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斤是幾兩什麼叫半斤八兩一兩是幾克
現代的演算法是
1KG=1000G=2市斤=20兩 所以一斤就是500克,也就是10兩
而古代的演算法是:1市斤=16兩.所以有半斤八兩之說.
這種演算法目前仍在一定行業里適用.
比如中葯行業.
在中葯鋪子里用的稱仍舊是一斤16兩。
Ⅱ 半斤八兩從何而來
古代一斤16兩,所以八兩也就是半斤,故有此說
Ⅲ 成語「半斤八兩」的來歷
半斤八兩的來歷
東漢時流通三種貨幣,分別是黃金,白銀和五銖錢,其中五銖錢又簡稱錢。將一千個五銖錢用繩子串起來,稱為一弔,通常,一弔錢可以兌換一兩白銀,七十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兩黃金,而一斤有十六兩.這就是半斤八兩的來歷,當然古時候的一兩要比現在的一兩輕的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改為十兩為一市斤。
「半斤八兩」一語出自16進制的古衡器流行時期,因古稱一斤有16兩(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兩」毫無區別。 這一點以上幾位網友解釋的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稱為什麼要用16進制呢?這其實才是關鍵,要是古代來個8進制,想來我們就成了「半斤四兩」了吧?
這是因為中國古稱一斤的16兩中,每一兩就是一顆星,16兩就是16星。它們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買貨人如把東西稱給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別是福祿壽);如果買貨人耍滑頭剋扣一兩就減福,剋扣二兩就損祿,剋扣三兩就折壽。可見古代人對與誠信的重視,希望大家在以後做買賣時也記得這點。
Ⅳ 「半斤八兩」是怎麼來的啊
「半斤八兩」一語出自16進制的古衡器流行時期,因古稱一斤有16兩(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兩」毫無區別。
至於古稱為什麼用16進制?它的根源是什麼?這就極少人知道了!
中國古稱一斤有16兩,每一兩就是一顆星,16兩就是16星。它們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買貨人如把東西稱給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別是福祿壽)
Ⅳ 半斤八兩的來源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來自網路,有更詳盡解釋)
歷史典故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准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
Ⅵ 成語半斤八兩的由來
【成語】: 半斤八兩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
成語典故
【出處】
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2,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2]
【來歷】除了統一度量標准器、規定檢定校準制度之外,秦始皇還統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並採用十六進制的計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歷史典故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准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
Ⅶ 半斤八兩由何而來
半斤八兩
發 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釋 義 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出 處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示 例 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的,打扮也差不多。(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分句;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近義詞 旗鼓相當、不相上下、平分秋色
反義詞 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天差地遠
燈 謎 共計五百克
「半斤八兩」一語出自16進制的古衡器流行時期,因古稱一斤有16兩(沿用至50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兩」毫無區別。
至於古稱為什麼用16進制?它的根源是什麼?這就極少人知道了!
中國古稱一斤有16兩,每一兩就是一顆星,16兩就是16星。它們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組成。買貨人如把東西稱給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別是福祿壽)
Ⅷ 半斤八兩是從哪個朝代說起的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准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