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古陣型WM真的絕跡了么
第一,58年巴西的兩個中場是迪迪和濟托,扎加洛是左邊鋒
第二,巴西也不光靠兩個中場球員來控制中場,他們還有上頂的邊後衛和回撤的前鋒可以協助拿下中場控制權,誰告訴LZ的踢球必須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來踢?
② 關於足球戰術,什麼是「WM陣型」這套戰術陣型的特點是什麼
足球運動比賽陣型的一種。由5名前鋒、2名邊鋒、1名中鋒、2名內鋒;或5名防守、3名後衛、2名前鋒排列而成。因10名隊員排列位置呈「wm」形而得名。由英國人查普曼所創造。現代足球運動初期曾先後採用「九鋒一衛」、「七鋒三衛」、「六鋒四衛」和塔式等陣型,1925年修改了越位規則,對防守提出了更高要求。1930年出現了由3名後衛、2名前衛和5名前鋒組成的wm式陣型,從而第一次達到隊員位置排列上的攻守平衡。曾風行20餘年。20世紀50年代起被四前鋒式和四二四等新陣型代替。
③ 足球里的WM陣型指的是什麼啊
3-4-3或者3-5-1陣型中的一種;三後衛,兩後腰成M型站位;兩中前衛與兩邊前和中鋒成W型站位
④ 哪國人發明了「mw"陣勢A英國 B法國C巴西
應該是20世紀3、40年代的阿森納傳奇教練赫伯特·查普曼發明的。他依靠此陣型開創了一個阿森納王朝。
⑤ 介紹一下WM陣型
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 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⑥ 英國人契普曼在1930年足球創造了什麼陣形
1930年,英國人契普曼創造了攻守人數排列平衡的WM陣形,使球員有了位置感,減少了「扎堆」現象。這是一種似看完美但卻無特色的陣形,卻對當時英國稱霸世界足壇起了重要作用。
⑦ 是誰發明了震驚足壇的WM陣型
喬治.阿里森
⑧ 四前鋒戰術是誰提出的
匈牙利教練塞博斯 1953年匈牙利隊創造這種陣型後,曾連續以懸殊的比分擊敗了當時採用wm陣型而稱雄於世界足壇的英國隊。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