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過程
信用創造信用創造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吸收活期存款、發放貸款,從而增加銀行的資金來源、擴大社會貨幣供應量。商業銀行發揮信用創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於通過創造存款貨幣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節省現金使用,減少社會流通費用,又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是商業銀行體系通過放款或購入各種證券而使貨幣供應量增大的一種金融現象。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條件1、銀行創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是信用量創造的前提。從銀行券到支票及各種票據。 2、部分准備金制度,部分准備金制度是相對於全額准備金制度而言的。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商業銀行體系比較健全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原始存款,商業銀行依次發放貸款,就可以創造出新的派生存款來。假定甲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100萬元,然後貸給自己的客戶,客戶用其購買乙銀行客戶的原材料後,乙銀行客戶將這筆款項存入乙銀行,乙銀行又將其貸給其他客戶,客戶又用其購買丙銀行客戶的產品而將100萬元支付給丙銀行,從而丙銀行又可向其他客戶貸出100 萬元,使其轉而支付給丁銀行並存入丁銀行。這樣,100萬元原始存款就創造出300萬元派生存款來,比原始存款多了 3倍。如果這種派生存款是在不提現金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信用創造活動將一直進行下去,派生存款就不僅僅是 300萬元。得到貸款的客戶如未用完貸款,而將剩餘部分存入另一家銀行,同樣會產生派生存款,增大信用總量。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程度和商業銀行體系的健全程度成正比,商業銀行體系越發達,信用創造的現象就越普遍,所創造的信用總量也越大。
⑵ 簡單說明銀行信用的創造
銀行信用創造的過程,即一筆原始存款經過整個銀行體系的循環存款和貸款發放,可產生大於原始存款數倍的存款貨幣。這一擴張的數量,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數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高低。原始存款數量越大,創造的存款貨幣量越大;反之,則越小。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擴張的越小;反之,則越大。因此存在以下計算公式:
△D=△R×1/rd
式中: △D——存款貨幣的最大擴張量;
△R——增加的原始存款數量;
rd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⑶ 商業銀行如何讓創造信用貨幣
(4)適度控制貨幣量是維護信用貨幣幣值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
2.影響而那時我國商業銀行使用的「一逾雙呆」的貸款分類法非常不科學,也沒有與
⑷ 簡述商業銀行信用創造過程
信用創造必須具備兩大基本條件: ①部分准備金制度:准備金的版多少與派生存款量權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②非現金結算制度: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創造過程: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存款。A客戶用存款進行轉帳支付給客戶B,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⑸ 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其創造存款貨幣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
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制約因素如下: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3、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必須從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備金,上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不得動用。
4、提現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提現率又能稱現金漏損率,是指現金漏損與銀行存款總額的比率,這也是影響存款擴張倍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5、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為了安全和應付意外之需,實際持有的資金准備金常常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
(5)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的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
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
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
⑹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信用
信用創造必須具備兩大基本條件:
部分准備金制度: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非現金結算制度: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創造過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存款。A客戶用存款進行轉帳支付給客戶B,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⑺ 簡述信用貨幣的創造過程
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貨幣創造過程的?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提供金融服務,而且還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參與貨幣創造過程。商業銀行由於機構多,規模大,業務廣泛,是整個貨幣運行的主要載體,而它具有創造信用貨幣的重要功能,和它辦理支票活期存款業務是密切相連的。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
由於發達的非現金結算和票據的廣泛使用,使得貸款的發放、款項的支付並不需要提現,只是用票據作為轉帳的工具,債務相互抵消。銀行得到存款後,不必完全保留不動,留存一定比例的准備金之後,就可以把其餘的存款貸放出去。
貨幣創造過程 (假定法定準備率20%)
存款金額
准備金
貸款金額
貨幣供應總額
第一家銀行
100.00
(原始存款)
20.00
80.00
100.00
第二家銀行
80.00
16.00
64.00
180.00
第三家銀行
64.00
12.80
51.20
244.00
……
第十家銀行
10.74
2.15
8.59
457.07
最後一家銀行
00.00
00.00
00.00
500.00
合 計
500.00
100.00
400.00
500.00
經過商業銀行的信用貨幣創造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原始存款實現了多倍的擴張,得到了多倍的貨幣供應量。
七、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貨幣的過程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通過上述存款創造過程,可以看到,銀行創造存款能力的大小,在原始存款既定的情況,基本上取決於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法定準備率越高,銀行擴張存款的能力越小,反之亦然。中央銀行正是通過對法定準備率這一手段的調節,對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能力從而對貨幣供應量實施控制的。
2.提現率(現金漏損率)
現實生活中存款客戶總會提取一些現金,從而是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這就是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提現率高會相應減弱存款派生的能力。
3.超額准備率
商業銀行為了安全或應付意外,總是會超過法定準備金持有超額准備,超額准備占存款總額的比率即超額准備率越高,就會削減銀行的存款派生能力。
4.活期存款轉定期存款的比例。
⑻ 試舉例分析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創造的
試舉例分析商業銀行是如何進行信用創造的,這個還真的不太了解。
⑼ 什麼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是如何創造的
比如,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回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答,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⑽ 談一談商業銀行是如何實現信用創造能力。求答案求答案!!!!!
好大的一道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