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有哪些美食家
袁枚:清代人,不會做菜,但會品菜,著有《隨園食單》,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中有提到過他
曹雪芹:清代人,著作《紅樓夢》中描繪了賈府的不少美食,例如:奶油松瓤卷酥,胭脂鵝脯
蘇東坡:美食大家,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宋人筆記小說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
孔子:他是一個十分講究飲食的人。他的講究涉及禮儀、衛生、口味等各個方面,《論語·鄉黨》有一節文字可以視為孔子的飲食文化思想綱要: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曹操:根據汪師韓《文選理學權輿》所言,《文選》注所引群書中有魏武《四時食制》。也就是說,曹操可能在烹飪方面作過專門的研究,撰寫過專門的著作。
李漁:寫過《閑情偶寄》《肉蒲團》等,他的美食家修養,可以從《閑情偶寄》中的《飲饌部》看出來。
純手打,望採納
2. 美食是誰發明的
麵包
傳說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
夜裡,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面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活還沒幹完就大大咧咧睡著了。
麵包烤好了,奴隸和主人都發現那東西比他們過去常吃的扁薄煎餅好多了,它又松又軟。
也許是生面餅里的麵粉、水或甜味劑(或許就是蜂密)暴露在空氣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細菌下,當它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溫暖後,酵母菌生長並傳遍了整個面餅。
埃及人繼續用酵母菌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職業麵包師。
咖啡
歷史上,咖啡一直都很流行。拿破崙把咖啡稱作"智力飲料",而且據說法國哲學家兼作家伏爾泰每天要喝七十二杯咖啡。有一個時期的土耳其,如果丈夫不能為為妻子提供咖啡,妻子可以和丈夫離婚。1735年,德國作曲家約翰·賽巴斯蒂昂·巴赫完成了他的"咖啡大合唱",這支曲子歌頌了咖啡。
那麼喝咖啡之風是從哪裡興起的呢?
根據傳說,是一個叫卡爾迪的牧羊娃偶然間發現了咖啡。差不多兩千年前,他正在紅海邊的山坡上放牧他的山羊。山羊開始嚼一些灌木叢上的漿果,吃完漿果後,山羊很快就興奮地歡蹦亂跳。
卡爾迪決定自己也嘗嘗這種果子,很快地他也興奮地跳起來。
一個附近修道院的修道士看到這奇怪的一幕後,也去嘗了一些這種果子。他用熱水沖在咖啡豆上,很喜歡它的味道。他又把這種飲料傳給修道院的其他兄弟喝,晚禱告時人人都精神奕奕,神采飛揚。
當然,今天咖啡仍被全世界享用著。
3. 什麼是美食家
知道並且品嘗過美味的,健康的食物。對這些食物提供改進意見。並想老饕們做出推薦
4. 全球50大美食名單
全球50大美食前十名
第一名:馬沙文咖喱(泰國)
堪稱食品之王的馬沙文咖喱,將辛辣、香甜以及鹹味融為一體,其香味極具特色,就算是從超市購買的馬沙文咖喱,也能炮製出「米其林餐廳」美食的滋味
第二名:那不勒斯比薩(義大利)
說到最好吃的比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個美名都是屬於那不勒斯比薩的。堅持使用海鹽、高檔麵粉以及三種類型的西紅柿等簡單原料製作的比薩,卻能成為每個人都喜愛的食品
第三名:巧克力(墨西哥)
有人會因為忘情地吃太多巧克力而自責,但若沒有了它,情人節就只剩下卡片和鮮花了
第四名:壽司(日本)
日本創造了豐田、索尼、任天堂等世界眾多知名的大品牌,而日本人創建這些品牌的靈感就像用生魚和大米製造美食一樣不簡單
第五名:北京烤鴨(中國)
北京烤鴨吸引食家的秘密是其甜美而有光澤的脆皮,用薄餅皮夾著來吃,配以蔥段和甜面醬,令人「愛不釋口」
第六名:漢堡(德國)
第七名:檳榔嶼亞參叻沙(湯)(馬來西亞)
第八名:冬蔭功(湯)(泰國)
第九名:冰激凌(美國)
第十名:Chicken muamba(一種以雞肉為主料的菜)(加彭)
5. 創造美食需要嚴格把控各種時間,該怎麼製作咕嚕肉呢
咕嚕肉是一道非常經典的粵菜,在廣東的任何地方我們都能夠吃到,不僅非常的美味而且在吃的時候感覺甜甜的。很多人在吃了這道菜之後就會流連忘返,想要在自己家裡嘗試做一道正宗的咕嚕肉但是他們往往無法掌握好正確的這個方法,今天就來教教大家如何在家做出你到和廣東本地媲美的咕嚕肉。
我們在做這道菜之前,一定要把它用雞蛋和鹽進行調制之後再裹上澱粉,這樣它能夠更加的入味再炸的時候也更加的酥脆。同時我們在炒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入水澱粉,讓它變得粘稠,也能夠更好的讓我們的豬肉吸收到糖醋汁的湯。
6. 世界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
世上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這個我倒是沒看過書,在網上查一下,看看美食有不同的做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絕技
7. 黃帝為什麼被譽為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史書相傳,我國的蠶桑、醫葯、舟車、宮室、文字等,都是大約內五千年前―黃帝軒轅氏時代創容始的;而我們要談的中國文明飲食的歷史也恰恰發端於這個時代。在遙遠的神農氏時,我們的祖先就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飲食狀況,已經學會了用火烹制熟食,並製作簡單的飲具。到了黃帝時代,人們改灶坑為爐灶,根據蒸汽加熱的原理發明了「陶欲」(我國最早的蒸鍋),用其蒸飯煮粥,於是「吃飯」的概念也就產生了。飲食是蒸煮熟了的穀物食品,又是人們每天定時吃的包括主副食在內的食物總稱。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前期以打獵、捕魚、採集野生植物的果子和莖根為主要謀生手段,常以肉食為主。從黃帝時代起,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改為以飲食為主,輔以蔬菜,再加少量的肉食,這樣就是一餐飯。這種飲食構成,一直延續到今天。
《淮南子》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藝五種,撫萬民。」三國《古史考》說「黃帝作釜甄……黃帝始燕谷為飯,烹谷為粥。」綜合上述記載,我們說:黃帝是中國飲食文明的創造者。
8. 第一個創造美食的人是誰
其實創造美食的人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深刻的追究,因為人需要吃這個是人的本能而已。
9. 如何成為美食家
怎樣成為美食家
「美食家」這個稱謂,出自蘇州作家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然而,「美食家」在歷史上其實是早已存在。
有人曾列舉說,「中國十大美食家」,第一個便是商朝輔國宰相伊尹,據說,這位伊尹是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傳頌千年不衰。接下來的九位,依次為春秋時期的名巫、名廚狄牙,春秋末年吳國名廚太和公、唐朝一代女名廚膳祖、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梵正、南宋高宗宮中女廚師劉娘子、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宋五嫂、明末清初秦淮名妓董小宛、清朝著名女點心師蕭美人、清代乾隆時宮廷王小余,也全都是所在時代的名廚師。
將名廚師視為美食家,那體現了時代的局限。如果廚藝高超,就可稱為美食家,以這樣的標准來衡量,恐怕現今隨處找來的廚師,都可稱為美食家,因為他們的烹飪技藝肯定都在古代廚師之上。如此,美食家是不是也就太多太濫?廚師者,不過是以飲食烹飪為專門職業的匠人,即便前面冠以一個「名」,也不過燒得一手地方好菜,能多做幾道名菜而已,與「家」似乎沾不上邊兒。
以飽口腹為要的饕餮者,是不是就稱得上美食家?也不然。歷史上那位負荊請罪的廉頗,「一飯斗米,肉十斤」,不過是為了證明「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而已。這個能吃的廉頗,夠不上美食家是顯而易見的。還有那個「桃園結義」的張飛,據說不僅是一個屠夫,善於烹飪,並且特別能吃,相傳,劉關張在桃園結拜兄弟時曾大擺酒席,為了有可口的下酒菜,張飛把他製作牛肉的方法說出來,供廚師製作。鹵制的牛肉,面黑心紅,味美可口。牛肉,從此成為四川閬中市一大名食。張飛是不是就可列入美食家之列?顯然也要打個問號。能吃,不過表明身強體壯、胃口過人而已,既不知「食」的文化之美,更談不上有會吃的快感,何以言「家」?
我還是認同陸文夫筆下的美食家形象:對本地美食之所在,了如指掌;哪裡有新的美食,定然率先趕到;對美食的點評,總是獨到精闢……美食家,應該是好吃、會吃、能吃又善品評的人,不僅通曉飲食文化的淵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信手拈來即可創造一種吃法或美味,甚至不時為文立說,題詞賦詩,精闢獨到地給以點評,為美食揚名。
以此標准評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蘇東坡算得上一個。他不僅文學造詣極深,對烹飪技藝也頗有研究,既會吃,又會做,還善於把飲食與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獨特的美食文化風景線。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蘇東坡家裡來了客人,他烹制自己喜歡的豬肉待客。豬肉下鍋,加入水和調料,以微火慢慢煨著。他便和客人下棋,兩人對弈,興趣甚濃,直至終局才猛然想起鍋中煮的肉。原以為一鍋豬肉已經燒焦,不料進得廚房,一陣香氣撲鼻。揭鍋一看,塊塊豬肉色澤紅潤,形整不散,軟爛如腐。端上餐桌,與客人品嘗,都覺得這道菜汁濃味醇,糯而不膩,十分可口。後來,在《東坡續集》里,蘇東坡以一首《豬肉頌》將東坡肉的做法作了記述。從此,「東坡肉」廣泛流傳,不斷改進,成為享譽古今的一道歷史名菜。
現代著名文學批評家、散文家梁實秋也應該算一個。作為華語世界中一代文化宗師,梁實秋著於重慶北碚的「雅舍小品」堪稱其代表作。而其中的《雅舍談吃》,尤其展現了梁實秋一生飲食文化的才華。看過他論豫菜「瓦塊魚」篇章的人都知道,此文不但引經據典,介紹了其取名典故來由,而且細細描述了此菜的特點。為弄清瓦塊魚烹飪的選材、刀法、配料、加工和吃法訣竅,梁實秋還專程去豫菜老字型大小厚德福品嘗,向那裡的大廚師請教。
美食,是色、香、味、形、器的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文化享受;美食,烹飪注重品味情趣,在菜餚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緻的要求;美食,代表民族食文化歷史發展水平,同時也是民族文明禮貌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標志。而美食家恰恰就是美食的鑒賞者、創造者、宣揚者和代表者。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必然是美食家輩出的國度。
(摘自香港《大公報》 作者:李北陵)
10. 現在做美食領域創作還有空間嗎
在眾多短視頻細分垂類中,美食類短視頻的市場佔比總是遙遙領先。根據網站數據統計,抖音10月月榜美食賬號top10當中,前7名賬號博主粉絲數均超過了千萬,可見抖音用戶對於美食賬號的青睞。
“食物對人們有天生的吸引力”,因此它也成為抖音平台最為重視的內容垂類之一。
目前抖音上美食類內容主要有一下四種類型:
吃播在各個平台都比較受歡迎。主要通過食用新奇的食物或者展示自己超大食量,來吸引用戶的關注。
作為吃播界頭部達人的密子君曾表示,吃播之所以受歡迎一是看別人吃很解壓,二是看的過程中也會被治癒,有的東西自己吃不了,看別人吃會有替代性滿足感。
如被譽為“最美網紅”的李子柒,在她的視頻里。對於美食的製作都會使用較為古老的烹飪方法,背景聲里的蟲鳴鳥叫加強了用戶的代入感,彷彿自己此刻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