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納粹德國,二戰末期德國科學家發明了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並投入對英國的作戰,跨越海峽攻擊倫敦和其他盟軍目標。
Ⅱ 世界上第一個導彈是哪個國家哪個人研製的
你好,關於你的疑問,
可以確認的是,世界上第一枚導彈是由德國科學家在二戰期間研製出來的。
Ⅲ 第一顆導彈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並且叫做什麼導彈
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V1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導彈;而其同期研製的V2型是世界上第一枚彈道導彈。從發射時間看,是V2早;而從對當時的影響和名氣來講,是V2。以下是研製和首發詳情: V-1飛彈是德國人研製的第一枚巡航式導彈,即有翼導彈。它的起源是無人駕駛飛機。1929年10月,美國人查爾斯凱特林和埃爾默斯內利成功地使一架裝有自動控制裝置的試驗飛機在弗吉尼亞州的海軍機場飛行了15分鍾,但由於資金困難,試驗被迫中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在佩內明德研製了一種FI—104無人駕駛飛機,即後來的V—1飛彈。主要組成部分是彈體,助推發動機,主動發動機,制導部位和戰斗部。V—1飛彈採用自主式磁陀螺飛行控制系統,保障將飛彈導向預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規定高度和航向進行水平飛行,然後向目標俯沖。V—1火箭重2200千克,彈長7.6米,最大直徑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脈動式空氣發動機,飛行距離達240千米,戰斗部裝葯700千克,飛行高度2000米。發射時用彈射器彈射升空,然後按預定彈道自動操縱火箭飛行。 1944年6月13日凌晨,一顆顆火球拖著刺耳的尖叫聲從2000米高度落入倫敦,發出一陣猛烈的爆炸聲並燃起大火。英國空軍出動戰斗機群進行偵察和攔截,發現是一種外形似飛機但無人駕駛的新型武器,這就是納粹德國的V—1型火箭。 從1944年6月13日至9月4日,德軍共向英國發射了8070枚V—1型火箭,有23000多所建築物被徹底摧毀,5500餘人被炸死。但由於這種火箭的精度較低,飛行速度也很慢,其中有46%被英國地面防空炮火擊落,有25%因自身故障而墜毀,只有29%有效地轟炸了倫敦。1944年,從德國試驗基地發射升空的V—2火箭是世界上第一枚彈道導彈 1944年9月8日傍晚,英國的倫敦遭到更猛烈的來自空中的襲擊,德國使用了威力更強大的V—2火箭。這是世界上投入戰爭的第一枚彈道式導彈。這種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V—2火箭重13噸,載有重1噸普通炸葯的彈頭。長14米,最大直徑1.65米,最大飛行速度達每秒1.7千米,射程320千米,彈道高度80—100千米。在半年之內,德軍在戰爭中發射V—2火箭共4320枚,其中對英國發射了1402枚,落到倫敦市區的有517枚,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V—2導彈是單級液體地地彈道導彈。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西部戰線使用過身管長39米,射程為120千米的「巴黎大炮」,它的炮彈是空氣阻力很小的大氣層的上層空間飛行的,所以飛行距離很遠。德國軍械學家由此認為,只要使炮彈在同溫層中飛行更長的時間,射程就會進一步增大。1929年末,德軍制定了研製大型火箭的計劃。瓦爾特多恩伯格是德國陸軍研究火箭的發起人之一。1932年10月,他把維馮布勞恩請到自己的研究所,要他領導對軍用火箭的研究工作。布勞恩最初著手研究的是使用液體燃料的A—1火箭,並在柏林郊區庫姆梅斯多夫的試驗台上進行過地面試驗。1934年,在北海的博爾庫姆進行了A—2火箭的飛行試驗。接著,1937年12月又在波羅的海進行了A—3火箭的發射試驗。1939年,完成了V—2導彈的前身A—4火箭的基礎試驗。1942年10月3日,從佩內明德向波羅的海首次發射V—2導彈並獲得成功。 V—2導彈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為75%的酒精(3.5噸)和液氧(5噸),採用帶程序裝置及計算飛行速度儀器的自主式陀螺控制系統,垂直發射。戰後,美國從德國俘虜了馮布功恩等幾十名火箭專家及圖紙資料,蘇聯佔領了佩內明德地區後,也繳獲了部分火箭製造設備,儀器,並俘虜了部分技術人員。因此,V—2導彈成為這兩個國家研製彈道的樣彈。
Ⅳ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哪個國家製造的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1944年德國研製成功的V-1火箭,因其外形像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又稱飛機型飛彈。該火箭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術導彈,也是現代導彈的雛形。彈長7.6米,彈重2.2噸,最大直徑0.82米,翼展5.5米,最大飛行速度為650千米/小時,射程370千米,飛行高度為2000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火箭被使用襲擊英國,先後共發射了1萬多枚,其中有50%被英國飛機和髙炮等武器攔截,只有32%真正落在英國境內。這也是世界上最先用於實戰的導彈,以後的導彈都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Ⅳ 世界上第1個導彈是誰發明的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Ⅵ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由以下哪個國家製造
1933年,法西斯德國出於侵略戰爭的需要,成立了龐大的火箭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942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枚「V」式導 彈,代號「V-l」。這是一種機型導彈,它由彈體、彈翼、發動機、推進劑供給系統、推進劑箱、控制系統、空氣舵、燃氣舵和引信、戰斗部等部分 組成。用酒精作燃料,發動機的推力26噸,戰斗部裝有一噸普通爆炸裝葯,導彈長14米,重12.9 噸,導彈以超音速飛行,最大時速為5300公里/ h。
「V—l」導彈研製成功以後,即用於歐洲戰場,但由於導彈的性能較差,很快被「V-2」導彈 所代替。
Ⅶ 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是哪一個
一般來講,最先發射成功就表示了最先擁有。
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Р-7(蘇軍的昵稱是Семёрка,意為「老七」),北約代號SS-6「警棍」。這枚導彈於1957年8月21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
下圖就是SS-6「警棍」
Ⅷ 世界上最早的導彈是由以下哪個國家製造的
最早地導彈是德國地V1導彈。V-1導彈的主要參數如下: 翼展:5.4m (17尺8寸) 總長: 8.3m (27尺4寸) 全重: 2160公斤(4760磅) 彈頭重:850公斤(1870磅) 速度:645公里/小時(400哩/小時,350節) 射程:260公里(160哩,140里)
1944年6月13日,第一枚V-1導彈對著倫敦發射了。在這一天只向倫敦發射了10餘枚導彈。發射基地的司令官接到的命令是發射所有的在基地的導彈,但是其並沒有做好全部發射的准備工作。所以當他接到發射命令時只發射少量的導彈遍又開始其准備工作了。
Ⅸ 導彈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
世界上第一種導彈是V-2飛彈
導彈(英語:Missile)是一種攜帶戰斗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導向目標並摧毀目標的飛行器。 導彈通常由戰斗部、控制系統、發動機裝置和彈體等組成。有翼導彈作為一個整體直接攻擊目標,彈道導彈飛行到預定高度和位置後彈體與彈頭分離,由彈頭執行攻擊目標的任務。
要注意的是其和火箭有本質區別 就是在精確度上的區別
德國V-2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製的地地彈道導彈。德文全稱Vergeltungswaffe-2,意為「報復性武器─2」,其目的在於從歐洲大陸直接准確地打擊英國本土目標,它是火箭技術進入一個新時期的標志 ,最大航程320千米。
是赫爾曼·奧伯特帶領德國工作小組來完成開發V-2飛彈的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