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串聯是誰發明的,並聯是誰發明的,混聯是誰發明的
是歐姆發明的。因為歐姆定律是奠定了基礎之一。
㈡ 20世紀影響人類的發明(3個)每個150字
飛機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飛上了藍天。這架飛機被叫做「飛行者—1號」,它的發明者就是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
青黴素
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後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於1941年開始用於臨床,並於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青黴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並列的第三個重大發明。
電視機
1925年10月2日清晨,英國人貝爾德成功的日子終於來到了。終日陪伴他的木偶頭像「比爾」的臉部特徵被清晰地顯現在接收機上了。
避孕葯
奧地利人迪耶拉西1951年發明了避孕葯,給性生活帶來一次革命,也引起了倫理、道德上無休止的爭論。
方便麵
方便麵誕生於1958年,有機構把它評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日本人安藤百福回憶起46年前他在一個非常簡陋的工棚里發明了方便麵,並加以商品化,如今方便麵已成為世界性的食品,老先生說他是「方便麵的恩人」,希望通過方便麵給人類帶來方便和幸福。
偉哥
盡管1998年的三位諾貝爾獲獎者根本就沒有直接參與製造偉哥,但對偉哥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和發現基礎的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弗里德穆拉德教授在得知人們稱他為「偉哥之父」時也氣憤地說,「偉哥之父是一個極其愚蠢無聊的稱號,我很不喜歡。如果時光倒流,我寧願自己從未導致這種葯物的發明。」
電腦
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一項對後世產生極為深遠影響的發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實驗室悄悄地誕生了。這就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ENIAC。
參考資料: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05-01/06/content_3519313.htm
㈢ 誰發明了什麼至少10個
蔡倫發明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杜詩發明水排。
1、造紙術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7.尼古拉·特斯拉(美國),發明:無線電
8.亞歷山德羅·伏特(義大利),發明:電池
9.亞歷山大·貝爾(英國),發明:電話
10.艾薩克·牛頓(英國),發明:微積分
㈣ l列舉10名化學學家並列舉出他們的發明創作
本來我摘抄得差不多的了····但是不小心全部del完了····給你這個網站啊,裡面超多的呢!!!
是化學家專題來的,網址:http://hgxy.st.e.cn/hxj/
㈤ 與科學並列的是什麼
與科學並列的是神學,不過我們平時接觸很少。
書里的東西,語言里的東西,符號里的東西,屬於文化。科學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㈥ 恩格斯把什麼並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寫成了他的第一篇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論文:《論無機自然界的力》;
1847年,自然科學中的三大發現之一的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定律宣告得到公認。
3.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細胞學說
19世紀30年代
,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
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可以說是多人研究的結果。1842年,德國的青年醫生邁爾(j.r.mayer,1814-1878),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主要內容的生物進化理論,給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的打擊,焦耳被認為是最先用科學實驗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人,但
焦耳和赫爾姆霍茨也承認邁爾發現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優先權、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分別發表各自有關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講演或論文;不過,英國釀酒商焦耳。
1953年,威廉·湯姆生幫助焦耳終於完成了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精確表述。至此
㈦ l列舉10名物理學家並列舉出他們的發明創作
牛頓,英國,《三次曲線枚舉》
愛因斯坦,德國,《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版推論》,《論動體的電動權力學》,《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伽利略,義大利,《關於兩種新科學的對話》,《星空信使》
法拉第,英國,《日記》,《電學實驗研究》
阿基米德,西西里島(今義大利錫拉庫薩),《論圖形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原理》
開普勒,德國,《新天文學》
笛卡兒,法國,《哲學原理》
麥克斯韋,英國,《論電和磁》
安培,法國,《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
惠更斯,荷蘭,《光論》
㈧ 科學發明有那些
這可就多咯,比如:反物質飛船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優勢1:旅途更安全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望採納,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