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杏的起源地在哪裡啊我想知道的詳細一點的。
銀杏的祖先,可追溯至億萬年以前。銀杏起源和分布在我國浙江西天目山的狹小山谷。
當今世界各國所有生活著的銀杏大樹,無不源於中國。相傳我國銀杏傳到國外有兩條途徑:一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大約在公元6世紀我國銀杏從陸路傳到朝鮮半島,以後又由朝鮮半島經海路傳到日本;另一條途徑是唐朝盛世,日本遣唐使和學問僧,從我國引進銀杏,經海路傳人日本。我國銀杏東渡日本都與佛教的傳播相關。18世紀,歐洲人又從日本引進銀杏,爾後,美國人又從歐洲將其引入美洲。
我國銀杏最早傳入朝鮮半島,現在朝鮮和韓國已普遍種植。據稱僅韓國就有銀杏500萬株,其中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200多株,江源道(南)永母山古廟有1株古銀杏,樹齡1 000多年,樹高60米。韓國近年來在開發利用銀杏葉的研究方面處於世界前列,銀杏產業僅次於高麗參,為全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朝鮮平壤市把銀杏作為重要的綠化樹種,一排排的銀杏樹遍布全市,咸鏡南道洪原風景區海月亭附近古老的銀杏樹吸引遠近遊客,成為該區的重要景點。
另一個很早傳入的國家是日本。根據歷史資料,自唐貞觀四年(630)日本即遣使臣來華。其後官吏、學者、僧人、商賈不斷來往,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和物產交流十分頻繁,日本浸潤唐文化達260年之久。據日本有關資料記載,在日本長野縣內有2000年生的銀杏,在年齡問題上雖不一定可靠,但足見引進時間之早。銀杏東渡日本大約在7世紀至8世紀中葉。
歐洲本來無銀杏,歐洲最早知道銀杏的是德國人肯普伊魯(Kenpueru)。1692年他在日本發現了從未見過的銀杏,在他所發表的《可愛的外來植物》(Amoenitatum Exoticarum 1712)一書中,根據所采標本對銀杏作了比較詳細的陳述。《植物界的發展和演化》(李星學1981)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260多年前(1712),一個德國醫生把它(銀杏)引種到歐洲之後,給那裡的植物學家帶去了許多難解之謎。」文中的這個德國醫生就是肯普弗。
歐洲的最早一株銀杏生長於荷蘭的烏得勒支(Utrecht)植物園,系1730年引自日本,比肯普弗發表銀杏的時間晚了18年。本世紀中期,由於烏得勒支市擴展市區,植物園需要遷址,此株銀杏卻留於原地未動,目前坐落於該市植物環保科研機構的實驗室旁。1937年8月北京大學李正理教授訪問荷蘭時曾專程前往觀瞻,該樹依然健在,雖無挺拔雄姿,但依然保其自然風貌。歐洲的第2株銀杏生長於荷蘭的萊登(Leiden)植物園,約於1734年由日本引入。此株銀杏的立地條件良好,管理細致,因而銀杏生長十分健壯,枝繁葉茂,姿態雄偉。其它如英國的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或Kew.Garden)的第一株銀杏為1754年所栽,義大利北部的帕都瓦(Paa)(英文是Padova)大學植物園的銀杏樹系1750年以前所栽。銀杏引入美國大約在1784年(Rehder 1949),在美國中西部地區和東部的濕潤地帶生長良好。加拿大沿聖勞倫斯河一帶生長也十分旺盛。據佟屏亞(1983)報道,美國銀杏樹的栽培,據說是清代李鴻章以珍貴果品饋贈於美國政府,根據1978年6月美國伊里諾斯州銀杏協會的調查,直徑超過80cm的銀杏大樹有47株。其中洛克島漢英頓鎮大廳附近有一株1854年栽的銀杏,在0.76m高處的直徑為74.6cm(該樹已在此處分叉)。該州南端的凱里,還有一株直徑為140.7cm的銀杏(Ponrchot 1981)。早期引進到歐洲的銀杏樹以雄株居多,直至1814年瑞士植物學家德堪多(De Candol)才在日內瓦發現了第一株雌性銀杏。由此可見,當時歐洲自日本引進的銀杏苗木大多為實生播種苗。
② 銀杏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只有中國的保存下來。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③ 天下第一銀杏樹的來歷
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三千多年的銀杏樹。傳說這棵銀杏樹是西 周初期周公東征時所栽。史載周公東征曾東過「龜蒙」,那麼踏足浮來山也就有幾分可信。這棵銀杏樹生命力極強,至今仍枝葉茂盛,當代書法家王丙龍先生揮毫為之寫下了「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題字。樹神奇,由樹而引起的故事也極有風趣。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莒縣東一書生進京趕考,途中遇雨,就到這棵巨大的銀杏樹下避雨,忽然興致上來,想考察一下樹到底有多粗,就用摟抱的形式來測量樹的圍粗。書生竟然摟了七摟還沒轉到起點。正在他想摟第八摟的時候,被眼前的情況嚇住了———書生量樹的起點竟站著一位年輕的少婦。原來少婦也來大銀杏樹下避雨。由於樹太大了,所以兩人誰也沒看見誰。怎麼辦呢?書生有心讓那少婦讓一讓,但不好意思開口,但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測量,於是就只好改為用手的方法,悄悄向那少婦身邊過去,數到第八的時候,正好到那少婦的身邊,那少婦竟然也沒覺察。可是,那少婦身體所佔的位置怎麼量呢?書生想不出別的辦法,就只好把少婦的體寬也算測量的一個長度。於是銀杏樹的樹圍就成了「七摟八拃一媳婦」。 幾百年過去了,銀杏樹的樹圍早已超過了「七摟八拃一媳婦」,但是,「七摟八拃一媳婦」的趣聞,卻在周圍的村莊里世世代代的流傳著。現在,這棵古銀杏樹已被當地文物部門保護起來。古銀杏樹至今生機勃勃。
④ 銀杏最早是日本人帶來的嗎 中國以前沒有嗎
銀杏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只有中國的保存下來。銀杏分布大都屬於人工栽培區域,主要大量栽培於中國、法國和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系中國特產,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狀態的樹木,生於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黃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常與柳杉、榧樹、藍果樹等針闊葉樹種混生,生長旺盛。銀杏的栽培區甚廣:北自東北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海拔40-1000米地帶,西南至貴州、雲南西部(騰沖)海拔2000米以下地帶均有栽培,以生產種子為目的,或作園林樹種。栽培區常用實生苗、移桿苗或根櫱苗進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時開花結實(實生苗一般在20年後才開始結種子)。各地栽培的銀杏有數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樹。朝鮮、日本及歐洲、美各國庭園均有栽培。
⑤ 銀杏樹有什麼歷史
銀杏樹的歷史記錄與傳說 銀杏又名白果、公孫樹,原產中國,日本的銀杏傳自中國.
銀杏分布廣,但各地均見栽培於古廟宇內或其附近,野生於山林或深山老林中者極罕見.因此至今有無野生的銀杏,尚有爭論,有說浙江天目山有野銀杏.
通過調查知古銀杏樹不少,幾百年上千年的樹各地均有.
學者們公認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一株最古老的銀杏,樹高24.7米,樹干最大的周圍有15.7米.需9個或更多人手拉手方可合抱.樹冠遮蔭達數畝,樹齡據推算已達3000年.
根據《左傳》(戰國時成書)記述,公元前715年9月25日,魯、莒兩諸侯國的使者魯侯伯禽與莒子曾在這棵銀杏樹下會盟.
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下的紫維宮,有一株據說是漢代留下的古銀杏,樹勢極雄偉,年歲有1800多年了.此外,湖南沅陵縣杜家坪鄉木王村前的一山溝里,有一株銀杏,高達30米,胸圍9.3米,為漢代遺下來的,也有1800年了.四川灌縣青城山天師洞有二古銀杏,高30米,直徑3米多.相傳為張天師所植,樹齡也有1800年.各地銀杏千年以上者還多,如進一步深入調查會有更多發現.
日本的銀杏,由於栽種歷史古老,也有大樹古樹,但日本銀杏中常有葉上生出果實(實為種子)的奇異現象.據說中國的山東省的銀杏樹也發現過此現象.
銀杏屬裸子植物銀杏科銀杏屬,僅一種.它是雌雄異株植物.雌株結的果(實為種子)可食,食用部分為種仁(外面厚層黃色肉質,有臭味者為外種皮,中間較硬白色者為牛種皮,之內還有薄薄一層內種皮).種仁還可入葯,有潤肺止咳之功.因此如果要發展銀杏果實(種子)則多栽雌株,要單為綠化美化庭園之用則應栽雄株.由於銀杏要25—30年,方可識別雌雄株,故及早發現雌雄株就成為造林關鍵.現在科學家已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看它的細胞染色體形態;即雌株細胞有WZ染色體,雄株有ZZ染色體.即雌株有一對異型染色體,雄株則無.這就為早期區別銀杏雌雄株提供了科學依據.
⑥ 銀杏葉制劑的發展簡史
第一代,1960年,有效成分≤16% 只能作為保健品
第二代,1968年,銀杏黃酮=16%
第三代,1971年,銀杏黃酮=24%
第四代,1991年,銀杏黃酮=24% 銀杏內酯=6% 銀杏酸≤5ppm
第五代(金閣萊®),2011年,有效成分99%(銀杏二萜內酯51%+白果內酯48%)
⑦ 銀杏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銀杏,是一種有特殊風格的樹,葉子夏綠秋黃,像一把把打開的摺扇,形狀別致美觀。
兩億年以前,地球上的歐亞大陸到處都生長著銀杏類植物,是全球中最古老的樹種。後來在200多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出現,大部分地區的銀杏毀於一旦,殘留的遺體成為了印在石頭里的植物化石。在這場大災難中,只有在我國還保存了一部分活的銀杏樹,綿延至今,成了研究古代銀杏的活教材。所以,銀杏是一種全球最老的孑遺植物,人們把它稱為「世界第一活化石。」
我國是世界上人工栽培銀杏最早的國家,在公元1265年南宋陳景沂著的《全芳備祖》中,就有關於銀杏的記載,比世界其他各國都早。銀杏是種難得的長壽樹,我國不少地方都發現有銀杏古樹,特別是在一些古剎寺廟周圍,常常可以看見栽有數百年和千年有餘的大樹。像有名的廬山黃龍寺的黃龍三寶樹,其中一株是銀杏,直徑近2米,北京潭柘寺的銀杏年逾千歲。而世界上最長壽的銀杏,還應數我國山東莒縣定林寺中的大銀杏,樹高24.7米,樹寬15.7米,樹冠蔭地200平方米,據說是商代栽的,距今還可以找到天然的銀杏林,這些都證明我國是銀杏的老家。
銀杏樹在200多年前傳入歐、美各國,許多著名的植物園都以能栽種「世界第一活化石」——銀杏而無比榮耀。
銀杏是裸子植物銀杏科中唯一存留下來的一個種,雌雄異株。根據銀杏的枝、葉形態及扇狀葉脈等特點,都與其他進化的裸子植物不同,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一屬。它的種子成熟時橙黃如杏,外種皮很厚,中種皮白而堅硬,故又有「白果」之稱。銀杏種子的種仁可做葯用,有潤肺、止咳、強壯的功效。它的枝葉含有抗蟲毒素,能防蟲蛀,故有人在書中放一片銀杏葉用來祛除書蠹蟲。銀杏葉中還含有一種叫銀杏黃酮的化學物質,它能降低膽固醇,改善腦血管的血液循環,具有防治腦動脈硬化、血栓形成等作用。因此,銀杏葉提取物是當今國際上心腦血管保健葯物中新的一族,特別是在歐美市場上最為盛行。
⑧ 銀杏的起源地
銀杏起源和分布在我國浙江西天目山的狹小山谷。森沃德(Seward,1936)認為「中國即使不是銀杏目前的產地,也是最後的天然產地」。
⑨ 銀杏的歷史文化
銀杏樹,我國古有的樹種,其栽培歷史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在這千年的歷史中,銀杏樹也早已不再是一株簡單的樹木,而是成長為一種「銀杏文化」,成為了中華文化中的一種。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銀杏文化。
總結
對於銀杏來說,在勞動人民的智慧下,它是美食,給人以享受,它是木材,幫助人民建築,它是中葯,輔助人們治病,而在文人的筆下,它更是成為了表達感情的一種載體和一種文化意象。
當然,將這些統統歸納一下便是中國的銀杏文化。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變遷,銀杏的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它早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為了中華文化中所難以分離的一部分。
⑩ 銀杏樹的起源
樓上幾位說得不錯,是在浙江西部山區,就在西天目山上,冰川紀後唯一存活的銀杏,也是現在所有銀杏樹的始祖。
因為在第四紀冰川後,全球都被冰雪覆蓋,而之所以這株銀杏樹沒有死,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長的地方,上面有一個山凹突出來,遮擋了一部分冰雪。這樣才使得這株銀杏倖存了下來。
當年上天目山時,博物館館長親自做的介紹。
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美洲,中生代
侏羅紀銀杏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白堊紀晚期開始衰退。至50萬年前,發生了第四紀冰川運動,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於絕種,唯有中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別山、神農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狀態的銀杏群落。毫無疑問,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銀杏為著名的「活化石」。與動物界的恐龍一樣稱王稱霸於世,第四紀冰川降臨,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絕大部分地區滅絕,野生狀態的銀杏殘存於中國浙江西部山區。由於個體稀少,雌雄異株,如不嚴格保護和促進天然更新,殘存林將被取代。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