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該怎麼把他發明出來
您好復,根據您所述,您的朋友只是有制很多想法,具體還沒做出來。所以首先要確認你朋友所做的東西又沒有價值,然後再查有沒有被申請專利,如果沒有被申請而且很有市場,就繼續研究把他做出來,技術方面也可以請人幫忙做
② 酒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根據歷史的不同文獻的記載,有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造酒第一人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兩種是儀狄和杜康造酒。
1、相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2)怎麼發明出來擴展閱讀:
喝酒的誤區:
1、酒有鎮痛護心作用。
酒能通經活絡、理氣止痛,可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的幾率。不可否認,飲酒可暫時緩解上述症狀,但觀察資料表明,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
2、酒有保暖禦寒功能。
少量飲酒會使身體發熱,這是酒精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在酒精代謝後期,很容易造成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形成「酒後寒」,以至出現「以酒禦寒寒更寒」的局面。
3、飲酒能提高性慾。
在多數人心目中,酒可助興提欲,改善性功能,現在研究發現,酒精可對睾丸、卵巢造成直接毒害,且可通過對下丘腦、腦垂體的作用,對男女性功能產生相對持久的影響。
喝酒後胃難受的緩解辦法:
1、服用適量的白糖水,能稀釋胃中酒精濃度、減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後使血糖濃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使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排出加快,達到醒酒解酒的目的。
2、口服淡鹽水,可達到稀釋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3、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部,多吃一些蔬菜,清淡的食物。
4、多喝粥,喝一些可以消化比較好的粥,這時候喝的粥不要太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多。
5、吃水果,葡萄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喝酒之後如果反胃的話,那麼就吃一些新鮮的葡萄,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
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後反胃、惡心的症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酒後1-3天進食易消化食物,防止過度勞累,最大程度上保證受損的胃粘膜盡快修復。
③ 中國的四大發明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四大發明具體的發明者現在都沒有確切答案
一、造紙術
西漢已有人造紙,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革新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
在漢朝的谷樹皮的谷紙的基礎上,晉代出現了以藤皮做出的藤紙,造紙術在唐朝時盛行。
二、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分為活字版印刷術及雕版印刷術,印刷術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時候,一開始是雕版印刷術先發明,但是,宋代的畢升,想到,為何同樣的字要重復刻呢?所以就發明了這種活字版印刷,活字版印刷術,再排版方面十分便利,而且可以把他拆下又可放在別處,十分的便利,因此,印刷術一直在演變,才成了今日的便利。
三、羅盤
傳說中指南車在黃帝時被發明。以後,東漢張衡、三國馬鈞都曾造過指南車。
羅盤是一種海上的導航系統,可以指引方向,因為有了羅盤,所以才演變為今日的指南針。羅盤發明後廣泛被運用在軍事上,以及導航,羅盤也是在宋朝為盛期,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許多的文明都是從此開始,就連羅盤也不例外,羅盤的發明,使海上的路線一目瞭然,也提高了航海的准確性與安全。
四、火葯
火葯是從三國時代開始發明,當時被用來當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火葯是硝石加硫磺跟炭所製成的,可以用來作為大炮,火槍等,火葯的用途可以鑿山,挖壁,挖洞,當爆竹,或作為軍事武器等......
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獲知火葯的知識,並學會了製造火器的方法,火葯才正式傳入歐洲。
④ 飛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一、飛機發明者爭議: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
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國尚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據未經證實的報道,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
二、飛機的誕生: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天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20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
三、萊特兄弟與飛行者一號:
從1899年開始,萊特兄弟先後研製了三架滑翔機。頭兩架滑翔機滿意地解決了飛機的穩定和操縱問題。但由於完全使用了過去留下的機翼升力和阻力數據,因此這兩架滑翔機的飛行性能不高。於是他們決定自己進行實驗,以獲得盡可能准確的數據,用以指導飛機設計。這些實驗是利用自行車輪加裝實驗件旋轉進行的。爾後他們又自製了風洞進行精確實驗。1901年9月~1902年8月間,他們共進行了幾千次試驗,開展了大量有關機翼升力、阻力、翼型的試驗研究。
萊特兄弟認為,困擾航空先驅們的飛行難題有三點:機翼、發動機,以及如何控制飛機。而且如何解決控制飛機的問題尤為困難和重要。他們通過觀察,認為鳥類是通過改變翅膀後端羽毛角度來控制飛行方向變化的,但如何能達到上述效果兩兄弟卻全然不得要領。直至威爾伯在自行車店裡玩包裝紙盒時突發奇想的想出了「翹曲機翼」技術。
1904年1月~5月,萊特兄弟製造了新的飛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1905年又製造了「飛行者三號」。它在試驗中留空時間多次超過20分鍾,距離超過30千米。10月5日的試飛取得的最好成績是:飛行時間38分鍾飛行距離38.6千米。「飛行者三號」共飛行了50次,全面考察了飛機具有重復起降能力、傾斜飛行能力、轉彎和完全圓周飛行能力、8字飛行能力。能進行這些難度較大的機動飛行和有效操縱表明,這架飛機已具備實用性,因此被看作是第一架實用飛機。
四、影響: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奇跡。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難,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⑤ 電腦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腦是由計算機改變
而來.1946年2月14日,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誕生,這是第一台電腦,它是以計算為主的.
⑥ 手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最先研製出手機的是美國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1958年 ,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73年 ,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迄今為止已發展至4G時代了。
(6)怎麼發明出來擴展閱讀:
手機的幾種常見類型:
翻蓋式
要翻開蓋才可見到主顯示屏或按鍵,且只有一個屏幕,則這種手機被稱為單屏翻蓋手機。市場上還推出了雙屏翻蓋手機,即在翻蓋上有另一個副顯示屏,這個屏幕通常不大,一般能顯示時間、信號、電池、來電號碼等功能。
直板式
直板式手機就是指手機屏幕和按鍵在同一平面,手機無翻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直板手機。直立式手機的特點主要是可以直接看到屏幕上所顯示的內容。
滑蓋式
滑蓋式手機主要是指手機要通過抽拉才能見到全部機身。有些機型就是通過滑動下蓋才能看到按鍵;而另一些則是通過上拉屏幕部分才能看到鍵盤。從某種程度上說,滑蓋式手機是翻蓋式手機的一種延伸及創新。
腕錶式
腕錶式手機,早期多為簡單的小功能,但是發展到智能手機階段,手錶式的手機功能更加齊全,如三星的Galaxy Gear V700。最早的一款國產的手機腕錶是YAMi。
旋轉式
和滑蓋式差不多,最主要的是在180°旋轉後看到鍵盤。
側滑式
是滑蓋式的變種,通過向左或向右推動屏幕露出鍵盤來進行操作。對於大屏幕觸摸式操作的智能機來講,側滑大大加快了打字的速度,增強和優化了玩游戲時的體驗,使此類智能手機更受歡迎。例如諾基亞N97和摩托羅拉Milestone。
⑦ 電腦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喔...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
電腦之前是被稱為計算機的,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四個階段。
20世紀以後,各個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的計算困難堆積如山,已經阻礙了學科的繼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軍事科學技術對高速計算工具的需要尤為迫切。在此期間,德國、美國、英國部在進行計算機的開拓工作,幾乎同時開始了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 德國的朱賽最先採用電氣元件製造計算機。
計算機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儲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數學家馮·諾伊曼領導的設計小組完成的。1945年3月他們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EDVAC)。隨後於1946年6月,馮·諾伊曼等人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同年7~8月間,他們又在莫爾學院為美國和英國二十多個機構的專家講授了專門課程《電子計算機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推動了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開始有了現代計算機-電腦。
⑧ 電腦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版一個房間)權、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⑨ 火箭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岳義方、馮繼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火葯為動力的飛行兵器——-火箭。這種火箭由箭身和葯筒組成,其中葯筒用竹、厚紙製成,內充火葯,前端封死,後端引出導火繩,點燃後,火葯燃燒產生的氣體向後噴出,以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飛行中殺傷敵兵。
這種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與現代火箭沒有什麼不同。公元12世紀中葉,原始的火箭經過改進後,廣泛地用於戰爭。
發射方式
目前火箭發射有三種方式:一是地面發射,二是空中發射,三是海上發射。
早期,運送有效載荷的火箭都是從地面發射場發射的。地面發射場受地理位置的制約,限制了有效載荷的發射范圍,難以滿足各種有效載荷的需求,於是出現了從空中發射和從海上平台發射火箭的方式。
從空中發射火箭是用飛機將火箭運送到高空後,再釋放火箭,火箭在空中點火飛向預定軌道。採用這種發射方式,飛機可以在不同地點的機場起飛,從空中任何地點發射,它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這樣,不僅增加了發射窗口,而且還會擴大軌道傾角的范圍,因而具有很大的機動性。
與地面發射場相比,從海上平台發射火箭同樣具有多種優勢。首先,可以靈活選擇發射地點,當選擇在赤道附近海域發射時,能充分藉助地球的自轉速度,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其次,周圍沒有居民點,火箭落區的選擇范圍較大,從而可使多級火箭的設計更加優化,進一步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⑩ 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因為科學家很聰明所以他長大一定會變成科學家這個改變是一定不會改變一個人聰明就一定可以變成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