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達摩創造了哪些武功

達摩創造了哪些武功

發布時間:2021-08-17 05:26:19

Ⅰ 歷史上的達摩與功夫

額……一葦渡江這個問題,肯定是傳說了。這個你問懂歷史的沒啥用,因為學歷史的多半也是科學主義者(就是還是相信科學的,要不怎麼說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史學研究呢),凡是學過物理的,都會說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在搞一些類似魔術的手段。
在歷史上,很多宗教的傳播都是要靠神跡的,基督教就不說了,哪怕是佛教,也有非常多的神跡,什麼盲人復明,死人復活,還有吞針蹈火後毫發無傷。這些其實有很多是故意作秀,吸引信眾的。達摩的一葦渡江也可能是這些神跡之一。(當然,我本人是一個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人,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科學不可解釋的東西)

Ⅱ 達摩的武功有哪些

易筋經,金鍾罩第十二層,童子功第五訣,洗髓經

Ⅲ 少林武功是達摩創立的嗎

達摩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姓,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慧可。後出禹門游化終身。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於洛濱,葬熊耳山。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於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後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Ⅳ 歷史上達摩會武功嗎

當然有,佛教里絕大多數的人物(神佛)都是卻有其人(神)的!只不過改編了一點。
他好像是大乘佛教的轉播者吧!而且他是武學始祖,自他以後才真正的形成了武術。
菩提達摩,中國禪宗初祖。南天竺婆羅門人,原名菩提多羅,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禪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羅到該國傳法,菩提多羅從他學法,很得般若多羅的賞識,就給他改名為達摩,意譯為道法,是達摩已通達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達廣州,梁武帝聞其名,迎入金陵,但觀念不相契合,達摩悄然北上。途經北江,沒有渡江的工具,遂將一束葦草置於江面,踏躡而渡。《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達摩一葦渡江,欒巴噀酒滅火。」後至北魏,所到之處,以禪法教人。游嵩山少林寺,在那兒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為壁觀婆羅門。以二入四行為思想內容。當時有位神光僧人博覽群書,慕達摩之名,自斷手臂求法。達摩尊者被他的精誠所感動,逐傳法於他,並幫他改名慧可。經九年,達摩尊者欲歸天竺,臨走時,傳慧可禪宗之要義,受《楞迦經》四卷。過不多久,達摩入寂(歸天)。葬於熊耳山上林寺。三年後,有人在蔥嶺遇見達摩手拿著一隻靴子,向西方而行。達摩的事跡,隨著禪宗的發展,漸趨神異,並成為中國畫家所愛的畫題。在通俗俠義小說中,菩提達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創始者。

Ⅳ 關於少林寺和達摩祖師和武功

「不可以接受」就對了,本來就是扯淡,當然不能接受。
少林寺所有的武術除了引用達摩的名字外(如達摩拳等),和達摩沒有任何關系。
真正的少林武術祖師乃是僧稠。稠(480~560),昌黎人,俗姓孫。少時體質較弱,後發憤習武,練得拳捷驍勇,體輕身靈。這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這是貨真價實的少林武術起源——來自中國民間。
而菩提達摩[?~536,天竺(印度)人]則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他只在佛教作出了巨大貢獻。
少林武術真正的發展是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少林寺上座善護等十三僧,聯合偽轘州司馬趙孝宰等翻轘州城,執王世充侄王仁則歸唐有功,受賞。」開始的。
至明朝中國武術大發展,隨著「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將俞大猷至少林寺觀武,認為『真訣皆失』,選寺僧宗擎、普從隨其學習棍法。」少林武術再次開始復興發展。
關於達摩創武術的這種荒謬的說法,我就不多解釋了,建議閱讀著名武術考據家唐豪先生所著《少林武當考》。
其實形成這種認識的原因一方面是20世紀以來,小說的杜撰,而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崇拜權威的國民性所致。要知道,宋代以後,雖然正式的佛教很少了,但是禪宗卻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達摩無疑可以被無限的吹捧了。

至於「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實是「天下武功聚少林」。
自來都是民間武術都向少林寺流傳,而到了蒙元時期禁止漢人服習武藝,少林寺由於有關系網和宗教的外衣,則可以繼續練武,所以當時眾多拳種都流入少林。而其後的明朝是中國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少林武術重新還於外也是很正常的,符合歷史的發展。
我們要客觀看待少林武術,它確實是中華武術中的優秀、具有代表性流派之一,但不是全部。

Ⅵ 達摩祖師創造了多少武功秘籍

應該有十幾種吧,現在誰也說不準,近代小說家和後來的武俠小說說少林寺有72絕技,但是有人考證大概不會超過30種,達摩自創的應該不會超過20種

Ⅶ 金庸作品裡的少林武功,真的是由達摩祖師創立的嗎

只要是武俠的故事,總是不免提到“少林”這個門派,而且多數情況下少林派在江湖中都是處於武林至尊的地位,江湖中若是有大事發生必然會有少林派站出來主持公道,甚至直接是讓天下群雄匯集在少室山共同商議,足見少林派在武俠小說作者心中的地位都是極高的,無可厚非,畢竟少林派本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門派,的確出現過不少傳奇的大師,所以武俠小說界才會公認“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雖然金庸筆下的作品中並未明確提到這一說法,但他筆下的少林派的確也配得上這個名號,那麼金庸筆下少林派的武功又是出自何處呢?

從這段話能看出達摩祖師是一位得道高人,在他看來,要傳授給弟子的並不是高深的武功,而是佛法,他傳給弟子的武功不過也只是一些強身健體的基本法門而已,至於後續少林派的種種武功都是那些痴迷武學的僧人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

說到這里,少林派的整體形象也不免大打折扣,原本以為整個少林皆是得道高僧,其實不然,少林派的壯大還得歸功於那些痴迷武學的僧人,若不是他們,少林僧人只怕根本就沒有書中展現出的那等戰鬥力。

Ⅷ 少林七十二絕技中,哪些武功不是達摩發明

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但凡有中土禪宗韻味,和中原武學有著觸類旁通之處的武學,基本都不是達摩祖師發明的,而是少林歷代高僧汲取百家之精華,不斷打磨,淬煉出來的絕技。不過,即便如此,達摩祖師的武學造詣,還是毋庸置疑,一本易筋經,就已經讓他成為了金庸世界的天花板。

我們都知道,在金庸世界中,執掌中原武林的天下第一武學聖地,往往被他設定為禪宗少林。少林派源遠流長,歷史相當悠久;當年,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開創禪宗道統,少林也因此名揚天下。

一些諸如龍爪手,大金剛拳,金剛般若掌這些武功,多半都是中土僧人鑽研出來的。

Ⅸ 達摩東來中國,創立了什麼武術門派

達摩東來中國,創立了什麼武術門派?在中國歷史上有達摩東渡抵達我國傳播佛教的故事,但是要說他來到中國,創立了什麼武術門派,還真沒有創立武術門派。首先呢,達摩來到中國是為了傳播佛教,是他作為忠實佛教徒的第一任務,跟武術本身不沾邊;其次,達摩雖然能夠經歷艱難險阻從印度來到中國,但並不能說明他個人對武術非常擅長;最後中國的武術跟達摩關系不大,尤其是少林武術。

最後中國的武術跟達摩關系不大,尤其是少林武術。開篇就提到了達摩在中國創立了什麼武術門派,其實他沒有創立武術門派。因為中國的武術已經非常厲害,包括此時的少林寺。達摩可能比較擅長瑜伽書,但是易筋經起源於中國的道教。因此,達摩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創立武術門派。

Ⅹ 達摩的武功是如何練成的

中國少林武功起源於古代嵩山少林寺,並因而得名。作為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少林武功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然而,據說少林武術起源於古印度,少林拳的創始人也是印度人——達摩。 達摩,這位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菩提,是天竺國佛教禪宗第27代祖師般若多羅的嫡傳弟子。傳說有一天,在印度修行的達摩問師傅般若多羅大師:「我得法以後,應該到什麼地方去傳法?」般若多羅回答說:「去震旦。」達摩遵照師傅囑托,東行來到中國。他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晉見了梁武帝蕭衍。 在會見期間,皇帝說:「我已經修復了許多寺廟和寶塔,並且建造了更多的寺廟和寶塔,我把我的許多寶藏給了尚哈(與佛教僧侶有著兄弟般的關系的人),而且為主要寺廟提供了大量土地。我盡了一切努力, 我能得到什麼呢?」達摩注視著皇帝,答道;「陛下,雖然您盡了所有的努力,可是您一點兒也沒有獲得公德。」皇帝被激怒了,驅逐了達摩。 達摩感到在中國南方並不受歡迎,只好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陽。不久又來到嵩山,一看這里山青水秀,就在五乳峰的山洞中面壁修行。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朝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後,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竟在達摩的肩膀上築起巢穴來了。 一年夏天,達摩發現自己剛坐下修煉不久,便不知不覺地打磕睡,他被自己的惰性激怒了,並且認識到打磕睡是絕不會達到佛教的終極境界的,於是,他用刀割斷了自己的眼皮,扔出山洞。 此後不久,在達摩眼皮落地的地方長出一棵茶樹,後來達摩的弟子們發現了這棵茶樹,茶葉經過調制,可以幫助僧侶們在長期的修煉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自此以後,茶葉就成了修煉廳里必不可少的物品。 九年之後達摩功到業成,便開始出來傳布大乘禪法,從此也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禪祖。 當年達摩終日靜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獸和嚴寒酷暑的侵襲,深感身體鍛煉的必要性。在向僧侶們傳授禪宗時,僧侶們每天長途跋涉帶著自己的食物來到達摩的山洞。然而,達摩注意觀察,發現他們學習新知識所取得的成績很微小,他們的身體保持不住長時間修煉的僵硬狀態,肌體是軟的,並且已有許多僧人由於每天長時間盤腿而坐產生了血液循環問題。有些僧人體力不支,坐下修行一會兒就昏昏欲睡,精神不振。達摩認識到他們需要各種武功以克服長期打坐帶來的影響。達摩利用自己作為印度貴族所受的教育,根據瑜珈學研究了一系列的功夫。這些功夫能夠增加體內循環能量、提神和放鬆筋骨,而且強身健體。後來這些功夫被學者稱為「古典肌體變化學」。 同時,為了驅倦、防獸、健身、護寺,達摩等人還仿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鍛練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傳授僧人,此即為「少林拳」雛形。此外,達摩在空暇時間還練幾手用鏟、棍、劍、杖等防盜護身的動作,後人稱之為達摩鏟、達摩劍、達摩杖。以後,他又吸取鳥、獸、蟲、魚飛翔、騰躍之姿,發展「活身法」,創造了一套動靜結合的羅漢十八手。後來經過歷代僧徒們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術,達百餘種,武術上總稱「少林拳」。 的確,把武術訓練作為寺廟的主要課程似乎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但歷史表明,在當時,對僧人來說,寺院武術項目要比佛教的說教更重要。 無論關於達摩與武術的傳說是真實的歷史還是虛構的故事,據考證,三千年來,印度西南部的確一直有習武的傳統——這大概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歷史悠久。武術在印度被稱作「卡拉里帕亞」,意思是在角斗場上搏鬥,它是在納亞爾——一個組成封建領主軍隊的武士中興起的。為了維護名聲被敵人損害的頭領的榮譽,一名角頭場上的冠軍會與來自敵方的另一名冠軍激烈拼殺,直到其中一個在這場智與勇的較量中死去。有兩部印度古籍都提到過它:一部是講述戰爭技藝的《戴諾吠陀》,另一部是醫學著作《壽命吠陀》。

閱讀全文

與達摩創造了哪些武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