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顆導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並且叫做什麼導彈
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V1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導彈;而其同期研製的V2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彈道導彈。從發射時間看,是V2早;而從對當時的影響和名氣來講,是V2。以下是研製和首發詳情: V-1飛彈是德國人研製的第一枚巡航式導彈,即有翼導彈。它的起源是無人駕駛飛機。1929年10月,美國人查爾斯凱特林和埃爾默斯內利成功地使一架裝有自動控制裝置的試驗飛機在弗吉尼亞州的海軍機場飛行了15分鍾,但由於資金困難,試驗被迫中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在佩內明德研製了一種FI—104無人駕駛飛機,即後來的V—1飛彈。主要組成部分是彈體,助推發動機,主動發動機,制導部位和戰斗部。V—1飛彈採用自主式磁陀螺飛行控制系統,保障將飛彈導向預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規定高度和航向進行水平飛行,然後向目標俯沖。V—1火箭重2200千克,彈長7.6米,最大直徑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脈動式空氣發動機,飛行距離達240千米,戰斗部裝葯700千克,飛行高度2000米。發射時用彈射器彈射升空,然後按預定彈道自動操縱火箭飛行。 1944年6月13日凌晨,一顆顆火球拖著刺耳的尖叫聲從2000米高度落入倫敦,發出一陣猛烈的爆炸聲並燃起大火。英國空軍出動戰斗機群進行偵察和攔截,發現是一種外形似飛機但無人駕駛的新型武器,這就是納粹德國的V—1型火箭。 從1944年6月13日至9月4日,德軍共向英國發射了8070枚V—1型火箭,有23000多所建築物被徹底摧毀,5500餘人被炸死。但由於這種火箭的精度較低,飛行速度也很慢,其中有46%被英國地面防空炮火擊落,有25%因自身故障而墜毀,只有29%有效地轟炸了倫敦。1944年,從德國試驗基地發射升空的V—2火箭是世界上第一枚彈道導彈 1944年9月8日傍晚,英國的倫敦遭到更猛烈的來自空中的襲擊,德國使用了威力更強大的V—2火箭。這是世界上投入戰爭的第一枚彈道式導彈。這種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V—2火箭重13噸,載有重1噸普通炸葯的彈頭。長14米,最大直徑1.65米,最大飛行速度達每秒1.7千米,射程320千米,彈道高度80—100千米。在半年之內,德軍在戰爭中發射V—2火箭共4320枚,其中對英國發射了1402枚,落到倫敦市區的有517枚,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V—2導彈是單級液體地地彈道導彈。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西部戰線使用過身管長39米,射程為120千米的「巴黎大炮」,它的炮彈是空氣阻力很小的大氣層的上層空間飛行的,所以飛行距離很遠。德國軍械學家由此認為,只要使炮彈在同溫層中飛行更長的時間,射程就會進一步增大。1929年末,德軍制定了研製大型火箭的計劃。瓦爾特多恩伯格是德國陸軍研究火箭的發起人之一。1932年10月,他把維馮布勞恩請到自己的研究所,要他領導對軍用火箭的研究工作。布勞恩最初著手研究的是使用液體燃料的A—1火箭,並在柏林郊區庫姆梅斯多夫的試驗台上進行過地面試驗。1934年,在北海的博爾庫姆進行了A—2火箭的飛行試驗。接著,1937年12月又在波羅的海進行了A—3火箭的發射試驗。1939年,完成了V—2導彈的前身A—4火箭的基礎試驗。1942年10月3日,從佩內明德向波羅的海首次發射V—2導彈並獲得成功。 V—2導彈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為75%的酒精(3.5噸)和液氧(5噸),採用帶程序裝置及計算飛行速度儀器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統,垂直發射。戰後,美國從德國俘虜了馮布功恩等幾十名火箭專家及圖紙資料,蘇聯佔領了佩內明德地區後,也繳獲了部分火箭製造設備,儀器,並俘虜了部分技術人員。因此,V—2導彈成為這兩個國家研製彈道的樣彈。
㈡ 第一顆導彈是哪個國家研製出來的在什麼時間
1942年10月13日德國研製出了世界第一顆導彈。
1933年,當時是二戰前期,德國為了在戰爭中取得優勢,著手組建了一個火箭研製組,該火箭研製組由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和沃納·馮·布勞恩領導。這兩人都是德國著名的火箭專家。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1895年出生於德國,長期為納粹戰爭服務,專門從事殺傷性武器的研發。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他佔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可以說他改變了世界戰爭史。
火箭試驗失敗後,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和韋納·馮·布勞恩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們總結失敗的經驗,開始了新一輪的研發,經過了一次次失敗,最終在1942年10月13日,他們成功研發了A-4火箭,並且試驗成功,A-4火箭是以彈道式火箭為基礎研發出來的。A-4火箭研製成功後,被命名為V-2導彈,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顆導彈。
㈢ 世界上第一個導彈是哪個國家哪個人研製的
你好,關於你的疑問,
可以確認的是,世界上第一枚導彈是由德國科學家在二戰期間研製出來的。
㈣ 導彈是哪一年發明的,導彈最早使用於用哪一次戰爭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美國就分別研製和試驗過無人駕駛的雙翼飛行回魚雷,但答它們沒有制導裝置,一般認為世界第一枚導彈是德國的V─1型飛彈。德國從1932年開始為新的侵略戰爭研究導彈武器。V─1飛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成功,1944年6月13日首次實戰發射攻擊英國南部地區。V─1外形象是一架小飛機,以噴氣發動機為動力,裝有700公斤普通炸葯。射程370公里,其制導系統很簡陋,只有自主式磁性陀螺和一套機械裝置對飛行高度、狀態和彈道進行控制。因而也有人不把空看作是真正的導彈,認為只是無人飛機型炸彈,他們認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導彈是德國的V─2型導彈。
V─2的主要設計師是著名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V─2於1942年10月3日試飛成功,1944年9月6日首次實戰使用,轟炸法國首都巴黎。V─2裝有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裝有800公斤普通炸葯,射程為320公里,採用無線電遙控制導方式。
㈤ 中國第一顆導彈的發明時間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導彈運往酒泉發射場。3月21日,導彈發射失敗。1964年6月29日,修改設計後的導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知識擴展:
第一枚國產中程導彈:
1、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新型號中程導彈的研製工作,這個型號從1965年3月結束方案設計階段,相繼轉入初步設計、技術設計、試制生產、地面綜合試驗等階段
2、到1966年底進行首次飛行試驗,僅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
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飛航導彈:
1、1960年初,中國開始仿製飛航式導彈,1966年底仿製的第一個海防戰術導彈型號——上游一號艦艦導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了海軍部隊,結束了中國海軍有艦無彈的歷史。
2、1971年開始自行研製全新的導彈——鷹擊八號。鷹擊八號為高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小型多用途導彈。 1979年11月,鷹擊八號導彈首發飛行成功。
㈥ 世界上第1個導彈是誰發明的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㈦ 第一顆導彈彈是誰在哪一年做出來的世界上的第一個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德國製造的。導彈是 20 世紀 40 年代開始出現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首先在實戰中使用了 V-1 和 V-2 導彈,從德國V-2導彈歐洲西岸隔海轟炸英國。V-1 是一種亞音速的無人駕駛武器,射程 300 多公里,很容易用殲擊機及其他防空措施來對付。V-2 是最大射程約 320 公里的液體導彈,由於可靠性差及彈著點的散布度太大,對英國只起到騷擾的作用,作戰效果不大。但 V-2 導彈對以後導彈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驅作用。而後成為世界軍事裝備潮流 引發美國和蘇聯進行軍備進賽
㈧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從1932年起,德國就開始秘密研製戰略性導彈,於1942年10月3日下午4時成功地發射了試驗性的地對地導彈。但是實際上無法使用。
1944年,德國製造成了一種誘導飛彈——「V-1」飛彈。「V-1」飛彈的外形像無人的駕駛飛機,由彈內磁性羅盤和一種特製的機械裝置操縱。彈長8米,翼展5.5米,重6噸,以沖壓式噴氣發動機作動力,用發射架發射,射程241公里,航速每小時達563公里。
在1944年6月,也就是世界大戰末期,希特勒在他滅亡前夕將「V-1」飛彈這個秘密武器投到了倫敦,造成巨大的傷亡。
1944年9月,德國納粹又向英國發射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顆戰略導彈——「V-2」飛彈。這種飛彈比「V-1」飛彈先進,可以說是現在的遠程導彈和宇宙火箭的先驅。德國納粹製造成了500顆這樣的彈道式飛彈。這種導彈長14米,直徑1.6米,重14噸,內含高爆炸葯1噸,由火箭引擎推動。「V-2」能發射到高達90.5公里的氣層,然後由自動駕駛儀操縱飛行。彈內電腦能在適當時間自動關閉引擎,並指令飛彈射向目標,命中率較高。「V-2」飛彈航程達354公里,速度約為音速的4倍多,每小時達5733公里,因此戰斗機無法對付它,它給倫敦造成的破壞比「V-1」飛彈更大。
戰後,美國和英國接收了剩下的「V-2」飛彈,為以後太空發射器的研製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