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曹植詩歌的創造性價值

曹植詩歌的創造性價值

發布時間:2021-08-16 08:04:29

❶ 《詩品》中關於曹植的評價對後代的影響

《古詩十九首》在我國詩歌史上歷來都受到極高的評價,它標志著文人五言詩的成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推它為「五言之冠冕」,而鍾嶸的《詩品》則稱其為「一字千金」。它感情真摯,意象繁復,它所開創的很多傳統和藝術手法都被後世繼承下來。 《古詩十九首》是漢末一批無名詩人所創作的抒情短詩,《古詩鏡》中評價其是:謂之 風余,謂之詩母。其內容主要是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它繼承了《詩經》以 來現實主義的傳統,在表現手法上,吸取了漢樂府民歌的營養。 古詩十九首側重抒情,以情融事; 其次在結構上,樂府民歌一般以事情自身的發展順序為線索,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多按感情 的起伏節奏為主線;語言方面,後世評論樂府民歌是:質而不鄙,淺而能深,近而能遠。論 古詩十九首是: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譽之為「秀才說家常話」。在意境方面,樂府民歌可 以說是其境深厚,古詩十九首則可說是其境曠遠。 《古詩十九首》兼有風余和詩母這兩個特點,說明它在古典詩歌從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轉換中,處於樞紐地位(以漢末建安年間為分界)。前古時期的詩歌,從審美角度來看,無論 是《詩經》、《楚辭》或是漢樂府,都是作者心聲的自然表達,從文學作品來講,可以說作 不自覺的文學作品。唐詩僧皎然在其《詩式》中稱之為:天予真性,發言自高。 曹植詩歌的價值,除了內容上的充實外,對後代影響最大是他的詩歌藝術。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 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托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 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煉字句上。 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游》),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煉,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殊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❷ 曹植詩歌的藝術貢獻是什麼

曹植是我國歷史上偉大詩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一個最傑出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賦、詩、頌、贊等,但成就最高的是詩歌,從東漢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的五言詩,經過他的努力,不僅題材范圍擴大了,而且詩的風格也從「婉轉附物,怊悵切情」轉變為「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從「質木無文」轉變為「以文被質」,把五言詩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給後來五言詩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曹植的詩歌,不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我們為了要比較全面地了解曹植的詩歌,有必要來進一步談談他的藝術性。他的詩歌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善統一,充分顯示出他高度成熟的藝術才華。如同文學史上許多優秀詩人一樣,曹植也創立了他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鍾嶸評其詩「骨氣奇高」(《詩品》),指出了曹植詩歌藝術的主要特徵,這種風格首先是由其傷口的內容所決定的,他的詩充滿了當時英雄豪傑甘心赴難,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形成了作品骨氣奇橫,神采煥發的風格和情調。「僕夫早嚴駕,吾行將遠游,遠游為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游?壯介多悲風,誰泗馳激流。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雜詩》詩中主人公意氣風發,壯懷激烈的高大身影,聳立在狂風怒吼,浪高流急的大江的背景之上,磅礴壯觀,大有氣吞萬里之勢,這類篇章,在曹植詩中最引人注目。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吁嗟篇》,同時,也表現了他建功立業的政治雄心,貫穿了慷慨豪壯的獻身精神和捐軀巳國,視死如歸的態度。然而也會有壯志莫伸,抑鬱不平之氣。後人稱許這類詩篇「長於豪逸」(秦觀《韓愈論》)。

其次,是他的詩歌清素淡雅。(《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詩誰,言是宕於婁。……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這些似素描,似速寫,疏疏幾筆,就讓獨困空閨的愁婦哀怨思戀的柔情蜜意躍然紙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如果說:「骨氣奇高」偏重剛健,清素淡雅則偏於柔美,曹植詩歌的總的風格特徵正是這種剛健柔美的融合和統一。他的作品大多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渾然天成,這種風格自然是集眾家之長的結果。(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悲涼慷慨的藝術風格是建安詩人的共同特點,但曹植藝術上高於建安詩人之處正在於他不但具有「骨氣奇高,悲涼慷慨」的一面,也具有「詞采華茂,雕繪工麗」的一面。

第三,曹植詩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了生氣成就。為了增強作品的形象性,他很重視比喻、象徵的表現手法:「皎若日出扶桑,形象夜同白晝燈火輝煌,驚風飄白日」,形容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比喻皆新鮮貼切,生動巧妙。《贈白馬王彪》一詩中比喻非常生動。如一章中以惡鳥、害蟲比喻朝廷中小人的囂張形象。用「轉蓬、浮萍」的遭遇象徵自己漂泊無定的身世,用怨女愁婦的悲嘆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思,喚起讀者聯想,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曹植詩歌中的人物,不管是英雄、美人,還是遊子、怨婦,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白馬篇》里英氣勃發,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啼……」這個弓箭不離身手,全副武裝的馬上健兒,頂天立地,氣壯山河,宛若讀者親睹。曹植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剖析入微,無比細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雜詩》)把織婦纏綿悱惻的幽情通過浪漫主義的幻筆,表現得淋漓盡致,意味無窮。《美女篇》描寫少女的豐姿艷麗更是光彩照人: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羅衣何飄飄,輕裙隨風還……。作者對人物的觀察與描寫,層次分明,因系採桑,首先從手上看起,再頭上,身段,再神采風韻,把一個穿戴華麗,美妙絕倫的少女,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才能,故後人贊其《美女篇》「意致幽妙,含蓄雋永,音節韻度皆有天然姿態,層層搖曳而出,使人不可彷彿端倪,固是千古絕作。
另外,曹植在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時,大量運用比興。如《野田黃雀行》通過描寫一個少年解救見鷂自投羅網的黃雀的故事,寄託自己要營救蒙難朋友的急切願望,這種手法是對古典詩歌藝術手法的繼承,又是詩人所處特殊地位不能暢所欲言的直抒胸臆,只能藉助比興曲折含蓄地加以表現。

第四,詠物之詩也有獨到之處,頗見佳句。如「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七哀》)全詩主要描寫片婦清夜獨居愁思,並非刻意描寫月景,這二句景物描寫,增添了全詩悲切凄涼的氣氛,月光徘徊,征婦的思心也隨之徘徊。《送白馬王彪》第四章中寫眼前景物,抒發心中難堪的感情,「秋風寒蟬,白日西匿」,呈現出秋天原野原一片蕭條的景象,這種景物已觸動了行人的憂傷之感,何況又見到歸鳥投林,孤獸索群,物類相輕的形狀,人不如物,怎能不感物傷懷呢?這樣描寫景物,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而又緊扣主題,感情委婉真摯。從以上看來,曹植詩歌中的景物描寫,都是與抒情緊密結合,因而他筆下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飽含著強烈的思想感情,做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但是,總的說來,曹植雖然在景物描寫上和其他建安詩人一樣尚欠工麗細致,卻也開了南北朝山水詩之先河。

第五,曹植在詩歌語言上很有提煉。這首先是他的語言優美而樸素。曹植對語言的運用比起樂府民歌來已跨進一了步,他已注意到語言的內涵和色澤的選擇,因而他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或生活現實都具有特殊的生動的色彩。他的語言的特徵被鍾嶸冠以「詞采華茂」的桂冠,他是受之無愧的。郭沫若先生評他的詩「愛驅駛辭藻,使樂府也逐漸脫離了民俗。」曹植對語言的嚴格要求,主要是不滿於東漢文人創作的「質木無文」,也不甘於停留在樂府詩歌的通俗易懂上,而要求在語言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故其《名都》、《美女》、《白馬》諸篇,用詞妍美,詞藻絢爛。又如《七哀》,它既沒有漢賦的堆砌詞藻,也沒有六朝文學的浮弱淫靡,而是呈現出一種自然、樸素而帶有清麗的美。這種「美」就給他刻畫的思婦的體態、容貌活靈活現的色彩鮮明的展示在我們面前。另外,他煉字造句也毫不含糊,朱華昌羅池「時雨靜飛安」、「時俗薄朱顏」、「鴟鳥鳴衡軌」等句中的「昌」、「靜」、「薄」、「鳴」這些帶音響或動作性的字眼,無一不經千錘百煉才鑲嵌在作品裡,如寶石般閃光,醒人耳目,對後代作家影響很深。

總之,曹植詩在內容、語言等各個方面在建安文學中可以說是獨具特色,獨樹一枝,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❸ 曹丕.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丕

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傑出的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現存詩約四十首。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而以五、七言為長,語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則委婉細致,回環往復,是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據考寫於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採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

《燕歌行》從「思婦」的角度,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流離的現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

全詩用詞不加雕琢,音節婉約,情致流轉,被王夫之盛贊「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曹丕的一些為後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纏綿悱惻。

學者葉嘉瑩在《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里,列舉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和王夫之《姜齋詩話》對曹丕的評價。

《詩品》將曹丕排在中品,認為他的詩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偶語」,即兩個普通人在講話),反觀曹植則是「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文心雕龍》(才略篇)說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

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可謂為曹丕文學成就「平反」的宣言。葉嘉瑩說,曹丕是一位「理性詩人」,有節制有反省,「以感與韻勝」。

曹植

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

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

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

(3)曹植詩歌的創造性價值擴展閱讀:

其他文學成就:

1、曹丕-賦

曹丕所創作的二十八篇賦作,其中有序者共有十六篇。從總體內容上來看以抒情和詠物為主,而體制方面一改漢大賦之鴻篇巨幅,成為短小精悼的行情小賦。

其賦作內容以真情的筆觸,觸摸到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並將個體的喜怒哀樂帶入行情小賦之中。

生活紀實:到建安時期,辭賦開始向短小化、行情化的潮流發展,其樣式明顯已經改變。鋪排場面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反映社會實際,記錄作者的親身所見所聞所感。

曹丕賦作品中有許多內容就是表達出了,時代的心聲與個性化的追求及感受。曹丕的《校獵賦》是一篇很完整的賦作品,在其賦中曹丕運用筆墨不多,不過三百來字就將一次田獵盛況盡數描繪出來。

行寫情懷:曹丕為情而造文,他的賦作品中充滿了情志的行發,可謂是情貫賦篇。從行發情感的不同角度來看《寡婦賦》、《出婦賦》,更多地表達出作者對下層社會婦女哀憫同情的情懷。

曹丕善寫婦女題材的作品,其詩歌有《寡婦詩》與之賦作品皆有機行一致的情感行發。

作者將寡婦孤獨生活的現實寫照,同一年四季景物變化的感受結合起來,景隨情至般地襯托出寡婦無限的惆悵與哀情來。曹丕細膩婉轉筆觸,始終觸碰到寡婦滿腹傷感而無法釋懷的無奈嘆息上,同情憐個之情躍然紙上。

體物感物:曹操帶曹丕、曹植等人登銅雀台遊玩,期間命曹丕兄弟作同題賦各一篇,所以其弟曹植亦有同題之賦作。曹丕的《登台賦》是一篇歌詠銅雀台華美壯麗的小賦,這篇賦寫的筆觸清新細膩,在描寫景色時做到了 「寫物圖貌,蔚似雕畫」(《文心雕龍·洽賦》)。

從賦作體現出的情感色彩來看,洋溢著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與喜悅之情。作者用色彩鮮亮語言歡快的節奏,將所見陽春三月的美麗景色描摹出來,並將此時的喜悅心情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的景緻融為一體,流露出曹丕內心嚮往平靜安寧的生活願望,以及年輕向上奮發有為的情感。

曹丕的詩歌筆法影響著其賦的風貌,詩體之賦為其賦作品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標志性意義。

2、曹植-畫論

曹植著有《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的文章。它可以同漢代的《毛詩序》相提並論。

《毛詩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專談詩歌的文章,闡述詩歌的倫理教化作用;《畫贊序》則主張繪畫在"教化"方面應具有的功用。這當然是儒家思想。但曹植在這里明確了繪畫藝術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肯定了繪畫藝術的地位,則是很重要的。

曹植明確提出畫能「存乎鑒戒」。而且這種「鑒戒」還不是圖解式的進行,而是通過繪畫藝術形象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共鳴產生的。

他談到繪畫引起觀畫者的感情反應,有「仰載」、「悲惋」、「切齒」、「忘食」、「抗首」、「嘆息」、「側目」、「嘉貴」等等。這是不同的人物畫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豐富多樣的感情反應,這就接觸到了繪畫藝術的特徵。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次接觸這一問題。

它與曹丕《典論·論文》第一次講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兩者在理論上可說都是開啟以後那個文藝自覺時代的先聲。

❹ 評曹植詩歌的文學價值論文

對曹植的詩歌,解放後的六十年代,學術界曾經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討論。在這次大討論中,許多學者對曹詩頗多貶斥之辭,這集中體現在郭沫若、張德鈞和廖仲安等先生的著作中。郭沫若先生在《論曹植》1一文中,從批評王通、丁晏等人對曹植的評價入手,對曹植和他的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認真地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

成了他,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於失

寵的曹植。

這一段話,集中反映了郭沫若先生對曹植詩的總的見解。在他看來,曹植的詩並沒有什麼藝術成就可言,曹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過是封建文人吹噓所致。郭沫若先生在對曹植大加貶斥的同時,又處處以曹丕作反襯,「曹丕恰恰和他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對郭沫若先生的這一觀點,當時就曾有人著文商榷,表示異議2,但附和者亦不少。廖仲安先生在《關於曹植的幾個問題》3一文中,明確表示贊成郭氏觀點。他說:

我在搜集曹植的傳記材料和閱讀曹植詩歌的過程中,越來越

相信郭沫若的分析。

當時,張德鈞先生也著文參加了討論,他在《關於曹植的評價問題》4一文中,也持有和郭沫若先生相似的觀點。他明確指出:

(曹植的作品)都沒有出離曹植個人利益得失的情況,要說

已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恐怕結論下得早一點。

不可否定,郭沫若等先生在對曹植的具體評論中,當然也有他們的合理成份,但是,筆者認為,他們對曹詩的總體評價實在是有失偏頗,對曹詩還有待於我們今天重新加以認識。曹詩究竟取得了怎樣的藝術成就,曹植究竟在建安詩壇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人們的「封建意識湊成的」,還是他的詩歌創作的實際成就確定的,本文試圖就這些問題作一粗淺的論述,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個作家的文學成就的高低,首先取決於他的作品的思想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們評價曹詩的藝術成就,也首先必須以他的詩作所反映的思想內容為依據。

曹植現在詩篇共八十多首,是建安時期的詩人中給後人留下詩歌最多的一位。把曹植的這些詩歌綜合起來考察,不難發現,反映社會動亂,關心民生疾苦,這是曹植詩歌最有價值的主題。
希望採納

❺ 比較論述古詩十九首和曹植詩對後世詩歌的影響

《古詩十九首》在我國詩歌史上歷來都受到極高的評價,它標志著文人五言詩的成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推它為「五言之冠冕」,而鍾嶸的《詩品》則稱其為「一字千金」。它感情真摯,意象繁復,它所開創的很多傳統和藝術手法都被後世繼承下來。 《古詩十九首》是漢末一批無名詩人所創作的抒情短詩,《古詩鏡》中評價其是:謂之 風余,謂之詩母。其內容主要是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它繼承了《詩經》以 來現實主義的傳統,在表現手法上,吸取了漢樂府民歌的營養。 古詩十九首側重抒情,以情融事; 其次在結構上,樂府民歌一般以事情自身的發展順序為線索,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多按感情 的起伏節奏為主線;語言方面,後世評論樂府民歌是:質而不鄙,淺而能深,近而能遠。論 古詩十九首是: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譽之為「秀才說家常話」。在意境方面,樂府民歌可 以說是其境深厚,古詩十九首則可說是其境曠遠。 《古詩十九首》兼有風余和詩母這兩個特點,說明它在古典詩歌從前古到中古的重大轉換中,處於樞紐地位(以漢末建安年間為分界)。前古時期的詩歌,從審美角度來看,無論 是《詩經》、《楚辭》或是漢樂府,都是作者心聲的自然表達,從文學作品來講,可以說作 不自覺的文學作品。唐詩僧皎然在其《詩式》中稱之為:天予真性,發言自高。 曹植詩歌的價值,除了內容上的充實外,對後代影響最大是他的詩歌藝術。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 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托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 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煉字句上。 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游》),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煉,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殊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❻ 論述曹植詩歌的特色

曹植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悲劇遭遇,是與他和曹丕的爭為太子的經歷密切相關的。他少時以才思敏捷而深得曹操的寵愛,一度曾被立為太子,但由於他放縱不羈,缺乏政治家的成熟與老練,最終在與曹丕的明爭暗鬥中失敗。由於有這樣一段經歷,所以在曹操死後,他的日子便很不好過。曹丕繼位後,他位為藩侯,但曹丕對他頗多猜忌,屢屢更換封地,加上曹丕的部下多方讒毀,他受到了嚴厲的迫害,名為侯王,行動卻不得自由,動輒得咎,行同囚徒。魏明帝即位後,他希望改變自己的地位,多次上書,力圖得到任用,但仍得不到信任,最終鬱郁而終,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曹植的詩歌今存八十餘首,辭賦、散文四十餘篇,就其創作經歷來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曹植由於受到曹操的寵愛,顯得志滿意得,昂揚樂觀,充滿自信,富於浪漫情調。《白馬篇》可說是前期作品的代表,詩中所寫慷慨赴國難的俠少年,實際上是作者的自我化身。其他作品如《鰕 篇》等也都充滿豪邁氣慨,洋溢著自信自負的少年意氣。後期的創作,由於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極為悲憤苦悶,所以其內容與風格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品中那種豪邁自信、昂揚樂觀的情調沒有了,代之出現的則是深沉的憤激與悲涼,作品集中抒寫的是對個人命運、前途的失望,對曹丕集團的怨恨,對自己在碌碌無為中空耗生命的哀傷以及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贈白馬王彪》可說後期作品的代表。
曹植詩歌的價值,除了內容上的充實外,對後代影響最大是他的詩歌藝術。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
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托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煉字句上。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游》),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煉,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❼ 比較論述《古詩十九首》和曹植詩對後世詩歌的影響(簡要敘述)

從藝術風格方面:
古詩十九首奠定的感傷情調「從建安直到晉宋,從下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彌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像建安詩人直接繼承了古詩十九首的風格,以慷慨悲涼為美,曹植詩也深受其影響,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詩十九首追求自然美的藝術風格,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像謝靈運的山水詩最具「清新自然」之美感,受到很多推許,他還繼承了古詩十九首師法自然的詩歌傳統。
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詞采華茂"和"體被文質"是其詩歌創作的鮮明風格,"詞采華茂"既指其詩歌創作用詞華麗、講究文采,語言整飾、凝煉生動,又指其文學表現手法的豐富性、優美性等。它體現了曹植詩學思想的文質觀,即情文並茂、文質兼顧,內容和形式並重。曹植詩歌藝術風格的高度及其價值取向,直接或間接地開啟了六朝詩歌乃至唐代詩歌的發展和繁榮。
從創作方法方面比較:
《古詩十九首》為文人五言詩的創作開辟了一條新路,創作出了一種雅俗相間的文人五言新詩體。這一抒情詩的藝術典範為魏晉六朝詩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更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詩歌由「言志」向「緣情」的方向發展的開端,由敘事向抒情方向轉變的伊始。《古詩十九首》盡情地毫不掩飾地抒寫個人情懷,為我國古典詩歌開拓了新的描寫領域。」
曹植代表了整個建安文學的時代風格和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分為兩個時期,以曹丕稱帝為界。前期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後期主要表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前期代表作有《白馬篇》等,後期代表作有《七哀詩》《贈白馬王彪》等。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發展了這種趨向,把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復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

❽ 論述曹植的詩歌藝術

曹植詩歌的價值,除了內容上的充實外,對後代影響最大是他的詩歌藝術。他的詩歌做到了氣骨與丹彩的完美結合,故鍾嶸說他是「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他詩歌上的創造性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他的詩歌抒情性增強,個性更加鮮明。就詩歌體裁來看,曹植詩作中有不少樂府詩,但是他運用 樂府體裁,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在詩中更多地注入了個人的感情,從而將樂府詩的以敘事為主,改變為以抒情為主。所以王瑤先生說:「他詩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獨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從形工上看是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漢樂府敘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以敘事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現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悶,他以此美人遲暮的苦惱,寓托他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樣就注入了詩的感情,具有了詩人自己的個性。在這一點上,他較曹丕的單純模仿民歌勝出一籌,因為曹丕的詩好象總是在替別人訴說哀腸,看不到自己的個性。

第二,他的詩在結構上更講究,尤其是發端往往很精警。漢樂府詩往往以氣為主,自然道來,無意於工巧,而曹植詩則更注結構的安排,他常常以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開頭,渲染氣氛,籠罩全篇。如他的《贈徐幹》:「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以白日西歸,星月忽至來寫時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構其波。」以激烈動盪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處境的險惡,等等。所以沈德潛說他「極工於起調」(《說詩晬語》)。

第三,他更注重詩歌的藝術技巧,尤其表現在注重對偶以及錘煉字句上。曹植詩歌中對偶句極多,這一特點是魏晉詩歌趨向駢偶化的開始,而曹植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到詩歌創作中的詩人。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緣池。」(《公宴》),「閶闔啟丹扉,雙闕耀朱光」(《五游》),再如煉字的句如「清風飄飛閣」(《贈丁儀》),「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長流」(《公宴》)等,經過詩人的精心錘煉,便達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這為後來南北朝文人詩歌注重修辭技巧開了先河。


第四,他的詩歌中,對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寫,這也改變了樂府詩的面貌。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以上幾點,是曹植詩歌在藝術上的特殊之處,也是他最具創造性的地方。

❾ 曹植在詩歌創作上取得的藝術成就,可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曹植在詩歌創作上取得的藝術成就,可從哪幾個方面來看( )。
A. 他是古代詩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體詩的作家。
B. 曹植詩歌題材廣泛,內容充實,極大增強了五言詩的藝術表現范圍。
C. 在詩歌語言藝術上重錘煉字句,表現出自覺。
D. 曹植詩詞采華美,改變了漢樂府以來樸素的詩歌面貌。
正確答案:ABCD

閱讀全文

與曹植詩歌的創造性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