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造心臟的技術發展史
1.初次的嘗試
1982年,美國猶他大學醫學中心的威廉·德夫里斯博士領導的一個手術小組,給一名叫克拉克的心臟病患者植入一顆名叫賈維克的人類第一個人造心臟,開創了人造心臟移植的先河,震驚了世界。
這顆人造心臟是由猶他醫療小組成員羅伯特·賈維克設計的。它通過兩條2米長的軟管連到體外的一部機器上,壓縮空氣維持著這顆人造心臟的跳動。克拉克在手術後不久就能夠站起來走幾步路,自己吃東西。這顆塑料心臟在他的胸腔里跳動了將近1300萬次,維持了112天的生命。
後來他們又陸續給另外4名病人移植賈維克人造心臟,但其中活的最長的患者只存活了620天。從此,人造心臟的移植處於了停滯階段。美國在1984年規定,只能用賈維克人造心臟作為過渡,使垂死病人延長生命,等待移植人心。
2.艱難的前進
1991年1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中心和猶他大學美德福特研究基金會聯合成立了卡迪奧威斯特公司,在賈維克人造心臟的基礎上推出了卡迪奧威斯特人造心臟。
1993年1月11日,亞利桑那大學醫學中心為一名46歲的婦女移植了第一顆卡迪奧威斯特人造心臟作為等待真正心臟的過渡手段。一、兩個月後人造心臟取出,醫生給她移植了人心。
1993年8月11日,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研究所宣布,他們研製成功了第一顆永久性的人造心臟。該人造心臟不同於「賈維克」的機械心臟,它能植入人體體內,並維持病人一生的生命。
3.首例永久性人造心臟移植
1995年10月23日,一位64歲的英國退休電影製片人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永久性電動人造心臟的人。這次手術是英國牛津約翰·拉德克里夫醫院的史蒂夫·韋斯塔比醫生主持實施的。植入的永久性電動人造心臟的設計者是美國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製造者是美國熱動力心臟系統公司。
4.全植入型人造心臟
這種人造心臟只有拇指大小,可植入人的心臟內,並能根據人體的活動情況自動調節泵的壓力和速度。它通過無線電波從體外的電池組中獲得能量,省卻了導線,即安全又方便。
1998年底,美國德克薩斯州著名的外科醫生邁克爾·德巴凱和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共同研製成功一種只有三號電池那麼大的全植入式人造心臟。它可以植入患者的胸腔內,每分鍾轉動1000次,幫助因病症而喪失部分功能的心臟把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其餘部分。
此次人造心臟植入手術,植入的就是世界上首顆可以完全代替心臟功能並能完整植入體內的人造心臟。
❷ 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人工心臟的發明成功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幫助
國產人工心臟發明成功,人工心臟能夠發明成功,就證明距離大規模生產已經沒有太遠的距離了,在實驗室裡面能成功,只是存在一定的生產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的問題,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面研究成功了,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了。
當然這種心性的醫療技術出現必然也會帶來一定差異化的問題,就是這些新研究出來的東西,他雖然有作用也能幫助人恢復健康,但它必然價格比較貴,因為研發的成本是在裡面的任何一個廠商他不會做虧本的事情,肯定剛開始不會賣的太便宜就會存在一些人,他換上了就能活,換不上就生存不了,但他沒有錢換不起的這種情況,但是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一直都有。
❸ 仿生心臟是哪年發明的
很多年了,至少有十幾年了吧。
❹ 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這項發明具有什麼意義
國產是一個新的標准,也是對於很多的東西的一個新的創新,那麼很多的國產已經是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了,那麼國產的誕生對於很多的人還有很多的事物來說也是一個嶄新的拓展,那麼更多的人就會變得有很多的便利還有很多的幫助,那麼這種的情況之下對很多的人產生了一個新的影響,改變了一個人的很多的東西,那麼面對國產的這么多的東西來說,國產的人工心臟的研發成功真的是幫助了一些人,那些先天心臟不好的人,面對這樣的一個成果就成功的讓自己活了一次,這真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這也是造福人類的發明,那麼這項發明有什麼意義呢?
❺ 心臟什麼年代起源那個國家
心臟起搏器溯源來
鄔自時民
心臟起搏器起源於八十多年前的1932年,它的發明者是美國紐約貝斯-大衛醫院胸科醫生海曼(Hyman)。他在穿刺心臟給葯過程中屢次發現,當針尖刺激右心房時可使心房肌除極而收縮。這一發現引起了海曼的興趣,經過孜孜不倦的多年探索,他在1932年設計製作了一台由發條驅動的電脈沖發生器。這個裝置凈重達7.2公斤,脈沖頻率可調節為30、60、120次/分,海曼將它稱為人工心臟起搏器「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這一術語一直沿用至今。這台發條式脈沖發生器便是人類第一台人工心臟起搏器。但遺憾的是,這台保存在德國、可使人死而復生的機器,卻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摧毀。
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1952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醫生佐爾(PaulM.Zoll)在心臟停跳患者的心臟部位和左肋下皮膚處置陰陽兩電極,給予每分鍾90次的電刺激而使心臟復跳。他隨即研製出以電池為能源的小型起搏器。佐爾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心臟起搏器的發明者,被稱為「心臟起搏器之父」。
❻ 根據心臟的跳動原理人們發明了什麼
製冷設備(空調,冰箱)的壓縮機,往復式水泵,空氣壓縮機(俗稱氣泵)。
❼ 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這一發明意味著什麼
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對於我們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一個發明意味著在未來,我們的醫學科技方面將會攻破很大的難題。因為我們都知道,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心臟病患者,甚至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患者需要更換心臟的情況下,就必須要配備相同的一些部位,而且基本上是要重啟他的心臟代替。
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己的身體為主,無論我們要做什麼事情的前提都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顆健康的心臟。因此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尤其對於自己生活當中的一些習慣而言,如果我們明知道他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那麼我們就要盡量避免身體健康永遠都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大重要的事情,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態樂觀。
❽ 心臟起搏器是怎麼發明的
1958年,兩位瑞典醫生RuneElmqvist盧思·伊蘭可威斯特和AkeSenning艾可·塞寧設計了第一個植入式心專臟起搏器。屬他們的裝置幾小時後就熄火了。美國工程師威爾森·格瑞特巴奇接過重任,在他家的花園涼棚里發明了第一個可靠的起搏器原型。1958年,他在一隻狗身上成功地進行了實驗。1960年,77歲的亨利·哈納菲爾德成為第一位使用起搏器的人類患者。
❾ 人造心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自從1967年11月南非醫生克里斯蒂安·尼斯林·巴納德博士開創了心臟移植手術以來,心臟移植手術所遇到的難題就是:可供移植的人的心臟得之不易,而需要做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卻越來越多。因此,心臟移植手術必須另找出路,而人造心臟則成為一個良好的選擇。
1982年12月2日,美國猶他大學的杜布利茲醫師為患有心肌病的巴尼·克拉克裝上人造心臟,這位美國西雅圖62歲的退休牙科醫生有幸成為了世界上第1個接受人造心臟移植手術的人,這顆塑料心臟在他的胸腔里跳動了將近1300萬次,維持了112天的生命。他的去世是由於多種器官功能衰竭造成的,與人造心臟無關。
這顆心臟是第一代人造心臟,它是由猶他醫療小組成員羅伯特·賈維克設計的。它通過兩條2米長的軟管連到體外的一部機器上,壓縮空氣維持著人工心臟的跳動,但缺點是需要由體外裝置提供動力能源。
後來又陸續給另外4名病人移植了JARVIK7型人造心臟,結果都沒有活得太久,其中活得最長的一個是620天。從此,人造心臟移植處於停滯階段,醫學界認為,這種技術還不成熟和完善,暫時不能用於人體。但是,人造心臟的研究工作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摸索前進。
1993年,巴黎東南郊克雷泰伊市亨利·蒙道爾醫院的醫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將一個輕便的電動心臟,植入一位44歲的病人體內。這種被叫作諾瓦科爾的電動心臟是第二代人造心臟,它是由金屬材料、塑料合成品和牛心包組織製成的,由於胸部無法安裝人造心臟,故將此心臟植入病人腹部肌內槽。它有一隻氣泵和一個驅動裝置,蓄電池和控制器裝在病人體外的包內,由一根導線與腹內相連。它只有左心房的功能,因此只是一個人造的「半心臟」,通過氣泵將血液輸送到全身。
這種電動心臟價格約10萬美元,一般病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它的缺點是氣泵雜訊較大,通過該心臟循環的血液容易造成凝結,從而導致供血不足及心肌梗塞,因此病人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葯物。
1995年10月,英國牛津史蒂夫·韋斯塔比醫生給患有嚴重心臟病的古德曼實施了永久性心臟移植手術。
這顆植入的永久性電動人造心臟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設計、美國熱動力心臟系統公司製造的。這顆價值8萬英鎊的電動人造心臟大小如同拳頭,兩側安裝有兩條導管。其中一條與古德曼的右心房相連,另一條與左心室相連。血液從左心室流出,經電動人造心臟加壓後流入右心房,這樣就幫助心臟完成了血液循環的任務。
古德曼接受手術後情況良好,在他手術初步成功的鼓舞下,當時英國很多心臟病患者都開始躍躍欲試了。
❿ 20世紀十大發明中,有人造心臟嗎在排名中排第幾
在我們這個世紀有數百種科學發明,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們改變了我們的世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舒適美滿。美國《科學世界》雜志從眾多的發明中,選出了改變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 1.拉鏈1883年,威特科姆·賈德森發明了拉鏈。世界上數百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這件小玩藝兒在188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首次展出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1931年才開始傳遍全球,廣泛用於錢包、手提帶、背包、衣褲等。 2.集成電路1946年,重30噸的美國第一台計算機里有18,000個真空管。目前,一台電腦就可擔負起它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多。真空管不斷被更小更適用的晶體管所代替。電視機、收音機的體積和重量因此也減小了,電子設備的價格也大大下降。最終,集成電路會代替全部晶體管。 3.飛機飛機改變了二十世紀。人們可比以前旅行的更遠更快、更容易、更舒適。在1880年,從美國紐約到洛杉磯乘最快的火車需3個月;乘最快的船繞道南美需6個月。今天乘飛機僅需6小時。 4.飛艇在飛機出現以前,飛艇是人類唯一的空中運輸工具。 5.水中呼吸器在水中呼吸是古人的一種夢想。1942年,卡斯蒂龍和工程師埃米爾使古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發明了水中呼吸器。更重要的是他們發明了空氣調節器。當潛水員下潛時,空氣調節器可自動調整氧氣的供給量。水中呼吸器為人類開發海洋做出了巨大貢獻。空氣調節器還將服務於人類開發外層空間。 6.石膏綳帶在眾多的發明中可能數它微不足道,但卻相當重要。在1936年發明的石膏綳帶初用於骨折整形。在此之前,人若折斷一塊骨頭,就可能導致死亡。 7.尼龍100年前,差不多所有的衣料都是用植物纖維或動物皮毛由人工製成。1938年,美國人尼莫爾發明了尼龍。兩年內降落傘開始用上尼龍布,女人們穿起了尼龍長統襪。今天,多數布料含有大量尼龍。尼龍被稱為我們人類使用的數百種合成原料之祖。 8.火箭火箭被廣泛用於氣象探測、各類衛星及航天器的發射。1924年美國人羅伯特的小型火箭向空中僅射出220英尺。今天的火箭可把衛星發射到2.28萬英里的高空。 9.電視1930年,21歲的法恩斯沃斯發明了一個電視系統。1931年7月21日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廣播台問世。目前,電視正在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10.電冰箱1926年瑞典人普拉頓發明了第一台電冰箱,它是人類生活的好幫手。目前,與電視機一們,它已成為許多家庭電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