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與電影

發明與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15 11:54:20

⑴ 電影是誰發明

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

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1)發明與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參考資料:網路電影

⑵ 電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影是1872年發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

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2)發明與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了「囚車」的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

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在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⑶ 為什麼會發明電影

電影
電影的起源

1895 年盧米埃兄弟向大眾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眾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啟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電影究竟是誰發明的?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

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

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

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

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

根據記載:

在一八八八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

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

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

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

⑷ 電影發明於哪一年

世界最早的一部電影攝影機是由法國生理學家居勒.馬萊伊在1880年10月發明的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電影攝影機 1874年,法國的朱爾·讓桑發明了一種攝影機。他將感光膠片卷繞在帶齒的供片盤上,在一個鍾擺機構的控制下,供片盤在圓形供片盒內做間歇供片運動,同時鍾擺機構帶動快門旋轉,每當膠片停下時,快門開啟曝光。讓桑將這種相機與一架望遠鏡相接,能以每秒一張的速度拍下行星運動的一組照片。讓桑將其命名為攝影槍,這就是現代電影攝影機的始祖。 1882年,法國的朱爾·馬雷發明了一種攝影機,用它可以拍攝飛鳥的連貫動作,由此誕生了攝影技術。這種攝影裝置形狀像槍,在扳機處固定了一個像大彈倉一樣的圓盒,前面裝上口徑很大的槍管,圓盒內裝有表面塗有溴化銀乳劑的玻璃感光碟。拍攝時,感光碟作間歇圓周運動,遮光器與感光碟同軸,且不停地轉動,遮斷和透過鏡頭攝入光束。整個機器由一根發條驅動。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張的頻率攝影。馬雷於1888年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代替了固定感光碟,當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色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使其曝光。後來,馬雷又用感光膠片代替了感光紙帶。馬雷的攝影機不斷改進,最終可以在9厘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張的頻率拍攝。 188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攝影機。這種攝影機用一個尖形齒牙輪來帶動19毫米寬的未打孔膠帶,在棘輪的控制下,帶動膠帶間歇式移動,同時打孔。這種攝影機由電機驅動,遮光器軸與一台留聲機連動,攝影機運轉時留聲機便將聲音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活動攝影機。攝影機中有一個十字輪機構控制膠片做間歇運動,另有一個齒輪帶動膠片向前移動。攝影機使用帶片孔的35毫米膠片。1891年,愛迪生獲得了這種活動攝影機的專利。 馬雷製造的人類第一架電影攝影機 愛迪生的活動電影觀賞機,內部可裝16米長的膠片,每次供一人觀賞 1879年,麥布里奇設計出這種活動放映機,用它可以放映活動的畫面 愛迪生發明的第一台電影放影機,膠片卷在圓筒上,要從目鏡觀看

⑸ 電影是怎麼被發明的

早在19世紀初,人來們自就開始了對電影發明的探索與研究。1872年,英國攝影師邁布里奇發明了一種叫「動物實驗鏡」的放映機。這種放映機通過一塊旋轉的圓形玻璃將形象投射出去,這樣就使這些形象顯得像在自然運動。

錄有奔馬影像的照片帶使法國生物學家馬雷博士深受啟發。為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馬雷曾經設計過一種「攝影槍」,現在,他決定效仿邁布里奇,改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1888年,馬雷博士製造出「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他用繞在軸上的感光紙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時,兩個抓勾機構固定住感光紙帶而使其曝光。以軟片(感光紙帶)代替原來的感光碟,這是電影發展中關鍵的一步。

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1889年發明了放映機,這是一種展現活動物體照片的器具,它既無放映機也無銀幕,愛迪生做出的一項關鍵性改進是使用伊斯特曼發明的條幅式「膠卷」。他循其長度拍攝了一系列相片,然後使底片以仔細調整好的速度在閃光燈前面經過,相片就能連續快速地放映在銀幕上了。他的主要貢獻是「使電影走出了實驗室」。然而直到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將拍攝的膠片公開放映,電影才算是正式誕生。

⑹ 愛迪生發明的電影與盧埃爾發明的電影有什麼區別

正確名復稱是盧米埃爾兄弟。制愛迪生發明的電影與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區別為:觀影角度不同、作品的內容不同、設備不同。

一、觀影角度不同

1、愛迪生發明的電影:只能供一個人觀賞的「窺視鏡」角度,觀賞者的「窺視」不過是一次次地重復著攝影師的「窺視」。

2、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

二、作品的內容不同

1、愛迪生發明的電影: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2、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三、設備不同

1、愛迪生發明的電影: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放映機,是早期電影顯示設備。

2、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⑺ 愛迪生發明的電影與盧埃爾發明的電影的區別

嚴格意義上講,電影不是他們發明的。愛迪生只是發明了電影視鏡,愛迪生當時對他沒有信心,所以沒有繼續發展它,因為他害怕丟掉自己的搖錢樹。盧米埃爾,雖說算是和愛迪生同一時期在研究電影技術,但是,他們是在愛迪生等人發明的電影機器的基礎之上研究的;而且世界公認的電影誕生日是1895年12月28日,即魯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及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開始做第一次的公開售票供公映。

⑻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們的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

盧米埃爾兄弟採取的是更為現實主義的態度。他們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地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劃船出海的漁民、登岸的攝影師和街頭行進中的警察等等。

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一種重現生活的機器」,而不是像愛迪生的「電影視鏡」那樣,僅僅是一種製造動作的機器」。

(8)發明與電影擴展閱讀

在電影萌芽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攝影傾向:一種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一種以梅里埃為代表,主要記載舞台上已經加工的虛構的生活圖畫。沿著這兩種創作方式,發展成後來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片種。這兩種傾向反映到故事片攝影中來,又逐步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繪畫派和紀實派。

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

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正是在這「活動電影機」的呼呼轉動中,盧米埃爾兄弟和他們的攝影師們攝制了以《火車進站》、《工廠的大門》等為代表的最初一批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開山鼻祖。

⑼ 電影是如何發明的

1895年3月22日,在巴黎「本國工業提倡會」上,公開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工人放工回去》(又譯《盧米埃工廠下班時》),它是由法國發明家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都·盧米埃兄弟拍攝的。同年12月28日,他們還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號租了一間地下室,擺上100把椅子,使用由他們自己設計、別人為他製造的「活動電影機」公映這部電影和《嬰兒喝湯》、《火車進站》等簡短影片。這些影片採用了人們最熟悉的鏡頭:城市街道、海濱浴場、行進中的士兵、火車站、公園、工廠等。

《工人放工回去》片長70米,放映時間僅約1分鍾,內容是工人們離開工廠大門時的種種情景。盧米埃洗印這部影片用的設備也很簡單:用家裡一個普通水桶自己沖洗,其他幾部影片的情形也大致一樣。

然而,這些時間短、內容簡單的電影,卻像磁石般的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在觀看時也洋相百出,令人捧腹。例如一個女觀眾看到銀幕上一輛馬車被馬拉著迎面跑來時,她害怕被軋著,便急忙突然離開座位躲避,直到「馬車」消失,她才坐回原位。一列火車駛來時,觀眾不由自主地驚惶失措,趕緊逃之夭夭。有的觀眾看到銀幕上下起瓢潑大雨,就趕緊撐起雨傘來,以免被「雨」淋壞。

今天看來,這些情景似乎太荒唐可笑了,因為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這情景很容易被理解:人本能地保護自己,已來不及去思考「真假」的問題。不過,這種情景並非絕無僅有,戲劇動人之處,我們也曾為之下淚:中國解放初期演黃世仁欺壓楊白勞的劇時,一位解放軍戰士還拔槍怒向「黃世仁」呢!

最早的電影是無聲的,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偉大的啞巴」,這一稱號反映出人們對電影發明的贊許。最早的電影也是黑白的,因此人們將它戲稱為「黑白世界」。

盧米埃兄弟「首創」用「活動放映機」放映電影,所以世界電影界都把1895年12月28日這一天,作為「電影時代」開始的日子。第一次放《工人回家去》的1895年3月22日,也被作為電影誕生之日。

盧米埃兄弟的前述幾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之後的短短兩年中,觀念已遍及五大洲,轟動了全世界。

不過,上述「第一」、「首創」的說法,在20世紀下半葉,經過美國和德國一些專家長期研究後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電影誕生應推前至1890年,首創者不是盧米埃兄弟,而是一個被遺忘的天才——路易·艾梅·奧古斯坦·勒潘斯(1842~1890)。

他們的研究表明,出生在法國的勒潘斯,畢生大部分時間在美、英工作和生活。他44歲那年即1886年,就在美國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他研製的16鏡立體攝、放電影機。1890年,他又對改進後的這項發明再次申請了美國專利,指定他的攝影機只可以有一個鏡頭。同年10月,他用這種單鏡頭攝影機拍成3部電影史上已知最早的影片——《阿道夫拉手風琴,惠特萊一家在奧特伍德庄園跳圓舞曲》、《約克郡》和《北利茲》;不久後又拍了著名的《穿越利茲橋的車輛》(片斷)。1890年他曾多次公開放映過這個片斷,效果不俗。

1890年9月16日,勒潘斯從第戎登上火車前往巴黎,准備遠赴紐約展示他的發明成果。但是,他在火車上卻神秘地失蹤了:巴黎的朋友沒有接到他,其他人多方尋找也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甚至連他帶上火車的包括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等行李也不見蹤影。後來人們推測,一代天才勒潘斯死於謀殺!謀殺動機極有可能是奪取他的電影發明專利。

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夫·羅倫斯根據以上材料,寫成了《鮮為人知的故事——失蹤的電影發明家》。其後約1990年,他又主持拍攝了名為《勒潘斯之謎——電影史短缺的篇章》的影片。顯然,他的書和電影都是企圖力證勒潘斯才是真正的電影發明人。

其實,電影和其他許多發明一樣,也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也是時代的產物。

18世紀末,人們已經知道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利用這一現象,發明家們製成了「驚盤」——用兩個相同的黑色圓盤,一個畫出人物的分解動作,另一個挖出對應的條形孔,然後把它們裝在同一根軸上,當有畫的盤轉動時,從不動盤的條形孔中就可看到活動的人影了。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普拉圖(1801—1883),利用與「驚盤」類似的原理,搞出了一台「活動畫筒」。1830年,美國霍納則把「驚盤」裝進原來的幻燈機,從而製成了「活動幻燈機」。1845年,F.V.烏恰蒂也把「活動畫筒」和幻燈機搭配在一起,獲得了可放映的活動圖像。1860年,美國費城的工程師塞勒把攝影術用到「驚盤」上,讓貼有6幅聯結照片的小風車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人物。1872年,美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為了解決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和科恩關於馬奔跑時「四蹄騰空」還是「始終有一蹄著地」的爭論,讓馬奔跑時絆斷24根細線,從而控制24架照相機的快門,這給電影機的發明者以新的啟示。

當然真正的電影只能出現在快速攝影、實用膠卷、電影攝影機、放映機誕生之後。

1889年美國喬治·伊斯曼對35毫米賽璐珞膠卷的發明,1887年~1891年德國攝影師安許茨(1846~1907)對運動物體可連續、快速拍攝的「電動速視儀」的發明,1889年~1891年愛迪生和助手狄克遜對電影攝、放機的研製和對膠卷打孔後用齒輪牽引的發明,1895年德國斯克拉達諾夫斯基(1863~1939)和兄弟埃米爾對電影放映機的改進,以及前述盧米埃兄弟的試驗,都為電影的正式誕生鋪了路。

由上可以看出,無聲電影誕生在19世紀末。

「偉大的啞巴」直到1913年元月才開始「說話」:愛迪生在紐約一家大劇院用他的留聲機為畫面配音,但電影中羅馬時期的英雄勃羅第斯和愷撒皇帝的口形常和聲音不同步,曾使人捧腹大笑。真正有聲的電影誕生於1927年:華納兄弟製片公司推出了《爵士歌王》的有聲故事片。從此,電影便成為一種完整的視聽藝術進入大眾的文化生活之中。

高質量的彩色影片在20世紀40年代由利奧浦德·高得斯基和利奧浦德·馬尼斯作出後,才得以推廣和應用。

立體電影在1935年已放映,但觀眾要戴特製眼鏡,所以當時意義不大;直到1955年以後,偽立體攝影術才得以問世。現代電影將要告別膠卷和片盤而走向數字化。領導這一革命的是美國喬治·盧卡斯。他導演的《星球大戰》第一集《幽靈的威脅》已於1999年5月開始在美國4家數字電影院上演。

閱讀全文

與發明與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