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何發明,著作,學術論文
可以找專業的
『貳』 世界上有幾大文明發源地呢
中國 印度 埃及 古巴比倫
中國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四五十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夠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已具備了人的基本特徵。經過漫長的原始社會,約在西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約西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前770年)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後就是春秋和戰國(西元前770年—前221年),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黃河流域一帶的人民,就以農業為主,並飼養家畜。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有了冶煉青銅的技術,並知道了使用鐵器;在制陶技術方面,有了白陶和釉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有一位名叫李冰的地方官和他的兒子共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四川成都附近),合理地安排了灌溉、分洪和排沙的關系,堪稱古代水利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學術也空前活躍,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政治,評析社會,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http://homepage.ntu.e.tw/~b91106003/china/c01.htm
巴比倫 巴比倫(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幼發拉底河右岸,建於公元前2350多年,是與古代中國、印度、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巴比倫意即「神之門」,由於地處交通要沖,「神之門」不斷擴展,成為幼發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兩河流域的重鎮。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亞最繁華的政治、經濟以及商業和文化中心,這里還曾是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的首都。
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築聞名於世,他在位時主持建造了這座名園。相傳,他娶波斯國公主賽米拉米斯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鬱郁寡歡。國王為取悅愛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倫興建了高達25米的花園。此園採用立體疊園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層重疊,層層遍植奇花異草,並埋設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園由鑲嵌著許多彩色獅子的高牆環繞。王妃見後大悅。因從遠處望去,此園如懸空中,故又稱「空中花園」。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29/content_580006.htm
印度 早在西元前約2500年,在現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達羅的遺跡留有許多這個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並挖溝渠及運河,在堡壘之下的城市是在一嚴謹計劃下築成的,神廟、住宅、浴室、街道,幾何形的布局和衛生系統的設計排水溝、運河等。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包括黃金首飾和寶石、經雕刻過的石頭、青銅和土塑小雕像等。黃銅和青銅多半用於製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輪狀捏制,用火燒成,並繪上幾何、花卉和動物等圖案。詳細資料請參考
http://homepage.ntu.e.tw/~b91106003/india/i01.htm
埃及 古代的埃及人在6000多年前(4000BC)到5500多年前(3500BC)之間就分別在上埃及(尼羅河河谷)與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建立相當有規模的聚落。由於自然環境不同,上、下埃及發展出不同的文化與信仰。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工藝水準較高的上埃及統一了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並且在位於上、下埃及交界的孟斐斯(Memphis)建立國都。孟斐斯的首都地位到了中王國時期被位於下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取代,但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上埃及與下埃及的分合一直是埃及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法老王的稱號往往刻意強調他是「上、下埃及的國王」 。埃及人自己和鄰近民族往往稱埃及為「兩地」(the two lands)
http://homepage.ntu.e.tw/~b91106003/egypt/e01.htm
四大文明古國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四個國家。依順序分別為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中國、古印度。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知識,無不源於他們的古典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因而在 北半球 幾乎相同 緯度 的 尼羅河 、 兩河流域 、 印度河 以及黃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 新石器時代 進入 青銅時代 ,進而步入 鐵器時代 。社會制度都採用 奴隸制 。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 神話 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 太陽神 的兒子」,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 歷法 ,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 閏月 。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 文字 。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 圓周率 ,巴比倫和中國都發明了 勾股定理 ,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叄』 為何學術界為什麼把大學發源地定為義大利
人類歷史進入14 世紀以後 ,義大利站到了歐州文明的最前列 ,成為歐州文藝復興的發祥地。那麼 ,義大利有哪些獨特的條件促使它最早發生文藝復興呢 ? 我認為對此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一、 義大利佔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在新航路開辟前的長期歷史中 ,地中海一直是聯系東西方的紐帶。而義大利正處於地中海航線的中心 ,這樣有利的地理位置對義大利發展海外貿易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不僅需要國內市場 ,還需要海外市場的擴大 ,資本主義萌芽誕生在義大利的前後 ,雖還沒有形成世界市場 ,但它的有利條件為北部城市的海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方便 ,14世紀其北部熱那亞、 威尼斯、 佛羅倫薩等城市的手工業、 商業和銀行業已很發達。 二、 歷史傳統的影響
義大利正是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 ,所以直接繼承了古羅馬的文明 ,在歐州 ,首先製造金幣的兩個國家是佛羅倫薩和熱那亞 ,這兩個城市共和國之所以製造金幣 ,除了和它的經濟貿易發達有關 ,也和他們掌握了古羅馬傳統的鑄幣技術有關 ,所以 ,傳統的影響對義大利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三、 城市工商業發達
義大利半島自日耳曼民族入侵後 ,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 ,這種混亂狀態促進了城市共和國的興起 ,義大利的一些城市 ,先於西歐中世紀的城市興起 ,早在8世紀的城市興起 , 到12世紀時 ,北意已出現許多飲譽西歐的城市 ,如米蘭、 多瓦、 熱那亞、 威尼斯等。 從北意幾個較早發生文藝復興的城市來看 ,這些城市都是工商業發達之地。9世紀初 ,威尼斯已與埃及、 希臘、 西西里建立貿易關系 ,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 ,其商人常與帕維亞、 克雷莫納等地販售源自東方的毛皮 ,絲綢等。一個世紀後 ,威尼斯的商業關系便擴展到沿海及內地許多地區 ,如帕維亞、 維琴察、 切澤納、 拉文那等城市。從 11 世紀末起 ,威尼斯 實際上已壟斷了尚在君士坦丁堡統治者掌握下的歐亞各省的交通權 ,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紀後期稱雄地中海達 30 年之久①。佛羅倫薩是義大利北部最大的手工業城市 ,其繁榮發達 依賴於三項經濟活動 ,即商業、 工業、 銀行業。1306— 1308年 ,佛羅倫薩有300個作坊年生產呢絨 10 余匹。到 15 世紀70年代 ,佛羅倫薩已成為全歐呢絨生產中心 ,並在呢絨生產中最早形成早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西歐三大貨幣經營資本家 - 巴爾迪家族、 佩魯茲家族和阿齊烏里家族皆在佛羅倫薩。
四、 市民階級的興起
隨著城市工商業的迅速繁榮 ,義大利市民階級日益壯大 ,成為一股獨立主宰義大利諸城市國家的社會力量。1266年 ,佛羅倫薩由貴族和平民平分政權 ,100名新興工商市民組成的 「市民會議」 擁有立法和監督行政大權。1293 年佛羅倫薩工商業者行會推翻封建貴族統治 取得城市共和國政權。13— 14世紀 ,義大利已形成這樣的基本政治格局:北部保有德國皇帝的殘余勢力 ,中部和南部是教皇的勢力范圍 ,但大部分城市實權掌握在經選舉產生的法官手中 ,城市的政權而不是掌握在由帝國代理人 ,督政官 ,教皇代表或那不勒斯國王任命的官員手中的局面。尤其是在獲得充分自主權的北意城市共和國 ,市民階級已基本上掌握城市國家政權 ,因此 ,市民雖是城市產生和發展的產物 ,但只是在 13 世紀末佛羅倫薩城市共和國以法律形式將貴族排斥出市議會時 ,才標志著市民階級作為一支相對獨立的政治力量正式形成。14 世紀 , 「佛羅倫薩、 盧卡、 錫耶納 „„的政府是人民的貴族被排斥在權力之外。 」 ②。在市民階級力量日益壯大 ,政治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 ,市民意識開始覺醒。市民意識覺
醒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市民異端屢屢興起。從 12 世紀起 ,佛羅倫薩成為異端者的活動中心 ,諸多跡象表明 ,提煉和升華市民階級的思想意識 ,構建新文化已成時趨。 五、 市民階級的文化需求
新興市民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迫切需要一種不同於封建傳統的文化思想體系來為本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活動服務。他們根據時代和階級需要 ,合理吸取傳統文化中的合理成分 ,努力構建新文化。 1. 創辦世俗學校 ,發展世俗教育。
市民階級作為新時代的開創者 ,必須有較高的素質 ,才 能適應其所擔負的新職責。頻繁的工商業貿易業務需要多方面的知識人才和職能機構 ,商品的產、 供、 銷是經濟生活中必須接觸和處理的問題。只有具備一定文化和科學技術的 人 ,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生活。在這種社會需求的驅使下 ,各類學校應運而生。12 世紀 ,義大利出現歐洲最早的大學。13— 14世紀。義大利共有18所大學 ,為西歐各國之最。 12— 13世紀 ,由於主要為培養僧侶而設立的原有的教會學校已不能滿足市民階級的文化需要 ,因此在城市中又產生了手工業者聯合會所創辦的行會學校和商人聯合會所創辦的基爾特學校 ,二者合稱城市學校 ,由市政機關統一管理。 2.創建新法律、 法規
城市工商業的發展 ,商品貨幣經濟與財產關系的日益復雜 ,動產的重要性不斷提高 ,由此產生的許多新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需要給予法律上的確認和調整 ,即市民階級需要新的法律和運用這些法律來確認和保障市民所有制 ,調整市民階級與社會諸方面的關系。 《義大利諸城市條例》 是西歐制訂最早的城市法 ,其內容涉及市場管理以及民法、 刑法、 訴訟法 等。10— 13世紀 ,熱那亞、 比薩、 米蘭、 波倫那等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法。11世紀左右 ,中世紀西歐第一部維護海上貿易的海商法在義大利的阿馬爾菲城訂立。在其法典影響下 ,比薩和威尼斯分別於 1100 年和 1255 年編成 「海上習慣法」 和「航海條例」 。之後 ,取代 《阿馬爾菲法典》 的 「康梭杜地美爾法」 (即 「海上習慣法」 )可謂集義大利商法與海商法之大成。該法典廣泛流行於歐洲各國 ,被認為是近代國際法和國際私
法的淵源。隨著義大利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與發展 ,城市法、 商法和海商法需要修正、 充實、 完善。從而在城市法、 商法和海商法的基礎上 ,義大利在西歐率先 「復興」 羅馬法。因為羅馬法中的原則適應了市民階級的需求 , 「在羅馬法中 ,凡是在中世紀後期市民階級還在不自覺地追求的東西 ,都已有現成的了。 」 ③市民階級借羅馬法的原則進一步發展了城市法、 商法和海商法 ,如在1183年 《君士坦丁堡和約》 第 3 條規定:河流屬於公產 ,其所有權屬於義大利倫巴底平原的城市 ,這正是引用了羅馬法的原則 — — — 可航行的河流屬於公產 ,私人權利只適用於河流兩岸和河流中的島嶼。
3.吸收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
對古典書稿的索購、 翻譯與研讀是市民階級對古典文化吸收的突出表現。1185年 ,諾曼人攻克希臘港口城市薩洛尼卡 ,賣了許多書給義大利人 ,數量之多可數以船計。市民階
級索購古典書籍 ,不能簡單歸結於為了滿足於裝璜門面。在工商業城市中生活 ,受到世俗教育並正想從封建傳統中擺脫出來的市民階級 ,已具備了更深刻領會和欣賞古典作品的能力。而且 ,他們也希望從古典文化中尋找一種比中世紀文化更合乎自己興趣和人生態度的文化。市民階級正是通過索購、 翻譯與研讀古典書籍和手稿 ,進而在古典文化中吸取與
現世的世俗生活相協調的各種文化因子 ,以至搬用、 仿製、 提煉或吸取 ,從而以文化復古為表徵 ,給文藝復興罩上 「復興古典文化」 的外殼。中世紀時 ,義大利外向型經濟特徵 ,決定其較早地接觸到外來文化 ,經由多種渠道傳入的阿拉伯著作的拉丁文譯本 ,給義大利人帶去了東方人的知識、 觀念和思想 ,在現代歐洲語言里 ,至今還有許多源自阿拉伯語的詞彙。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由中亞經埃及、 西西里島傳到義大利。15 世紀中葉 ,北意幾座大
城市如佛羅倫薩、 威尼斯、 米蘭等 ,都從德國引進中國人發明的印刷術。另一種吸納東方文化的途徑是義大利人的外出遊訪。游訪者寫下了關於東方社會的游記 ,這些游記幫助市民階級乃至整個社會了解和吸收東方文化。13世紀前後 ,游歷東方的義大利旅行家主要有馬可· 波羅、 約翰· 蒙迪科維諾、 鄂多立克、 馬黎諾里。他們的游記開拓了義大利乃至西方人的視野。
六、 人文主義的產生
盡管義大利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很豐富 ,但如果沒有人能夠 「看懂」 和 「欣賞」 這些豐厚的文化 ,文藝復興也不能發生 ,只有通過市民階級的文化消費 ,義大利豐厚的文化資源 才能得到開發利用 ,經改造產生後的文化產品 ,為文藝復興提供了必需的養料 ,使文藝復興成為 「有源之水」 。在市民意識日益覺醒的基礎上 ,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 ,受過世俗教育 的市民學者們進一步吸收、 消化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因素 ,依託寬松和諧、 活躍的文化市場 ,逐漸構建出有別於一般市民異端的思想體系 ,更明確、 更全面、 更系統地表達本階級的社會主張與道德 ,從而孕育出市民階級特有的 ,與天主教神學思想體系基本決裂的人文主義。在13— 14 世紀時的義大利 ,人文主義已孕育而生 ,並在許多學科領域有所體現。在文學方面 ,以 《神曲》 、 《歌集》 、《十日談》 為代表的首批世俗文學作品問世;在史學方面 ,第一批現實主義史學家布魯尼、 波古奧、 比昂多等開始考察「人」 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在藝術領域 ,義大利雕刻藝術家尼古拉· 比薩諾以古希臘雕刻為摹本進行新藝術創作。這些市民出身的文化人已對人的價值和作用 ,個性解放與意志自由 ,現實生活和人的情感等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視 ,雖然此時人文主義剛剛誕生 ,還很稚嫩 ,但它顯示出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市民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 — — 文藝復興 ,在義大利最早發生是合理的 ,也是必然的。
『肆』 文明發源地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文明古發源地有五個。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古代瑪雅」或「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古代印加」。
『伍』 《自然地理》不是中國自己誕生不了世界一流的大科學家,而是學術權威不需要世界一流的大科學家在中國頻頻
對頭~
在當今的中國,學術權威不是萬能的,而沒有權威的認可是萬萬不能的。
.
大科學家,從中國幾十萬年以來的科學文明史來看,採用人文方式所創造的作品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者,就會被人們廣泛的認可、贊譽和信任,而不是以作秀的方式吹捧出來的所謂學術權威。
... ...
比如,龍的傳人、神農嘗百草、炎黃子孫、黃歷等詞條,解析出來的內容是:
1,龍的傳人,中國古人曾經與龍有過共同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經歷,曾經形成過龍和原始人之間的互動文化,他們都是本土誕生的草食物種,龍對於中國史前古人類的生存發展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根據八十年代考古的C14同位素測定,龍骨化石形成於四十七萬年以前,滅絕於五十萬年以前,是存在於中國大陸五十萬年以前的超大型草食動物。
中葯飲片中的龍骨,便是龍骨化石,有著極高的醫學應用價值。
龍骨化石,是龍在一定的突發高溫條件影響下,滅絕於數萬年以前形成的骨骼化石。
導致了龍滅絕的突發高溫,很可能是火山極強活動造成的後果,對於中國史前古人類的生存亦有巨大的影響。
火山極強活動,可能出現於西藏地區全球最大的珠穆朗瑪火山一次巨大規模的噴.發,其中的一坨岩漿被送出大氣層進入了月球軌道。
這次火山極強活動事件,被後人以玄異的修辭方式,記載於《山海經》中的「後羿射.日」、「共公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裡。
火山極強活動事件過後,留下了龍的傳說。
... ...
2,神農嘗百草,「神農」是對中國史前古代原始人類[炎]從事糧農發明活動的代稱,「嘗百草」則是對[炎]從事醫葯創作活動的形容。
在火山極強活動過後,伴隨著龍的滅絕出現了大旱天氣,大片自然植物枯萎,人類和草食動物的食物來源面臨枯竭,嚴重威.脅著中國史前古代原始人類與動物的生存。
於是,中國史前古代原始人類[炎]滿懷悲憫蒼生的胸懷,科學地發明了糧農和醫葯技術造福於全球生靈,後世便有「懸壺濟世」的無尚評價。
... ...
3,炎黃子孫,是繼神農嘗百草之後出現的生物科學文明事件。
在《山海經》中有關「女媧捏泥人」的玄異修辭隱晦的描述中,於火山極強活動過後局部氣溫升高跨越了「生態溫度線」(地球在不同的大氣溫度線之下,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有機生命物質種類或某些變化),昭示著中國史前本土人類黃土高原人的「原始母系血.統.生殖遺傳形態」,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生物遺傳學上的異常狀況,嚴重威脅著黃土高原人的生存和繁殖的質量。
此時,後繼出現的大醫學家黃土高原人[黃],正在探詢解決人類繁殖異常的破解之道,不期與神農而遇。
兩大能協同作為,很快分析出了母系血.統.生殖遺傳中的血液遺傳信息異常變化,設置了母系「軒」和父系「轅」兩組村落對比分析研究後發現,父系「轅」實驗組沒有出現母系「軒」實驗組中的繁殖血液遺傳信息異常變化。
於是,兩大能共同設置了「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瓦解了「原始母系血.統.氏族生殖遺傳形態」,黃土高原人的生殖遺傳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口的數量和質量得以迅猛提高,並逐漸的被全球其他人類模仿所接受,是一項造福於全人類的不二科學文明壯舉。
這一「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優生優育模式,很快在相後出現的雲嶺高原人中,被某些部族引申模仿為「母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並保持到今天,其他雲嶺高原人部族則大多採用了「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
後世的黃土高原人,對於「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帶來的好處,驕傲的自詡為「我們是炎黃子孫~」。
更是被現代人演繹了許多出籬別樣的幻想和編纂,坊間更是流傳著多種版本的故事與傳說~
... ...
4,黃歷,是黃土高原人[黃]在進行全球巨大規模的考察和天體測繪活動中編制的.日.歷。
經過了「父系血緣家族生殖遺傳規則」優化繁殖,於廿年後優質人口迅猛擴展壯大,大能黃土高原人[禹]率領黃河漢子勘探地理修河架橋,走遍了黃土高原與雲貴川高原,設計規劃了黃河長江的走向,裹挾黃土填平溝壑,擴展了糧農種植面積。
『陸』 李順強的學術發明
李順強教授發明的「經陰囊皮膚輸精管穿刺技術」解決了不用開刀進入生殖道的難題。在這一基礎上研究的「輸精管注射粘堵法」已在國內開展數百萬例。另一項獲獎科研成果「直視鉗穿法輸精管接扎術」在國內的應用占我國男性絕育總數2300萬例的一半。80年代後期傳到外國,美國、加拿大有100餘萬男子接受了這種技術,國內外男科學術界譽為「不用開刀的輸精管接扎術」(No_scalpel Vasectomy)或稱「李氏技術」。在此基礎上發明的「男性生殖道造影」、「三液檢查」、「精道注葯治療」和抽吸輸精管內精子做試管嬰兒等,獲得1980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柒』 五大文明發源地的-、簡介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文明古發源地有五個。
(威廉·麥克高希《世界文明史》稱:大約公元前2000年,中國的文明在早期新石器文化出現的地方發展起來……夏及後來商的統治者在黃河流域建立了王國……王國為領土而戰,最為強大的一些佔有了中國北部的領土……夏、商、西周,這些帝制以前的王朝,作為王國,在中國西北對其鄰近國家享有霸權,它們持續至公元前771年)。
其它說法還有:「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古瑪雅」或「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印加,中國」。
『捌』 中國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學術,先秦時期的學術是怎樣的
與其說因為先秦諸子達到的思想高度太高所以後人無法企及,不如說中華古代文明自先秦以後,就陷入了靜止狀態,就是說,物質經濟上仍是農業經濟,意識形態上也一直以先秦儒家、法家為主流。
雖然我們看見秦、漢、隋、唐、宋等那麼多朝代興亡,感覺歷史是在向前進,可是其實是在原地轉圈,不過是幾百年一個輪回接著下一個幾百年的輪回。為什麼?因為生產方式沒有變革,思想上就不可能變革,就仍要以儒、法為圭臬。
其實先秦諸子的思想也是以周、秦交替之際的社會變革為背景的,當時奴隸主經濟衰退,封建地主經濟慢慢興盛,後來魯國初稅畝、秦國商鞅變法等政策,把土地佔有制度徹底變了。先秦諸子正是在這樣條件下產生的。
我們就不要把諸子百家理解成那種純粹的思想性、文學性、哲學性、藝術性作品,那麼陽春白雪,那麼跟世俗不沾邊的東西。其實,諸子百家,說白了,就是一部部治國方針,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兵家等等,無一不是在說,統治者應該用什麼思想,什麼技術,能更好地治理國家。跟我們現在的馬克思主義,是一樣一樣的。
啰嗦了這么多,最後說一句,先秦的歷史是很長的呦。先秦先秦,顧名思義,秦朝以前,那就是從原始社會到周代滅亡,都是先秦。即便狹義的說,夏、商、周才算先秦,那也有快兩千年時間了。
『玖』 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文明古發源地有五個,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什
五個發源地是目前學術界比較新的說法,區別於早前的四大文明古國(誕生於19世紀)
1,新月沃地(包括埃及、美索不達米亞、黎凡特)
2,印度河流域
3,中國(黃河長江流域)
4,秘魯
5,中美洲
注意沒有古希臘,因為目前西方學術界普遍認為古希臘在起源上是受到古埃及的影響,因此學術界目前並不認為古希臘是文明發源地。
另外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聯系緊密,而且在文明的起源上似乎有一定淵源(西亞影響古埃及),因此不再單獨列出。另外新月沃地的概念還可以繼續延伸到波斯和安那托利亞。
『拾』 中國人最早的歷史發源地在哪裡
中原。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范圍: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10)學術發明地擴展閱讀
五大文明發源地:
1、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發源地:西亞的兩河流域,孕育整個阿拉伯文明。
2、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3、古希臘
古希臘——受兩河流域及古埃及文明影響,發源於南歐的愛琴海諸島,孕育整個歐洲文明。
4、中國
中國——發源地:東亞的黃河流域,孕育整個東亞文明。
5、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