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李時珍重新修訂本草綱目和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過程分別用了哪些生
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內具,對容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弗萊明是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發現一個暴露在空氣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基被一種青黴菌污染了,所以說弗萊明發現青黴菌是偶然的;後來弗萊明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能生長的原因是由於青黴菌產生的代謝產物──青黴素對其有抑製作用.弗萊明因此發現了青黴素.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實驗的環境,創設一定的實驗條件,科學地選擇研究對象,以確立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就是通過嘗葯品來完成的,應該屬於實驗法.
故選:A
㈡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用了哪些生物學方法
青黴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一種抗生素,青黴菌是真菌的一種.
故選:B
㈢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發明抗生素---青黴素的過程中進行了如下探索:【觀察及思考】:培養細茵的培養基中,
實驗設計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數,其他因素均處於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於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數.
(1)弗萊明在進行實驗之前,對觀察到的現象青黴素能抑制細菌生長進行了假設,該假設是:青黴菌可能產生了不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2)青黴菌和細菌由於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只能吸收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二者必然爭奪營養物質,所以形成了一種競爭關系.
(3)為了證明青黴素確實是青黴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或培養基中的其他物質引起的,則應設計對照實驗,方法是設置一組不加青黴素培養液的培養基,看上面有無細菌生長,這一組就是對照組.實驗變數是:是否有青黴素.若對照組實驗結果為有細菌生長,則整個實驗的結論是青黴菌能抑制細菌生長.
(4)此小題屬於開放題型,答案合理即可.解答時可以從他的治學態度上,也可從實驗中得到的啟發等等均可.比如:要善於發現問題;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注意控制單一變數;學習他的嚴謹的治學態度.
故答案為:(1)青黴菌可能產生了不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2)競爭;
(3)對照 沒有培養過青黴菌的培養液加入培養基中,觀察對細菌的影響;細菌正常生長有細菌生長;
(4)要善於發現問題;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注意控制單一變數;學習他的嚴謹的治學態度.(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的答案即可)
㈣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於哪一項發明有關
青黴素
㈤ 有什麼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小羽同來學是要列舉一些嗎?
外國:源
愛迪生---留聲機,電影攝像機,鎢絲燈泡,直流電力系統。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本傑明·富蘭克林---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雙
焦點眼鏡,蛙鞋。
居里夫人---發現兩種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
蔡倫---造紙
張衡---精通天文歷,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轉動的「渾象」(也叫「渾天儀」)和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方向儀器——地動儀。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日月的成因,說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地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郭守敬的簡儀就是根據渾儀改進的。
畢升---活字印刷術
錢學森---兩彈一星
還有很多。。
㈥ 弗萊明 科學家
不是一個人,青黴素(也叫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英國著名細菌學家)於1881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洛克菲爾德。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黴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黴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為「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細毛的) 。弗萊明於1955年3月11日與世長辭。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了。弗萊明為此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㈦ 弗萊明發明了什麼
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
兩項發現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
亞歷山大·弗萊明在做實驗
亞歷山大·弗萊明在做實驗
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成就背景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後成熟並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成就保障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四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㈧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通過研究,發現()能夠產生一種殺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長的物質,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
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弗萊明(1881~1955)在一次實驗中,一個暴露在空氣中專的金黃色葡萄屬球菌的培養基被一種青黴菌污染了.一段時間後弗萊明發現:培養皿中青黴菌的周圍沒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其他區域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繼續生長.弗萊明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能生長的原因是由於青黴菌產生的代謝產物──青黴素對其有抑製作用.弗萊明因此發現了青黴素.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或生理學獎. 故選:C |
㈨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的一個發現了青黴素判斷對錯
下面是最早發現抗生素——青黴素的弗萊明先生所進行的探索過程. 提出問題: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生出青黴菌,在其周圍的細菌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作出假設: 進行實驗:把青黴菌放在培養液中培養後,觀察這些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結果: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結論:青黴素可產生一種阻止細菌繁殖的物質. 弗萊明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了一種物質,分析出它的特徵並將之命名為青黴素. 根據上述探索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最為恰當的是( ) A.青黴素能產生有利於人類的物質 B.青黴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C.青黴菌可能產生了有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D.青黴菌可能產生了不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2)青黴菌和細菌的關系是( ) A.共生 B.競爭 C.捕食 D.寄生 (3)為了證明青黴素確實是由青黴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和培養基中產生的,則應進一步設計 實驗,其實驗方法是: .若實驗結果為: ,則能充分證明青黴菌確實能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黴素. 【思路分析】本題在認真分析實驗過程的基礎上結合生態學的知識解題是不難的. (1)青黴菌可產生青黴素,青黴素是抗生素可殺菌. (2)在同一培養基中青黴菌和細菌為了營養和空間將發生競爭. (3)在設計實驗時為了使結果真實可靠必須只有一個變數,同時應設計對照組. 【規范解答】(1)D (2)B (3)對照 配製成分相同的培養基,不加入青黴菌,觀察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情況 細菌正常生長 【反思點撥】本題重點考查的是與實驗有關的知識.正確解答此題要復習與對照實驗有關的知識:如何提出假設,如何設計實驗,如何設計對照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