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清初創造指畫

清初創造指畫

發布時間:2021-08-17 08:30:17

A. 指畫是誰創造

張璪

據唐代張顏遠所著《歷代名畫記》有這么一段記載:"盛唐時期,在一位畢宏,官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是當代擅畫古松的名家。杜甫曾為他作過'雙松圖'"。"當畢庶子看到張璪唯用禿筆,或 以手摸素絹。 便問所受,璪答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於是畢宏擱筆"。

關於張璪手摸素絹,使畢宏甘拜下風的故事流傳下來以後,人們都以為是張璪開手指畫先河。清方熏所《山靜居論畫》記述:"指頭畫起於張璪,張璪作畫或用退筆,或以後摸絹素。"這證明方是根據《歷代名畫記》的記載,而加以肯定的。

B. 清初四畫僧中八大仙人指的是

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從小聰慧異常。又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並能懸腕寫米體小楷,並進官學為諸生。

八人山人十幾歲那年,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國破家亡給他以沉重打擊。當時清王朝對明朝宗室採取高壓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歲那年去奉新縣耕香院正式削發為僧,"棲隱奉新山,一切塵事冥"。在這個寺廟里,八大山人渡過了一段漫長的參禪悟道、晨鍾暮鼓的時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離開奉新,來到青雲譜道院隱居,躬耕悟道,創作書畫。六十二歲時,他把道院交給其徒弟主持,自己離開青雲譜,在南昌撫河橋附近修築"寢歌草堂"。進行晚期的藝術創作,渡過了八十歲。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於"寢歌草堂"。這位東方的藝術巨星隕落了,但他永恆的藝術卻長留人間。八大山人初為僧,後為道,繼而還俗,"八大山人"四字連草起來,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對清王朝的不滿和對故國的懷念。八大山人從不為清廷的權貴畫一花一石,而農民貧士卻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臨川縣令,曾籠絡他為清廷效芳,他竟假裝瘋癲,撕毀僧服,走還省城。
八大山人在藝術創造上有傑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寫意派藝術大師,他的藝術對繼承和發揚祖國文化遺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他以大寫意水墨畫著稱,精於山水、花鳥、人物,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在創作上,他立意精深,構圖奇特,筆墨簡煉,氣勢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獨特的韻味,在清初畫壇保守與革新的對峙中,成為革新派四大畫俗的主持。八大山人以精煉放縱的筆墨,表現了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憤慨,大氣磅礴,感人心脾。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由於八大山人畫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滿天下,三百年來,著名的畫家揚州八怪鄭燮等以及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張大千等在畫風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二十世紀以來,他的藝術之光的強烈輻射已穿越時代和國界、穿越民族欣賞心理,釋放出巨大的藝術能量。198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八大山人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並以太空星座命名。八大山人受到世界人民的贊揚和敬仰。

八大山人紀念館具有豐富的藏品,館內現設有書畫展廳十座,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藝術珍品八十餘件,其中代表作有:"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拓本立鷹圖"、"壽鹿圖"以及牛石慧的代表作"貓"、"雞"等。

C. 指畫是什麼

所謂指畫,就是用指頭蘸墨作畫。據說為清初畫家高其佩夢中所創。高其佩從小喜歡作畫。他發明指畫後,曾說過他作指畫運用了手的各個部分,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可見指畫不單用指頭。高其佩作品頗豐,代表作有《漁舟鸕鶿圖》。該畫隨意勾抹,奇趣畢具,特別是畫線,粗細相延,恰好體現了指墨畫的特點,被後人廣為引用。高其佩之後繼者也很多,逐漸形成了「指頭畫派」。

D. 清初「四僧」是指哪四位畫僧。

「四僧」是指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漸江(弘仁)。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 原濟(又名石濤,1642—約1718年) 其畫奇肆超逸; 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約1624—1705年) 其畫簡略精練; 髡殘(1612—約1692年,另說1612-1673)其畫蒼古淳雅,字介邱,號石溪,又號白禿、電住道人、壤殘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漸江(法名弘仁,1610—1664年)其畫高簡幽疏 。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徽州府歙縣人,出家後名後人,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

E. 指畫的起源

手指畫之創始,僅據唐代張顏遠所著《歷代名畫記》有這么一段記載:「盛唐時期,在一位畢宏,官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是當代擅畫古松的名家。杜甫曾為他作過『雙松圖』」。「當畢庶子看到張璪唯用禿筆,或 以手摸素絹。便問所受,璪答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於是畢宏擱筆」。

F. 清初四畫僧中,八大山人是指的誰

朱耷(1626~1705)

中國清代畫家。僧人。原名統。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一生清苦,命運多舛,這形成了天才藝術家必須的人生苦難,更造就了他的藝術價值。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朴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朴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G. 清朝紙畫首創者是那位畫家

高其佩
1672年生,1734年逝世,字韋之,號且園,又號南村,別號頗多,如創匠等,鐵鈐(今屬遼寧)人。清先世自山東高密遷遼寧鐵嶺人),隸漢軍鑲黃(一作藍或作白)旗。清代指頭畫家,是指頭畫的創立者。隸籍漢軍,父天爵,以蔭敘宿州知州,宮至刑部侍郎,浙江鹽運使等。卒後謚恪勤。高其佩的藝術才華出眾,能詩、工畫,他在細絹上所描繪的亭台樓閣、人物、花鳥、魚蟲等等,筆墨精細,設色艷麗,精妙絕倫。他在臨摹了大量的前代名人作品,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之後,開創了一條新路。大膽地創造出了別具情趣的「舍筆而求之於手」的表現技法。秀水張浦山著的《國朝畫征錄》中記載:「高且園善指畫,畫人、山水花鳥、魚蟲、鳥獸,天資超邁,情奇逸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高其佩指畫有「叱石成羊」之妙,他創作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時,均信手一揮而就,在指勾掌抹中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神韻。著有且園詩鈔。卒年六十三。

H. 中國手指畫歷史資料

手指畫之創始,僅據唐代張顏遠所著《歷代名畫記》有這么一段記載:"盛唐時期,在一位畢宏,官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是當代擅畫古松的名家。杜甫曾為他作過'雙松圖'"。"當畢庶子看到張璪唯用禿筆,或 以手摸素絹。便問所受,璪答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於是畢宏擱筆"。
關於張璪手摸素絹,使畢宏甘拜下風的故事流傳下來以後,人們都以為是張璪開手指畫先河。清方熏所《山靜居論畫》記述:"指頭畫起於張璪,張璪作畫或用退筆,或以後摸絹素。"這證明方 是根據《歷代名畫記》的記載,而加以肯定的。
但是,自唐至清的千年過程中,不但找不到古代名畫家中的指頭畫的遺跡,也不見指畫這個名辭和有關於手指畫的評論,甚至連張璪的作品也無法考稽。空白了這么長的一段的歷史以後,直到清初康熙年間高其佩大量的指畫作品問世,才有了指畫的端倪。
高氏的歷史可從遼陽高秉所著的《指頭畫說》記載最為詳細。高秉乃高其佩的重孫,經常看到且圓(即高其佩)的"推蓬畫冊"和指頭作畫時的情景,所以《指頭畫說》是記載指頭畫的創始過程最為清楚的。高清疇(高秉)在《指頭畫說》有這么一段:"恪勤公(高其佩的謚號)八齡學畫遇稿輒摸,積十餘年,盈二簏,夢一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畫,理法無不備。而室中空空,不能摹仿,唯水一盂,爰以指蘸而習之,覺而大喜。奈得之於心而不能應之以筆,輒復悶悶。偶憶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信其大略,蓋得其神,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職此遂廢筆焉。曾鐫一印章雲'畫從夢受,夢自以成'。中年畫'推蓬畫冊'十二頁,自題此意於道幅,伯史惠疇一室藏家畫,以此為第一神品。"
又據清人甘運源題其伯父懷園士調先生的《指頭畫歌》雲:"國朝畫創世見,作者高公(其佩)繼我公(士調)",很明顯指出高其佩(右圖)(作品《鍾馗》)(左下圖)是指頭畫創始人。因甘懷園為高氏傳衣缽的及門弟子。
高其佩之子高綱也有題跋"精神鬼神通,創法古今獨"之句。其裔孫高樺也在題同一幅畫中有跋語"依古以來,畫未能以指作者,有之,自先大父恪公始"。
更有高其佩的外甥李世倬題《歲朝圖》"指頭蘸墨肇自少司寇且園舅氏,古無有人也"。
再從高其佩經常用的閑章看"因筆有痕故舍之",明顯的是作指畫的依據。在畫《獨騎看出圖》上自題"指頭點墨,每於甲肉相半處,自成睛睫,洵飛毫穎所能為者,然若有意為之,亦莫能得"。自此,高其佩成為標新立異,別具一格的權輿,這是當之無愧的。由於他的勤奮,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指頭畫,並受到大家的推崇而風行全國,從而開創了清初畫壇中一個獨特的新興畫派。高其佩的歷史功績,使其成為中國手指畫開宗派的創始人。
從手指畫之創始到現代,近三百年以來,由於中華民族處在一系列的反侵略、反殖民主義、反封建壓迫等獨立運動中,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干擾下,國計民生,革命文藝動盪不安,手指畫像微弱的一縷余燼,奄奄一息。誰也不會注意到、考慮到這種"雕蟲小技"存在的價值。於是作手指畫者成了鳳毛麟角,罕見之物。如清代晚期,雖說知名者已達一百餘人,但作品流傳卻比之創始時期少得多了。有人說:盡管齊百石老人並未直接與高氏作品有何關系,但不等於沒有間接的影響。據說乾嘉年間,畫師王可山曾效法高氏。我們知道氏山一度師承王氏,這樣一看,他們之間的 繼承關系,不是相當明顯嗎?而我國藝壇聲譽卓著的潘天壽先生(作品《蛙石》)也擅指畫,造詣極深。潘氏《聽天閣畫談隨筆》一書中,可以見到潘氏十分精湛的、大量的有關手指畫的專論,是一篇較有影響的論著。接著金陵著名畫師錢松 ,也出了一本《八旬以後指畫選》,其中一篇"淺談",雖文字不多,也足以證明指畫對錢老從小就有啟發,而且是顯而易見的。

I. 清初四王指的是哪四位畫家

清初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時敏為首的四位著名畫家: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
他們在藝術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准,這種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

J. 指畫是什麼朝代誰創立的

指畫,指用手指頭作的畫,作為傳統繪畫中的旁支,迄今已有300多年
歷史了.
指畫是誰首創,起於何時呢 據清初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高其佩的重孫高
秉所著的《指頭畫說》:高其佩學畫積10餘年,仍恨不能自成一家,一日"倦
而假寐,夢一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畫,理法無不具備,而室中空空,不
能模仿,唯水一盂,受以指蘸而習之,覺而大喜……偶憶土室中用水之法,
因以指蘸墨,仿其大略,蓋得其神,信手拈來,頭頭是道,職此遂廢筆墨焉."
現代畫家潘天壽認為:毛筆畫,畫到易,意到難;指頭畫,意到易,指
到難.高其佩之後,指畫遂獨樹一幟於畫林.

閱讀全文

與清初創造指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