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扣籃是誰發明的
喬治 麥肯 是第一個傳奇中鋒
第一個在NBA賽場上使用扣籃的球員
那時候直接稱為塞球
2. 籃球是誰發明的為什麼發明的
籃球在1891年12月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譯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籃球最初是為了給兒童一個玩耍的游戲而發明的。
籃球的發明與發展歷史進程: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因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後就留在籃子里,人必須登上專設的梯子才能將球從籃筐里取出。
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籃筐取消了筐底,並改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與此同時,場上比賽隊員也通常改為每隊5人,開始有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等位置之分。
此外,奈史密斯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13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游戲的趣味性,並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加這一游戲,從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5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1896年天津基督教育青年會舉行了我國第一次籃球游戲表演。之後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
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項目。1914年的第二屆全運會上籃球被列為男子正式競賽項目,1924年在第三屆全運會上被列為女子正式競賽項目。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1976年,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3. 誰發明扣籃
1936年柏林奧運會,就有扣籃了在nba,第一個不好說,但第一個常用這項技術的是喬治邁肯
4. 扣籃是誰發明的
誰發明的不好說。。。
但第一個NBA扣藍王是 拉里-南斯
NBA傳奇人物朱利葉斯-歐文同其他9名扣籃高手於1984年參加了美國NBA首次發起了扣籃大賽。
第一輪預賽後,除歐文外還有三名高手也順利通過了考核,他們分別是拉里-南斯、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和格里菲斯。半決賽中,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和格里菲斯被淘汰。歐文和拉里-南斯成功進入決賽。在決賽中,拉里-南斯表現穩定,一舉奪得NBA歷史上的首屆「扣籃王」。盡管歐文表現失常,但他從罰球線起跳後滑翔扣籃的精典動作至今仍被球迷津津樂道。
1984年扣籃大賽最終排名:
第一名:拉里-南斯
第二名:朱利葉斯-歐文
第三名:多米尼克-威爾金斯
第四名:達里爾-格里菲斯
第五名:埃德加-瓊斯、拉夫-桑普森
第七名:奧蘭多-伍德布里奇
第八名:克來德-德雷克斯勒
第九名:邁克爾-庫珀
5. 大風車扣籃是誰發明的
沒有誰發明的。或許很早在某個街頭就有人風車扣籃。但是說把風車扣籃演繹的最有觀賞性,那這個人絕對是文斯-卡特。卡特是繼喬丹後最有扣籃才華的扣將
6. NBA胯下灌籃是誰創造的
一樓扯淡,胯下扣籃首次出現是在94年扣籃大賽由艾塞亞.萊德爾扣出來的!哪年的冠軍也沒什麼奈史密斯!後來97年科比、00年卡特、01年梅森、05年小斯、都在扣籃大賽中玩過,里基戴維斯甚至在比賽中玩過!
7. 打板扣籃發明者是誰
無從考證~!
但我個人意見應該是J博士!
因為是他把扣籃的藝術體現出來的!但不一定就是他先創的!
8. 著名的戰斧掛臂扣籃是誰發明的
明確說明~戰斧式卡特成名作~哪個發明的不好說~但是是卡特發揚光大的~這個毋庸置疑~
9. NBA 第一個扣籃的人
聯盟歷史上被冠以「偉大」稱號的球員不在少數,但「偉大」也有三六九等,譬如被稱為「基石保羅」的保羅-阿里金就絕對屬於一流的「偉大球員」。且不贅述阿里金職業生涯22.8分8.6籃板2.3助攻技術統計,且做一個假設:沒有出現過阿里金這么一位球員,我們看到的NBA還會是現在的樣子么?
阿里金,身高6英尺4英寸,體重200磅,前鋒,1950年加入NBA,混跡聯盟的10個賽季全都效力費城武士隊。別覺得6英尺4英寸的前鋒有點「迷你」,50年代初的NBA根本沒現在這么多大個兒,用當時的鋒線標准來衡量阿里金不能算塊頭很小的球員。
稱呼阿里金為「基石」有點拗口,似乎使用「現代籃球跳投之父」顯得更為順嘴一些,不錯,阿里金就是職業籃球中第一個把跳投作為常規得分手段的球員,某種意義來說,他推動了「跳投」技術發揚光大。若沒有阿里金率先用跳投完成投籃得分,人們不能斷言此項技術永遠不會進入職業籃球,但聯盟技術進程無疑會被延誤一段時間,至於這段時間究竟是幾年抑或十幾年就不得而知。
早期的球員,很少有雙腳同時離地隨後完成標准投籃的習慣,在地面上雙手投籃或者提起一隻腳的挑籃勾手被視為正常情況。阿里金沒有刻意開發投籃技術,他對跳投的發掘也屬於偶然:「完全是意外,我們的一些比賽在舞廳進行,舞廳的地板總是很滑。當我每次勾手,雙腳常常不聽使喚,於是我就跳起來投籃。我是個不錯的彈跳者,當我雙腳離地的時候,就不必擔心滑倒。我越投越多,也就越投越准,自從我發現這個訣竅後,幾乎所有投籃都是跳投完成。」
作為優秀的好學生,阿里金1946年進入維蘭諾瓦大學鑽研化學,最初的他花費幾周時間學習大學籃球知識,前7場比賽僅僅露了個面,第8場比賽一分未得,但第9場比賽面對曼哈頓大學他拿下10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王牌主力軍。
1961年12月1日,費城武士隊對陣洛杉磯湖人,阿里金貢獻33分,成為當時第三位突破15000分的傑出得分手,一年半之後,競技狀態還不錯的阿里金急流勇退,離開了NBA宣告**,不過他也不甘心就此告別籃球,接著又在東部籃球聯盟打到65年才告別球場。
1978年,阿里金入選奈爾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這是對他累累功勛的肯定,而人們對阿里金的最大疑惑永遠是:如果世界上沒有阿里金率先使用跳投,現代籃球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