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婚紗發明時間

婚紗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8-17 10:03:29

1. 婚紗是誰發明的大神們幫幫忙

1499年法國路易十二與布列塔尼的安妮的婚禮上新娘的結婚禮服, 是第一次有文獻記載的婚紗。傳統婚紗一般為白色,採用白色的傳統可追溯至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婚禮。當時女皇穿著白色婚紗,拖尾長達18呎,官方照片被廣泛刊登,不少新娘希望穿著類似的婚紗,這傳統一直流傳至今,而拖尾的長度也有新人富有的象徵,1980年代英國黛安娜王妃結婚時的禮服約有480呎。 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前,婚紗可以是各種除黑色(表示哀悼)或紅色(與娼妓有關連)以外的顏色,白色婚紗代表內心的純潔及像孩童的天真無邪,後期則演變為童貞的象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0年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也使婚紗的風格大異從前,而有短裙設計的婚紗出現。1940年代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婚紗的製作取得不易,因此新娘的結婚禮服轉為簡單樸素,或是向親友借現成的婚紗,許多母親也會將自己的婚紗當作傳家寶,讓自己的女兒在結婚時穿上自己結婚當時的婚紗。 東西方新人對婚紗的避諱不同,在美國,結婚典禮之前新郎是不能看見女方的婚紗款式,所以挑選婚紗時,女方多會和姊妹或女性朋友前往挑選,也因此美國新人的結婚照,多是婚禮現場所拍攝。 在東方社會中,較無此項避諱,臺灣及香港的婚紗公司除了提供禮服租賃之外,還延伸出婚紗攝影行業,提供專屬的攝影棚、攝影師與婚禮相關服務,幫新人拍攝婚紗照,並設計成冊和謝卡,放在婚禮現場供來賓翻、取閱。 在傳統的婚禮上,戴在新娘頭上的頭紗,通常在雙方交換戒指,牧師或證婚人宣佈兩人成為合法夫妻後,由新郎揭開。過去只有第一次結婚的新娘才可以披頭紗,改嫁的不可以,但現時不少人已不清楚過去有這一種習慣。

2. 婚紗的由來

十六世紀的歐洲愛爾蘭皇室酷愛打獵,在一個盛夏午後,皇室貴族們帶著獵槍,騎著馬和成群的獵兔犬在愛爾蘭北部的小鎮打獵。

巧遇在河邊洗衣的蘿絲小姐,當時的理查伯爵頓時一見鍾情,被蘿絲小姐的純情和優雅氣質深深吸引,同時蘿絲小姐也對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留下深刻的愛慕之意。

由於伯爵的堅持,為了讓伯爵死心,皇室提出了一個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要求,希望蘿絲小姐能在一夜之間縫制一件白色聖袍(當時沒有穿白紗嫁娶的習慣),而要求是長度符合,從愛爾蘭皇室專署教堂的證婚台前至教堂大門的白色長袍。

要求提出,理查伯爵心想心儀的婚事幾乎已成幻滅.....但當時的蘿絲小姐卻不以為然,居然和整個小鎮的居民們徹夜未眠,共同合作。

在天亮前縫出了一件精緻且設計線條極為簡約又不失皇家華麗氣息的16米白色聖袍,當這件白色聖袍於次日送至愛爾蘭皇室時。

皇家成員無疑不深受其感動並被極高情感的設計理念所打動,在愛爾蘭國王及皇後的允諾下並完成了童話般的神聖婚禮。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紗的由來。

(2)婚紗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20世紀初期,婚紗開始變短,同時還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讓新娘在婚禮的舞會上獨具風采。走入30年代,流行婚紗趨向緊身,令新娘更顯嬌媚動人。

70年代的婚紗,呈現出一種濃濃的懷舊情調,款式上又興長下擺、多褶,花邊層巒疊嶂,極富裝飾性,以柔軟的肉色布料為主。

90年代,婚紗設計打破傳統的大轉擺式裙設計,並吸取了流行時裝的設計特色。上衣部分的裸露居多;裙子部分有旗袍式、超短裙式,還有一種實用的組合式婚紗,白天新娘到教堂或晚上宴請賓朋好友時能自行組合。

3. 婚紗的歷史沿革

婚紗的由來一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到200年時間。婚紗禮服的雛形應該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臘米諾三代王朝貴族婦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線繩系在乳房以下,下身著鍾形衣裙,整體緊身合體的服裝。如今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的白紗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西方19世紀以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到1820年前後,白色才逐漸成為婚禮上廣為人用的禮服顏色。這是因為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緻的婚紗。從此,白色婚紗便成為一種正式的結婚禮服,如今,有的人不懂婚紗的來歷,自己別出心裁,把新娘的婚紗做成粉紅或淺藍的顏色,以示艷麗。其實,按西方的風俗,只有再婚婦女,婚紗才可以用粉紅或湖藍等顏色,以示與初婚區別。
婚紗由來二
十六世紀的歐洲愛爾蘭皇室酷愛打獵,在一個盛夏午後,皇室貴族們帶著獵槍,騎著馬和成群的獵兔犬在愛爾蘭北部的小鎮打獵,巧遇在河邊洗衣的蘿絲小姐(Rose.Miss),當時的理查伯爵頓時一見鍾情,被蘿絲小姐的純情和優雅氣質深深吸引,同時蘿絲小姐也對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留下深刻的愛慕之意.狩獵返回宮廷的伯爵徹夜難眠,並在當時封建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情況下,鼓起勇氣提出了「門不當,戶不對」對出生於農村的蘿絲提出求婚迎娶的念頭!皇室一片嘩然,並以堅決捍衛皇室血統而反對。
由於伯爵的堅持,為了讓伯爵死心,皇室提出了一個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要求,希望蘿絲小姐能在一夜之間縫制一件白色聖袍(當時沒有穿白紗嫁娶的習慣),而要求是長度符合,從愛爾蘭皇室專署教堂的證婚台前至教堂大門的白色長袍。
要求提出,理查伯爵心想心儀的婚事幾乎已成幻滅.....但當時的蘿絲小姐卻不以為然,居然和整個小鎮的居民們徹夜未眠,共同合作,在天亮前縫出了一件精緻且設計線條極為簡約又不失皇家華麗氣息的16米白色聖袍,當這件白色聖袍於次日送至愛爾蘭皇室時,皇家成員無疑不深受其感動並被極高情感的設計理念所打動,在愛爾蘭國王及皇後的允諾下並完成了童話般的神聖婚禮.....
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紗的由來。 婚紗款式的變化:最初的婚紗,設計不很復雜。垂直線條的高腰長裙,有褶的袖子和開得較低的領口,彷彿就是當時流行服裝款式的翻版。絲和緞是婚紗的主要面料。後來的婚紗款式是長及足踝的,前幅裙用直線剪裁,後幅則綴上另一幅拖地的裙擺,當新娘走在教堂的紅地毯上時,拖地的裙擺也在地毯上徐徐而過,令新娘有天仙般的風姿。以後的婚紗式樣,上緊下寬,低領口被端莊的高領口所取代,質料多用華麗的錦緞,領口、袖口和裙擺還綴上了不少花飾。至19世紀末葉,婚紗的質地漸趨輕柔,雙縐紗與塔夫綢最受新娘們的青睞。
20世紀初期,婚紗開始變短,同時還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讓新娘在婚禮的舞會上獨具風采。走入30年代,流行婚紗趨向緊身,令新娘更顯嬌媚動人。40年代,婚紗簡單的剪裁、心形領口和長袖手套成了一種時尚。至60年代,婚紗的長度短了許多,有的甚至跟「迷你裙」沒有多大區別,原料以亞麻布和棉布最受歡迎。70年代的婚紗,呈現出一種濃濃的懷舊情調,款式上又興長下擺、多褶,花邊層巒疊嶂,極富裝飾性,以柔軟的肉色布料為主。90年代,婚紗設計打破傳統的大轉擺式裙設計,並吸取了流行時裝的設計特色。上衣部分的裸露居多;裙子部分有旗袍式、超短裙式,還有一種實用的組合式婚紗,白天新娘到教堂或晚上宴請賓朋好友時能自行組合。
簡介
2011年婚紗流行元素趨勢注重婚紗的每個細節。在不經意的地方給人以驚喜,整體造型趨於簡潔,細節同樣以簡勝繁、量少而質精。2011年婚紗的四大流行元素分別是:羽毛、荷葉邊、立體花和水晶貼鑽。婚紗算是時尚界最傳統的服裝了,其流行周期雖然不像成衣一樣明顯,但每年也是有大體的趨勢。2011年的婚紗時裝總的趨勢是優雅大方,但也包含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如今流行
裝飾手法主要還是傳統的刺綉、珍珠水晶亮片、蕾絲、緞帶、蝴蝶結、褶皺、荷葉邊、立體花和羽毛等,選用的比列也是按照這個順序,與以往沒有什麼分別。
浪漫層次
層次重在表現變化和節奏,而非繁復的裝飾,我們看到許多斜向甚至縱向的荷葉邊,浪漫而優美。還有層次所表現出的蓬鬆,充滿了空靈感,毫不沉重。
立體輪廓
婚紗選用的是最優質的面料,不論是垂感良好的綢緞、重磅的織錦緞、爽滑的烏干紗或塔夫綢,都能塑造出線條分明的立體造型,而且不限於是整體的輪廓還是局部的裝飾。
優雅曲線
魚尾裙最能展現女性的 S 形曲線,而最新的魚尾裙款式臀部以下不會收得過緊,下擺從膝蓋以上慢慢打開,總體呈現為更修長的 A 形,更修飾身材,行走也更方便
色彩更加多變
2011年春夏,國際標准色權威Pantone公司經過對紐約設計師的尋訪,提取了10種色彩作為女裝的流行色,其中包括紫羅蘭、極光黃、松石綠、珊瑚粉、番茄色、鮮藍色、香檳粉、托斯卡尼淺褐、橄欖綠、桉樹灰。已經融入服裝流行體系的婚紗禮服的設計也大致依照這個色彩體系選擇本季主打色彩,其中番茄色和松石綠是本季婚紗禮服的關鍵色彩。
設計風格更加傾向於細節致勝
本季婚紗禮服更加註重對於細節的處理。設計師對於細節的處理延續整體造型的簡單風尚,更加側重肩部、領口及腰線的設計,鏤空、刺綉、花朵等元素被廣泛運用。諸如刺綉等的東方元素的運用使得西式的婚紗更加附合東方新娘的婉約氣質。肩部及領口的透明設計也是本季婚紗的熱點。
潮流設計
1.中式細節西式剪裁:小立領、盤扣、對襟,這些中國民族旗袍中的特色元素如今也出現在了西式剪裁的新娘禮服上。
2.白色婚紗精美小巧:設計師沒有在布料上加任何的裝飾物,只是簡單地用花邊將婚紗的輪廓勾勒出來,並為婚紗搭配同款的頭紗,簡單之中透露著清雅的韻味。這類簡潔卻略見心思的婚紗最適合擁有嬌小身材的中國新娘,穿在身上溫婉可人,令人怦然心動。
3.奢華重新占據潮流尖端:如今婚紗禮服普遍流行簡潔風格,而走奢華路線的婚紗卻重新占據了潮流尖端,越奢華的婚紗越顯珍貴。具體來說,春夏的婚紗款式重新塑造了細腰高挑的復古形象,如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打造美麗曲線。類似宮廷禮服的泡泡袖出現率極高,露肩的婚紗款式也相當受設計師推崇。有透明感的薄紗和雪紡紗上點綴以漂亮的燙鑽和水晶,打造了一派奢華的感覺。
4.層層疊疊的裙擺是亮點:與傳統的帶有長拖尾的復古婚紗不同,春夏的新款婚紗裙擺變短了不少,婚紗的長度均在腳踝以上,讓復古的婚紗款式因此而增添了現代感。雖然剪短了婚紗的長度,但是裙擺的設計卻是復古式婚紗的亮點所在,設計師製造了層層疊疊的裙擺效果,讓裙擺具有重量感,絲毫不會因為長度變短而降低了其華麗的程度。
5.大面積立體蕾絲性感時髦:以往蕾絲只是作為裝飾物出現在婚紗上,在春夏蕾絲卻已經從裝飾物的角色變成了婚紗的主要部分,春夏流行的蕾絲不再是平面蕾絲,具有立體感的歐洲手工立體蕾絲大受歡迎,這種立體蕾絲彌補了平面蕾絲的單調,讓婚紗顯得很有質感。
6.誇張頭飾成絕妙點睛之筆:復古式維多利亞風格的流行關鍵之一便是誇張的頭飾,設計款式奇特的誇張頭飾成了婚紗絕妙的點睛之筆,其中最為熱門的是花朵造型以及流線型的鑽石頭飾,而這些頭飾大得足以遮蓋住新娘的大半個頭頂,與之相搭配的耳環和項鏈也以大為美。不僅如此,大牌設計師還搬出了堪稱「母級收藏」的頭飾。

4. 中國婚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1白色婚紗作為新娘在婚禮儀式或者婚宴上的常見的禮服,起初是由西方傳入我國。五四運動之前,中國人結婚還崇尚紅色,是絕對的禁止穿白色衣服的,在傳統的婚禮禮服中,最常用的就是鳳冠霞帔。到了上世紀初期,白色婚紗開始在中國亮相,並漸漸融入中國的婚禮文化中,而且在上海一些大城市開始流行穿白色婚紗禮服,並成為一種風尚。在上世紀50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結婚禮服出現了斷層,年輕的新人在舉辦婚禮時,新娘喜歡穿翻領襯衫,而新郎則穿中山裝。進行80年代,白色婚紗再次出現,封殺經典的旗袍,並一直延續至今。
2白色作為婚紗顏色中的主流,有著其深厚的歷史根源。在中國封建統治的時期,婦女的的地位低下,人們十分看重女子的貞潔,要求女孩子在婚前必須守身如玉,由此反映出新娘結婚禮服的顏色。甚至有的地方規定,白色婚紗是少女的專利,如果是再婚或者已失身的女子是不能穿白色婚紗的。人們認為新娘在結婚那天應該是最純潔、最美麗的,白色是唯一能與她相配的顏色。
3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各樣的婚紗顏色陸續出現,新娘們舉行婚禮時大膽地披上各種顏色的婚紗,不同的彩充分體現了新娘不同的性格,使得新娘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分外的光彩。

5. 婚紗照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婚紗照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在我國是20世紀20年代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婚紗照發展史如下:
自古以來,傳統的中式婚紗禮服是長袍馬褂和鳳冠霞岥,新人們往往喜歡身著紅色禮服。古時候有個傳統習俗: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大多是由女孩自己從小就開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正是由於這種傳統思想,西式的白色婚紗剛流傳如中國時,並沒有讓人接受,反而結婚照卻在當時引起了不少轟動。」20世紀的中國還在滿清的統治下,結婚慶典仍保持著典型的傳統風格,雖然這時候攝影技術付入國內,但是人們的魂對照片懷著一種敬畏的心情,新人結婚很少有什麼結婚照。

1919年「五四」運動前,中國人結婚崇尚紅色,新人是絕對不允許傳白色衣服的,上左圖這張新人合影,難得穿長袍馬褂,女的穿長面袍,人物造型機械,應屬這一時期或稍晚。。右邊這張難得也是當時比較盛行的長褂配上女的長袍,而新娘當時的頭飾也已用上長的絲綢。
到了民國初期,過人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鳳冠霞岥讓人掬的越來越土氣,於是旗袍裝等漸漸開始取代古老的結婚禮服。但最大的轉變還是在拍照的觀念上。據記載,那時候照相只在大城市的官僚社會才有所出現,每逢大事時都想拍照留念,尤其是結婚的時候拍一組結婚照是一種高檔時尚,可是當時的拍照表情都非常嚴肅拘謹。
隨著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傳入,婚紗首次在我國亮相,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先生小姐,不少人已經信奉了基督教,他們一般選擇在教堂舉行婚禮,新郎打領結,穿西裝禮服,新娘披婚紗,戴白色手套,手握紅玫瑰,代替花轎的是滿鮮花的小汽車,新人在新朋友的擁下,步入庄嚴的教堂,代替新娘的是西式的司儀,新人交換式指,互致親吻,在大家的注目下新郎將新娘抱進車內,去渡他們的新婚蜜月,上圖是20年代的婚禮合影照,後面的建築物應是教堂,新娘,新郎以及賓客,小花童的服飾都很西化,他們的婚禮也一定是西式婚禮.
30年代西式服裝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開始流行穿白色婚紗禮服,一般新娘穿白色婚紗禮服,手捧鮮花,頭戴白色長沙,長達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禮服,白硬領襯衫,戴黑領結,手捧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還有男女二位儐相,也穿大禮服和白沙,陪著一對新人,舉行婚禮後就在教堂內與雙方家長,證婚人等牌色合影照,這就是起初的婚紗照,這種類型的結婚照一直延續到50年代...
40年代前後白色婚紗禮服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婚紗照由教堂合影逐步轉移到照相館,程序上也由舉行婚禮後拍照改為婚禮膠拍照,人數由集體合影演變為二大二小的私人合影,進而發展到只有新郎,新娘二人合影,從此開始了名副其實的婚紗照。
到了80年代的人終於又穿上了婚紗和媳婦,有從新找回了自我,回望20世紀80年代初的婚紗照,很多人覺得很傻。那時候婚紗照慢慢復興,但模仿得有些不論不類,比如新郎一定要拿著白手套,卻沒有燕尾服。新娘捧著失真的塑料花,還非得站在高高的木頭墩子上。有當事人會議桌,照相只花了8元錢,後來又放大,上顏色,優化了12元,在當時算是比較奢侈的。照相館里就意見婚紗,沒的選擇,婚紗直接濤在褲子外面,新娘也不用化妝,幾分鍾就拍完了。
80年代後期又開始穿上婚紗和西裝,到90年代人們結婚都會拍組婚紗照,然後掛在床頭,這期間觀念的變化是飛躍性的,尤其是結婚時必須拍一套婚紗照,一直流行到如今.可惜的是,90年代在盛行婚紗照和藝術照的同時,化妝技術實在不怎麼樣,如今看那年代的照片,新人化妝後往往連最親的人也認不出來.
追求個性21世紀初唯美婚紗宣揚個性進入新世紀,婚紗走進了平常百姓家,新娘們要面對的問題已經從要不要穿變成了穿什麼樣的婚紗。 這是個最球唯美和個性的年代,不拘一格,張揚個性。新世界的新娘或請來了專門的婚紗設計師,或重新穿上中式旗袍,並不忘為其入一分性感和嫵媚,或穿上超短裙式禮服張揚著新租人類的個性語言。

6. 婚紗的由來和婚紗的發展變化

一般人認為英國人普遍流行戴婚紗的習俗,戴婚紗的習慣可能從英國流傳開的吧。
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新郎穿的長禮服 ;新娘身著白衫、白裙、頭戴白色的花環,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手持白色的花束。總之,英國人崇尚白色,它象徵愛情純潔、吉祥如意。
其實,戴婚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公元前10世紀,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在古希臘,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成的頭紗,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羅馬時代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 。中世紀以後,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爾後,發展成白色頭紗,並且尺碼日益延長,並遍及歐洲各地。

7. 誰發明了婚紗。

白色婚紗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上,是1499年法國路易十二與安妮的婚禮上。 但具體是誰發明的就不得而知了。
希望採納

8. 婚紗最開始起於哪個國家

1.西方的婚禮是屬於浪漫型的,整個婚禮從開始到結束到充滿了浪漫氣息。新娘的禮服一般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禮服,使整個婚禮顯的莊重嚴肅.到教堂去舉行結婚儀式是整個婚禮最重要的環節.首先,隨著婚禮進行曲的節奏,新娘挽她的父親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親將她親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師會要求新郎新娘對對方作出一輩子的承諾,這也是整個婚禮的高潮.然後他們會在牧師和眾人的祝福下,交換結婚戒指並親吻對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裝飾用品.在婚禮結束時,新娘就會拋給到場的女賓客,如果誰接到花球,誰就是下一個結婚的人,這就使整個婚禮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2.中國的婚禮就不同於西方,整個婚禮的主色調是紅色,這也是中國的傳統的代表喜氣的顏色。這也就使婚禮變的喜氣洋洋.在傳統婚禮中,新娘一般穿著紅色羅衣,頭戴鳳冠,上面還有一塊紅色絲巾.而新郎就穿著紅色的長衫馬褂,頭戴紅色大沿帽。新娘乘著大紅花轎在後,新郎騎著馬在前,隨著紅娘和迎親隊伍到新郎家中拜堂.雙方家長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個婚禮由司儀主持,在他的指揮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鬧洞房是婚禮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飯飽後,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擁下來到洞房.眾人就開始鬧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鬨下做各種游戲……這樣整個婚禮就在一片笑聲中結束了。

9. 婚紗禮服的歷史發展

婚紗的由來一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到200年時間。婚紗禮服的雛形應該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臘米諾三代王朝貴族婦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線繩系在乳房以下,下身著鍾形衣裙,整體緊身合體的服裝。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西方19世紀以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到1820年前後,白色才逐漸成為婚禮上廣為人用的禮服顏色。這是因為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緻的婚紗。從此,白色婚紗便成為一種正式的結婚禮服,如今,有的人不懂婚紗的來歷,自己別出心裁,把新娘的婚紗做成粉紅或淺藍的顏色,以示艷麗。其實,按西方的風俗,只有再婚婦女,婚紗才可以用粉紅或湖藍等顏色,以示與初婚區別。
婚紗由來二
十六世紀的歐洲愛爾蘭皇室酷愛打獵,在一個盛夏午後,皇室貴族們帶著獵槍,騎著馬和成群的獵兔犬在愛爾蘭北部的小鎮打獵,巧遇在河邊洗衣的蘿絲小姐(Rose.Miss),當時的理查伯爵頓時一見鍾情,被蘿絲小姐的純情和優雅氣質深深吸引,同時蘿絲小姐也對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留下深刻的愛慕之意.狩獵返回宮廷的伯爵徹夜難眠,並在當時封建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情況下,鼓起勇氣提出了「門不當,戶不對」對出生於農村的蘿絲提出求婚迎娶的念頭!皇室一片嘩然,並以堅決捍衛皇室血統而反對。 由於伯爵的堅持,為了讓伯爵死心,皇室提出了一個當時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要求,希望蘿絲小姐能在一夜之間縫制一件白色聖袍(當時沒有穿白紗嫁娶的習慣),而要求是長度符合,從愛爾蘭皇室專署教堂的證婚台前至教堂大門的白色長袍。要求提出,理查伯爵心想心儀的婚事幾乎已成幻滅.....但當時的蘿絲小姐卻不以為然,居然和整個小鎮的居民們徹夜未眠,共同合作,在天亮前縫出了一件精緻且設計線條極為簡約又不失皇家華麗氣息的16米白色聖袍,當這件白色聖袍於次日送至愛爾蘭皇室時,皇家成員無疑不深受其感動並被極高情感的設計理念所打動,在愛爾蘭國王及皇後的允諾下並完成了童話般的神聖婚禮..... 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紗的由來。

10. 婚紗是哪國發明的啊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內到200年時間。容在西方,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的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但在19世紀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並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至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以一身潔白雅緻的白色婚紗示人,以及皇室與上流社會的新娘相繼效仿後,白色開始逐漸成婚紗禮服的首選顏色。象徵著新娘的美麗和聖潔。現在,白色婚紗已經是婚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國家,除了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婚禮服飾外,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白色的婚紗。此外,在西方,新娘會將結婚禮服細心保存起來傳承給後代子孫,讓聖潔的婚紗成為美麗的珍藏和愛的傳承。

閱讀全文

與婚紗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