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書法

創造書法

發布時間:2021-08-16 00:48:32

㈠ 書法怎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和寫法

功到自然成。先要通過認真臨帖,打下扎實基礎,然後才可以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風格。

㈡ 如何自己創造書法字我學過一定的楷書和行書。。想要開始自己創做了。。要怎麼做

想創造字體?這個抄你的功力夠了么?在我看來古代書法大家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和習慣才形成的字體。有人寫的字蒼勁有力,有人寫的娟秀,有人寫的潦草,有人寫的張揚,這些都跟每個人的性格特徵不可分割了,「字如其人」你應該聽說過吧,你要想創造恐怕是創造不來的吧。
同時,毛筆是一個手段,本身是沒有藝術價值的,好字必有好文相配合的,一副字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寫的是一手好的字,更體現了字與文的氣質相符。再有,字本身是有間架結構,有筆畫的,一副字有構圖,有留白,有字與字的聯系,你想要創造就把你的字練到爐火純青的時候吧。

㈢ 怎樣創作硬筆書法作品

創作。內容包括寫字、書寫的內容、書寫的表現形式等。
你臨好了帖開始搞創作了,這就講到一個吸收。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講:「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古人的書法作品,也不是都好,就是大名家的作品,也不是字字皆精采。這就要求我們提高眼力,多看,懂得欣賞、比較,總結前人學習書法的經驗,做到有所取,有所不取,融百家於一爐。你臨了碑帖吸收了古人的精華,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要消化。
講了創作裡面的寫字,再講內容。我們可以寫唐詩、宋詞、古代散文名篇,古人書學名言,現化名人警句、新詩,也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東西。搞書法的人必須要有點學問,陸游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我們是功夫在字外。怎樣理解呢?第一是學書者要有很好的修養。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從各方面提高和培養自己的情操,也使自己有比較好的氣質。第二是廣泛吸取其它藝術營養。書法家要善於觀察生活,善於從生活中提煉屬於美的現象;並把它融進自己的書法藝術中去,作家要體驗生活,比如作家在我們當中,他會把我們身旁的事情維妙維肖地反映出來,寫出來,我們會隨著他的作品而喜怒哀樂,去哭去笑。畫家去體驗生活也可以表現祖國的大好河山,那是有形的東西,我們怎麼體驗生活呢?傳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擔夫爭道而提高書藝,悟出草書等筆法,懷素觀夏雲多奇峰,夜晚聽江上的濤聲,啟發了書法創作的靈靈感;從這些說明我們也可以體驗生活。我們觀察生活時,天地萬物的變化產生了第一級的移情作用,這些自然界的萬物在我們心中變得有感情、有理想,激起我們的共鳴,通過我們手中的筆把這些美好的感情表達出來。在表達時,自然界的景物都沒有了,只有線條。當然這些線條帶上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和感情,這是其它藝術所沒有的第二級移情作用。這就是我對書法家怎樣去觀察、體驗生活的理解。
我發現好多作品中有錯字、丟字現象。你抄的唐詩都能抄錯說明你平時學習太少,還有的作品中出現半簡半繁的字如「覌」字等,製造了新的異體字。這是我們在創作中應避免發生的,這就要求加強字外功夫。你不會作詩,起碼先學會背詩。講到簡化字,有人問到學書法必須寫繁體字,寫簡化字不行嗎?我個人覺得裝飾用的書法作品可以用繁體字,甲骨、金文都可以,也可以用簡化字,但不可一幅作品裡有簡有繁,一字當中半簡半繁。屬於正式的文件、教材或宣傳品,應該用規范的簡化字。這是國家制定的法律嘛,應該遵守。
我再講創作的形式,毛筆書法有中堂、對聯、斗方、條幅、扇面等。硬筆書法的表現形式也是很廣泛的。書寫的形式,一般說橫豎二種。在表現方面製作成圓形、扇面形、長方形、長形、方形,在裝接方面可採用傳統的方法依據書畫的裝裱形式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也可採用牆壁紙、吹塑紙、白板紙、膠合板等現代裝飾材料對作品進代現化裝裱,也可以鑲框,可直接懸掛,還可做成書簽等。硬筆書法書寫的表現形式,也可稱為現象,第一是傳統現象,它的特點是用硬筆表現毛筆的線條粗細、章法疏密以及筆致、墨韻的變化,用的工具也多種多樣,有美工筆,有用竹子、筷子、羽毛等物製成的筆,有用鉛筆蘸墨書寫等等各種形式,大多照搬毛筆書法的表現形式,是將大的表現形式縮小了,翰墨意趣比較濃,作者的面也不少。第二是本色現象,用硬筆直接去表現,不經特殊加工的鋼筆也好、圓珠筆也好、都可以直接表現筆劃的粗細。這和用勁的輕重也有關,可能有不少同志沒有體會到,但做到了。我見過己故書法家鄧散木先生臨寫的鋼筆字帖,鋼筆線條的起伏、韻律和節奏,維妙維肖,別具新意,很好地體現了鋼筆書寫的本色現象。第三是創新現象,我看主要借鑒日本書道的一些流派及參照國內現代書法而搞的一些創作,有些表現形式如寫「山水」二字,就畫個山和水。我想這個東西不提倡搞,畢竟象形文字佔中國文字的比例很少,遇到一些不是象形文字的字怎麼辦?創作面窄,但是,也不要強加制止,順其自然為好!其實搞書法,還是應該朝把字寫得好這個方面去追求。這僅是我個人的觀點。一幅作品在完成了以後要鈴幾方印章,可以起到增彩和活躍布局作用。印可分為「名印」、「閑印」兩種,名印包括「姓」「名」「字型大小」印,閑印包括引首印,押角印,名印鈴在落款的下方或左方。「閑印」做引首時鈴在作品的首字或往下點,作為押角時鈴在作品的右下角,印章大於落款字,喧賓奪主,作品比較小,印章很大,不協調,也這是必須掌握的知識。 以上並非我所說,是硬協主席張華慶先生的一篇訪談的截取,願有所幫助。

㈣ 王獻之創造了什麼樣的書法

王獻之生於344年,字子敬,小字官奴,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他祖籍山東臨沂琅琊,生於會稽,就是後來的浙江紹興,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

王獻之7歲開始在父親王羲之的親自傳授下開始學習書法,他同時兼修東漢著名書法家張芝的草書,使得書法在短短的幾年內突飛猛進,從小就在文人墨客之中有很大的名聲。

王獻之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不僅承繼父風,而且能超越創新,特別是他創造的「破體」,即「大令體」,簡直別樹一幟。所謂破體,就是打破楷書、草書的界限,但又不是正統的「行書」,偏於草的為行草,偏於楷的為行楷。

這種行草或者行楷的字體,既有楷書的工穩,又有草書的流暢,書者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亦可發揮自己的特長,給書者留有極大迴旋餘地。王獻之曾寫下承繼父親書法風格的著名書法《洛神賦》。王獻之同時還創造了草書里的「一筆書」,這是他書法方面的又一大貢獻。張芝為草聖,使草書成為書法藝術領域里最富表現力的書體。

張芝後,王羲之完成章草至今草的嬗變,使草書再展了新姿。王獻之繼承父親風格,將今草再推進一層,創造了草書里的「一筆書」,其宛如滔滔江河,一瀉千里,表現出了一種雄姿英發和風華朴茂之姿,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作《中秋帖》和《十二月帖》。

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在書法藝術上各有千秋,王羲之以真行為顯,王獻之以行草為能,所以不能以一種書體品評誰優誰劣。王獻之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站在中秋明月下,手提毛筆,聞著空氣中的淡淡墨香,感覺到自己的精氣神已經達到了頂點,右手下按,手中毛筆刷刷點點,他在紙上寫道: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㈤ 無限的幸福在於創造軟筆書法作品

如下圖所示

㈥ 王羲之創造書法新體。(擴句)

通過刻苦努力學習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創造了一種書法新體。

㈦ 書法是誰創建的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渾然入序的書法 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漢王朝,二千多年的歷史地發展也帶動了書法藝術地發展。 這個時期內各種書法體相續出現,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簡帛朱墨手跡等,其中篆書、隸書 、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了有序發展。 書法開創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求度追韻 兩漢書法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熹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鍈》、《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朴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 揚雄 。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 崔瑗 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 蔡邕 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 杜度、崔瑗、 張芝 為代表。 漢代創興草書,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 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 張芝 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 鍾繇 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其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一筆書」為書法史一大貢獻。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 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 王右軍 。

㈧ 書法創造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書法創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那麼我們的初學者在臨摹的時候最高境界也當如此。要想達到這一點,則須要更多地在精神層次上去體會探求。

形式美,是來自書法者深厚的書法基本功,有天工神采之妙。因此,不應當也不可能舍形而只求神。

㈨ 書法創作是指什麼

書法創作是書法家運用這一特徵的形式,並通過象徵的表現,將自己的版思想情感、精神氣質外權化到作品上的實踐過程。人們常說「書如其人」,就是因為以文字為表現對象的書法藝術,由於將形式和內容結合在一起,可以比其他藝術更充分地表現人的精神面貌。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是他為追祭以身殉國的侄子所寫的一篇祭文,對親人的悲痛哀思,對奸臣的憤慨怒斥,形成了這篇書法作品特有的藝術風格。

㈩ 書法作品如何創作

可以隨性而為。不過是在你擁有堅實的書法基礎上。只有打下堅實的書寫基礎,才能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閱讀全文

與創造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