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大發明,並說發明者及國籍
1764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1 阿科萊特 水力紡紗機
1782 瓦特 萬能蒸汽機
1807富爾敦 蒸汽輪船
1814 斯蒂芬遜 蒸汽機車
㈡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
1、飛梭
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里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飛梭於1733年被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2、珍妮機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18世紀60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
3、水力織布機
英國紡紗業的大發展,使織布業反倒顯得落後了。1785年,理發匠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國棉紡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紡紗機、織布機由水力驅動,使工廠必須建造在河邊,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節差影響,造成生產不穩定,這就促使人們研製新的動力驅動機械。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機開始用做紡織機械的動力,並很快推廣開來,引起了第一次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高潮,人類從此進入了機器和蒸汽時代。到1830年,英國整個棉紡工業已基本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到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大工業的轉變。
4、蒸汽輪船
蒸汽輪船是用蒸汽機作動力的機械推進船舶。蒸汽機的出現使船舶動力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從而完成了船舶動力的革命。船舶的推動力從人力、自然力轉變為機械力,船舶用蒸汽機提供的巨大動力,使人類有可能建造越來越大的船,運載更多的貨物。
真正解決船用蒸汽機的是詹姆斯·瓦特。他在1765年發明了雙缸蒸汽機。1768年他與英國伯明翰輪機廠的老闆馬修·博爾頓合作,專門研製了一台用於船舶推進的特殊用途的蒸汽機,這就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機船上普遍使用的博爾頓--瓦特發動機,船舶用上了蒸汽機,出現了蒸汽機輪船。
5、瓦特改良蒸氣機
1764年,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為格拉斯哥大學修理紐可門蒸汽機模型時,注意到了這一缺點,並於1765年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
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杠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為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瓦特裝設了抽氣泵。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以減少冷凝損失。
㈢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有哪些
1733年 約翰 飛梭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68年 阿克萊特 水力紡機
1802年 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版機權,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4年 史蒂芬孫 蒸汽機車
1844年 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㈣ 在工業革命中「解放」手的最早的機器為什麼是珍妮紡紗機而不是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以工廠制替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的過程,它是社會生產力的一次空前飛躍。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中期基本結束。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1733年,英格蘭中部蘭開夏技工(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原來織工織布,手擲梭子於經緯線之間,現在腳踏踏板,帶動梭子往返飛動,提高功效一倍。飛梭能否算做一個機器呢?這里我們要注意工具與機器的區別。工具一般是指人從事勞動、生產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於勞動對象,如斧頭、鉗子、縫紉針;而機器一般是由三部分:工具機(或作業機)、傳動機和動力機組合而成。因此凱伊的飛梭只能是手工工具的一個部件,不是機器。而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所以飛梭的發明不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端。
盡管飛梭不能算作是完整意義上的機器,但它的功效是顯著的,飛梭的使用造成了紡與織之間的不平衡,一個織工往往需要6-8個紡工供給棉紗,引起嚴重的「紗荒」。為了解決這個矛盾,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新式紡紗機,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為「珍妮紡紗機」,把一次只能帶動一個紗錠的紡車改革成為能帶動16——18個紗錠,這意味著由一次只能紡一根線變成能同時紡16至18根線,大大提高了功效。盡管「珍妮紡紗機」仍在使用人力,但它具備動力、傳動、工具三個部分的裝置,已經是一台機器了。「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成為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㈤ 飛梭 什麼意思
飛梭於1733年被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是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時,棉紡織業中的貢獻之一。
我們今天都穿純棉的衣服,感覺很舒服。那你知道這個棉布是怎麼來的嗎?
棉花———(通過紡紗 )———棉紗———(通過織布)———棉布
在1733年,英國的一個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里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這個飛梭是干什麼用的呢?織布布面可以大大加寬。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兩個人配合,現在使用飛梭,一個人就能完成織布工作,而且能織比以前更寬的布。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但這個時候棉紗又供不上使用了,這個時候人們迫切要求發明一種機器,來提高紡紗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棉紗。於是,1765年,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詞典解釋
飛速運動的梭子。
宋 蘇軾 《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輿 欲語防飛梭。」 明 劉基 《節婦吟》:「人間日月如飛梭,地下相從應始多。」
㈥ 哪年,誰發明了飛梭.
飛梭於1733年被英國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是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時,棉紡織業中的貢獻之一。
㈦ 發明飛梭的凱伊是哪國人
凱伊 (John Kay,1704~約1764) 飛梭 的發用者。原系 鍾表 匠。生於英國蘭開夏郡。1730年研製成一種適合於加工馬海毛的毛紡織 機械 。1733年改進織布梭子,發明「飛梭」,藉助於一條特製的繩索帶動織梭,織工拉動繩索使其來回飛越梭道。這是一種半自動的 織布機 ,與原來手擲梭子方法相比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來的寬。1760年其子羅伯特·凱伊進一步改進製成自動飛梭。飛梭的發明和使用,造成紡紗業與織布業勞動生產率的不平衡,推動紡紗業技術 革命 的開展
㈧ 為什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珍妮紡織機而不是飛梭
因為珍妮紀是機器,而飛梭是工具,機器和工具是不同而言的。珍妮紀(機器)對飛梭(工具)來說是一種質的飛躍,所以說是珍妮紀而不是飛梭。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8)約翰發明飛梭擴展閱讀:
經過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㈨ 發明飛梭的約翰是哪國人
凱伊 (John Kay,1704~約1764) 飛梭 的發用者。原系 鍾表 匠。生於英國蘭開夏郡。1730年研製成專一種適合於加工馬海毛的毛屬紡織 機械 。1733年改進織布梭子,發明「飛梭」,藉助於一條特製的繩索帶動織梭,織工拉動繩索使其來回飛越梭道。這是一種半自動的 織布機 ,與原來手擲梭子方法相比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來的寬。1760年其子羅伯特·凱伊進一步改進製成自動飛梭。飛梭的發明和使用,造成紡紗業與織布業勞動生產率的不平衡,推動紡紗業技術 革命 的開展
㈩ 「飛梭」的出現使紡織業出現了哪些變化
1733年,機械工匠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裝上這種飛梭的織布機,不僅能織出更寬的布匹,而且使織布效率提高了一倍。接著,他的兒子羅伯特·凱伊又加以改進,使用起來更為方便。由於織布效率提高,必須有8個至12個紡紗工紡出的紗線,才能夠供應一個使用飛梭織布機的織工的需要。棉紗供不應求,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紗荒情況。據說,1760年,曼徹斯特有個織布工人,每天要步行五六公里,從五六個紡紗工那裡收集棉紗,才能供給自己一天內的織布之用。如果一個織工想要多弄到一些棉紗,他就得用上衣或新絲帶去賄賂紡紗工。
長時間的棉紗供不應求,使棉紗價格不斷上漲,棉布工廠的廠主感到不能忍受。有些棉布工廠因缺紗而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