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彈因為什麼而發明
核彈因戰爭而發明,現在主要用於威懾。
核彈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應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爆炸性核反應是利用能自持快速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的核反應爆炸而形成毀滅性的殺傷破壞效應。核彈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現作為國力強大的表現和底蘊威懾。
戰術核彈和戰略核彈的主要區別是用途不同;
戰術核彈主要是戰術用途,主要用在局部戰場上;
戰略核彈主要是戰略用途,主要用在全局戰場上。
根據用途不同,還衍生出其他的不同,如:射程不同,一般戰術的都小於戰略的;威力不同,一般戰略的都大於戰術的;飛行空間不同,戰術的主要在大氣層里,主要由遠程戰略轟炸機投放,但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致命缺陷,現基本已被各核大國拋棄,只能起到威懾作用;戰略的有在大氣層外的,多為彈道導彈攜帶發射;彈頭數量不同,戰術的一般是單彈頭,戰略的一般是多彈頭的;造價不同,因為當量和射程等原因,戰略的一般更貴;在國家的地位不同,戰術的只能改變局部戰場的命運,戰略的可以改變國家的命運;還有戰略的要比戰術的先發明出來。
戰略核武器是指用於襲擊對方戰略目標,核當量在2萬噸以上。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如洲際彈道導彈。它的使命是削弱或摧毀對方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使對方在戰爭中處於被動地位。
戰術核武器是指用於攻擊戰術目標,核當量從1噸到2萬噸,如核地雷、核炮彈、核魚雷等。通常指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攜帶小型核戰斗部的各種導彈,多為巡航導彈。某些大型反導系統也可以攜帶小當量核彈頭,這也屬於戰術核武器的范疇。
B. 核彈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應該說是德國吧。
但是愛因斯坦等人看到德國法西斯的殘暴行為,轉而幫助美國製版造權原
子
彈了。
而美國就變成第1個將原
子
彈運用到戰爭上的,小男孩和胖子2個最早的原
子
彈就這樣誕生了,分別的日本的長綺和廣島。
至於威力比原
子
彈更大的武器,這個就比較難說了。
比如
生
物
武器,它影響的深度與廣度要遠遠超過原
子
彈
當然還有激
光
武
器,化
學
武
器等都是很厲害的
如果單從傷害力的角
度來講,那就是同屬核武器的氫
彈和中子彈了。
原
子
彈是重核
裂
變又叫鏈式反應。氫
彈是輕核聚變又叫熱核反應。太陽就是熱核反應(氫聚變成氦)。但是以現在的技術氫彈的爆炸是必定含有重核裂變的。因為熱核反應顧名思義要有很高的溫度,在地球上要達到這種溫度是十分困難的,所以要靠重核裂變來達到這種溫度。
中子彈的工作原理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可以穿透裝甲,使生物死亡而非生物卻完好無損
C. 原子彈是怎樣發明的
1938年12月,德國柏林威廉大帝化學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經過6年試驗,把鈾原子分裂成功。裂變反應的發現震驚了科學界。這一重要發現使人們找到了釋放原子能的途徑,就是可以通過鏈式反應,不斷供給核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丹麥的偉大物理學家波爾從兩位逃出納粹統治的同事中獲悉裂變反應的消息。1939年初,波爾前往美國,把這項消息告訴美國的科學家。移居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等人,意識到可能利用核裂變製成有空前破壞力的原子彈。
第一顆作戰原子彈爆炸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知德國科學家開始討論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國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鈾礦石的消息,非常擔憂。西拉德在拜訪了羅斯福總統的好友和私人顧問、經濟學家薩克斯以後,又和愛因斯坦會晤,請愛因斯坦在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上簽名,信由薩克斯轉交給羅斯福。這封信闡述了研製原子彈對美國安全的重要性。薩克斯在白宮和羅斯福共進早餐的時候,還講了一個歷史故事:拿破崙由於沒有支持發明輪船的富爾頓,因此錯過了用潛水艇裝備法國海軍打敗英國的機會。羅斯福給薩克斯的論證打動了,決定支持研製原子彈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軍基地一處隔離地區進行了第一顆原子彈試驗,這顆炸彈的暗碼叫「胖子」。試驗結果比預料更為成功。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丟下第一顆作戰原子彈,8月9日又在長崎丟下第二顆。
D. 核武器是誰發明的
是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理論,奧本海默研製成功
,但也有說德國回著手研究的更早些,美國從答中獲得了不少技術,最終是美國先做出了原子彈。
中國是自行研製成功的。前蘇聯也是,所以說不上是誰發明的。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人預言出一種威力巨大的毀滅性武器將在200年間產生。
原子彈之父是美國的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原子彈是指使用鈾或鈈為核心,利用核裂變的原理製造的炸彈。使用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為主要原料,利用核聚變的原理製造的炸彈叫氫彈。
原子彈和氫彈還有中子彈統稱為原子武器,又叫核子武器或者叫核彈。
在二戰中,愛因斯坦向羅斯福總統建議進行原子彈研究,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奧本海默具體負責進行研製,起了極其關鍵的作用,後人後來稱他為原子彈之父,在整個研製過程中,全美國只有7個人知道,羅斯福總統腦溢血突然逝世後,副總統杜魯門接任總統後,才知道美國正在研製原子彈。可以關注下中央電視台10套節目《探索發現》的《世紀戰爭》正在播出美國研究原子彈的詳細過程,你可以看一下。
E. 核導彈是誰發明的
發明者是羅伯特奧本海默。
核彈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應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對目標造成殺傷破壞內作用的武器。爆炸容性核反應是利用能自持快速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的核反應爆炸而形成毀滅性的殺傷破壞效應。
核武器的一種,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D)讀音(dāo)、氚(T)讀音(chuān)等質量較輕的原子的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熱核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熱核彈、熱核武器。
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
F. 核武器的來源,是誰發明的要短一點!
是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的,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
在這個時候,一些國家也在研究核能,它們的研究重點是核武器,但同時也進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1952年11月,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顆氫彈。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鮮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09年5月25日實施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是朝鮮第二次實施此類試驗。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試驗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試驗目的是增強朝鮮自衛核威懾能力。
(6)核彈發明擴展閱讀:
核武器的分類有:
原子彈:
原子彈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起到了殺傷破壞作用。
氫彈:
氫彈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產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稱熱核聚變武器。其殺傷機理與原子彈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幾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彈:
又稱弱沖擊波強輻射工彈。它在爆炸時能放出大量致人於死地的中子,並使沖擊波等的作用大大縮小。在戰場上,中子彈只殺傷人員等有生目標,而不摧毀如建築物、技術裝備等設備,「對人不對物」是它的一大特點。
電磁脈沖彈: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沖效應的一種核彈。它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造成大范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它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感生輻射彈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參考資料:
核起源-網路
G. 核武器誰發明的
是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1943年奧本海默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專LANL)並擔任屬主任(Director) ;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
二戰後,奧本海默曾短暫執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之後來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工作並擔任所長(1947年-1966年)。
奧本海默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8名 。
(7)核彈發明擴展閱讀:
人物戰後活動:
1947年到1966年期間奧本海默擔任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1947年擔任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和愛因斯坦一起,反對試制氫彈,認為會引起軍備競賽,威脅世界和平。
奧本海默懷著對於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識和內疚,懷著對於美蘇之間將展開核軍備競賽的預見和擔憂,懷著堅持人類基本價值的良知和對未來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滿腔熱情地致力於通過聯合國來實行原子能的國際控制和和平利用,主張與包括前蘇聯在內的各大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