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唐伯虎的歷史資料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
舉鄉試第一(解元)。後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後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流傳墨跡有《自書詩》、《聯句詩》、《落花詩卷》等。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後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後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後,也隨親娘而去。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後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二十七歲時續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經幾番周折後,證實無罪。釋獄後,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後來,他娶了能幹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採花仙人。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二、 唐伯虎的軼聞軼事
「吳門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們只知道他少年時候頑皮;青年時風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將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葉,以至於編造成許多傳奇小說,例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等。但關於傳說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實,但可以透露出,這位才子畫家性格上的風流狂放,不居禮法。
當時,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畫家。所以,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願作畫送給窮人,也不願理會那些高官貴人。
從前有本叫《九美圖》的書,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很離奇,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裡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但當時唐伯虎卻忽略了:大家閨秀,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來十張美女圖?這時,書僮唐興建議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觀去,必可輕易的得到十張美女圖,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張,而這九張美女圖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 祝、文、張與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後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遊,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瞞著他請來兩小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直到十年後,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試中得到狀元,但因父親早逝,漸漸疏狂不羈,嗜酒如命。祝枝山見他可惜,收他為徒,從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雲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發現沒帶錢,於是唐伯虎找張白紙,幾筆勾勒,便成青山綠水,祝枝山接過筆,題了四句詩,更增色不少,最後夢晉在綠水旁添了個汲水小童,頓使畫面生氣盎然。此畫不但付了酒錢,更讓他們多喝了幾杯。〔夢晉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終為唐伯虎他們的最佳摯友。〕
唐伯虎的故事
自從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問世以來,由於民間藝人和戲曲的喧染,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唐伯虎也成了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 腰纏萬貫,荒唐風流的富豪。其實,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來面目,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活清貧,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葉,出生在一個小商人的家庭里。從小才氣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工。弘治年間,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一時名聲大振,他也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長,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唐伯虎受到科舉舞弊案的牽連,吃了一連串冤枉官司,從此科舉無門,功名路斷。
唐伯虎功名無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門,十分勢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題名,青雲直上,夫貴妻榮,誰知唐伯虎卻因科場舞弊牽連,失去仕進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從此夫妻反目,日日爭吵,最後終於勞燕分飛,離婚了事。後來,有個叫沈九娘的女子走進了唐伯虎的生活,倆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諧,不幸,沈九娘又過早去世了。唐伯虎從此再未續弦。
科舉失敗,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擊,便落魄江湖,漫遊名山大川,潛心書畫創作,終於成為一代大家,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在蘇州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據說,有個人與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畫一幅,畫的是一竿清竹臨風而立,竹竿上趴著一隻紡織娘。此人回家後,就把唐伯虎的贈畫掛在房間里。到半夜,此人在睡夢中被紡織娘的陣陣叫聲吵醒,他爬起來,掌燈四處雪找,最後發現,鳴叫不停的紡織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畫中的那隻。還有一次,唐伯虎為一個朋友的扇子畫了三隻河蝦,這個朋友愛不釋手。一次乘船出遊,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裡,扇面上的三隻蝦竟一齊從扇面上跳到河裡遊走了。這些傳說,傳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畫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羈、蔑視權貴的性格。他在一首詩中說:「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反映了他寧願貧窮,也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開罪了達官貴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並不富裕。他在一首詩中說:「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生活窘迫得幾無立=錐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青山白發老痴頑,筆硯生涯苦食艱!」直接了當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狀況。西元1523年,53歲的唐伯虎在貧病中死去,死後貧窮,無力安葬,只得在住宅邊暫痤。如今,在蘇州桃花塢唐伯虎住宅遺址附近,還有一條名曰「唐寅墳」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後,由唐伯虎的親友湊了錢才將唐伯虎靈柩遷葬於城西橫壙王家村。
悠悠歲月,四百餘年過去了,蘇州人民始終緬懷著這位傑出的畫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資百萬余元,重修了唐寅墓,並在其墓地建造了紀念館,陳列唐寅事跡及其作品,並於1986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在唐寅紀念館內,有一幅楹聯,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錄如下:
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之上,
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壙美景,替湖山花月壇妍。
後記: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典型。說他有八個老婆,恐怕只是後人和他的美好願望罷了。
唐伯虎在受科場舞弊案牽連後便無意上進,以詩、書、畫、酒自娛,生活放浪,甚至流連妓院。但仍自視甚高,刻了一個圖章,自稱「江南第一才子」。這首《言志》詩寫出他的境況和心態: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買,不使人間造孽錢。
中年後,他因經歷坎坷而滿懷苦惱,於是歸心佛教以尋求寄託。《嘆世》一詩展現了他此時的人生觀: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到了晚年,他的生活相當貧苦,有詩為證: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拏並告飢。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潦倒落魄的他,54歲即悄然病逝,臨終前寫下這首絕筆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㈡ 唐伯虎的字型大小,有哪些
唐寅(1470-`1523)明代傑出畫家,名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又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還有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江蘇吳縣人。
㈢ 這是蘇州唐寅園里隨處可見的一個字,據說是唐伯虎發明的。這個字該怎麼讀
這唐伯虎創造的一個字:日日有見才的意思;這個字念「才」;
㈣ 唐伯虎字什麼詳細點
唐伯虎原名唐寅,原來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
(4)唐伯虎發明的字擴展閱讀
唐寅作畫很少註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於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並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
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
㈤ 唐伯虎寫的是什麼字
森林的林!去掉左邊的木,還是木。去掉右邊的木還是木。去掉中間那部分,兩邊合到一起還是木
㈥ 唐伯虎發明了那個漢字
傳說唐伯虎將「日日有財見」合並成一個字,見下圖:
㈦ 唐伯虎寫的一個字,來看看是什麼字
照片中的這個合體字讀作:
日日有財見
希望能幫到你。
㈧ 唐伯虎的字是什麼
唐寅 (1470一1523)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版稱江南第一風流權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㈨ 唐伯虎書法字體
《落霞孤鶩》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作品,,你非要把那個字拿下來單獨看,,一般來說不管用什麼辦法都會使原字失真,,建議你去買一張影印的自個研究研究比較合適。。
㈩ 明朝時江南四大才子中唐寅的字是
唐寅字伯虎,所以又稱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