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教師工作的創造性

教師工作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8-16 15:29:18

⑴ 怎樣理解教師職業的創造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時代是不斷地變化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在更新,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如果教師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久無法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導和解惑。
3、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個教師對應的是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教育機智」,教師只有擁有很高的「教育機智」,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⑵ 如何理解教師職業的創造性

教師職業的創造性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同時期的不同問題,我們教師就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知識的更新頻率,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用創造性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知識來教授學生,這就是我理解的教師職業的創造性。

⑶ 教師如何在工作中創新

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世紀」,創造性人才要通過創造教育來培養。創造性是每一位學生都具備的心理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自己成為創新型教師。

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育並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會問」的思考習慣和解疑的動手能力,使他成為創造性的人才。這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知識,並不斷積累新知識,在課堂上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教師根據自己班上情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面對不同的班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採取不同的教法,使學生有種「常新」的感覺。如果一個教師自己只是按照參考教案,循規蹈矩,那麼在下面等著引導和指導的未來棟梁們又怎麼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呢?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願聽、願想、願說」,「敢疑、敢說、敢辯」。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不會「畏手畏腳」,不會擔心在班上「出醜」,害怕老師「指責」,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學生只有在這樣寬松、愉快的環境下,才可以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只有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視自己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放開思想,開發內在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從而使課堂煥發出活力及動力。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與學生真誠交流。在平常的生活,課余時間我多與學生談心、交心。與「問題學生」談心教育、思想教育。自修、自習時間多下班去解答疑難。記得有一天,我有點不舒服,沒有下班。到了第二天,學生見到我就問:「老師,昨天沒有見到你,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點感動了,與學生日夜相處,學生都把你當成朋友了。他們有困難就來找你幫忙,有問題就向你尋求等。這為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氣氛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親切的教態,將自身融入與學生的合作之中。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文章的喜怒哀樂在教師的表演下能觸動學生,在學生的表演下能感動同學,這就是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與一些學生的交談中知道,他們某科成績這所以好的原因就是喜歡上這一科的課,他們說:某教師上課又蹦又跳,很有激情,我喜歡上他的課。據調查所知:很多學生對語文是否感興趣取決於學生會不會討厭或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又怎麼會在課堂上面對著你「暢所欲言」呢?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學生也許只會眼睛睜得大大的,耳朵卻在傾聽著夢中周公的言語。

(三)利用多媒休的優勢,使課堂成為和諧、寬松的環境。

利用多媒體可以創造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體來引入課程,就會很容易的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如利用Flash、Powerpoint等。例如,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蘆花盪》,組織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一邊觀賞白洋淀的優美風光,教師一邊引入新課: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淀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如煙海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台,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高大的身影。多媒體繼續播放白洋淀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用自己的眼、心靈、語言去賞析文中的美,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想像,鼓勵學生質疑、標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證。(一)注重引導。教師是火花,學生是等待燃燒的火把,教師的作用就是用星星之火,點燃一簇簇的火把。教師的引導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提問,一個假設,在課堂上都是那麼舉足輕重。「老師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引導性的,老師的作用並不是教會學生學到什麼知識,不是為學生思考問題,而是應該教會學生在一個新的高度上思考問題」。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幫學生「包辦」,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善於啟發學生,拓寬思考范圍。鼓勵他們「條條大路通羅馬。」譬如,語文課的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對立面中尋求立意,不失為一種求異思維的好方法。如,「近墨者黑」,教師不能引導「近墨者一定黑。」而應鼓勵反向立意「近墨者不一定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等等,這種反彈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就應該大力倡導,大加鼓勵。課堂教學中「反向立意」多了,學生求異思維的習慣形成了,其創新意識自然會與日俱增。(二)鼓勵想像。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知想像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沒有想像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善於想像。「想像給思想插上了一對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孩子們思維空間是多麼廣闊,想像力是多麼豐富。我覺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們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就是把心中的

「疑惑」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進行積極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在課堂上,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勵懷疑精神,主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創新培養,敢於發表不同看法的風氣。接下來的時間里,同學們慢慢地敢懷疑有些東西了。如有些詩歌的主題思想。這在對《春夜喜雨》的分析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學生們除了接受詩歌的常規主題外,更提出新的主題:如:杜甫希望有一場大雨(政治大風暴)來打擊、洗滌這個黑暗的社會;又如對「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的理解,有同學就認為這表現了杜甫的孤高、遺世獨立,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清高思想、、、、、,對於這此我大加表揚,又大感欣慰。我覺得這是學生有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

四、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競技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課堂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他就像是一塊磁鐵緊緊的把鐵吸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那麼他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探究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提出問題,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挖掘靈感。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來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如果一堂課枯燥無味,又怎麼能引起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探究學習。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我們許多教師總是津津樂道於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單方面只管把知識講下來,卻不管聽講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我把該講的內容講到了,至於你學沒學到,那就不關我的事了。這種認識,不但是教法有問題,更是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有問題。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我認為,重要的教育任務在於漸漸地養成學生從事緊張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習慣。」創造性腦力勞動習慣養成,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雙邊互動,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展現我們教師風趣幽默的一面,讓智慧與微笑在課堂上擦出火花,讓學生的興趣「澎湃」,積極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教學中我們可以巧用一些修辭、反語、雙關語等幽默的語言,挖掘課程中有利於創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動作、表情來激發學生去主動地探究和創新。

(二)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道理。英國一位哲人曾講過:「科學就是力理」。學習是為了應用,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會轉化為能力。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不能忽略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可言,我們更不能談創新能力。

(三)課堂的競技性是針對現在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競猜、競賽」的形式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我進入戲劇部份學習時,採用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進行一個戲劇比賽。學生們創意無限,表演改編版《雷雨》、《哈雷波特》、還有改編的現代愛情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場面搞笑又富有知識性。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我注重發掘課本有利於創新的因素,對於書本上「精彩」部分,讓學生自己演譯讓學生自己體會書本的情感,對於一些知識利用搶答形式進行比賽。還可以進行辯論賽,游戲比賽等。在教學中盡可能的提供爭論的局面,使得學生在討論中接受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比賽中,每個同學都專心致志地看書,爭先恐後地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適合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緊張激烈而又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五、間隙性的成功體驗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再現的重要手段。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後,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成功」會使人產生自信、愉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使學生能自我激勵。這對於保持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和工作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嘗試成功。

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再次創造的動力。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要嘗試「失敗」,只有在這樣的循環中創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息。倘若他們一味的得到成功,就容易「沖昏」頭腦。如果老是經歷失敗,就會失去嘗試創新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⑷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什麼

1、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回對象的答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時代是不斷地變化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在更新,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要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如果教師不去床新,不去更新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那麼久無法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導和解惑。

3、教師的「教育機智」

一個教師對應的是多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各不相同,要想做到因材施教,那麼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教育機智」,教師只有擁有很高的「教育機智」,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4)教師工作的創造性擴展閱讀:

教師的職責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⑸ 怎麼做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激發教師的創造性

一、從教師的需要入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二、用目標誘發教師的積極性。

三、 激發引導教師動機,提高教師積極性。

四、採用多種激勵方式,調動教師積極性。

五、給教師工作的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⑹ 教師的創造性表現在哪

教師勞動創造性從總體來講主要表現再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上。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因材施教;
(2)教學上的不斷更新;
(3)教師的「教育機智」。

⑺ 教師該怎麼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得有自己的理論知識了。但是你總得有個基礎之上。

閱讀全文

與教師工作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