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破壞性的創造到底有多尷尬
熊彼特所復說創造性破壞:創造是指創新引制起新產業的興起、生產力提高,破壞是指要發展新產業就必須從舊產業處佔用資源,這無疑會影響舊產業;再即是新產業成長後可能導致一些舊產業的消亡,比如火車取代馬車。克里斯坦森所詵破壞性創新,專指這樣
㈡ 創新的破壞性具體表現在一下哪些方面
到1996年,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森教授提出「破壞性創新」的概念.
成長的關鍵,在於成為破壞者,而不是被破壞者.
破壞並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性的科技通常是維持型的技術。破壞性創新有個重要的動力,那就是創業精神。
低級市場的破壞性創新通常是指事業模式與產品的創新;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指的則是在簡易性與價格負擔上的創新。
㈢ 什麼叫破壞性創新
亦被稱作破壞性科技,是指將產品或服務透過科技性的創新,並以低價特色專針對特屬殊目標消費族群,突破現有市場所能預期的消費改變。
案例:2000年6月,當中村邦夫坐上松下電器總經理的位置之時,他就意識到,世界范圍內的激烈競爭使松下進行改革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他必須在5年內完成格斯特納在IBM10年所完成的事情——是收獲輝煌的成功還是被打倒的慘敗——中村邦夫一開始就是一個風險的製造者和承擔者。本書以使日本松下發生巨大改變的現任會長——中村邦夫的一系列改革的精準分析和研究為基礎,系統闡述了松下企業的改革實質和意義,由點及面地對日本企業的內部發展和運作作出了評述。
這有一個鏈接網址,是關於破壞性創新的——制勝之道。寫的挺好的,可以學習學習!
http://wenku..com/view/8561e8b91a37f111f1855b0b.html
㈣ 創新的破壞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哪些方面
到1996年,哈佛商抄學院的克里斯森教授提出襲「破壞性創新」的概念.
成長的關鍵,在於成為破壞者,而不是被破壞者.
破壞並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性的科技通常是維持型的技術。破壞性創新有個重要的動力,那就是創業精神。
低級市場的破壞性創新通常是指事業模式與產品的創新;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指的則是在簡易性與價格負擔上的創新。
㈤ 破壞性技術創新有什麼破壞性技術創新有什麼好處好處
①能敏銳地抓住創新升級點,創造性地打破平衡。②有勇氣,能頂住壓力,承受代價專。③有能力屬,能突破規則和固定化模式,開辟出可行性路徑。④不滿現狀,有反叛精神,科學創新精神,人文精神。⑤有推動社會前進的能力。扣住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要求學生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內容要點。總結和概括引領創造性破壞的人的特點,能概括出敏銳的觀察力;有勇氣;有能力;有反叛和創新精神;有推動社會的能力即可。
㈥ 什麼是破壞性創新
破壞抄式創新亦稱破壞性創新是一種與主流市場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創新活動,它的破壞威力極為強大,一般成果的企業都難以適應這類創新帶來的挑戰。
因此,以現有企業心態與利益機制,確實很難突破這種破壞性創新所造成的兩難困境,企業需要以體制外另起爐灶的方式來推動這種創新。
破壞式創新是1997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新理論大師克萊頓·克里斯滕森教授在其名著《創新者的兩難》一書中提出的。
㈦ 破壞性地創造是誰提出的
找不到是誰最先提出,有新意,不破不立的思想嘛,不破舊的,新的如何創造出來?早就有這種思想了
㈧ 什麼是」破壞性創新」
到1996年,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森教授提出「破壞性創新」的概念.
成長的關專鍵,在於成為破壞者,而不屬是被破壞者.
破壞並不是突破的意思,突破性的科技通常是維持型的技術。破壞性創新有個重要的動力,那就是創業精神。
低級市場的破壞性創新通常是指事業模式與產品的創新;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指的則是在簡易性與價格負擔上的創新。
㈨ 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和克里斯坦森的破壞性創新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熊彼特所說創造性破壞:
創造是指創新引起新產業的興起、生產力提高,破壞內是指要發展新產業容就必須從舊產業處佔用資源,這無疑會影響舊產業;再即是新產業成長後可能導致一些舊產業的消亡,比如火車取代馬車。
克里斯坦森所詵破壞性創新,專指這樣一種技術創新:剛出現時不成熟、水平不高,不為主流市場所青睞,只能憑其某些新特性服務於小眾市場;待技術水平提高,原來的弱點得到長進,就會搶佔主流市場,取代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