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飲食創造

飲食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15 21:21:16

① 黃帝為什麼被譽為飲食文明的創造

史書相傳,我國的蠶桑、醫葯、舟車、宮室、文字等,都是大約內五千年前―黃帝軒轅氏時代創容始的;而我們要談的中國文明飲食的歷史也恰恰發端於這個時代。在遙遠的神農氏時,我們的祖先就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飲食狀況,已經學會了用火烹制熟食,並製作簡單的飲具。到了黃帝時代,人們改灶坑為爐灶,根據蒸汽加熱的原理發明了「陶欲」(我國最早的蒸鍋),用其蒸飯煮粥,於是「吃飯」的概念也就產生了。飲食是蒸煮熟了的穀物食品,又是人們每天定時吃的包括主副食在內的食物總稱。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前期以打獵、捕魚、採集野生植物的果子和莖根為主要謀生手段,常以肉食為主。從黃帝時代起,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改為以飲食為主,輔以蔬菜,再加少量的肉食,這樣就是一餐飯。這種飲食構成,一直延續到今天。
《淮南子》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藝五種,撫萬民。」三國《古史考》說「黃帝作釜甄……黃帝始燕谷為飯,烹谷為粥。」綜合上述記載,我們說:黃帝是中國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② 古代皇帝為什麼被譽為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皇帝為什麼被譽為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史書相傳,我國的蠶桑、醫葯、舟車、宮室、文字等,都是大約五千年前―黃帝軒轅氏時代創始的;而我們要談的中國文明飲食的歷史也恰恰發端於這個時代。

在遙遠的神農氏時,我們的祖先就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飲食狀況,已經學會了用火烹制熟食,並製作簡單的飲具。到了黃帝時代,人們改灶坑為爐灶,根據蒸汽加熱的原理發明了「陶欲」(我國最早的蒸鍋),用其蒸飯煮粥,於是「吃飯」的概念也就產生了。 飲食是蒸煮熟了的穀物食品,又是人們每天定時吃的包括主副食在內的食物總稱。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前期以打獵、捕魚、採集野生植物的果子和莖根為主要謀生手段,常以肉食為主。

從黃帝時代起,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改為以飲食為主,輔以蔬菜,再加少量的肉食,這樣就是一餐飯。這種飲食構成,一直延續到今天。 《淮南子》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藝五種,撫萬民。」三國《古史考》說「黃帝作釜甄„„黃帝始燕谷為飯,烹谷為粥。

」綜合上述記載,我們說:黃帝是中國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③ 飲食文化的開發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

中國飲食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中國飲食文化特點
中國是文明是國,亦是悠久飲食文化之境地。吾存於世,吃喝二十餘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現將飲食文化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望大家見教:
第一,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第二,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卜,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第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葯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葯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國人還特別強調進食與宇宙節律協調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質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飪食物也要考慮到季節、氣候等因素。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經形成,在《禮記·月令》就有明確的記載,而且反對顛倒季節,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當然也反對食用反季節食品,孔子說的「不食不時」,包含有兩重意思一是定時吃飯,二是不吃反季節食品,與當代人的意識正相反,有些吃反季節食品是為了擺闊。西漢時,皇宮中便開始用溫室種植「蔥韭菜茹」,西晉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這種強調適應宇宙節律的思想意識的確是華夏飲食文化所獨有的。這種意識殘留到現代的大約僅有節日食俗了(中醫中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視)。

「陰陽五行」說是傳統思想所設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認為是宇宙規律。人是「三才」之一,飲食是人類生活所不可少的、製作飲食的烹飪必然也要循此規律。因此,不僅把味道分為五,並產生了「五味」說(其實人能感覺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種也不算少),而且還削足適履地把為數眾多(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的穀物、畜類、蔬菜、水果分別納入「五穀」「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這使人感到荒誕。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禮記·郊特牲》)。並認為只有飲和食與天地陰陽互相協調,這樣才能「交與神明」,上通於天,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時要嚴格遵循陰陽五行之說。這種說法被後來的道教所繼承,成為他們飲食理論的一個出發點,如認為吃食物是增加人體陰氣的,如「五穀充體而不能益壽」「食氣者壽」等,要修煉、要獲得陽氣就要盡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穀」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什麼叫「中」?不能簡單地用「中間」來概括它。這個「中」指恰到好處,合乎度。有點像河南話中的那個「中」。「和」也是烹飪概念。《古文尚書·說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爾鹽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湯,關鍵是調和好咸(鹽)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國。《左傳》中晏嬰(齊國賢相)也與齊景公談論過什麼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見的協調的基礎上的。因此中國哲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中和」的狀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發育。這種審美理想建築在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之上。這種通過調諧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而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對於追求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與「中和」相反的是極端,極端在烹飪上也不被視為正宗,那些「咸過頭,辣過頭,酸過頭」的食品雖然會受到一些身體處在不正常狀態下的人們的追捧,但從長遠看來它對身體是有害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極端主義其弊更是不可勝言。

如上所述,華夏民族的飲食生活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特性,盡管有些特性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理解、或者說不太科學(近百年來,「科學」二字在中國幾乎成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領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卻不能受到質疑),但飲食生活難道僅僅是「科學」二字所能說盡的嗎?如果我們再關注一下「文化」,那麼研究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目前,飲食文化還是個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籠統地說,它包括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這三方面的問題;有的研究者認為飲食文化學孕育出六門科學,即烹調學、食品製造學、食療學、飲食民俗學、飲食文藝學、食品製造學;有的研究者還主張加上飲食美學、飲食商業學、飲食用具學等等。本人才疏學淺,對於這么多學科未能涉獵。我所理解的飲食文化主要指飲食與人、人群的關系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所以我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中雖然也討論食物、餚饌、食品加工、烹飪、飲食習俗乃至進餐環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圍繞著它們與人、人群的關系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等方面加以介紹和評介,至於與人關系不大的純工藝過程、除了必要的知識介紹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飲食生活給人們帶來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以及中國飲食文化在這兩方面的刻意追求。

④ 食物發展簡史

人類早期的歷史,是一部以開發食物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社會結構,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創造了悠久的史前文化。

中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及其文化遺跡相當豐富,最著名的有屬於早期直立人的元謀人、晚期直立人、藍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丁村人、晚期智人山頂洞人的化石等。這些古人類生活的時代在100多萬年至1萬年前,即舊石器時代,他們是一群群、一代代飢餓的獵民。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人類要與形體和力量上遠遠超出自己之上的許多動物搏鬥,龐大的犀牛、兇猛的劍齒虎、殘暴的鬣狗,都曾經是人類的腹中之物。其他溫順柔弱的禽獸,還有江河湖沼的游魚蝦蚌,就更是逃脫不了這些原始的獵人和漁人的搜尋了。

除動物而外,古人類更可靠的食物來源是植物,是長在枝頭、結在藤蔓、埋在土中的各類果實和野蔬。在連這些果蔬一時也尋覓不到的時候,人類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轉向植物莖桿花葉,選擇品嘗那些適合自己胃口的東西。不知通過多少世代的嘗試,也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價,才篩選出一批批可食植物及其果實。

在距今1萬年前後,隨著農業的發明和制陶術的出現,人類社會進入到考古學家所說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大地上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數以千計,如星羅棋布,其中尤以黃河兩岸分布最為密集。黃土地帶和黃土沖積地帶,在距今1萬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有了一些原始的農耕部落,創造了粟作農業文明。這些農耕部落賴以生存的就是黃土與黃河,他們創造的文化被考古學家們分別命名為白家村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和北辛文化。人們熟知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正是在這些早期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仍然是以粟類種植作為獲得食物來源的主要生產手段。長江流域的開發史也與黃河流域一樣古老,在距今近1萬年前,也有了原始農耕文化,不同的是它不是北方那樣的旱作,主要農作物是水稻。

中國古代將栽培穀物統稱為五穀或百穀,主要包括稷(粟)、黍、麥、椒(豆)、麻、稻等,除麥和麻以外,都有了7000年以上的栽培史。原始農業的發生和發展,使人類獲取食物的方式有了根本改變,變索取為創造,變山林湖海養育為黃土大河養育,飲食生活有了全新的內容。原始農耕的發展,同時還使得另一個輔助性的食物生產部門——家畜飼養業產生了。家畜中較早馴育成功的是狗,由狼馴化而來。中國多數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有狗的遺骸出土,年代可早到距今近8000年。農耕部落最重要的家畜是豬,馴化成功的年代與家狗基本同時。中國傳統家畜的「六畜」,即馬、牛、羊、雞、犬、豕,在新石器時代均已馴育成功,我們當今享用的肉食品種的格局,早在史前時代便已經形成了。

⑤ 中國現代飲食文化繁榮創新的具體表現

世界各地都有中餐餐廳現代中餐更注重營養的搭配,更講究色香味意形融入更多西方元素廚師已成為一個高薪搶手職業

⑥ 中國最近創造了哪些關於食物的詞彙

亂燉。
雜燴。
。。。
最近創造的?
樓主先說一個吧。

⑦ 世界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

世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這個我倒是沒看過書,在網上查一下,看看美食有不同的做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絕技

⑧ 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

其實創造美食的人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深刻的追究,因為人需要吃這個是人的本能而已。

⑨ 在飲食界最有創造力的人是誰

我覺得在美食界最有創造力的人就是黃磊了,他本身就有黃小廚的稱號,他做的飯菜很好吃,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一個影視明星,以他的能力足矣能擔任老師的稱號,他在美食界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而且他和何炅在《嚮往的生活》中也是擔任的廚師的角色,足以能看出他是多麼的厲害。

⑩ 創造與魔法食物配方有哪些 創造與魔法食物配方表介紹

1、紅蓮+藍蓮+白蓮=靚膚彩蓮湯(食物+260)

2、精靈魚+竹筍+蘑菇=菌菇靈魚湯(食物+220,水分+50)

3、鮑魚+胡蘿卜+蘑菇=鮑魚撈飯(食物+105,水分+50)

4、象拔蚌+胡蘿卜+蘑菇=象拔蚌撈飯(食物+105,水分+50)

5、竹筍+蘑菇+豬排=筍釀(食物+105)

6、象拔蚌+西紅柿=象拔蚌刺身(食物+100,水分+20)

7、朝天椒+胡椒+雞腿=辛香匯缽缽雞(食物+100)

8、朝天椒+胡椒+鯰魚=辛香匯水煮魚(食物+100)

9、紅鯉魚+綠鯉魚+辣椒=川椒鯉魚(食物+90)

10、紅鯉魚+綠鯉魚=紅鯉魚與綠鯉魚(食物+85,水分+30)

11、白蓮+鮁魚+菠菜=荷花魚翅(食物+80,水分50)

12、帝王蟹+蜂蜜+牛奶=芝士焗蟹(食物+80)

13、鰻魚+洋蔥+甘蔗=蒲燒鰻魚(食物+75)

14、烤雞腿+烤蘑菇+南瓜=南瓜咖喱雞(食物+75)

15、桂魚+番茄+蘑菇=酸湯桂魚(食物+70,水分+15)

16、大閘蟹+胡蘿卜+小麥=胡蘿卜蟹燒肉(食物+70)

17、桂魚+蜂蜜+香蕉=松鼠桂魚(食物+70)

18、烤羊排+胡椒+青椒=黑椒羊排(食物+70)

19、芋頭+豬排=香芋蒸排骨(食物+65,水分+10)

20、紅豆+烤南瓜+小麥=紅豆糍粑(食物+65)

21、烤豬排+雞蛋+小麥=豬排厚燒蛋(食物+65)

22、芋頭+紅豆=仙芋四號(食物+60,水分+30)

23、芋頭+甘蔗=蒸芋頭(食物+60,水分+20)

24、蘑菇+青椒+雞腿=黃燜雞(食物+60)

25、綠鯉魚+小麥=紅燒綠鯉魚(+60食物)

26、綠鱸魚+小麥=紅燒綠鱸魚(+60食物)

27、綠鱸魚+土豆=清蒸綠鱸魚(+60食物)

28、烤雞腿+蜂蜜=蜜汁雞腿(食物+60)

29、松果+牛奶+小麥=松果蛋糕(食物+60,水分-10)

30、魚頭+牛奶=芋頭牛奶(食物+55,水分+40)

31、金槍魚+小麥+番茄=金槍魚漢堡(食物+55,水分+10)

32、烤雞蛋+南瓜=蛋黃焗南瓜(食物+55)

33、南瓜+小麥+牛奶=南瓜松餅(食物+55)

34、西瓜+牛奶=西瓜牛奶(食物+40,水分+30)

35、西瓜+蜂蜜=西瓜沙冰(食物+40,水分+30)

36、可可豆+椰子=巧克利椰果(食物+40,水分+20)

37、大扇貝+青椒+小麥=大貝披薩(食物+40,水分+10)

38、小扇貝+青椒+小麥=小貝披薩(食物+30,水分+10)

39、帶魚+甘蔗=糖醋帶魚(食物+40)

40、雞蛋+青椒=青椒炒蛋(食物+40)

41、桃子+葡萄=蜜桃/葡萄果醬(食物+40)

42、洋蔥+番茄+雞蛋=洋蔥圈(食物+40,水分-10)

43、藍莓+椰子=藍莓椰果(食物+35,水分+30)

44、朝天椒+胡椒+牛排=椒香牛柳(食物+105)

45、小麥+黃豆+野味肉=野味肉醬面(食物+50,水分+10)

46、牛奶+雞蛋+玫瑰茄=洛神奶凍(食物+50,水分+5)

47、柑橘+牛奶+小麥=柑橘可麗餅(食物+50)

48、雞蛋+牛奶+小麥=小方酥(食物+50)

49、黃桃+牛奶=黃桃牛奶(食物+40,水分+40)

50、甘蔗+柑橘=柑橘罐頭(食物+40,水分+20)

(10)飲食創造擴展閱讀:

創造與魔法新手前期需要經驗升級,可以多採摘草莓,多模灌木叢,經驗最多的是挖礦,其次是砍樹。白天盡量收集材料,晚上做火堆,沒有火堆到人多的地方去蹭。

溫度計:當前的溫度

時間:當前的游戲時間,現實1s等於游戲一分

胃部標志:飢餓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消耗,冷的時候消耗更快

水滴標志:缺水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消耗,熱的時候消耗更快

心臟標志:生命值

閱讀全文

與飲食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