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燈泡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
那絕對的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雖然能發出亮光,但光線刺眼,壽命短。
於是,愛迪生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用炭條、白金絲,還有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都以失敗而告終。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愛迪生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發現可以用棉線做燈絲,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愛迪生經進一步試驗發現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個小時。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後,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惰性氣體氮或氬。
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❷ 電燈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呢
如果沒有電,我們就會陷入黑暗和冰冷。
電是一種物質嗎?當然是一種物質,至於是什麼物質,怎麼運行,我們慢慢道來。
當你看著城市裡美麗的燈火, 當你享受著電帶來的便利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電,它是什麼?
這些電的現象,你是否感覺充滿神秘?即使是現在,我們也覺得充滿神秘,300年前的古人,他們看到電的奇怪現象,他們認為這是神的傑作?
漫長的人類史上,電的使用,僅僅是在這兩三個世紀的事情。
讓我們一起了解,那些神秘的電現象。
打開電子科學的大門
剛開始的時候,在倫敦一個叫豪克斯比的法國人。
他發明了旋轉玻璃球,在晚上, 把手放在了球體上轉動的玻璃球上。
看到了漂亮的藍色光。
很難想像,那個時候的人們把這種現象看成神跡。很多人認為這是神的傑作,不能理解,也不需要理解。
人類第一次打開了電子科學的大門,但是很遺憾,沒有人感興趣。
諷刺的是,那個時候第一次出現了一批開明的知識分子,但是這些知識分子們也沒有興趣。
電子科學的意外傳承
然而,魔術師卻看到了商機。他們用電來表演。
憑空釣起羽毛,憑空點燃酒杯,甚至憑空電用手電筒擊客人。
這種表演,成為了一種時尚的娛樂文化。
表演需要更多靈感,他們不得不研究電學。
一個叫史蒂芬格雷的人,他本是一個絲綢製造商,火災讓他失去了一切,一貧如洗的他只好開始了電學的研究。
他製作了精妙的電金箔表演。還提出了絕緣體的概念。
他讓一個小孩吊在鞦韆上面,讓靜電傳送到小孩身體里,手放在金箔上面,金箔就會跟著手跳動。
收集電荷的重要歷史時刻
後來另一位叫馬奇布魯克的教授認為,電既然可以傳送,應該是像水一樣可以流動。
他試圖用一個玻璃瓶,倒進了一些水裡。
然後他在裡面放了一段導線,看看能不能充電?
他把罐子放在絕緣體上,但不管他怎麼努力,電荷都不會停留在罐子里。
後來有一天,他拿著瓶子,忘記把罐子放在絕緣體上了,奇妙的事發生了。
一隻手握住罐子,另一隻手碰了一下圓球,受到了可怕的電擊。
他在日記中寫到,這是一個可怕的實驗,我建議你永遠不要嘗試。
當我們現在再做一次這個實驗的時候,一定要用其它導體去觸碰圓球。會看到強烈的電弧。
這個罐子內停止供電幾個小時後,依然能釋放電擊。
這是人類史以來第一次可以把電收集起來。
這是重要的歷史時刻,人們把這個可以儲存電的瓶子稱為“萊頓瓶”。
它成為了第一個世界快速,被傳來傳去。
但是始終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電流的大膽猜想
後來,一個叫富蘭克林本傑明的美國人。他設計了一個風箏閃電的實驗。但是現在科學們認為,他的這個實驗是造假的,富蘭克林並沒有在閃電中進行風箏實驗。
然而,在巴黎北部一個叫馬利的小鎮里,卻完成了另一個實驗。
喬治路易斯克萊爾,和他的朋友托馬斯弗朗科斯德拉巴勒。
兩個人豎起12米長的金屬桿。
下面套在酒瓶里,就像一個大型的萊頓瓶。
然後在5月20日這一天,十二點二十分,閃電擊中了金屬桿的頂端。
一個助手跑向瓶子,火花在金屬和他的手指之間跳躍著,發出撕裂般的巨響,還有一種類似燒焦的氣味。
這個實驗證明了閃電與萊頓瓶里的電是一樣的。
盡管實驗不是富蘭克林親手做的,但是卻是他解開了這個迷題。
他用商人的思維思考,認為萊頓瓶放電時並沒有一次把電全部放掉。既然電荷的本質是流動,那麼萊頓瓶就很像銀行,可以存錢,也可以借錢。
富蘭克林他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萊頓罐的問題是個會計問題。
充電時,負電荷被從電線上導進水裡。
如果罐子放在絕緣體上,少量的電荷在水中積聚。
這個罐子要是被人拿著時,正電荷通過身體從地面吸到罐子外面,試圖抵消瓶子裡面的負電荷。
但是正電荷和負電荷都被玻璃抵擋住了。
所以,正負電荷就會在玻璃的兩邊不斷積累。
然後用另一隻手觸摸瓶子的頂部,形成一個電路。內部的負電荷馬上倒流到頂部與那裡的正電荷結合。因為之前存了大量的負電荷,所以一時間產生了高能電火花。
電容器就是現代版的萊頓瓶。
電壓的大膽猜想
有一種魚叫電鰩,放電可以擊倒一個成年男人。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和令人費解的新謎團
英國人亨利卡文迪什是一個貴族富人。
他放棄財富和地位,他喜歡農村生活。
當他聽說怪魚的事後,親自體驗了一番,非常肯定這就是電。跟萊頓瓶一樣。
他還製作了一條假魚。但是有一個問題引起了他的深度思考。
為什麼魚放電的時候沒有電弧呢?
有一天他有了靈感。
就是電荷和電壓不同。
萊頓瓶電壓高,電荷少。
電鰩電壓低,電荷多。
這些觀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但是人們卻一直爭論動物產生的電是不一樣的。一爭就爭了幾十年。
青蛙與上帝的對決
直到一個叫伽伐尼的義大利人。
他相信人體運動要依靠生物電流。一種從大腦流出,經過神經,最後流入肌肉促成運動。
他設計了著名的青蛙實驗來證明這個觀點。
電擊青蛙的神經,青蛙的腿就會像活著的時候那樣抽動。
後來又把青蛙掛起來,使用不帶電的金屬刺激,同樣有效果。
然而,一個叫伏爾泰的人認為,這並不是科學。青蛙實驗正好說明了,電是上帝放在動物體內的。
後來咖伐尼又做了一系列提取動物電的研究,還出了一本書《論動物電》。
但是伏爾泰就是不接受咖伐尼的觀點。
他認為電力只能來自其它地方。
他的光亮,結束了一個千萬年的暗夜時代,也照亮了另一個新時代。
電子一粒一粒地通過金屬,照亮了我們的世界,這就是電燈。
直到今天我們看見了明亮的城市。
但是還有多少人記得三百年前的故事?
我們應該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們,讓他們知道電的存在,是多少人的智慧付出換來的?
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光明,珍惜現在,少生氣,多感恩,活在當下。
認真看到這里的朋友,都是有福氣的人。祝大家工作順利,合家幸福。
最後還有一個彩蛋
1803年,咖伐尼的一個侄子在倫敦進行了一個可怕的新實驗。一個名殺人犯剛被絞死,就被直接帶到一個演講廳進行實驗。
分別在肛門和脊椎放一個導體,然後電堆放電,屍體立刻坐了起來。
❸ 燈泡不是愛迪生發明的么,為什麼有人一直說
准確說,燈泡(白熾燈)是由愛迪生用竹炭絲作為燈絲改進並定型的。
1878年12月18日,英國人斯旺試製成功了第一隻白熾電泡。此後不久,他還在紐卡斯爾化學協會上展示過他的碳絲燈泡。而當他的有關白熾電燈的實驗報道在美國發表之後,也曾給愛迪生以直接的幫助。
1879年,愛迪生也開始投入對電燈的研究,他認為 ,延長白熾燈壽命的關鍵是提高燈泡的真空度和採用耗電少,發光強、且價格便宜耐熱材料作燈絲,愛迪生先後試用了1600多種耐熱材料,結果都不理想。
1880年,愛迪生又研製出碳化竹絲燈,使燈絲壽命大大提高,同年十月,愛迪生在新澤西州自行設廠,開始進行批量生產,這是世界最早的商品化白熾燈。
1880年,斯旺在發明白熾電燈後申請了專利。
1881年,白織燈正式投產。而在燈泡投產之後,他未能像愛迪生那樣建立相應的發電站和輸電網。這樣就使得愛迪生後來居上,成了人們公認的白熾電燈的發明家。英國的斯旺也於1881年在新堡郊外本威爾設廠。
1907年,A.賈斯脫發明拉制鎢絲,製成鎢絲白熾燈。
❹ 以下不是愛迪生的發明
電磁感應定律--法拉第
蓄電池--普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