ⅰ 曹丕詩歌的內容及詩風有何特點

一、語言綺麗工練,抒情深婉細膩,形成了便娟婉約的纖麗清新風格。如《燕歌行》全詩清詞麗句,情思婉轉,纏綿動人,准確成功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漫漫長夜中牽念夫君的無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帶有擬作性質,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發戰亂中的一種蒼涼情懷。
三、抒發志向記敘軍旅的作品,如《黎陽作》氣勢高昂卻亞於曹操。

Ⅱ 曹丕寫的詩詞有哪些

曹丕寫的詩詞有《秋胡行》、《釣竿行》、《煌煌京洛行》、《大牆上蒿行》、《臨高台》等。

Ⅲ 曹丕的代表詩歌是什麼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它和《齊謳行》、《吳趨行》相類,都是反映各自地區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區音樂特點的曲調。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當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接界的地帶,秦漢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歷年統治者都要派重兵到這里戍守,當然那些與此相應的築城、轉輸等各種搖役也就特別多了。拿最近的事實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烏桓的戰爭,就發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反映這個地區戰爭徭役之苦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骨相撐拄」的民歌,到漢代更有了著名的《飲馬長城窟》。曹丕的《燕歌行》從思想內容上說就是對這種文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又引《樂府廣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於燕,而為此曲。」這樣來理解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內容是正確的。《燕歌行》不見古辭,這個曲調可能就創始於曹丕。這篇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反映的是秦漢以來四百年間的歷史現象,同時也是他所親處的建安時期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疾苦的關心與同情。

Ⅳ 曹丕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傑出的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曹丕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的先河;
②、《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③、其《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Ⅳ 論述曹操 曹植 曹丕的寫作特點

曹操寫他的雄心壯志 曹植江山美人必竟洛神賦寫的是他嫂子 七步詩寫的兄弟間為江山反目的可悲 曹丕的詩沒讀過

Ⅵ 曹丕.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丕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傑出的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採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

《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

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贊「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曹丕的一些為後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纏綿悱惻。

學者葉嘉瑩在《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里,列舉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和王夫之《姜齋詩話》對曹丕的評價。

《詩品》將曹丕排在中品,認為他的詩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偶語」,即兩個普通人在講話),反觀曹植則是「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文心雕龍》(才略篇)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

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可謂為曹丕文學成就「平反」的宣言。葉嘉瑩說,曹丕是一位「理性詩人」,有節制有反省,「以感與韻勝」。

曹植

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

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

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

(6)論述曹丕的詩歌創造擴展閱讀:

其他文學成就:

1、曹丕-賦

曹丕所創作的二十八篇賦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從總體內容上來看以抒情和詠物為主,而體制方面一改漢大賦之鴻篇巨幅,成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賦。

其賦作內容以真情的筆觸,觸摸到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並將個體的喜怒哀樂帶入行情小賦之中。

生活紀實:到建安時期,辭賦開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發展,其樣式明顯已經改變。鋪排場面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反映社會實際,記錄作者的親身所見所聞所感。

曹丕賦作品中有許多內容就是表達出了,時代的心聲與個性化的追求及感受。曹丕的《校獵賦》是一篇很完整的賦作品,在其賦中曹丕運用筆墨不多,不過三百來字就將一次田獵盛況盡數描繪出來。

行寫情懷:曹丕為情而造文,他的賦作品中充滿了情志的行發,可謂是情貫賦篇。從行發情感的不同角度來看《寡婦賦》、《出婦賦》,更多地表達出作者對下層社會婦女哀憫同情的情懷。

曹丕善寫婦女題材的作品,其詩歌有《寡婦詩》與之賦作品皆有機行一致的情感行發。

作者將寡婦孤獨生活的現實寫照,同一年四季景物變化的感受結合起來,景隨情至般地襯托出寡婦無限的惆悵與哀情來。曹丕細膩婉轉筆觸,始終觸碰到寡婦滿腹傷感而無法釋懷的無奈嘆息上,同情憐個之情躍然紙上。

體物感物:曹操帶曹丕、曹植等人登銅雀台遊玩,期間命曹丕兄弟作同題賦各一篇,所以其弟曹植亦有同題之賦作。曹丕的《登台賦》是一篇歌詠銅雀台華美壯麗的小賦,這篇賦寫的筆觸清新細膩,在描寫景色時做到了 「寫物圖貌,蔚似雕畫」(《文心雕龍·洽賦》)。

從賦作體現出的情感色彩來看,洋溢著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與喜悅之情。作者用色彩鮮亮語言歡快的節奏,將所見陽春三月的美麗景色描摹出來,並將此時的喜悅心情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的景緻融為一體,流露出曹丕內心嚮往平靜安寧的生活願望,以及年輕向上奮發有為的情感。

曹丕的詩歌筆法影響著其賦的風貌,詩體之賦為其賦作品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標志性意義。

2、曹植-畫論

曹植著有《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的文章。它可以同漢代的《毛詩序》相提並論。

《毛詩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專談詩歌的文章,闡述詩歌的倫理教化作用;《畫贊序》則主張繪畫在"教化"方面應具有的功用。這當然是儒家思想。但曹植在這里明確了繪畫藝術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肯定了繪畫藝術的地位,則是很重要的。

曹植明確提出畫能「存乎鑒戒」。而且這種「鑒戒」還不是圖解式的進行,而是通過繪畫藝術形象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共鳴產生的。

他談到繪畫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反應,有「仰載」、「悲惋」、「切齒」、「忘食」、「抗首」、「嘆息」、「側目」、「嘉貴」等等。這是不同的人物畫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豐富多樣的感情反應,這就接觸到了繪畫藝術的特徵。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次接觸這一問題。

它與曹丕《典論·論文》第一次講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兩者在理論上可說都是開啟以後那個文藝自覺時代的先聲。

Ⅶ 曹丕的代表詩歌是什麼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Ⅷ 曹操曹丕曹植的詩作,這三人在詩歌創作上有什麼異同點

王巍教授的《建安文學概論》

Ⅸ 曹丕和曹植的詩歌創作有何異同應如何看待對二人高下的評價

以下文字均來自網路,前一段談三曹的文學水平;後面截屏資料比較曹丕曹植二人文學價值觀。僅供參考,前來於源簡書,截屏資料陳艷艷。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在歷史上各有光輝,在文學領域也頗有成就,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史上可以說是名噪一時,他們才華橫溢,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佳作,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開創了建安文學。他既寫過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也有反映雄心壯志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所處的時代,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烽火連天,戰亂不休。用曹操的詩來形容,就是「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在那樣一個時代,他依然寫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瀟灑肆意的詩句。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和父親一樣,也愛舞文弄墨。雖然他的文學光環不如其父、其弟,但是曹丕的文學成就還真不能小視。曹丕開創的了一個新的樂府題目——《燕歌行》,寫出了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詩的開頭道:「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可見他的文字風格清新流麗,寫的是肝腸寸斷的婦女秋思,後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的曲調作閨怨詩。同時,曹丕所著的《典論》,是中國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它論述了文學批評的態度、作家的個性與作品的風格、文體的區分、文學的價值等頗為重要的問題,為文學批評開辟了道路。

曹植作為「才高八斗」的代言人,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他的主要文學成就體現在詩賦以及樂府,一首《洛神賦》驚艷了多少文人墨客——「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他以華美之詞,創造了洛神這一女神的形象,既令人浮想聯翩,也留下了洛神的身份之謎。
來源:簡書

Ⅹ 曹操曹丕曹植的詩作,這三人在詩歌創作上有什麼異同點

「三曹」,即歷史上的漢魏之交的曹操及其兩個兒子曹丕、曹植.曹氏父子三個因詩文上的成就,開當時一代之風氣,故有「建安三曹」之說(另有「建安七子」).明人張溥將「三曹」的詩文輯評為《三曹》集.
曹操的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詩人,今存詩20餘首.他的一部分詩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和百姓的苦難.如《蒿里行》記錄了漢末董卓之亂前後最黑暗混亂的一段歷史,描繪了軍閥爭權奪勢所造成的悲慘現實:「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另一部分詩抒發了他的人生抱負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觀滄海》寫登臨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見所感,展現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氣概和寬廣博大的胸懷;《龜雖壽》抒寫了年命有盡而老當益壯的積極進取精神;《短歌行》抒發了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業的決心.曹操創造性地用樂府古題寫時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送葬時的輓歌,在曹操筆下卻以其反映現實的鮮明性被稱為「漢末實錄」.此外,他的四言詩為已經僵化板滯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曹操不僅用自己的創作開風氣之先,而且以其對文學的倡導,為建安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曹操的散文最突出地體現了迥異於漢代的清峻、通脫、華美、壯大的風格.他的代表作《讓縣自明本志令》、《舉賢勿拘品行令》都寫得樸素自然,清峻簡約,不受禮法約束,不加雕飾,直抒胸懷,情真意切.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於公元220年廢漢獻帝自立,是為魏文帝.現存詩約40首,形式多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備,多為對人生感慨的抒發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題材上除一部分寫游賞之樂的宴遊詩外,以表現遊子行役思親懷鄉、徵人思婦相思離別居多.借傳統題材表現了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時代氣氛,以及人生多故的傷離憫亂.風格清麗婉約.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對後代歌行體詩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一描寫女子在凄涼的秋夜裡輾轉難寐,思念遠人,細膩委婉,纏綿悱惻,傳誦不衰.曹丕文章的語言漸趨華美,排偶氣息和抒情意味都比較濃重,代表了文章由質趨華的傾向.如《與吳質書》在追念舊游、感傷逝者中,描繪出友人的情懷與自己疏放的性情.感情凄愴真摯,語言流暢婉轉,文筆清秀雋麗,是一篇含蓄深情,情文並茂的傑作.
曹植(192-232),字子建,為曹操第四子,天資聰穎,才華過人.現存詩90多首,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其前期作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感時傷亂,如《送應氏》二首寫洛陽荒蕪殘破景象,《泰山樑甫吟》寫邊海人民極端貧苦的生活,都流露出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另一類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如《白馬篇》借英姿颯爽、急赴國難的幽並游俠兒的形象,表達了自己「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豪邁感情.
後期主要抒寫自己遭遣被棄的悲憤不平.題材大致有四類:一是抒發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憤懣,代表作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共分七章,憤怒控訴曹丕集團對兄弟諸侯的殘酷迫害,抒發了自己悲痛、恐懼、凄涼、憤慨等種種曲折復雜的感情.二是傳統的閨怨題材,借思婦、棄婦的怨嘆,表白自己的心跡,如《七哀詩》代思婦立言,從中寄託了自己的遭遇和感慨,情思哀婉,想像新奇.三是直抒胸臆,述懷言志,如《雜詩》其五直抒慷慨報國不甘閑居的志向.四是遊仙詩,除少數表現求仙得道、服食長生外,大都是借遊仙這一傳統題材曲折表達了因人世險惡而隱居避世的嚮往.
曹植詩歌文采氣骨兼備,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對詩歌的題材和內容進行了多方面開拓,藝術上注重聲色的描繪和技巧的琢磨,富於創造,大大豐富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鍾嶸《詩品》評價其詩曰:「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曹植又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存詩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詩.他以自己傑出的創作為我國古典詩歌從朴質無華的民歌向體被文質的文人詩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愧是建安詩壇最傑出的代表.
曹植散文抒情言志文辭剴切,敘事論理簡練有序,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引經據典,彷彿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如《求自試表》博引典實,反復設喻,層層推進,情詞懇切,將自己的一片忠心和急於事功之情抒發得既淋漓盡致又委婉曲折.藝術形式上,使用了大量駢儷句式,但能駢散相間,句子長短參差,錯落有致,因而工整而無萎弱之弊.
其《洛神賦》是黃初三年(222)曹植過洛水時想起洛水之神宓妃的傳說,有感而作.全篇筆觸細膩,文辭艷麗,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神女美好、靈動而又虛無縹緲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人神相遇而不能交接的無盡愁怨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悵惘.

閱讀全文

與論述曹丕的詩歌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