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話是怎麼發明的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學教授貝爾突然向校董會提出了辭呈。這位出生在蘇格蘭的26歲教授是波士頓大學的榮譽。他在一個書香世家長大,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他17歲畢業於歐洲著名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他在倫敦大學專攻語音學碩士學位,當貝爾父子為逃避肺結核移居北美,立刻引起美國專家們的重視。當22歲的貝爾應聘成為波士頓大學教授的時候,貝爾的父親已經成為北美聞名的語音專家了。貝爾父子兩人經常被邀請到全美各地去講演。貝爾十分善於講演,很受聽眾的歡迎。
貝爾為什麼要放棄令人羨慕的教授位置呢?他當然自有主張。
當貝爾定居美國時,摩爾斯電報已廣泛應用,成為一種新興的通信工具。貝爾想,「既然電流能夠傳遞電波信號,為什麼不能傳播聲波信號呢?」貝爾打算發明一種傳播聲音的「電報」(即電話)。如果人們用電纜直接通話,那該多麼方便啊!
貝爾向校方提出辭職時,他的電話研製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他實在脫不開身來。自己買材料,自己安裝,做實驗,查數據,緊張的工作搞得他精疲力竭,就連辭職書也是請別人代轉校長的,他現在可以正式搞實驗了,再也用不著擠時間。白天和黑夜全都屬於他,貝爾全身心地投入到電話研製中去。
電磁鐵片的振動膜研製成功了。
訊號共鳴箱也宣布告竣。
螺旋線圈的振動簧片,已經達到設計要求,擬想中的電話主要部件全部完成。繁雜的工藝使他自顧不暇,貝爾多麼需要一個助手啊!因為研究電話,必須要兩個人合作才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一位18歲的電氣技師沃森,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們成了終生不渝的合作者和朋友。
貝爾和沃森的實驗室,坐落在波士頓柯特大街109號寓所內。那是兩間廢棄多年的馬車棚。塵土滿地,擁擠悶熱,一間房子四周被他們堵得嚴嚴實實,為了防止外面雜音傳到屋內,貝爾叫它「聽音室」。另一間是「車間」,兼作「喊話室」,房內到處是電磁元器件。經過貝爾和沃森的勤奮勞作,兩間房子的隔音效果十分理想。
經過兩年的研究,無數次地拆裝實驗,經歷了無法統計的挫折、失敗,兩位年輕人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1875年6月2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貝爾和沃森同往常一樣重復訊音共鳴試驗。
沃森走入喊話室,准備發出聲音訊號。貝爾跑進聽音室,隨即把門關得緊緊的。按照兩人的約定,在試驗中沃森用聲音使振動膜輪番振動,而貝爾則依靠自己特殊的語音學家的敏銳聽覺,傾聽振動簧片產生的共振。他挨個將那些共振薄膜安裝到收話器上,仔細地辨聽電流脈沖產生的音響。
突然,他聽到了一種斷斷續續的聲響,那是從顫動的振動共振膜里發出來的。細心的貝爾當即斷定,它不是脈沖電流產生的聲音。他需要沃森的證實!整個這一切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然而,這是導通認識思路的一瞬間。貝爾感到他終於捉住了那鬼魂般時有時無的振動的尾巴。
貝爾迫不及待地將收話器放到桌子上,沖出房門,大步流星地朝隔壁房間奔去。他異常激動,朝著被連續16小時緊張工作弄得筋疲力盡的沃森喊道:「你是怎樣做的?你什麼也別動!按照兩分鍾前的做法重復一遍!」
「請原諒,我太累了,所以搞錯了。」沃森辯解道。由於不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沃森顯得有點緊張。
貝爾平靜下來和顏悅色地撫慰他說:
「親愛的沃森,我知道你很累了。我請你完整地重復一遍搞錯的過程……」
沃森解釋說,他接通振動膜時,未能把它接到電路上。為了排除故障,他就扯動了幾下膜片,想用這種方法使它振動。而這正是貝爾在接收器里聽到的顫音。它就像當今人們在使用麥克風前,用手指彈擊受話器的振動膜一樣。
貝爾的思路被證實了,他激動地說:「總算響起來了,總算響起來了。」
「你快說,發生了什麼?!」沃森的困意一下全沒了。
貝爾告訴沃森,以前我們的設計思路只著眼於發送和接收電流脈沖信號,這樣就使接收復制出的電流脈沖信號發生很大的變形。難怪兩年多來,那古怪的電流脈沖信號時有時無,使我們一直感到困惑。這次,你手動膜片必然帶動線圈,因而產生了法拉第所發現的感應電流,我接收到的正是你的感應電流。這種電流是由簧片牽動線圈振動而產生的……
聰明的沃森立刻明白了。他建議把精力放在感應電流的產生和復制上,就可以實現通話。「對!」貝爾狠勁拍了一下夥伴的手掌,兩人笑了起來,又接著做起試驗。
沃森扭身跑進聽音室。貝爾讓振動膜及線圈在受話器已有的磁場中來回上下移動。「聽到了,聽到了。」一種奇妙的沙沙聲,最後變成刺耳的尖聲。現代人打電話時,經常為感應電流失控產生的雜訊而煩惱。可是,當時這聲音在沃森和貝爾的耳朵里,比優美的交響樂還要動聽、悅耳。
電話基本原理的雛形,在兩位年輕人的頭腦中形成了。用聲音振動膜片,同時使線圈振動產生感應電流,通過導線傳遞到收聽一方,感應電流又轉化為線圈振動,最後振動簧片復制出聲音。
過了感應電流這一關,振動膜復制聲音就容易了。貝爾辭去教授時,已經和父親用4年多時間研製聾人用的助聽器。這方面貝爾不擔心,而感應電流是沃森熟悉的,對此他也是放心的。
又經過半年多的苦幹,他們終於製成了第一套傳話器和聽筒。這是1876年。貝爾剛剛29歲,沃森僅22歲。兩個勇敢的青年,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電話機製造成功了。
1876年,貝爾獲得了美國專利局的專利證書。幾個月後,正好趕上舉行美國建國一百周年紀念博覽會。貝爾和沃森風塵僕僕地趕到費城,在博覽會上表演了電話通話。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贊不絕口,但只是把它作為一個神奇的玩具。人們沒有認識到他們此項發明的重要性。貝爾的電話初見世面,沒有遇到知音。
貝爾和沃森回到波士頓,再次對電話做了改進,並且開始利用各種場合宣傳電話的原理和用途,促使更多的人認識到電話的廣闊前景。
1878年,貝爾和沃森在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首次進行了長途電話實驗,兩地相距300千米,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實驗成功是得益於愛迪生的發明。為了使電話跨越長距離,愛迪生改進了電話的送話器,在其中加大了感應線圈,使電話達到了實用化。這一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由於電話的信息傳遞異常便利,因此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1878年美國電話不過幾百台,兩年後猛增到48000多台。1910年僅北美就擁有700多萬台電話機。一百幾十年後的今天,全世界已擁有2.5億~3億部電話機。
如今電話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須臾不能離開的通訊工具了。
知識點
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海底電纜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互聯網信號。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纜是在1888年完成。
B. 電話是怎麼發明的
電話是安東尼奧·梅烏奇發明的。同時他是義大利人。2002年6月15日,美國議會議定議案,認定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梅烏奇因而被稱為「電話之父」。
安東尼奧梅烏奇是美籍義大利人,他與電話結緣是從1849年開始,在給一個生病的朋友治療時,他發現了振動變為電流可以傳遞聲音的物理現象。從而開始了「會說話的電報機」的研究,此後他把自己發明的第一個電話接在工作室與卧病在床的妻子間。
梅烏奇向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寄去了模型和技術細節,但是沒能和該公司的主管人員見上一面。當他於1874年向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要求拿回這些材料時,卻被告知這些東西已經不見了。
兩年之後,也就是1876年2月14日,和梅烏奇共用一個實驗室的貝爾向美國專利局提出申請電話專利權。巧合的是,就在貝爾提出申請兩小時之後,一個名叫E.格雷的人也走進專利局,也申請電話專利權。從而引起了電話專利權之爭。不過貝爾和格雷的發明原理略有差異。
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買下了格雷和愛迪生的專利權,與貝爾的電話公司對抗。長時期專利之爭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一項協議,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完全承認貝爾的專利權,並不再染指電話業,交換條件是17年之內分享貝爾電話公司收入的20%。
在此之前,梅烏奇憤而提起上訴,為此,梅烏奇准備了一紙上訴狀,但為時已晚,他已經將近80歲,而且窮困潦倒,病魔纏身。當時最高法院同意以欺詐罪指控貝爾,但就在勝利的曙光就要顯現時,他卻於1889年10月18日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C. 我想發明一種電話50字
我想發明一種可以變形的電話樣子和普通一樣,可它的本領可大了!它可以變成汽車、火車、飛機、醫生、消防員……在車子很少的時候就會變成汽車,為人們服務。
啊!有了新型電話人真好呀!!!!!!!!!!!!!!
D. 我想發明多功能手機 作文
我想發明多功能手機
我的願望一直都是想當一名發明家,假如我長大以後真的當上版了發明權家,我當然要發明更多好玩的東西,其實我最想發明一部多功能手機,使人們使用手機的時候更加方便。我想發明一部多功能手機,裡面的電池可以用上百年,發送信息不用用手打,你只要說你想說的話,就行了,進行通話,一個月只要交10元,還有呼叫轉移,也就是;「別人打你的手機,就會轉移到另一個你指定的電話,有報警熱線、錄象等......只要有人偷了你的手機,報警熱線馬上響起來,通過多功能手機,,確定小偷的位置,馬上可以把小偷抓起來。怎麼樣?這種多功能手機方便吧?我想,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發明家,發明這種多功能手機,使人們生活更方便,更加美好!
E. 電話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1876年,美國費城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博覽會,會上展出了當時世界上新發明的產品。一天,巴西國王蒞臨參觀。國王興致勃勃地觀賞一隻小盒子和聽筒,年輕的發明家貝爾跑過來請國王把聽筒放到耳邊,而自己在遠處講話,國王聽到貝爾的聲音,大為震驚,高聲地說:"我的上帝,他說話了!"貝爾告訴國王,這是Telephone--電話。從此,電話和貝爾名字就遠揚四海。
貝爾是怎樣發明電話的呢?
長距離間通話的設想,早已有之。到19世紀70年代,美國發明家格雷首先設計了一套"情侶電報裝置"。他使用兩個罐頭盒,每隻盒子底部由一條綳緊的繩子連結起來。當一個人對著一端罐頭講話時,振動通過繩子傳達給另一端罐頭。這個實驗使格雷認識到人的聲音由各種不同的頻率的音調構成,如果能設計出合適發話器,再把聲調變成電的訊號,傳遞後再在另一端變為話音,這不就實現遠距離通話了嗎?
格雷的設想雖好,但是實現它並不容易。這個艱巨任務落在另一個發明家貝爾肩上。
貝爾出生於英國蘇格蘭,1869年赴美國定居,擔任波士頓大學語文教師。他從電報裝置得到啟示,決心把格雷的設想變為現實。
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動手設計了中心設置磁舌簧的發話器。這種發話器能傳遞各種頻率的聲音,振動舌簧通過電磁感應轉換為各種電振盪。同樣結構的裝置放在一定距離的另一端,作為接收機用。1876年2月14日,這項發明獲准專利登記。
不久,貝爾電話公司成立。當時的電話體積大得驚人,像個大箱子,發話人必須大聲喊叫,而且只能在小城市范圍內通話。
開發和完善電話技術的任務又落在大發明家愛迪生身上。他對貝爾的電話結構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用碳粒接觸來控制電流強度。同時,華生又增加了磁性電鈴,製造了交換台設備。這時,電話才逐步達到完善地步。
1948年以來,晶體管逐步取代了繼電器和其它通訊裝置。1960年科學家又發明按鍵號盤,使用晶體管發出音頻。近年來,又發展了用激光作為載波源的激光電話和代替主人回話的記錄電話等,使電話成為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
格雷、貝爾、華生、愛迪生等作為電話發明的先驅而截入史冊,貝爾電話公司的大名,迄今仍譽滿全球。
F. 假如由你來設計電話,你想發明一種什麼樣的電話把它的外形、功能、特點向大家介紹一下
不用無線,流量就能上網
G. 如果我是個發明家,我會發明啥新奇電話
餓了能當點心吃,用的時候他出來,不用的時候他消失
H. 電話的發明
電話是英國發明家貝爾發明的。但是,2002年6月15日,美國國會通過第269號決議案,認定義大利裔的美國移民發明家穆奇是電話的發明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1876年2月14日,貝爾在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權;3月10日,貝爾獲得了電話發明的專利,宣告了人類新時代的到來。
29歲的貝爾發明了電話。兩年後的1878年,貝爾成立了電話公司,並實現了波士頓和紐約之間相距300公里的長途電話試驗。從此,電話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來,並且迅速地風靡全球。
貝爾在聲學和電學領域貢獻卓著,曾獲得30多項專利,其中一半是電話方面的。他的名字「貝爾」後來被用作聲學中測定聲強級別的單位,也被用作電學中計算電流或電壓的比值以及輸出和輸入功率的比值。
另外的發明者格雷和穆奇
然而,貝爾並不是唯一發明電話的人。一個名叫格雷的人就曾與貝爾展開過關於電話專利權的法律訴訟。他們在同一天申報了專利,但格雷比貝爾晚了兩個小時左右,最終敗訴。
值得一提的是,到21世紀才被正名的「電話發明者」安東尼奧·穆奇,他跟貝爾為電話發明權打了一場馬拉松式的官司。
穆奇於1808年4月13日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1845年移居美國。為了改善生活環境,他開始研究自己很感興趣的電生理學。不久,他研究出了一種用電擊治療疾病的方法。但是就在1849的一天,當他准備好一套器械要給在另外一個房間的朋友治療時,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了,通過連接兩個房間的一根電線,他清楚地聽見了從另外一個房間里傳出的朋友的聲音。當時,他把一塊與線圈連接的金屬簧片插入了朋友的口中,線圈又與在另一個房間的一個導體相連。實際上,金屬簧片在這里起到了感測器的作用,正是由於與線圈相連接,從而把它的振動轉變成了一種電流。穆奇馬上意識到這一現象有著不尋常的意義,並立即著手研究被他稱之為「會說話的電報機」裝置。那時,他未來的競爭對手貝爾才只有2歲。
1854年,穆奇已製造出第一部像電話機一樣運行的樣機,他曾這樣描述道:「這是一種會振動的膜片,這種振動使一塊通電磁鐵上的電流發生改變。這種電流的變化在傳到電線的另一端時就將相同的振動傳遞給接受膜片,並還原成話語。」
第二年,穆奇的電話機被命名為「遠距離傳話機」。與此同時,這套設備還在進一步的完善:起初,粗糙的線圈已被由磁鐵線圈和膜片連成的組合件替代。此外,穆奇還構思了沿線路加強信號的倍增器,以避免遠距離的傳輸信號會逐步衰減。
1860年,穆奇在紐約的義大利語報紙上發表了關於電話雛形的介紹,然而他卻沒有申請發明專利,因為當時在美國申請專利需要250美元,穆奇窮困潦倒,又不懂英語,未能融入美國社會。1870年,已過花甲之年的穆奇身患重病,不得已將自己費盡心思製作的電話設備以6美元的價格賣掉以治病。1873年,穆奇的生活拮據到了要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度日。1874年,穆奇將自己製作的電話設備寄到美國西聯電報公司,以圖出售,不想設備卻被西聯公司弄丟了。後來貝爾與西聯公司簽約,穆奇去法院提起訴訟,因證據不足受到長期拖延。1889年,正當有傳言稱穆奇要贏得電話發明權時,可憐的他卻撒手人寰。直到113年後,穆奇才獲得美國國會對他發明權的追認。
I. 電話發明之類的作文
鈴~鈴~「喂!你好!」電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得物品,如果沒有了電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變的疏遠。所以我認為「電話」是我們生活中最偉大的發明!
今天在不同地點生活的人要直接聯系,既不用寄信的方式,也不必親自趕到對方所在的地方,他們只要通過電話這一工具即可辦到。電話這個通訊工具是什麼人, 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呢?電話的發明者叫貝爾。給貝爾發明想法的人是他的妻子─梅布爾。梅布爾原是貝爾的學生他的父親非常富有,為女婿的科學實驗慷慨解囊,抱持著無比的信心。試驗過程中,貝爾經歷了不少困難,但是貝爾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求教時,得到許多著名科學家的幫助。1876年3月10日,貝爾使用 他發明的電話向他的助理沃森喊到:「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沃森一聽到對話像發了瘋一樣躍出房間大喊:「我聽到貝爾的話了!我聽到貝爾的話了!」 就這樣電話誕生了。
電話是一種方便的物品,有了電話我們就不必為了一些芝麻小事大費周章的跑到對方的所在處。在情況緊急的時候,只需一通電話短短的幾秒鍾就能訓速解決。但如果沒有了電話我認為最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不常聯絡與關心,自然而然的關系就會變質。沒有時常的問候,對方的記憶與好也會被時間沖淡。所以有了電話就能天天關心、問候,這樣只會讓關系更密切,根本就不會有疏遠的問題!
J. 一年級作文我想發明先進的電話
我想發明一個會變魔術的機器人,我需要什麼,只要和它一說,它就會給我變出來。當我餓了的時候,它就會給我變出來營養豐富的飯菜。當我出去遊玩的時候,它還當我的保鏢和導游,帶著我游遍世界各地。當地震的時候,我會讓它變出許多吃的、用的、蓋房子的材料,幫著災區渡過困難。當我和它走在街上的時候,看見了殘疾人表演,它就會幫我捐出很多錢。我就不會因為幫不了他們而心中難過了。到了晚上,它還會給我輔導作業,還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就像爸爸、媽媽守在身邊一樣,這樣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能好好休息一下了。它還會像警察一樣給我巡邏、站崗,讓我安安心心的進入夢鄉。
我要把我的發明推向全世界,讓會變魔術的機器人為更多的人服務。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只有現在不斷地努力學習,才能實現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