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哪些讓外國人震撼的發明
中國的四大發明每個都讓外國人震撼!
Ⅱ 有哪些震驚世界的發明
6000年前,人們發明了輪子,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車輪使人可以快速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
1041-1048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而建立這一偉績殊勛的莫大光榮屬於中華民族。印刷促進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書籍價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獲得知識,因而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1730年,美國人和英國人分別獨自發明了八分儀。1757年,坎貝爾船長發明了六分儀,利用六分儀可以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他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或飛機所在位置的經緯度。
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二戰後期,青黴素開始大量用於戰爭,青黴素誕生之前,很多士兵因為受傷感染來不及消毒而去世,自從青黴素量產以來,大大減少了二戰中士兵的傷亡人數。為各國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1946年計算機橫空出世,是人類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它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把人類從繁重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提高了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播的速度與准確性,直接加快了人類向信息化社會邁進的步伐。
1969年網際網路出現,至今網路的發展為信息共享、信息協作和商務拓展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萬能空間。毫不誇張地說,網路已經構成一個獨立的超級王國,改變著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
Ⅲ 震驚世界的發明創造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氵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餘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並研製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並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製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製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製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張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認的光彩奪目的科學家之一和文學的雙子星!
Ⅳ 令人震撼的創新發明——簡易音標
辛辛苦苦做的新英語音標課件圖譜便宜出售,高清大圖可寫真印刷製作,尺寸:42厘米X62厘米,分辯率100DPI,此為小圖樣版僅供參考,有意者聯系我,有國際音標、單詞配圖詳解,可以說是很全面的一個音標教材,希望大家喜歡
Ⅳ 中國中有哪些人做出了震驚世界的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瓷器、絲綢、茶葉
Ⅵ 震撼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英國
第一次登場就是77年,摩加迪沙反劫機事件
當時德國的GSG9去救人,為了更好地使用這種武器,還專門請了英國SAS的人來釋放這種新武器
這次就是這種武器首次登場
Ⅶ 學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你感覺最震撼你的發明或人物是誰
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1844年11月24日,本茨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卡爾斯魯厄,父親約翰·喬治·本茨是一位火車司機。本茨想和他父親一樣從事火車工作,1853年開始在卡爾斯魯厄一所專注教授自然科學的中學就讀,1860年,15歲的本茨通過了大學入學考試,進入卡爾斯魯厄綜合理工大學校(即後來的卡爾斯魯厄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865年畢業。他一直喜歡騎自行車,夢想著有一天會製造出一輛不用人力驅動的車。他畢業後,先後在幾個機械工廠作為設計師工作,還在維也納的一家鋼鐵結構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此後,作為機械工程師的本茨成為汽車工業的先驅,1914年,卡爾斯魯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1929年4月4日,84歲的本茨因支氣管炎病逝於德國拉登堡。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名偉大的女人」,這句話用在卡爾·本茨太太身上,的確是非常的貼切,貝爾塔·本茨不僅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成為世界汽車第一人,自己也因其過人的勇氣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司機。
本茨創業初期,沒有工場也沒有資金,貝爾塔就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和首飾,毫無怨言地支持本茨的研究,陪伴本茨走過了餓著肚子研究汽車的艱苦日子,成為本茨工作的最大支持者。
第一輛三輪汽車的問世,雖然為本茨帶來了榮譽,但是這個不斷散發臭氣的怪物總是拋錨,因而遭到不少人的冷嘲熱諷,本茨雖然多次對它進行改進,但毛病還是不少,為了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出洋相,本茨幾乎沒有勇氣在公開場合駕駛它上街。但貝爾塔對本茨的發明深信不疑,他不怕旁人的白眼帶著兩個孩子,勇敢得開始了汽車的第一次長途旅行。
1888年8月的一天早上5點多鍾,本茨還在夢鄉,貝爾塔就喚醒兩個孩子,把汽車推出來,然後發動馬達,向100多公里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進發,探望孩子的祖母。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么遠的路程。汽車離開曼海姆市不久東方就漸漸亮了,馬路兩旁早起的人們一聽到其怪異的響聲都從窗口伸出頭看這個「飛奔」的怪物,有的人還壯著膽子走近它,但一聞到汽油味機那難聞的氣味又走開了。
行駛14公里,燃料沒有了,只好到一家葯房購買粗汽油;行駛70公里後,被一個陡坡攔住了去路,只得由小兒子駕車,貝爾塔和大兒子在車後推,終於把汽車推過陡坡;發動機的油路堵塞了,就用發針把它修建;電器設備發生短路,只好用襪帶作絕緣墊。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才又餓又累到達目的地。孩子的祖母驚嘆不已,小城的人都跑出來圍觀這個「怪物」。
興奮的貝爾塔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汽車經受了考驗,請速申請參加慕尼黑博覽會。」本茨接到電報兩手發抖,幾乎不相信這是事實,但妻子確實駕著自己發明的三輪車到了普福爾茨海姆。他很快辦妥了參展手續,在慕尼黑工業博覽會上,他成功的展示了自己的汽車,一下吸引了大批客戶,從此他的事業蓬勃發展,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