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民族精神的創造性

民族精神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8-17 09:43:59

A. 民族精神作用

其一,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模式。從遠古開始,中華先民就在華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緊密的聯系,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祖國的大好河山。兩千多年前,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隨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大一統」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來,國家政權雖屢次更迭,間有盛衰,但中華各民族在遷移、聚集和戰爭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卻從未中斷過。崇尚統一,反對分裂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孫中山指出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分裂是暫時的,統一是長期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旋律。在中華大家庭內部,各民族團結統一、和睦相處,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世界文明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其二,使中華文明傳承不輟,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享譽世界。其根本原因在於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明的靈魂,為之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應對外來文明的挑戰中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方的影響,而是積極、主動地選擇、取捨、改造、融合,使之成為自身新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不斷使中華文明得到新的發展。

其三,使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而不亡,歷盡磨難而新生。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屢遭劫難的民族,天災頻繁,人禍不斷。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表現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每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人們總是能夠捐棄前嫌,空前團結,同仇敵愾。中華兒女從來不在侵略者面前低頭,有著酷愛自由、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獨立的傳統。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志士無比崇敬。近代以來,中國雖屢遭列強欺凌,國勢衰敗,幾近亡國滅種的邊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華民族有著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她為救亡圖存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經過全民族的百年抗爭,終於贏得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中華民族又以巨人的姿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許多試圖征服中國的侵略者在遭到中華兒女,特別是普通百姓的拚死抵抗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中華民族是不可征服的」這樣由衷的感嘆。拿破崙曾說過,中國像一隻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將為之震顫。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無論中華民族面臨怎樣的危機,都沒有失掉民族自信心,而是愈挫愈奮,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民族的尊嚴。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民族精神既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又指向未來。中華民族在古代曾經長期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她不仗勢欺辱弱小民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遭劫難,受盡凌辱,但她不自暴自棄;現代以來,中華民族經過百年抗爭,重獲新生,揚眉吐氣。中華民族精神是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在於支撐著中華民族創造了古代的輝煌,走出近代的泥濘,重獲現代的新生,並將在不遠的將來迎來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

B. 中華民族精神有什麼作用

中華民族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模式。從遠古開始,中華先民就在華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緊密的聯系,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祖國的大好河山。兩千多年前,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隨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大一統」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來,國家政權雖屢次更迭,間有盛衰,但中華各民族在遷移、聚集和戰爭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卻從未中斷過。崇尚統一,反對分裂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孫中山指出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分裂是暫時的,統一是長期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旋律。在中華大家庭內部,各民族團結統一、和睦相處,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世界文明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其二,使中華文明傳承不輟,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享譽世界。其根本原因在於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明的靈魂,為之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應對外來文明的挑戰中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方的影響,而是積極、主動地選擇、取捨、改造、融合,使之成為自身新的有機組成部分,並不斷使中華文明得到新的發展。

其三,使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而不亡,歷盡磨難而新生。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屢遭劫難的民族,天災頻繁,人禍不斷。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中表現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每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人們總是能夠捐棄前嫌,空前團結,同仇敵愾。中華兒女從來不在侵略者面前低頭,有著酷愛自由、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獨立的傳統。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志士無比崇敬。近代以來,中國雖屢遭列強欺凌,國勢衰敗,幾近亡國滅種的邊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華民族有著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她為救亡圖存進行了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經過全民族的百年抗爭,終於贏得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中華民族又以巨人的姿態重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許多試圖征服中國的侵略者在遭到中華兒女,特別是普通百姓的拚死抵抗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中華民族是不可征服的」這樣由衷的感嘆。拿破崙曾說過,中國像一隻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將為之震顫。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無論中華民族面臨怎樣的危機,都沒有失掉民族自信心,而是愈挫愈奮,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民族的尊嚴。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民族精神既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又指向未來。中華民族在古代曾經長期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她不仗勢欺辱弱小民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遭劫難,受盡凌辱,但她不自暴自棄;現代以來,中華民族經過百年抗爭,重獲新生,揚眉吐氣。中華民族精神是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在於支撐著中華民族創造了古代的輝煌,走出近代的泥濘,重獲現代的新生,並將在不遠的將來迎來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

C.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麼

民族精神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個民族對其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其成員所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遵循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體現的心理素質、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徵的總和。相對於其他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認同,是一個民族的集體人格的體現,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的總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它是一個民族得以維系和凝聚的精神紐帶,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來說起著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的作用。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弘揚民族精神顯得尤為重要。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競爭。經濟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認同危機,而增進民族認同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發展是中國的現實主題。「知恥而後勇」的自尊、自強、自信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全體成員,團結一致,艱苦奮斗。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就在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國現代化的動力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我們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任何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進性,就不僅要弘揚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比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揚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揚,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徑。在新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們的民族精神更應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個如何弘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與時俱進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問題。 培育民族精神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題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而社會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因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要做到「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通過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開拓創新,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中,「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就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中華民族成員的根本利益。在中國,人民的利益就是民族的利益,向人民負責就是向民族負責,這是民族精神維系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終基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同時,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始終」。中國共產黨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才能保證自己始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才能保證自己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在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我們不僅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更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即以創新的形式吸引人。通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嵌入民族精神的培育,就能以更加貼近民眾心理、情感的方式得到認同。 民族精神培育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三個代表」重要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統領著文化建設和民族精神培育,保證了民族精神培育的正確方向和先進內容。民族精神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新世紀的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我們培育的民族精神應該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反映時代精神的精華。新世紀中國反映時代精神精華的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以,新世紀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必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下進行。 一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以科學技術為主要因素的綜合國力成為衡量一個民族是否強大的首要條件。鄧小平早就強調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這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反映了這種時代精神,新世紀的中華民族精神也必須反映這種時代精神,並為發展中國先進生產力提供精神動力。二是體現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是民族文化中活著的部分。但是,民族精神也有狹隘與寬容、封閉與開放、先進與落後之分。狹隘、封閉、落後的民族精神必然導致自負的民族自我中心主義、種族主義、最終阻礙和窒息本民族的發展,甚至給整個人類造成不幸。所以培育新世紀的民族精神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培育寬容、開放、先進的,因而也是健康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精神。為了保證民族精神始終體現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民族精神中精華部分,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精神中優秀的部分,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整合創新。三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民族精神要真正成為一個民族成員所共享的精神,就必須符合這個民族中絕大多數成員的根本利益,任何離開利益的意識和精神都不能長久和持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於執政為民,新世紀的民族精神的本質也在於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進中華民族每個成員的利益。稿件來源:光明日報

滿意請採納

D. 弘揚民族精神有什麼重大意義

意義: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發原點,是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文明進步的力量泉源。它不僅在古代對我國各民族的文明進步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推進當代先進文化建設、創新時代精神的客觀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變的,它總是要隨著先進文化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增加新的內容。

三、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增強綜合國力,應對經濟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觀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家、各地區、各民族爭取生存、謀求發展的競爭形勢愈來愈嚴峻。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四、弘揚與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塑造與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觀需要。

為了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我們必須在塑造與培養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新一代合格人才應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4)民族精神的創造性擴展閱讀:

1、充分發揮偉大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激勵引領作用。

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歷經幾千年培育出來並不斷豐富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格外珍惜、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使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精神導向。

2、在全社會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

新時代,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流,提升精神生活質量水準、滿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新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空前提高,這些都為在全社會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利條件。

3、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培塑偉大民族精神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與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表述不同,但又是相容相通相融的。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准則得以實現,依賴民族精神的價值追求作為支撐,民族精神也構成了國家層面恆久的價值理念。

參考資料: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現實意義-人民網

E. 魯迅先生說過什麼這句話說明了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說明了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
分享1

十分鍾有問必答
1680人正在問
魯迅先生說過什麼這句話說明了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說明 A.民族精神
C 試題分析:根據教材知識,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答案選C。A說法錯誤,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BD說法太絕對不正確。
44贊·5,496瀏覽2017-09-29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
對 試題分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撐,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所以題干是正確的。
4贊·97瀏覽2016-01-06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說明了 [ ]
C
5贊·572瀏覽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強調: A.民族精神是
C 試題分析:根據教材知識,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一個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堅定的民族志向,遠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偉業,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題文中民魂是指中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所以答案選C。
2贊·255瀏覽2016-12-01
初三政治題
c吧
26瀏覽
真正的自律要如何去做到?
1、遠離誘惑源,轉移注意力:許多人玩手機和電腦都上癮了,也有喝酒上癮的,這些都是缺乏自律的表現。我們
374條回答·2,836人在看
越南人是什麼民族?他們是漢人嗎?
越南人在我們中國內稱為京族,在越南則稱為越族。而越南人其實是百越人和漢人融合的後代所以越南人當然不是
11條回答·372人在看
減肥過程中最怕什麼?
阿亮體重管理
18,295播放
為什麼在網上會看到有人吃斷腸草,燉豬腳的新聞?斷腸草不是有毒的嗎?
但是為什麼這東西有毒,還是有人去吃它呢?實際上,有可能是人家誤摘到這種植物,也有可能是對方不知道這是
8條回答·455人在看
在國企辭職後檔案會一直在原單位嗎?很多年後想轉出來可以嗎?
國企勞動者辭職之後的檔案,一般不會保存在原單位,會進行轉移。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是一個月內完成轉移
8條回答·10,294人在看
我們國家的國旗五星紅旗為什麼可以從三千份國旗投稿中脫穎而出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安門城樓上升起的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五星紅旗的設計者,
8條回答·86人在看
隔離霜,妝前乳,粉底 的先後順序用法
28條回答·133,203人在看
孫尚香墓出土,打開墓室以後,為何專家直呼太可憐了?
因為孫尚香的墓里只埋了她一個人,這也就證明了劉備在後期與孫吳交好的時候也沒有想起來把自己的夫人接回去
9條回答·206人在看
蒙迪歐報價是多少?目前值得入手么?
蒙迪歐可以說是福特公司近幾天來主打的一項產品了,而且這幾天在汽車行業贏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尤其是在青
14條回答·509人在看
想提升學歷有什麼辦法?
想提升學歷的辦法:自考專升本、成教專升本、網路教育專升本1、自考專升本:適合人群:基礎好,有足夠的學
23條回答·353人在看
正在載入

F.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

1、B 2、B 3、D

G. 綜合上述材料儒家對構建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

綜合上述材料,儒家對構建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答案
貢獻:革故鼎新,自強不息;以天下為己任;崇尚道德修養。(2分,任答兩點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H. 民族精神的意義!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它是種族、血統、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等所熏陶、融匯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說是一個民族的內在心態和存養。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民族精神能夠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強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國各族人民聚集在黨的周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形成過程: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的總和。一個缺乏自己民族精神的民族,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終極歸屬感與榮譽感,使中國人為了祖國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基本內容,是我們每一個人中國人必須傳承的。我們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中國精神」,才能具備更高更可貴的「中國精神」,才能完成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民族精神,網路-中國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閱讀全文

與民族精神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