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木雕是誰發明的哪個朝代開始用的``
中國木雕: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向當水平。
中國木雕的雕刻材料分類:
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戰國和漢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明清時代小型木雕擺件、建築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
中國木雕有分為很多流派,如:東陽木雕、廣東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白族木雕,徽州木雕,鶴慶木雕,雲南劍川木雕,等等。可以說流派繁多,爭奇斗艷,百花齊放;中國木雕已成為藝術殿堂的一朵奇葩。
非洲木雕:
非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繁榮的雕刻藝術之鄉。從東非到西非,最流行、最具特色的雕刻是木雕。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在製作、在展覽、在銷售。木雕被譽為非洲藝苑中最艷麗的一枝奇葩。
非洲木雕藝術歷史悠久,但時間究竟有多長,說法不一。西非的部族頭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口銜刻刀來到人世的」。意思是說,木雕藝術與人類同生並存。考古工作者發現,早在史前時期的非洲岩畫中,就有木雕存在的遺跡。據此判斷,木雕在非洲恐怕至少有五六千年的歷史。但一些學者認為,真正的木雕藝術始於利用鐵器「雕木為具」。這樣算起來,非洲木雕藝術的歷史大約也就兩千多年吧。非洲的木雕作品千姿百態,但大多具有共同的藝術特點。一是具有強烈的節奏和動感。二是誇張手法的廣泛運用。三是粗獷與細膩的巧妙結合。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贏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西歐、北美和日本已成為其熱銷市場。
⑵ 木簡是什麼朝代使用的
木簡顧名思義就是把字寫在狹長的木條上。出現於造紙術這項發明之前,而至今發現最早的紙張是西漢時期的,所以可以推斷出木簡是西漢之前的朝代使用的即夏商周秦這些朝代。
⑶ 蘇美爾人大約在什麼時間發明了最早的木車輪
蘇美爾人(也譯作蘇默),是歷史上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們所建立的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同時也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爾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蘇美爾人發明了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將圖形符號固定下來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刻寫在泥板上,為目前公認的最早的文字記錄,這類記錄在出版史學界也被稱為泥板書,可以被定期約為公元前36世紀。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復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古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⑷ 刻木作符是什麼朝代發明的
有史可記的為宋朝。
桃木辟邪其實有多種傳說,然而其中流傳比較廣的就是《山海經》中有記載,傳說是東海上有一座神山,而山上派神荼、郁壘二神守護,而山上有很多桃樹,桃枝很長蜿蜒而上延生出去數米,而枝丫正對著萬鬼出入的鬼門,而恰巧神荼、郁壘二神恰恰是捉鬼能手,見到鬼出來便摘桃枝鞭打它們,打死了便丟下山下餵食老虎。久而久之這用桃枝打鬼的辦法一傳十,十傳百,便人人知曉了。
到了後來這種方法在民間開始流傳開來,人們紛紛都依樣畫葫蘆,將桃木板放在門框上面,然後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壘以御凶鬼,或是把桃木製作成寶劍,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桃木劍掛於房中。用來趨吉避凶,祈求福報,保佑平安。所以桃木辟邪的傳說就一直流傳至今,並且還在被我們使用著。
辭源記載:古時刻桃木劍立於戶中以避邪。宋代記載:刻桃符於門中,以驅邪氣入室。明清兩朝,桃木劍驅病壓邪之說日盛。常雕成桃木劍,佩於身,仗劍執道行於江湖。
⑸ 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築發明是誰
魯班把。
⑹ 木活字那個朝代發明的
據《夢溪抄筆談》載,畢升曾試驗襲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後易膨漲變形,與粘葯固結後不易去下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公元1041~1048年,畢升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泥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發明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活字印刷術仍然沒有得到推廣。但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卻流傳下去了。
2011年,寧夏考古工作者從一座西夏古塔中發現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我國和世界印刷史的相關部分將因此而改寫。
11月6日,文化部科技司在北京組織了俞偉招、潘吉星、鄭如斯等15位著名專家學者,對此做出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肯定了牛達生的研究成果,認為這批西夏文經卷為西夏後期印本,有明顯的活字版印本特徵和木活字版印本特點,與泥活字版有明顯區別,可以認定為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實物。這些實物不僅提供了研究古代活字印刷技術的最新資料,而且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有力地捍衛了我國印刷術的發明。^
⑺ 探秘古代科技:戰國時期魯班發明的木鵲木人是真的嗎
首先,魯班被木匠行業尊為「祖師爺」,說明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墨子以一個旁觀回者的視角看到了木鵲飛答了三天落不下了這件事,說明這件事極有可能是真的,不然不會被記錄下來並一直流傳到現在。
其次,木製結構也是可能飛起來的,列如可能是某種仿生物的產物,利用某種我們不了解的原理來提供一定的力量,而且三日不落似乎有種永動機的感覺,雖然現在已經被能量守恆理論所打破。
⑻ 中國雕版印刷木發明是什麼時候
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刷
⑼ 鑽木取火是什麼時代發明的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的生活想像出來的。我國懂得「鑽木取火」是在遠古時代的山頂洞人。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音cháo,就是鳥窩)。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人工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了弓箭,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的飛鳥,水裡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看、養著,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或者叫「庖犧氏」(庖犧音pá 這種漁獵的時期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獲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說中把這些種莊稼的人說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葯材。據說,醫葯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非常令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