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盛水的器具發明前後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呢,是生產生活方便了,並且呢,並不需要去冒著很大的危險呢,去河邊來取水
②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呢
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說一開始的茶是作為保健品被大家接受。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③ 人類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發明了些什麼
金槍魚 金槍魚是海洋魚類動物中運動速度最快的動物之一,金槍魚捕食時會達到大約80公里的時速。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科學家們以金槍魚為模型,製造了一條名叫"查理"的1.2米長的機器魚,並在水箱中開始了測試。科學家們已經把這個發現推向技術方面的應用。魚的尾鰭既能作為推進動力又能導向,考慮到這個特點,在計算機上分析金槍魚的外形,研究的成果已經為水面船隻提供了鰭類推進方式。並且,機器魚鰭的運動也經過改善,能在角落裡自由游動。科學家們也研究了金槍魚的皮膚,希望能獲得更好的流線特性。
鮭魚 鮭魚能夠在湍急的水流中生活。盡管它們的運動系統很像金槍魚,但還是有差別。鮭魚不但能夠自如地控制自己,還能以閃電般的速度啟動,從不動的狀態立即達到14公里的時速。它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呢?除了尾巴擺動的頻率以外,通常魚越大越長就游得越快。科學家們發現,鮭魚在加速時每秒能擺尾15次。因此,其仿生價值極高。
企鵝 企鵝在陸地上看起來很笨拙,但在水中卻異常靈活。為尋找流線型的理想模式,科學家們把微型測量儀器裝在企鵝背上,記錄下它每天運動距離、深度和速度。為拍攝照片,科學家們還在南極裝了一個特殊的水道。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發現企鵝的運動與魚類不同,幾乎只靠鰭來推進自己,這說明企鵝的身體已經進化成了大體積小阻力的優化典範。而且,它的身體在水中幾乎不改變形狀,這個事實使模型實驗變得十分簡單。
鯊魚 鯊魚在海洋里已經生活了3.5億年,能達到超過70公里的高時速。科學家在顯微鏡下檢查深海鯊魚的皮膚時意外地發現鯊魚的鱗屑是扇形的,而且有小槽。然而,在傳統的觀念中,表面越光滑產生的阻力就越小。於是,科學家們把數百個模型鱗片按不同的角度裝配,形成了一個人造的測試表面。測試的結果表明:摩擦損失比光滑表面還要小10%,這項新發現馬上找到了技術應用。這種仿生皮膚被用來包裹空中客車飛機的外表面,使每架飛機的年燃料消耗減少了350噸。如果每年來往於世界各地的飛機都裝上這種皮膚,節省的燃料價值可達數十億美元之巨,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也將會大大減少。
另外還有:蜻蜓-飛機;海豚—潛水艇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利用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的雷達
18。利用龜殼結構的澳大利亞歌劇院
19。利用長頸鹿的結構的宇航服
④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
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說一開始的茶是作為保健品被大家接受。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⑤ 在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中,對某一事物的「習慣性」思維往往制約著人們的發明眼界。而對這
答案B
破除「習慣性」思維,即強調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方法論要求。
⑥ 發明和發現有什麼區別
1、意思不同:
發明:是創造出一種從未出現過的東西。發明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內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容在功能上與前者有所不同。
發現:是在自然社會的原有基礎上發現某些不為人知的事物,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在探索過程中進行再創造。
2、特點不同:
發明:發明是創造出過去沒有的事物。
發現:發現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
3、目的不同
發現:是解釋世界的,發現沒有明確的目的。發現是對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是揭示,是對自身與世界的理解。
發明:是改變世界的,具有明確的目的。是對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
(6)發明的習慣擴展閱讀:
發明的意義:
發明是技術和生產活動的起點,有了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的發明和應用,才開始了人類的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歷史。技術變革和技術進步,生產力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歷史的發展,都離不開發明創造。古代社會的進步依賴於石器的磨製、冶銅煉鐵、制陶曬磚和養蠶織絲等發明。18世紀的產業革命,發端於新的紡織機、蒸汽機的發明。電子計算機和一系列現代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勞動方式、生活狀況和社會面貌。人類的文明史首先是一部發明創造史。
⑦ 中國發明的
中國是很多事物的發源地,這些事物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熟知的四大發明,更是被世界所認可。但出這些之外,中國還有很多改變世界的發明,來看一下吧!
1.電子煙
中國人發明了火葯,所以,最先叫出手榴彈和炸彈的,也是偉大的中國人。在當時的古代軍事手冊中曾經有記載,戰士們往陶瓷和金屬容器中裝滿了火葯之後,將其扔向敵方的場景。然而,除了傳統的手榴彈之外,殺傷炸彈最早也是由中國人發明。作為多種致命武器之一,殺傷炸彈可以讓敵人敗在中國士兵腳下,殺傷炸彈是一種裝滿了瓦片和鐵片的手榴彈。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對後世的影響十分的巨大。
看完以上這些改變世界的中國發明之後,是不是為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呢?
⑧ 藏族的生活習慣和發明創造
藏族之最
最早發明快餐(糌粑);
最早發明球類(馬球發明於公元6世紀);
最早馴馬養馬和飼養野氂羊(原始社會);
最早有模特(公元779年建桑耶寺時從全藏各地挑選形象俊美的男女作模特塑像);
執政時間最長的朝代(吐蕃王朝自聶赤贊布約公元前825至公元923年末代藏王白科贊共45朝1748年);
最早種植穀物的民族(距今5千多年就會種植粟米、青稞、麥子);
最早派留學生到國外求學深造(公元630年左右派吞米桑布札和其他青年到印度、唐朝等國留學);
最早在金沙江上架設可渡千軍萬馬的鐵索橋(公元670年吐蕃在今雲南維西塔城鄉境內的金沙江上建鐵索橋);
最早製造彩陶並能在陶上紋飾圖案1千多種;
世界科技史上最早的藏族醫學(公元7-9世紀就有人體解剖、胚胎學、阿夏醫生用金刀給盲眼開刀、人體教學掛圖等)、冶煉技術和建築技術(如安多和拉薩曲貢出土的五千多年前青銅器和約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7世紀間建的擁布拉崗、降巴敏久林、布達拉宮、溫鄉九層石牆宮等);
世界上最大的銅佛像(扎西倫布寺降巴佛總高26.2米,佛手長3.2米、手指長1米);
世界上最大的布畫(布達拉、扎西倫布寺巨幅唐卡);
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共140多部);
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藏戲(公元700多年時就有);
世界上最早的快
⑨ 從小養成( )、( )、( )的好習慣,創造發明近在咫尺。
刻苦,勤奮,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