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嫁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最早的稼接法專著:1376年明代的俞貞木(一作俞宗木)撰寫的《種樹書》(亦託名郭駝著),是我國最早一部嫁接法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系統記載嫁接方法的著作。上卷為十二月逐月農事,中卷為豆、麥、桑、竹、木的種植法,下卷為花、果、菜的種植法,對多種果木的嫁接方法進行了較系統的記載。 中國最早的嫁接是什麼時候?應該明代以前
麻煩採納,謝謝!
『貳』 誰發明了水果嫁接技術
嫁接是一種古老的農業技術,是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實用技術的產物,對農業發展起著不可湮滅的推動作用,尤其在園藝事業的發展上.至於嫁接是先由那個國家、那個人所發明的,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應用的問題,目前尚無確切的可靠的考證,但各國有關學者大都一致認為嫁接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之後,為生產實際需要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至今應用不衰的農業生物技術.
所謂"自然嫁接"就是指兩株植物的枝幹或同一植株的兩個枝幹(或根亦然),在自然生長條件下,生長交織在一起,而自然地彼此相互癒合長在一起的現象,即所謂的"連理枝"、"連理木"或"木連理".
我國勞動人民應用嫁接這一技術甚早.如在我國史書上關於自然接木——"木連理"的記載很多,據統計,一部《甘四史》中記錄"木連理"現象竟達254項之多,在《古今圖書集成》(1726年)中的"博物匯編草木典"第七卷木部紀事一篇中,記載自然嫁接現象達126例.目前已經發現比較可靠的最早記載關於植物嫁接的資料為《泛勝之書》(西元前7年),書中記有把10株瓠苗嫁接成1蔓結大瓠的方法,可惜該原書早已失傳、更不知書中是否有關果樹嫁接的記載.到了5世紀賈思勰的《齊民要術》(533—544)中,對蘋果樹嫁接就有極其詳盡的敘述,在梨的嫁接技術仲介紹了砧木的選擇、接穗的選取、嫁接時期以及嫁接成活的條件.以後嫁接技術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牡丹和菊花等觀賞植物的應用上有了很大發展.果樹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如在著名的《桔錄》(1176年)中,就有稱贊當時柑桔嫁接技術高妙的描述.
14世紀末元人俞宗本所著的《種樹書》(1621年)里,記述了嫁接和培養相結合來促進變異的方法.《花鏡》(1688年)中有"凡木之必須接換,實有至理存焉.花小者可大,瓣單者可重,色紅者可紫,實小者可巨,酸苦者可甜,臭惡者可馥,是人力可以回天,惟在接換之得其傳耳."這里所說的接換,
就是嫁接.不難看出,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勞動實踐中,不僅發現了自然嫁接現象,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有所創造,對我國甚或對世界的農業生物技術,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國外,西方在希臘時代Aristolte(西元前384—前328年),Theophrdstus(西元前372—前287年)都提到過植物嫁接技術.羅馬尼亞學者Pliny(23—79年)在他的自然史第二卷中已談到嫁接是一種應用技術.
『叄』 嫁接樹苗是誰發明的
大自然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連理枝就是大自然的天然嫁接
『肆』 嫁接是從什麼時候發明的,有關嫁接的成語及典故
移花接木yíhuājiēmù
[釋義] 把某種花木的枝條嫁接到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換真欺騙他人。
[語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正音] 花;不能讀作「huá」;移;不能讀作「yì」。
[辨形] 接;不能寫作「截」。
[近義] 移天換日 移宮換羽
[用法] 含貶義時;多指暗中用手段更換或拼湊事情來欺騙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伍』 嫁接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很早的時候人們就發現了嫁接的原理,在戰國是有沒有,我不確定,但在西漢有部農書叫《汜勝之書》就有嫁接記載了,上面說要想生產大瓜葫蘆,就把十粒瓜子播在一起,出苗後靠接在一起,只留一個莖。古代的嫁接是受連理樹和連理枝的啟發 ,古人當時的的叫法是移花接木
『陸』 人們是怎發明嫁接術的
我國是全世界公認的最早發明嫁接技術的國家。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周秦時代,距今2300年以上,這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的農作中發明創造出來的。隨著嫁接技術的不斷發展,早已突破其傳統的繁殖意義,而廣泛應用於植物栽培生產、育種實踐和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
『柒』 請問大家!歷史上是哪個人最先發現果樹的嫁接方法
嫁接技術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史書上關於自然接木,所謂樹木連理的記載很多。據統計,一部《廿四史》中,記錄樹木連理現象共達254次之多。我國和日本的一部分果樹學家,根據《周禮·考工記》中「橘逾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的說法,推測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柑橘嫁接的事實。認為是用枳為砧木的柑橘嫁接苗,過淮河後地上的接穗部分則凍死,砧木萌發出來形成枳。但有人認為這是後人的推理,根據並不充分。
目前,已經發現比較可靠的材料是《氾勝之書》(公元前1世紀)。書中記有把10株瓠苗嫁接成1蔓結大瓠的方法。這是我國提到人工嫁接技術最早的文獻。可惜《氾勝之書》早已失傳,而賈思勰的名著《齊民要術》(公元553~554年)對嫁接就有了詳細的敘述。他在梨的嫁接技術中,談到了砧木的選擇、接穗的選擇、嫁接時期及如何嫁接等。
總之,果樹的嫁接有悠久的歷史,沒有哪個資料記載是誰具體發現發明的。應該是隨著古人農作的經驗積累逐步出現的。
『捌』 嫁接最早開始於哪個朝代
嫁接最早開始於西漢末年。
中國關於嫁接的早期記載見於《氾勝之書》,內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結大瓠的方法。
氾勝之(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末期。氾勝之是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人,著名古代農學家。《氾勝之書》是西漢晚期的一部重要農學著作,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學專著。書中記載黃河中游地區耕作原則、作物栽培技術和種子選育等農業生產知識,反映了當時漢族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
漢族勞動人民積累了數千年的耕作經驗,留下了豐富的漢文農學著作。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氾勝之書總結了當時黃河流域漢族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經驗,記述了耕作原則和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而聞名於世。
『玖』 蘋果嫁接創始人是誰啊
嫁接的方法眾多,發明人不止一個,是廣大農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從劈接、切接、腹接,再到插皮接,到後來的芽接,是不斷摸索發展起來的。
『拾』 嫁接技術是從何時流傳的主要針對什麼物種
嫁接培育發展優良品種。該技術操作方便快捷,成活率高。嫁接可以增強抗性、適應性和抗逆性,增強生長潛力,加快再生,培育和繁殖優良品種。
綜上所述,植物的嫁接就是簡單快速地獲得優良品種;嫁接的原理是重新連接粘木和接穗,的循環系統,讓它們再次融合,形成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