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河的發源地在哪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向東流經9個省和自治區,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公里,年徑流量661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二長河。主要支流有40多條,其中汾河、渭河是兩大重要支流。由於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床不斷淤高,下游許多地段成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黃河源頭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布,甚為壯觀。黃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適於探險性漂流。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而長江又被找出了新的源頭(原在唐古拉山)。江河源頭氣勢雄偉,風光獨特。
❷ 黃河發源於哪
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源頭位於青海巴顏喀拉山的雅拉達澤峰,幹流長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萊州灣)。
❸ 黃河發源於哪裡
黃河全長5464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治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包括鄂爾多斯內流區4.2萬平方公里),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黃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80億立方米,佔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2%,在中國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黃河含沙量極大,年輸沙量16億噸,平均含沙量達35公斤,是舉世聞名的多沙河流。黃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鎮)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黃河上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斜山東麓,在劉家峽附近入黃河;中游段(河口鎮至河南鄭州的桃花峪)的無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的鳥鼠山,橫貫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在潼關匯入黃河;下游段(鄭州以下至河口),此段處於華北平原上,是地上「懸河」,黃河兩岸幾乎所有河流都無法注入黃河,只有發源泉於山東泰山的汶河,居高臨下,藉助於京杭大運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黃河。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從南到北屬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氣候。
❹ 黃河發源地
黃河發源地: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
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故記述黃河的河道變遷及水系情況,先說古黃河的地質演進,繼述人類活動時期黃河下游的變遷,再述現有水系的分布與特點,以及流域范圍和相關密切地區。
黃河上游水質還是很清澈的,由於黃河中游會流經黃土高原,支流攜帶了大量泥沙匯入,顏色就變成了泥黃色。
據記載,先秦時期黃河沿岸的環境還是很好的,植被繁茂,水土流失情況並不嚴重。但是從戰國時代開始,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越發嚴重,黃河水就變得渾濁了。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都會產生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滯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
(4)黃河發明於擴展閱讀: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也造就了沿途壯觀的自然景觀。沿途有黃河鐵橋、黃河母親雕像、黃沙古渡、黃河小浪底、壺口瀑布等著名景區,吸引著國內外客人前往。
黃河主要支流有湟水、白河、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無定河、涇、渭河、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十三條。
這十三條支流,分布在從上游青海至下游山東的九個省份。每個支流流域,都是當地早期人類文化遺址的發現地。原始社會的先民選擇居住地址時,一般都選在有水源,依山傍河,背風的台地之上.
❺ 黃河流域發源於什麼時候
黃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 115 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 105 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 10 萬至 1 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在150萬年前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西候度猿人;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現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出現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所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從中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距今1萬年至5000年)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形成了我國的古代文明---黃河文明。
❻ 黃河是發源於哪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經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肅,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華北平原
❼ 黃河發源地是哪裡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7)黃河發明於擴展閱讀: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區,在山東墾利縣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
❽ 黃河發源於(),最終流入()。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等九省(區),最後於山東省墾利、利津兩縣之間流入渤海。
滿意的話望採納哦親↖(^ω^)↗
❾ 黃河發源於哪裡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❿ 黃河發源於哪裡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終年積雪。黃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無數小湖的沼澤。出星宿海後進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瑪多,繞過積石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長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貴德至綏遠省河口鎮,長一千五百多公里。黃河在甘肅境內,穿過不少大峽谷,匯集許多支流。中游段從河口鎮到河南盂津,長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縱貫黃土高原,夾帶著大量泥沙,洶涌而下,到了壺口,地勢陡落,形成壺口瀑布,接著穿過龍門峽流到潼關,河道變寬,因匯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關為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過三門峽到盂洛,便進入平原地區。下游段自孟津到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長八百七十多公里,由於泥沙於積,水流緩慢,兩岸築有大堤,成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