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民發明家吳玉祿哪裡人
吳玉祿,一位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的普通農民現年48歲,小學文化,迄今為止發明了38個機器人,在這個機器人大家族裡吳玉祿分別按他們的出生順序給他們命名為吳老大、吳老二……。兄弟38各有所長:蹦跳翻跟頭、拉車爬牆點煙斗、敲鑼打鼓拉二胡、寫字倒茶把桿爬。更有幫助病人的翻身床和會下棋的智能機器人。
吳玉祿在家排行老五,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他不愛說話,就喜歡鼓搗一些小玩意兒。上學後,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卻經常像小乞丐一樣,滿大街撿別人沒用的「破爛」,寶貝一樣放在書包里。吳玉祿第一次接觸的「機械」,是一把廢棄的鐵鎖。為了弄明白鑰匙和鎖的關系,他砸壞了很多鐵鎖,終於學會了修鎖配鑰匙。 這個窮困的家庭,並未因為多了一個勞力而出現轉機。耕田、種地等農活,吳玉祿一樣不幹。大量空閑時間,吳玉祿都花在搗鼓他收藏的那些機械「破爛」。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吳家的小兒子是個「敗家子」。
醜陋的「吳老大」
然而,家庭的貧困,讓吳玉祿的夢想只能停在腦海中。村裡照顧他這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將其招了工,讓他進入一家民營工廠當電工。造機器人的夢想,從那時開始付諸實施。 1978年夏,16歲的吳玉祿與村裡一個鐵哥們兒商量:一起做個會走路的機器吧。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機器人」的概念。 折騰了一年多,第一個機器人面世:外形是一個人形的鐵皮,身後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一台撿來的小電機充當動力。小電機發動後,帶動兩根鐵絲前後移動,「鐵皮人」開始動起來。 這是吳玉祿的機器人處女作,名為「吳老大」。從那一天開始,他就上癮了。
造風扇俘獲女孩心
吳玉祿和妻子董淑艷與機器人1986年,經媒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名叫董淑艷的女孩。 然而,兩人第一次見面,董淑艷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就走。 吳玉祿找來一個電機,接上一根連桿,將一柄蒲扇插在上面。通電後,蒲扇前後擺動,扇出涼風。他還設置了一個擋位開關,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 這個小物件,讓董淑艷欣喜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發現只要她能想到的,吳玉祿都能給她做出來。 就這樣,兩人結婚了。直到現在,吳玉祿的家裡還擺著這台「電風扇」。
雷管炸傷手
1989年夏,吳玉祿正在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現了一節「七號電池」,標簽上寫滿外國字,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准備當作「吳老二」的動力。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兩級時,一聲巨響,爆炸了! 吳玉祿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起來了。鄰居將他送到醫院,打了十幾針麻葯,才縫合好傷口。 吳玉祿的無名指被炸壞。直到現在,這根手指到冬天總是冰涼的。 後來,吳玉祿才知道,那節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寫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葯的意思。
妻子離家出走
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東西,雖然成本低廉,但要讓機器人「聽話」地動起來,卻需要更多精密的零件。吳玉祿指著一個被拆得稀爛的玩具直升機說:「幾百塊的玩具,我只用它的遙控器。」諸如從新摩托上拆電機、從汽配城買小轎車坐椅,這些事他都幹得出來。 1999年夏季的一天,吳玉祿帶著全家到鄰村維修農具,但時間不長就接到村裡的電話,讓他們趕緊回家。吳玉祿剛騎車到村外,就見自家方向濃煙滾滾,村裡大喇叭喊著:「社員們都去吳玉祿家滅火。」等他們趕到家門口時,整個房子燒得只剩下三根檁條。 董淑艷帶著孩子離家出走,打算和吳玉祿離婚:「讓他跟機器人一塊過吧」。
一舉成名
吳玉祿和「超級吳老五」2003年吳玉祿攜自己的機器人兒子參加科技周並到人民大會堂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之後被北京市評為「京郊十大新聞人物」,並由市領導頒獎。 2004年在湖南衛視主辦的農民機器人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並獲得「最聰明的農民發明家」稱號和獎金一萬元。 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十套走近科學欄目擔任道具師並獲道具設計製作優秀獎。 2006年參加深圳衛視主辦的「創意中國」大賽,捧回了冠軍獎杯,參加山西衛視主辦的「才藝大比拼」依舊捧回了冠軍獎杯。 2007年受聘於山西彩燈公司和浙江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應廣州市政府邀請參加第十三屆機械博覽會並在開幕式上做了機器人拉車表演。 2008年應邀到香港、天津等地參加展出。 2009年吳玉祿的機器人兒子與神舟七號宇宙飛船一同在河北石家莊展出並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並應邀在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市第九中學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演講。
未來目標
有了經驗,設計起來得心應手。設計一個會翻跟頭的機械狗,僅需2小時;用不到3個月製作成功的「超級吳老五」,已被一名大學生花3萬元人民幣買走。 他和正在讀計算機專業的兒子合作製造更具實用性和智能性的機器人,他管硬體設計,兒子來編程序。目前,二人已做好了可給病人定時翻身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
父子合作開機器人工廠
拉車機器人在老吳心裡,最大的目標就是建個機器人工廠——自己管機械設計,兒子管程序設計,工人組裝。「到時候,我們成為百萬富翁沒問題。」老吳顯然已經把學計算機的小兒子吳汪洋當成了接班人。 吳汪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大一,他已經進了學校的科技社團。老吳說,小吳曾經發明過家用防盜報警器,和自己一樣腦子好使。現在吳汪洋已經開始學習單片機及相關知識,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老吳和兒子的機器人夢會一步一步的實現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貳』 轉子發動機是哪國人發明的
目前在商品汽車來上普遍使用往復式源活塞發動機。還有一種知名度很高,但應用很少的發動機,這就是三角活塞旋轉式發動機,也就是轉子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由德國人菲加士·汪克爾(Felix Wankel,1902-1988)所發明,他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解決了一些關鍵技術問題,研製成功了第一台轉子發動機。轉子發動機採用三角轉子旋轉運動來控制壓縮和排放,與傳統的活塞往復式發動機的直線運動迥然不同。答案是:C
『叄』 中國農民民發明的基因光學為中國糧食貢獻比袁隆平貢獻大多少倍
創新發明基因國學呼風喚雨創作中國農業十六年分為有中國人民操作
『肆』 轉子發動機是誰發明的
德國人汪克爾於1957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子發動機,並且獲得了專利權。但是現在就日本馬自達在搞。
轉子引擎的轉子每旋轉一圈就作功一次,與一般的四沖程發動機每旋轉兩圈才作功一次相比,具有高馬力容積比(引擎容積較小就能輸出較多動力)的優點。另外,由於轉子引擎的軸向運轉特性,它不需要精密的曲軸平衡就能達到較高的運轉轉速。整個發動機只有兩個轉動部件,與一般的四沖程發動機具有進、排氣活門等二十多個活動部件相比結構大大簡化,故障的可能性也大大減小。除了以上的優點外,轉子引擎的優點亦包括體積較小、重量輕、低重心等。
相對地,由於轉子引擎的三個燃燒室並非完全隔離,因此在引擎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容易因為油封材料磨損而造成漏氣問題,大幅增加油耗與污染。其獨特的機械結構也造成這類引擎較難維修。
雖然轉子引擎具有以小排氣量、利用高轉速而產生高輸出的特性,但由於運轉特性與往復式引擎的不同,世界各國在制訂與引擎排氣量相關的稅則時,皆是以轉子引擎的實際排氣量乘以二來作為與往復式引擎之間的比較基準。舉例來說,日本馬自達(Mazda)旗下搭載了轉子引擎的RX-8跑車,其實際排氣量雖然只有1308立方厘米,但在日本國內卻是以2616立方厘米的排氣量來作為稅級計算的基準
『伍』 轉子發動機的發明人的國籍是哪兒
德國人發明的轉子發動機
後來被馬自達把專利買去了
然後是馬自達把轉子發動專機發揚光大
可以說馬屬自達給了轉子發動機第二次生命
馬自達的RX系列的跑車上裝的就是轉子發動機
比如RX8,那真是好車啊
我一直認為發明轉子發動機的那位德國人是真正的天才!
『陸』 世界上第一款轉子發動機是哪個國家投產的
馬自達並不是轉子新東家!奧迪一直是轉子發動機的東家!馬自達只是被許可使用!條件很苛刻!還得把自己的轉子發動機技術無償共享給奧迪!
『柒』 轉子發動機的發明歷史
菲加士·汪克爾於1902年出生在德國,1921年到1926年受雇於海德堡一家科技出版社的銷售部。1924年,汪回克爾在海德堡建立答了自己的公司,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那裡進行轉子發動機的研製。1927年,諸如氣密性和潤滑等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的攻克終於有了眉目。二戰期間,汪克爾曾為德國空軍部服務。
1951年,菲加士·汪克爾與德國NSU公司簽訂了關於合作開發轉子發動機的合約。1954年4月13日,NSU公司研製成功第一台轉子發動機,並於1958年對這種發動機展開一系列測試。1960年,汪克爾轉子發動機在德國工程師協會的一次討論會上作首次公眾討論。三年後,NSU公司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展出了裝備汪克爾轉子發動機的新車型。1964年,NSU公司和雪鐵龍在日內瓦組建合資企業COMOBIL公司,首次把轉子發動機裝在轎車上成為正式產品。1967年,日本東洋工業公司也將轉子發動機裝在馬自達轎車上開始成批生產。當時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發動機的結構緊湊輕巧,運轉寧靜暢順,也許會取替傳統的活塞反復式發動機。
『捌』 轉子發動機是誰發明的
1600年前後
『玖』 山東一農民為發明「神器」,不惜欠債200萬,結果如何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一說起發明家,很多人都會想到愛迪生,而且也會豎起大拇指,僅僅靠他發明的電燈泡,就已經造福了很多人,畢竟一個東西,從無到有,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說那些發明家是時代的先驅,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很多發明者都很低調,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他們,要時刻銘記他們,畢竟沒有他們,或許就沒有我們如今這么豐富的生活,就比如說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絕對是一個先驅者,他為我國解決糧食問題和溫飽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足以被銘記。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
吳洪珠不僅在機械研究方面很有天賦,而且在管理上也自己獨到的方法,雖然他只是一個農民出身,但非常懂得管理和經營,他緊跟時代的發展,將互聯網和自己的機器僅僅聯合在一起,不僅加大了自己產品的知名度,還向全世界展示了,農民也可以活得不平凡,農民只要肯鑽研,也將會有精彩的人生。
結語
從吳洪珠的故事中我們還看出,一個人可以生的平凡,但不能活得平凡,別人做的事,要堅信自己也可以做成,而且在這件事上,一定要堅持下去,即使經歷各種挫折,也不要被打倒,因為你每站起來一次,自己都會更加強大,如果不站起來,自己也將永遠無法站起來,吳洪珠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精神,他才會實現超越,從一位普通農民變成一位先驅者,毫無疑問,吳洪珠已經走在了大多數人的前面了,對此大家如何看待,記得留言評論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拾』 轉子發動機是哪年發明的
轉子發動機又稱為米勒循環發動機,也有的稱之為汪克爾轉子發動機。它採用三角轉子旋轉運動來控制壓縮和排放,與傳統的活塞往復式發動機的直線運動迥然不同。這種發動機由德國人菲加士·汪克爾發明,在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解決了一些關鍵技術問題,研製成功第一台轉子發動機。
現代的轉子發動機由繭形殼體(一個三角形轉子被安置在其中)組成。缸體內部空間總是被分成三個工作室,轉子轉動這些工作室也在運動。依次在擺線型缸體內的不同位置完成進氣、壓縮、作功(燃燒)和排氣四個過程。
具體哪年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