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石油創造奇跡在哪裡
繼秘魯之後,委內瑞拉項目是中國石油人海外創業的又一成功嘗試。
風景如畫的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北端,直面加勒比海和大西洋,是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2000年為世界第四大石油輸出國,也是歐佩克組織的五個創始國之一。委內瑞拉石油工業發展初期由西方成熟的大石油公司控制,管理比較嚴格。早在1913年,殼牌石油公司(Shell)便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畔立起了井架,並在1922年獲得重大發現,掀起了找油狂潮,引來大批石油公司和石油探險家。1976年,委內瑞拉實行石油國有化政策,由國家石油公司完全取代西方大的石油公司,但其管理風格不變,在世界上的國家石油公司中,是公認的管理水準較高的油公司。1993年,委內瑞拉通過立法,重新對外開放石油工業,以國際招標方式選擇外國石油投資者。並於1995年、1996年進行了兩輪招標,引起國際石油界的熱烈反響。通過這兩輪招標,委內瑞拉加強了對本國資源的保護,招標條件越來越苛刻。有人指出,要求嚴格的委內瑞拉是國際石油公司角逐的比賽場。
1997年,委內瑞拉拿出20個正在生產的老油田進行第三輪國際招標,中標者可以獲得油田20年的生產經營權,並從油田增產的原油中取得投資回報。盡管這是邊際油田的開采項目招標,仍吸引了260多家石油公司。正式投標的公司囊括了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阿莫科(Amoco Corporation)、殼牌、雪佛龍(Chevron)、德士古(Texaco)等主要的國際油公司。中國石油也躋身其中。揭標後,中國石油中標兩塊,即委內瑞拉東部陸上的高萊斯油田和西部馬拉開波湖上的英特甘博油田,總標值3.59億美元,相當於每桶可采儲量0.48美元,比此次中標的平均值低很多。
中國石油兩度中標,在國際石油界引起強烈反響和諸多議論。有人甚至放言,中國人可以開餐館,但搞石油行嗎?
1997年7月1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下屬的中油國際委內瑞拉公司(簡稱中委公司)在加拉加斯成立,同時在油田所在地成立了兩個作業區,於1998年2月和5月分別接管了兩個油田。初來乍到的中國石油人盡快理清了老油田的復雜地質情況,提前兩個月上交了油田20年開發方案。針對委內瑞拉對外國石油公司的監管手段既嚴密又復雜,中委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程序,來對付嚴格、繁瑣而又耗時的工程審批程序,按時拿到各種批件,使各工程項目按計劃實施。
接管油田後,中國石油人發揮在地質上精雕細琢、研究工作扎實到位的優勢,把國內地質研究的優勢與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起來,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效果。
中委公司接管兩個油田後,產量年年翻番。從1998年接管時的4905桶/日,增加到2000年年底的4萬桶/日,生產能力是原來的8倍。中國石油在所有第三輪招標中中標的公司中,生產成本最低,增產幅度最大,得到了其他油公司的認同和贊揚,用事實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石油公司的看法。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總裁由衷地說,在第三輪招標的20個區塊中,中國人幹得最好。
委內瑞拉項目投資不多,風險不大,但卻是中國石油的「敲門磚」。通過這些項目的運作,中國石油公司基本熟悉了國際慣例,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為今後在國際舞台上大展身手儲備了力量。
『貳』 石油是誰發明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石油並命名的人是宋朝科學達人沈括,最初以文學聞名士林。
沈括在延州任職時,發現沙石和泉水相雜的地方,常常冒出一股股黑漆一樣的液體,當地老百姓把這種液體稱為「脂水」,將其採集到罐子里,用來照明。
沈括生性敏感,斷言:「此物必大行於後世」,並把它命名為「石油」,記錄在《夢溪筆談》中,他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石油並命名的人,也被稱為世界石油專家第一人。
(2)石油創造了15年以來的最強擴展閱讀: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叄』 石油為什麼足以讓全世界的國家為之瘋狂
因為在現在能源日趨緊張的時代。誰能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誰就擁有了話語權。而且因為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所以對於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石油資源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是一種戰略資源。
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工業水平也越來越高,每年都會需要大量進口石油資源來發展工業。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國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這樣才不會被人在關鍵時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當然也應該促使經濟的轉型。比如說那些高油耗的汽車就應該限制生產。多多發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術。
『肆』 中國石油的發展史的簡明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斗,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並取得了重大的進步。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和合並了一系列煉油廠,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同時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七個大型煉油廠和一大批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3、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石油工業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2001年,石油集團銷售收入3401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石化集團銷售收入3600億元,利潤總額128.1億元;中海油銷售收入303.8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各公司的資產規模,海外影響力,利潤總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公司在運營的主要指標上均有一定差距。
『伍』 新中國成立之初石油人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什麼模式有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
會戰模式。石油會戰是一種集中石油行業人力、物力、財力,用打殲滅戰的方式解決某一地區勘探開發難題的特殊作業模式。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組織過多次石油大會戰,為石油行業的發展壯大乃至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老一輩石油人懷著崇高的石油理想,肩負「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使命,舉家遷移,征戰東西,嘔心瀝血,披堅執銳,為我國實現從「貧油國」到「石油生產大國」的轉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陸』 王進喜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的真實寫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
生不久的日子裡,目睹列強的經濟封鎖,面對國家建設百廢待興、國民經濟發展急
需石油的嚴峻形勢,以王進喜同志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立誓「早曰把中國石油
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
雄氣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終於拿下了儲量豐度高、含
油范圍廣的大慶油田。
在舉世聞名的大慶石油會戰中,
王進喜帶領的
1205
鑽井隊僅
用
124
個小時就打完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當時鑽井速度最高紀錄。正是在鐵
人精神的鼓舞下,我國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奮力拚搏、無私奉獻,先是在短時間內
使我國石油產量由建國初期的
12
萬噸一舉突破
4000
萬噸大關,繼而揮師渤海灣和
大西北,
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大油田,
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石油生產和供應基地。
如今,
我國石油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五位,
年產量達到
1.67
億噸。
這些,
無不浸透著鐵人精
神所發揮的巨大鼓舞作用。
鐵人精神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的具體體現。鐵人王進喜是一個把平凡工作、
忘我勞動與建設祖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典範。他曾經說過:「我這一輩子就是要為
國家辦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快快地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全
部奉獻給了中國的石油工業,充分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博大胸懷和大公無私、舍
生忘我、樂於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目前,我國國民經濟正在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新一代石油人正繼承和弘揚「為國分
憂、
為民爭氣」
的鐵人精神,
決心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鐵人精神是科學求實精神在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實踐中的升華。鐵人常說:「干工作
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他對工作兢兢業業,對技
術精益求精,為事業「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這種科學求實精神和不計名利、
埋頭苦乾的「老黃牛」精神,在鐵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結合。他是人人皆知的「鑽頭
迷」。長期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收集資料,刻苦鑽研,了解和掌井下鑽頭的運轉
情況,採取多種先進的科學方法,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鑽井奇跡,為大慶油田的開
發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因此他最早成為石油工人出身的鑽井工程師。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
企業集團的進程中,既要學習鐵人不怕困難、攻堅啃硬、艱苦奮斗的精神,又要像
他那樣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講求科學,依靠科技推動企業發展。王進喜同志光輝
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緬懷鐵人,更要學習鐵人,把鐵人精
神世世代代傳下去。鐵人王進喜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鐵人精神永存,將永遠激勵我
們。
『柒』 中油化成立於哪一年
中油化成立1983年9月4日
『捌』 我國傑出石油模範人物是誰
您好!
是王進喜哦。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甘肅玉門人(祖籍陝西大荔),中國石油工人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員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功勛,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精神財富——鐵人精神。
『玖』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怎麼樣
中國石油大學復沒有特別突出的制專業,也就應用化學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是17名,但是這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也是比較高的,而且就業率特別高。大家都知道石油是多麼珍貴的東西,與之相關的專業肯定是比較吃香的,所以能考上這所學校也是很厲害的。
這所學校有個唐島灣,,這個灣特別大,風吹著很涼爽,散步、晨讀、約會都可以在這里,走一走,吹吹風,感受在這所學校里的美好。學校里還有很多的景物,比如說「創造太陽」、「天文地球儀」這些都是學校里的代表觀賞物,增添了學校的風采。
學生宿舍為六人間,上面是床,下面是學習桌和衣櫃,一部分有獨立的衛生間,一部分是公共衛生間,冬天的時候會有暖氣供應,但是夏天是沒有空調的,寢室里會有風扇。洗澡的話可以到公共澡堂去洗,刷學生卡計費。每個宿舍都是有網路埠的,按月交錢就可以了。
學校一共有三個大餐廳,味道都挺不錯的,可以每個餐廳都去試一下,看看哪個餐廳符合自己的口味。
『拾』 石油上位史
19世紀大西洋中的捕鯨場景
對捕鯨者來說,那是個黃金時代,價格不斷上漲。但對消費者來說就不同了,他們不希望為照明用油付每加侖2.5美元的價錢,而且價格肯定還要上漲。
人們也開發了一些比較便宜的照明用油,但質量都不行。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從松脂中提煉出來的松脂油,它能產生很好的光亮,卻易燃,更令人生畏的是可能在家中爆炸。
還有從煤中提煉的「城氣」被用管道引入街燈中和越來越多的城市中上層家庭,但「城氣」很貴。對可靠、相對便宜的照明物質的需求急劇上漲,還有對潤滑劑的需要。
機器生產的發展導致了動力織機和蒸汽印刷機的使用,對於豬油等常用潤滑劑來說,這些機器造成的摩擦太大了。
19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企業家的創造活動已經開始對這些需求做出反應,從煤和其他碳氫化合物中提煉照明和潤滑用油。英國和北美一批形形色色的企業家到處搜尋,確定市場,開發提煉技術,為後來的石油工業打下基礎。
(作者:[美]丹尼爾耶金)
摘編自《獎賞:石油、金錢與權力全球大博弈》,中信出版社出版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