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李斯特發明石碳酸

李斯特發明石碳酸

發布時間:2021-08-15 17:46:52

㈠ 醫學的7部洗手法是誰發明

洗手這個習慣其實是這樣來的,

在150年前,在奧地利有一家維也納總醫院,是一家研究型綜合醫院,就是這樣一家醫院,產科的死亡率卻奇高,產科負責人伊格茲·塞麥爾維斯所在的產科病房。他看著那麼多產婦在醫院分娩後喪生,痛心萬分。

1847年,維也納總醫院的法醫學教授科勒什剋死於敗血症。據說科勒什克是在解剖中割傷了自己的手指患上敗血症而死的。塞麥爾維斯參加了科勒什克的屍檢,他發現,科勒什克的屍體呈現的許多特徵和死亡的產婦非常相似。

為了驗證推論,塞麥爾維斯要求一病區所有的醫生在解剖操作後都必須用漂白水洗手,還要用氯化鈣消毒器械。這一招果然奏效,在很短時間內,一病區的產婦產褥熱死亡率從10%急劇下降到1%左右。

從1847年開始,塞麥爾維斯就開始宣揚洗手這件事,在對醫生的演講中,但他的成功沒有得到同事們的認可,除了少數的支持者外,大部分醫師對他的舉措不屑一顧。

導致產婦死亡的疾病叫「產褥熱」。產褥熱在現代醫學中,被稱之為「產後感染」,是產後致病菌侵入女性生殖器引起的疾病,但在塞麥爾維斯做產科醫生的時候,細菌學理論還沒有誕生。

人類知道微生物的存在是在17世紀顯微鏡出現後的事情。但到19世紀中期,微生物和人體疾病之間的關系還是不清楚的。

但洗手這件事卻降低了細菌感染的幾率。

塞麥爾維斯回到故鄉匈牙利後,在一個小醫院找了一份產科醫生的工作,繼續推行他的洗手制度,從此他科里的產褥熱發病率幾乎下降到零。

塞麥爾維斯推廣洗手持續了十幾年都未見效。但卻奠定了他在流行病學方面鼻祖的地位。

醫學界正式意識到洗手的重要性,是在20年之後,主要歸功於兩個人,法國的巴斯德--巴氏殺菌法的發明人,和英國醫生李斯特。

路易·巴斯德,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1865年,巴斯德開始研究蠶病,並發現了蠶病的病原菌,自此開啟了細菌學說的偉大時代。

約瑟夫·李斯特(1827~1912),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外科醫師,外科消毒法的創始人及推廣者。李斯特第一篇傑出的滅菌學論文發表於1867年,正式的闡述了洗手消毒和病人致病菌感染之間的關系,由此形成一個共識: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後,照顧病人前後,一定要洗手消毒。

塞麥爾維斯是第一個教會產科醫生洗手的人,自此也開啟了醫護人員的洗手時代

㈡ 肖邦 拉赫瑪尼諾夫 李斯特作品各自的特點

1、肖邦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感情朴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歷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

作為著名鋼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鋼琴踏板用法獨特。

2、拉赫瑪尼諾夫一方面是浪漫主義時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樂里又有接近20世紀作曲家的許多現代元素。如何成功把這兩種風格相融合成為其創作之謎。毋庸置疑,許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中不斷改變、完善著自己的風格,事實上每一位大師的風格都具有自己的演變過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發展了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原則。

(2)李斯特發明石碳酸擴展閱讀:

一、肖邦的音樂作品

肖邦一生創作了大約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2首、鋼琴三重奏、鋼琴奏鳴曲3首、敘事曲4首、諧謔曲4首、練習曲27首、波羅乃茲舞曲16首、圓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興曲4首、埃科塞茲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還有波萊羅舞曲、船歌、搖籃曲、幻想曲、迴旋曲、變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瑪尼諾夫的主要作品

鋼琴獨奏方面,拉赫瑪尼諾夫共譜寫了2首奏鳴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過於他的《升c小調前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樂作品改編成鋼琴獨奏版本,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野蜂飛舞》、弗里茨·克萊斯勒的《愛之悲》及《愛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鋼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三部《旅行歲月》鋼琴曲集、《華麗足尖舞》、大量歌劇幻想曲,如改編自威爾第的《弄臣》、改編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憶》、《諾瑪的回憶》及《惡魔羅伯特的回憶》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實際上是依據匈牙利境內的吉卜賽音樂創作的。

㈢ 約瑟夫·李斯特的人物經歷

約瑟夫·李斯特於1827年4月5日生於英國尤普頓。其父為皇家學會會員,業餘光學家。早在念小學時,他就立下了一個偉大的志向——當一名醫生。1844年他進入倫敦大學學院,1847年獲文學士學位,1852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853年赴愛丁堡大學任外科教授J.賽姆的助手。1861年他成為格拉斯哥皇家醫院的外科醫生,一直幹了八年。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發明了外科防腐技術。在格拉斯哥皇家醫院,李斯特主持新外區病房工作。他深為這里出現的術後高死亡率而感到驚恐不安。嚴重的感染如壞疽等是一種常見的術後並發症。李斯特盡力使病房保持十分清潔,但是這並不能足以避免高死亡率的發生。許多醫生堅持認為醫院周圍的「瘴氣」(有毒蒸汽)是引起這些感染的原因,但是這一解釋並不能使李斯特感到滿意。
隨後在1865年,李斯特讀到了法國生物學路易·巴斯德的一篇論文,豁然開朗,認識了疾病細菌學說。這給李斯特提供了關鍵的思想。如果感染是由細菌造成的,那麼防止術後感染的最好辦法是在細菌進入暴露的傷口之前就將其消滅。李斯特用石炭酸做滅菌劑,建立了一套新的滅菌法。他不僅在每項手術前認真洗手,而且還確保要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做徹底的衛生處理。實際上他在一個時期里甚至向手術室空中噴灑石炭酸,結果術後死亡率有了戲劇性的下降。從1861年到1865年期間,男性急診病房中的術後死亡率為45 %,到1889年減少到 15 %。
李斯特第一篇傑出的滅菌學論文發表於1867年。他的觀點並未即刻被人們所接受。1869年他被任命為愛丁堡大學臨床外科學教授。在任職七年期間,他名揚四海。1875年他到法國觀光,宣講他的思想方法,翌年他在美國做了一次類似的旅行;但是尚未能說服大多數聽眾。
1877年李斯特被任命為倫敦皇家學院臨床外科教授,一任就是十五年之久。他在倫敦做的滅菌外科演示實驗,引起了醫學界的濃厚興趣,接受他的思想的人在不斷增多。到李斯特享盡天年之時,他的滅菌原理在醫學界被普遍接受。
李斯特由於其開拓性的貢獻而得到了許多榮譽。他就任皇家學會主席達五年之久,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外科醫生。李斯特結過婚,但無子女。1912年2月10日在英國的瓦爾摩,他正准備歡度八十五大壽,不幸溘然長逝。

㈣ 李斯特鋼琴音樂的特點

1、李斯特的音樂都是大膽又絢麗的音樂, 效果都是費心的安排,或許擺出無心插柳的不經意姿態,但確實是李斯特徵服許多技術瓶頸後的傑作,他的作品栩栩有生,立意驚世駭俗。

2、直到晚年,李斯特的樂風才又轉變成另一種面貌,某些人士以「虛有其表」為指責李斯特音樂的口實,一方面和聲上大膽創新的樂曲,不容遭人以膚淺一詞完全抹殺,況且李斯特珠圓玉潤般的旋律,也不該就此遭到忽視。

3、李斯特是製造旋律的聖手,若他的曲調碰巧顫音安排過於冗長,也只不過說明了作曲家吸引注意力的企圖未免太過強烈罷了,如此音樂具有懾人般的魔力,然而它難於理解的原因就在於太過仰賴演奏者的個人表現,其中尤以鋼琴曲為然。

(4)李斯特發明石碳酸擴展閱讀:

李斯特帶給歐洲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已臻化境的鋼琴技巧,後來更將才能發揮到各種事業上,既是指揮家、也是作曲家、批評家、作家、紈褲子弟、神父、教師、音樂家表率,到最後更是「樂壇的大家長」。

他的音樂思想著實慧黠,在音樂史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在演奏廳上卻經常技癢,忍不住要擅改他人的音樂,以增加額外效果,卻也讓音樂的格調降低不少,就連貝多芬都在劫難逃。

㈤ 誰發明了化學鍵是彈鋼琴的嗎

1949年,Bjorksten和Lyaeger共同提出化學鍵理論。人類對物質結合方式的認識源遠流長。在古希臘,恩培多克勒用愛和恨說明物質間的結合和分離,德謨克利特則用原子的漩渦運動說明原子的聚集和分散。中世紀的J.R.格勞伯(1604~1670)提出了物質同類相親、異類相斥的思想。其後還出現了關於物質結合的親和力說,認為物質的微粒具有親和力,由此互相吸引而結合在一起。 19世紀初,瑞典化學家 J.J.貝采利烏斯(1779~1848)提出了一種建立在正負電相互吸引的觀念基礎上的電化二元說,從而使親和力說更加系統化。闡明分子中原子相互作用的經典價鍵理論是在原子概念基礎上形成的。1852年,英國化學家E.弗蘭克蘭(1825~1899)提出了原子價概念。1857年,德國 化學家 F.A.凱庫勒(1829~1896)提出碳四價和碳鏈的概念;1865年,他又揭示出苯的環狀結構。1874年,荷蘭化學家J.H.范霍夫(1852~1911)等提出了碳原子的四個價鍵向正四面體頂點取向的假說。這是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 20世紀20年代,在N.H.D.玻爾的原子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對價鍵的實質有了新的認識,形成了原子價的電子理論。該理論包括離子鍵理論和共價鍵理論。離子鍵理論是1916年由美國化學家W.科塞爾(1888~1956)提出的。同年,G.N.劉易斯(1875~1946)提出共價鍵理論。但這個理論不能解釋共價鍵的方向性、氧分子的順磁性等,也無法解釋兩個原子為什麼共享一對電子時能相互結合。1927年,W.H.海特勤(1904~ )和F.倫敦(1900~1954)提出氫分子成鍵理論。該理論認為兩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氫分子由於電子密度的分布集中在兩個原子核之間而形成化學鍵。現代價鍵理論是將這一成果推廣到其他分子體系而形成的。它認為共價鍵由一對自旋反平行的耦合電子組成,並根據原子軌道最大重疊原理,認為分子中的電子只處於與化學鍵相連接的兩個原子之間的區域內。L.鮑林進而提出共振論對此作了補充。該理論認為分子在若干價鍵結構間共振。1928年,美國化學家R.S.穆利肯(1896~ )和F.洪德(1896~ )等人提出分子軌道理論,將分子看作一個整體,認為形成化學鍵的電子在整個分子區域內一定的分子軌道上運動。現代化學鍵理論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使電價理論不能解釋的問題獲得滿意的解釋。這種理論目前還在進一步發展中。

㈥ 李斯特是哪國人,代表作是什麼

樓上幾位太羅嗦像雞婆樣!!!!!!!!!!!!!!!!!!!!!!!!!!!!!
弗倫茲·李斯特

(1811一1886)天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他生於匈牙利雷定,六歲起學鋼琴,曾先後作為薩里埃里、車爾尼、雷哈、巴埃爾的弟子。

他十六歲時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義文藝家思想的影響,嚮往資產階級革命。在音樂上他主張標題音樂,首創了交響詩體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響詩共十三部。

李斯特還受帕格尼尼的影響,創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鋼琴練習曲。他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習氣相對立的新的浪漫主義原則,並支持阿爾貝尼斯、斯美塔那、柏遼茲、瓦格納等作曲家的創作。相傳貝多芬聽了他的演奏後,非常贊賞他的天才,曾上台擁抱親吻李斯特,這成為李斯特音樂成長的佳話。

1848年起他常住維馬,並定期回匈牙利。他創建了布達佩斯國立音樂院並任院長。李斯特創作活動的進步的民主主義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匈牙利的民族解放運動相聯系的。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開的,正如圓舞曲和施特勞斯、交響曲與貝多芬的名字分不開一樣。它的鋼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

李斯特所創作的十九首鋼琴曲《匈牙利4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不但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而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作樹立了傑出的音樂典範。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這些樂曲結構精煉、樂思豐富活躍,音樂語言與音樂表現方法同匈牙利鄉村舞蹈音樂和城市說唱音樂有密切聯系,樂曲的形式雖然不時的變化,可是音樂形象始終鮮明而質朴,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統一。

㈦ 介紹一下鋼琴家李斯特

喬治.溫斯頓萬歲,喬治.溫斯頓萬歲……

㈧ 李斯特個人簡介

李斯特,歐美姓氏,主要出現在德奧地區。弗朗茲·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 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鋼琴的音響功能,對鍵盤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並且創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在他的後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紀才普遍採用的和聲語言。約瑟夫·李斯特,英國外科專家,發明和推廣外科防腐技術。威廉·李斯特,納粹德國元帥。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德國經濟學家,創李斯特派,保護貿易論倡導者。目錄弗朗茲·李斯特 約瑟夫·李斯特 威廉·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貼吧相冊 編輯本段弗朗茲·李斯特簡介 德語: Franz Liszt 匈牙利語:Liszt Ferenc 弗朗茲·李斯特(1811.10.22--1886.7.31)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又稱:鋼琴魔王)。 弗朗茲·李斯特於1811年10月22日生於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當時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德語兩種拼法。李斯特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語寫作。 李斯特六歲起開始學習音樂,1821年移居維也納,曾先後作為薩里埃里(Antonio Salieri,或譯薩列里)、車爾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爾的弟子,1822年在他的個人音樂會上受到貝多芬的接見,貝多芬吻了他的額頭,李斯特視為音樂的洗禮。 1823年,李斯特來到巴黎,受雨果、拉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義文藝家思想的影響,嚮往資產階級革命。在音樂上他主張標題音樂,首創了交響詩體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響詩共十三部。 李斯特還受帕格尼尼的影響,創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二首鋼琴練習曲以及超技練習曲。他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習氣相對立的新的浪漫主義原則,並支持阿爾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遼茲、瓦格納等作曲家的創作。 1848年起他常住魏瑪(Weimar),擔任了魏瑪宮廷樂長,並經常來往於羅馬(Rome)、布達佩斯(Budapest)之間。1876年他創建了布達佩斯國立音樂院並任院長。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於拜羅伊特(Bayreuth)。

㈨ 李斯特與愛因斯坦哪個所處的時期更早

弗蘭茲·李斯特(李斯特·費倫茨)(德語:Franz Liszt,匈牙利語:Lisz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約瑟夫·李斯特(1827--1912)是發明和推廣外科防腐技術的外科專家

都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早一些

㈩ 李斯特對我們的影響

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並創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積極探索鋼琴的演奏技巧,充分靈活地運用轉調手法和音色變化的技巧,並推動了管弦樂隊的改革。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米高梅出品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其中獲奧斯卡獎的一集「湯姆貓彈鋼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為全集的背景音樂,也顯示出這個曲子彈奏的復雜技巧),《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曲》,《瓦格納改編作品:湯豪舍》等。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技巧輝煌,內容膚淺,但他不愧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並在歷史上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他最著名的貢獻包括發明了交響詩這一體裁。

他還著書立說,出版多部論文和書信集,他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李斯特發明石碳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