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1世紀有那些重大發明
1、中國高鐵——通車里程全球第一,並走向世界。
高鐵技術起源於日歐,如今中國卻一馬當先。穿越塞北風區,翻過嶺南山川,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軌道交通開始由中國高鐵領跑。高鐵不僅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同時也有力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追趕到引領,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准,中國高鐵走過了高效而輝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研製過程中大量採用中國國家標准,在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佔84%。」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說。
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投入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通車高鐵里程長達2萬多公里。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4.5萬公里,比繞地球赤道一周還要長。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從莫斯科到喀山,從匈牙利到塞爾維亞,本土之外,中國高鐵加速走向世界。
2、網購——「動動指尖」,商店飯店搬回家。
1969年,美國啟用了國防部建設的軍用「阿帕網」。25年後,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科院計算機網路中心連入Internet,中國互聯網蹣跚起步。
一根網線改變中國。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路零售市場,網民超過7億。「6·18」、雙「11」、春節、五一、國慶……國民網上購物的狂歡日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6·18」開場僅7分鍾,天貓國際成交破億元;京東商城15個小時累計下單金額超千億元。
中國網購為世界經濟輸出「互聯網商機」。從中國本土到越南、泰國等亞洲鄰國,到遠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巴西「剁手黨」全球網購嗨翻天。
3、支付寶——二維碼取代賣菜大媽的零錢筐。
鮮有人想過,有一天中國人可以玩一種「魔法」,跨越物物交換,取代各種貨幣,輕松「掃一掃」交易即完成。「魔法」無邊,支付寶的應用迅速擴散開來。截至2017年7月31日,移動支付活躍賬戶和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
騰訊和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智慧生活指數報告顯示,84%的被訪者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今年8月的支付寶無現金日,將有1000萬線下商戶參與。
4、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說走就走」。
2017年6月,摩拜完成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短短兩年時間,多彩的共享單車迅速佔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單車在全球運營超過500萬輛,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輛,注冊用戶超過1億。
自行車生產企業,一度是被邊緣化的傳統行業,卻隨著中國共享單車的出海,一躍成為朝陽產業。今年ofo與鳳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單車產能將達到100萬輛。
席捲中國大江南北之後,共享單車的身影出現在了「英國單車之都」劍橋。街頭看到一片片共享單車,那是從中國飄來的橘紅色雲彩。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飛速發展的共享單車是中國引領世界創新的一個例子。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到分享知識、技能、勞務……「分享經濟」的概念發端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中國土地上迅速生長,並帶來生活方式的巨變。
國家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
5、SixthSense
來源於一項神奇的高科技,這項高科技被命名為「第六感通訊科技」。據說,這套裝置的費用僅僅350美元,它能讓你不改變平時生活習慣的情況下隨時隨地的享受各種服務。
比如,你到超市買東西,想搜一下關於你買物品的一些信息,那麼你可以用該科技裝置中的攝像頭來獲取物品包裝上的一些信息,用來進行聯網查詢。
如果你到外地旅遊,看到美麗的風景,想留作紀念,你可以用你的手指做照相的姿勢,然後你手指上的感應晶元會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通過攝像設備,將你拍攝的內容投放牆上,或一張紙上。
❷ 21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最重要的發明 和發現
是基因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後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後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人員證明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華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1980年,第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誕生;1999年,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 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製造人體器官,改進人的生理
❸ 21世紀有什麼新發明.新發現
二十一世紀世界十大科技成果和中國十大科技成果
2000年
世界
一、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
二、美研製出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
三、美開發出12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四、國際空間站迎來第一批長住宇航員
五、科學家發現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證據
六、科學家發現存活了2.5億年的細菌
七、法國實施基因療法首獲成功
八、艾滋病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了兩種能遏制整合酶運動的物質——二酮酸抑制劑的化合物家族成員。試驗表明,它們能阻止艾滋病毒遺傳物質與人體白細胞遺傳物質相結合。
九、美科學家研製出分子開關
十、科學家製造出直徑0.4納米的碳納米管
中國
一、袁隆平主持超級雜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二、在世界上率先破譯對蝦病毒遺傳密碼
三、中科院金屬所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納米金屬材料室溫下的超塑延展性
四、上海有機化學所率先合成高活性抗癌物質
五、高性能計算機開發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六、首次發現新的物質波干涉現象。
七、中國網通寬頻高速互聯網開通
八、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生物制氫中試研究
九、我國在世界上首創電磁式生物晶元
十、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類人型機器人。
2001年
世界
一.納米技術領域獲得多項重大成果。
二.科學家發現RNA(核糖核酸)多才藝。它不僅是遺傳物質的信使,還能執行其他工作。例如,1.科學家去年發現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2.今年又在老鼠和人身上發現了類似的「RNA干擾」現象。3.細胞生物學家還發現信使RNA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而信使RNA是DNA信息和蛋白質信息之間的生化連接。
三.太陽中微子的失蹤之謎被揭示。
四.「人類基因組計劃」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另外,還有60多種生物的基因組在2001年被測定。
五.兩項超導發現將超導溫度推向更高水平,科學家在實現室溫零電阻電流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 六.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里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七.一種新的抗癌葯物、特效「智能炸彈」出現,專門對付致癌的明確生化缺陷。該葯能抑制與某種白血病有關的缺陷酶。
八.玻色-愛因斯坦理論取得進展。
九.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首次正式表明,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人類、而非自然是全球變暖的原因。
十.確定二氧化碳沉降。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約三分之一。
中國
一、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二、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制完成 「中國卷」完成圖的覆蓋率從90%提高到100%,准確率從99%提高到99.99%。
三、我國首次獨立完成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
四、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種質資源庫。 保存種質資源數量處於世界第一,長期貯存的種子數量達到33萬多份。
五、性能最高的超級伺服器「曙光3000」研製成功
六、科學家成功直接觀察分子內部結構
七、我國早期生命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澄江化石庫中發現新的後口動物門》,並將這一奇特的絕滅類群命名為「古蟲動物門」。這是《自然》雜志近年來第6次公布舒德乾等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這一重大前沿領域的系列性科學發現,為全面、准確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屬性和力度提供了可靠證據。
八、我國新核素合成研究獲突破
九、全國土地資源「家底」摸清
十、我國創世界棉花單產「三連冠」
2002年
世界
一.「小分子核糖核酸( micro-RNA)」被列為今年最重要的新發現。
二.太陽中微子丟失之謎被揭破;
三.水稻和蚊子等基因組測序工作完成;
四.成功拍攝宇宙「嬰兒」期照片;
五.冷熱體驗機理研究獲新突破;
六.超快速攝影捕捉到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
七.發現有助於實現人體生物鍾調節的新型光敏細胞;
八.開發出太空攝影新技術;
九.開發出拍攝細胞三維圖像的新技術;
十.發現60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蓋骨。
中國
一.中國科學家率先繪制出水稻基因組精細圖和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圖。
二."神舟"三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三.中國發現首個世界級大氣田,探明儲量六千多億立方米。
四.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成功。
五.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製成功。
六.中國已初步掌握當代CPU關鍵設計製造技術。
七.浙江省農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八."神光二號"巨型激光器研製成功。
九.北京大學醫學部科學家初步揭開人類細胞衰老之謎。
十.聯想推出首台實測速度超過萬億次計算機。
2003年
世界
一、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小的納米電動機
二、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還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組測序。
三、多國科學家相繼破譯人類第十四號、七號、六號和Y染色體。
四、科學家首次測出引力速度。這次實驗再次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確信引力傳播的速度與光速相等。
五、國際科研小組創造世界最低溫度紀錄。國際科研小組,在實驗室內達到了僅僅比絕對零度高零點五納開爾文的溫度,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達到絕對零度以上一納開以內的極端低溫。
六、世界第一個修補大腦的晶元問世(美國)。
七、二00三年六月二日歐洲和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八、幹細胞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美國科學家首次對人類胚胎幹細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幹細胞應用於醫療研究上前進了一大步;日本科學家用猴子胚胎幹細胞成功生成血管和神經,大大拓寬了再生醫療的前景,日本科學家還首次培育出人體胚胎幹細胞;法國科學家首次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生殖細胞;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肺細胞;中國科學家首次將人類皮膚細胞與兔子卵細胞融合,培植出人類胚胎幹細胞;美國科學家發現鼠的胚胎幹細胞在培養皿中既能發育成精子也能發育成卵子,新發現對研究生殖細胞發育和某些不育症也許會有幫助。
九、日本研製出量子計算機基本電路。
十、美國科學家發現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證據。
中國
一.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二.科學家揭示出水稻高產的分子奧秘和超級雜交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級雜交水稻示範田平均畝產達800多公斤。
三.抗擊非典科研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四. 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和全同金屬納米團簇取得突破進展,在300攝氏度的環境中成功實現純鐵塊表面氮化,研製成功一種新納米材料—全同金屬納米團簇;
五.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營的磁浮列車示範線並運行成功;
六.三峽水庫蓄水成功、永久船閘通航、首批發電機組全部投產。
七.中國科技大學在量子通信實驗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未來遠距離量子通信等奠定了基礎;
八.百萬億數據處理超級伺服器研製成功;
九.中國科學院等離子所可控熱核聚變實驗研究獲重大突破,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十.發現長著4個翅膀的恐龍,為鳥類飛行起源於樹棲動物、經歷了一個滑翔階段的假說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2004年
世界
一.「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並發現有水的證據;
二.美超音速飛機創飛行時速超萬公里新紀錄
三.「卡西尼」號飛船成功進入土星軌道;
四.韓、美科學家首次利用克隆技術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
五.美科學家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術觀測到單個電子;
六.美研發利用核反應堆大規模製氫技術;
七.日開開發出世界最快光通信技術;
八.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遙遠的大天體;
九.法艾滋病病毒抗體研究獲得重要進展;
十.以、美科學家研製成能夠停止或暫停的分子馬達。
中國
一.10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啟用並躋身世界十強;
二.我國首座國產化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三.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實現商業運營;
四.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開通;
五.「探測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六.納米「超級開關」材料研製成功;
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導航系統研製成功;
八.我國科學家破解膜蛋白晶體結構難題;
九.我國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我國海域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獲重大突破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❹ 21世紀有哪些發明
1、室內雲朵
自2010年以來,斯米爾德就一直致力於發明室內雲朵。為了在室內製造出白色雲。需要精確的規劃設計:溫度、濕度和燈光必須恰到好處。當准備條件具備時,斯米爾德使用一個煙霧器來製造這個室內人造雲。它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卻十分美麗,並能夠奇妙地移動。在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2012年最佳發明中,人造室內雲朵居首。
2 、虛擬鍵盤
虛擬鍵盤為了在PAD和智能手機上使用時可以輕松訪問電子郵件,文本處理和電子表格,用戶可以將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放在家中。虛擬鍵盤的適用性技術研究用戶手指的運動並解碼和記錄鍵盤擊打動作。由於虛擬鍵盤是由光投影形成的圖像,因此在不使用時它將完全消失。谷歌於2013年1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了一份新的專利申請,其中指出了一種激光投影鍵盤,可將用戶的身體變成觸摸屏。
3、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電腦演變而來的。具備無線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具有PDA的功能。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手機。可以用手機上網,可以通過5.1英寸的高清屏幕看電影,可以拍照,聽音樂,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4、谷歌隱形眼鏡
這款智能隱形眼鏡被稱為「眼科電化學感測技術」,內含電子感測器和一個天線。感測器可以讀取患者眼淚中的化學成分,當檢測出某個危險值的時候,會通過內置的微型LED燈向患者發出警報。 人類的眼淚中含有大量的電解質,這種隱形眼鏡可以通過內置的感測器讀取相關信息,為患者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的監護方式。
5、高鐵
高鐵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高鐵級主要用於東部鐵路客運干線和特大城市群城際鐵路,高鐵的出現,彌補了火車的各項不足,解決了大多數人的交通出行問題,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發明。
❺ 21世紀有什麼發現和發明
二十一世紀世界十大科技成果和中國十大科技成果
2000年
世界
一、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
二、美研製出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
三、美開發出12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四、國際空間站迎來第一批長住宇航員
五、科學家發現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證據
六、科學家發現存活了2.5億年的細菌
七、法國實施基因療法首獲成功
八、艾滋病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了兩種能遏制整合酶運動的物質——二酮酸抑制劑的化合物家族成員。試驗表明,它們能阻止艾滋病毒遺傳物質與人體白細胞遺傳物質相結合。
九、美科學家研製出分子開關
十、科學家製造出直徑0.4納米的碳納米管
中國
一、袁隆平主持超級雜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二、在世界上率先破譯對蝦病毒遺傳密碼
三、中科院金屬所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納米金屬材料室溫下的超塑延展性
四、上海有機化學所率先合成高活性抗癌物質
五、高性能計算機開發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六、首次發現新的物質波干涉現象。
七、中國網通寬頻高速互聯網開通
八、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生物制氫中試研究
九、我國在世界上首創電磁式生物晶元
十、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類人型機器人。
2001年
世界
一.納米技術領域獲得多項重大成果。
二.科學家發現RNA(核糖核酸)多才藝。它不僅是遺傳物質的信使,還能執行其他工作。例如,1.科學家去年發現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2.今年又在老鼠和人身上發現了類似的「RNA干擾」現象。3.細胞生物學家還發現信使RNA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而信使RNA是DNA信息和蛋白質信息之間的生化連接。
三.太陽中微子的失蹤之謎被揭示。
四.「人類基因組計劃」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另外,還有60多種生物的基因組在2001年被測定。
五.兩項超導發現將超導溫度推向更高水平,科學家在實現室溫零電阻電流的道路上又邁進一步。 六.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里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七.一種新的抗癌葯物、特效「智能炸彈」出現,專門對付致癌的明確生化缺陷。該葯能抑制與某種白血病有關的缺陷酶。
八.玻色-愛因斯坦理論取得進展。
九.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首次正式表明,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人類、而非自然是全球變暖的原因。
十.確定二氧化碳沉降。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約三分之一。
中國
一、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二、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制完成 「中國卷」完成圖的覆蓋率從90%提高到100%,准確率從99%提高到99.99%。
三、我國首次獨立完成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
四、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種質資源庫。 保存種質資源數量處於世界第一,長期貯存的種子數量達到33萬多份。
五、性能最高的超級伺服器「曙光3000」研製成功
六、科學家成功直接觀察分子內部結構
七、我國早期生命研究獲重要成果 《中國澄江化石庫中發現新的後口動物門》,並將這一奇特的絕滅類群命名為「古蟲動物門」。這是《自然》雜志近年來第6次公布舒德乾等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這一重大前沿領域的系列性科學發現,為全面、准確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屬性和力度提供了可靠證據。
八、我國新核素合成研究獲突破
九、全國土地資源「家底」摸清
十、我國創世界棉花單產「三連冠」
2002年
世界
一.「小分子核糖核酸( micro-RNA)」被列為今年最重要的新發現。
二.太陽中微子丟失之謎被揭破;
三.水稻和蚊子等基因組測序工作完成;
四.成功拍攝宇宙「嬰兒」期照片;
五.冷熱體驗機理研究獲新突破;
六.超快速攝影捕捉到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
七.發現有助於實現人體生物鍾調節的新型光敏細胞;
八.開發出太空攝影新技術;
九.開發出拍攝細胞三維圖像的新技術;
十.發現60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蓋骨。
中國
一.中國科學家率先繪制出水稻基因組精細圖和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圖。
二."神舟"三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三.中國發現首個世界級大氣田,探明儲量六千多億立方米。
四.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成功。
五.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製成功。
六.中國已初步掌握當代CPU關鍵設計製造技術。
七.浙江省農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八."神光二號"巨型激光器研製成功。
九.北京大學醫學部科學家初步揭開人類細胞衰老之謎。
十.聯想推出首台實測速度超過萬億次計算機。
2003年
世界
一、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小的納米電動機
二、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還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組測序。
三、多國科學家相繼破譯人類第十四號、七號、六號和Y染色體。
四、科學家首次測出引力速度。這次實驗再次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科學家確信引力傳播的速度與光速相等。
五、國際科研小組創造世界最低溫度紀錄。國際科研小組,在實驗室內達到了僅僅比絕對零度高零點五納開爾文的溫度,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達到絕對零度以上一納開以內的極端低溫。
六、世界第一個修補大腦的晶元問世(美國)。
七、二00三年六月二日歐洲和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八、幹細胞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美國科學家首次對人類胚胎幹細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幹細胞應用於醫療研究上前進了一大步;日本科學家用猴子胚胎幹細胞成功生成血管和神經,大大拓寬了再生醫療的前景,日本科學家還首次培育出人體胚胎幹細胞;法國科學家首次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生殖細胞;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用胚胎幹細胞培育出肺細胞;中國科學家首次將人類皮膚細胞與兔子卵細胞融合,培植出人類胚胎幹細胞;美國科學家發現鼠的胚胎幹細胞在培養皿中既能發育成精子也能發育成卵子,新發現對研究生殖細胞發育和某些不育症也許會有幫助。
九、日本研製出量子計算機基本電路。
十、美國科學家發現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證據。
中國
一.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二.科學家揭示出水稻高產的分子奧秘和超級雜交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級雜交水稻示範田平均畝產達800多公斤。
三.抗擊非典科研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四. 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和全同金屬納米團簇取得突破進展,在300攝氏度的環境中成功實現純鐵塊表面氮化,研製成功一種新納米材料—全同金屬納米團簇;
五.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營的磁浮列車示範線並運行成功;
六.三峽水庫蓄水成功、永久船閘通航、首批發電機組全部投產。
七.中國科技大學在量子通信實驗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未來遠距離量子通信等奠定了基礎;
八.百萬億數據處理超級伺服器研製成功;
九.中國科學院等離子所可控熱核聚變實驗研究獲重大突破,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十.發現長著4個翅膀的恐龍,為鳥類飛行起源於樹棲動物、經歷了一個滑翔階段的假說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2004年
世界
一.「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並發現有水的證據;
二.美超音速飛機創飛行時速超萬公里新紀錄
三.「卡西尼」號飛船成功進入土星軌道;
四.韓、美科學家首次利用克隆技術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
五.美科學家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術觀測到單個電子;
六.美研發利用核反應堆大規模製氫技術;
七.日開開發出世界最快光通信技術;
八.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遙遠的大天體;
九.法艾滋病病毒抗體研究獲得重要進展;
十.以、美科學家研製成能夠停止或暫停的分子馬達。
中國
一.10億次高性能計算機啟用並躋身世界十強;
二.我國首座國產化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三.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實現商業運營;
四.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開通;
五.「探測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六.納米「超級開關」材料研製成功;
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導航系統研製成功;
八.我國科學家破解膜蛋白晶體結構難題;
九.我國量子信息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我國海域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獲重大突破
❻ 20世紀到21世紀人們的一些偉大的發明和發現
1、青黴素
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2、DNA雙螺旋結構
1953年2月,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通過維爾金斯看到了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在1951年11月拍攝的一張十分漂亮的DNA晶體X射線衍射照片。
這一下激發了他們的靈感 。他們不僅確認了DNA一定是螺旋結構,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參數。
他們採用了富蘭克琳和威爾金斯的判斷,並加以補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側構成兩條多核苷酸鏈的骨架,方向相反;鹼基在螺旋內側,兩兩對應。
一連幾天,沃森、克里克在他們的辦公室里興高采烈地用鐵皮和鐵絲搭建著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個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終於誕生了。
3、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
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鍾可進行5000次運算,這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破天荒的。
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4、電視
電視 (Television 、TV、 Video)指利用電子技術及設備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即電視接收機,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電視機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
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電視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
5、無線電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後,人們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❼ 21世紀有什麼新的發現與發明
網上只能找到這些的,比較權威吧,時間實在是找不到,見諒。其他也有很多什麼其他500大重大發明之類的,但是感覺有點扯淡,還是這個網上認可的比較多。但是我覺得21世紀最重要的還是互聯網吧,互聯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但這些發明之類的可能還是停留在實驗室吧。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五大發明:
1、修復手套 2、仿生心臟 3、神經轉化 4、神經轉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紀,許多令人驚訝的技術創新將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憑借「修復手套」獲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學獎」的科學家宣稱,科幻小說的預言距離變成現實已經不遠了。
●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謝謝!!
❽ 21世紀的新發現和發明有哪些
1、戈爾特斯面料戈爾特斯面料防水透氣,同時能讓汗液通過。在服裝和鞋類中使用這種面料,能減少防水噴劑和防水蠟的使用。此前,這些噴劑和蠟在磨損後必須重新噴塗。
2、「鷹眼」系統
皇家工程院稱,「鷹眼」是一個計算機系統,它可以「視覺跟蹤一個球的軌跡,並顯示其在統計學上最有可能的運動路徑圖像」。該系統在網球和足球等運動項目中得到最廣泛運用,用於對有爭議場面作出准確裁判。
3、杜比全景聲系統
杜比全景聲系統使聲音能在劇院中幾乎任何地方移動,而類似於1977年用於《星球大戰》的傳統立體聲環繞音響只能從幾個角度發出聲音。
皇家工程院稱,杜比全景聲系統使藝術家能將特定聲音作為單獨音頻對象進行處理,這些聲音能「被原聲音樂創作者精確地置於影院三維空間中的任何地方並進行移動,從而使觀影體驗更加身臨其境」。
4、iPhone手機
皇家工程院稱,蘋果公司的這款手機「在2007年掀起了一場移動通信革命」。iPhone手機向世人介紹了各種應用軟體,並使我們能將互聯網「收入囊中」。它還「徹底改變了用戶界面」,「其簡潔性使智能設備獲得了一批全新受眾」。
5、YouTube網站
這個視頻共享網站使互聯網視頻從「一項相對較小的服務變成了所有人都使用的服務,為奈飛和亞馬遜金牌會員等服務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