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造衛星誰發明

人造衛星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6 00:34:28

❶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時候又是誰發明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

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系。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1)人造衛星誰發明擴展閱讀

人造地球衛星可分為觀測站、中繼站、基準站和軌道武器四類。

1、觀測站

衛星處在軌道上,對地球來說,它站得高,看得遠(視場大),用它來觀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於衛星在地球大氣層以外不受大氣的各種干擾和影響,所以用它來進行天文觀測也比地面天文觀測站更加有利。屬於這種功能的衛星有下列幾種典型的用途。

2、中繼站

在軌道上對信息進行放大和轉發。具體分為兩類:一類用於傳輸地面上相隔很遠的地點之間的電話、電報、電視和數據;另一類用於傳輸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電視和數據。

3、基準站

這種衛星是軌道上的測量基準點,所以要求對它測軌非常准確。

4、軌道武器

這是一種積極進攻的航天器,具有空間防禦和空間攻擊的職能。

❷ 中國誰發明第一個衛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版的。

1965年9月,在中國運載權火箭技術取得一定進展的情況下,中國科學院開始組建了由趙九章任院長、代號叫「651」的衛星設計院,並把中國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從此,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正式開始。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2顆東方紅一號衛星和1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列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4月2日下午,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聽取即將發射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情況的匯報。4月24日凌晨,毛澤東主席批准實施發射。

(2)人造衛星誰發明擴展閱讀: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雖然它比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晚了13年,但是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質量的總和。從此中國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時代。

東方紅一號衛星,反映著當時中國的經濟、科技、社會和軍事能力發展水平,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進經濟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對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❸ 衛星是由誰發明的

衛星不可能是一兩個人發明的,它是蘇聯科學家們發明的。

基本上,凡是繞著行星在固定軌道上運行的物體,都可稱為衛星。不過,人造衛星並非只限定於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人造物體而已,如美國的 SOHO 衛星,繞著太陽進行觀測太陽的任務,應該算是「人造行星」,但仍稱為人造衛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火箭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以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為代表,都把發射衛星列為重要目標。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聯搶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同年十一月三日,蘇聯的史普尼克二號將一隻名為萊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首度將生物送上太空。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蘇聯將太空人蓋加林(Yuri A. Gagarin, 1934-1968)以東方一號(Vostok 1)送上太空,這是人類首度 「踏上」太空的領域。
目前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共、印度與以色列,但這並不代表只有這幾個國家才擁有衛星,早在六○與七○年代,加拿大、印尼、巴西、義大利等國家就已有自己的衛星。

❹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誰發明的

張勁夫,1914年6月6日生,安徽省合肥縣(今肥東縣)人,原中顧委常委、國務委員。1956年至196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主持中國科學院的日常工作,在毛主席、周總理,以及聶帥的領導下,積極組織中國科學院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為中華民族贏得國際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為主負責,從建議我國搞人造衛星,到「東方紅一號」衛星方案的提出,衛星本體的設計、研製、試驗到初樣的成功,以及空間環境的探索和地面遙控系統的建立等等,都是中國科學院為主完成的。隨著1968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成立,第一顆衛星的最終設計、研製和發射,是國防科委和七機部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國科學院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面做了奠基性、開創性的工作。。

❺ 誰發明的人造衛星

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蘇聯人。

❻ 第一棵人造衛星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他們不僅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衛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衛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衛星重83公斤,比美國准備在第二年初發射的衛星重8倍。

蘇聯宣布說,這顆衛星的球體直徑為55厘米,繞地球一周需1小時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為900公里,用兩 個頻道連續發送信號。由於運行軌道和赤道成65度夾角,因此它每日可兩次在莫斯科上空通過。蘇聯對發射這顆衛星的火箭沒做詳細報道,不過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離開地面。他們說,這次發射開辟了星際航行的道路。

人造衛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說成前蘇聯科學家團隊的成果更合適一些

❼ 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誰發明的

「東方紅一號」抄(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錢學森是帶頭人,但是算不上發明。因為中國衛星上天的時候已經落後前蘇聯10多年了!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前蘇聯發射成功。

❽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誰發明的

1955年的一天,前蘇聯航天設計局負責人科羅廖夫忽然靈機一動:既然火箭可以把核彈頭射到數百千米遠的地方,為什麼不可以把核彈頭取下,換上衛星呢?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前蘇聯政府終於在1956年1月30日做出了決議,批准發展一顆重型人造衛星,並從R-7導彈上開發一種派生型火箭,將衛星送入太空軌道。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格外肅靜,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傲然矗立在發射台上,火箭上載著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大地猛地顫動起來,火箭帶著長長的焰尾沖上了雲霄。幾分鍾後,衛星終於從火箭上彈出,以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了環繞地球飛行的軌道。衛星內的無線電發射機通過星外天線發射出無線電波,地面監控人員很快便收到了來自太空的無線電信號。「成功了!」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歡呼起來。由此,人類邁向太空的桂冠,理所當然地落在了前蘇聯人的頭上。

❾ 衛星是誰發明的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❿ 人造衛星的發明人是誰

人造衛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說成前蘇聯科學家團隊的成果內更合適一些。容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官員宣稱,不僅因蘇聯首先成功地發射衛星感到震驚,而且對這顆衛星的體積之大感到驚訝,這顆衛星重83公斤,比美國准備在第二年初發射的衛星重8倍。
蘇聯宣布說,這顆衛星的球體直徑為55厘米,繞地球一周需1小時35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為900公里。用兩個頻道連續發送信號。由於運行軌道和赤道成65度夾角,因此它每日可兩次在莫斯科上空通過。蘇聯對發射這顆衛星的火箭沒做詳細報道,不過曾提到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離開地面。所以說,這次發射開辟了星際航行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人造衛星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