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彝族創造的長詩歌

彝族創造的長詩歌

發布時間:2021-08-15 10:48:34

1. 彝族熱情好客的古詩詞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很好啊,很貼切

2. [轉載]詩歌是什麼,請傾聽來自彝人世界的聲音求解

中國最著名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現居青海省西寧市): 詩人是人類的良心;詩人要真正站在人類的精神高地上,關注人間疾苦、人民福祉、人類命運。詩歌需要更加關注現實,關注人類,幫助人類走出困境,這是一種責任。詩是通向世界、同向自由的門扉;在不同文化中尋覓「使人們更加親近」的因素和內涵。中國彝族著名詩人、中國後朦朧詩傑出代表詩人、中國「非非」詩派重量級詩人之一吉木狼格(現居四川成都市): 詩歌在思想之前,在知識之前,在所有已知的人類文化之前,或者在人類文化的最前端。詩歌為自己負責。詩人他們只代表自己,回到個人、回到生活本身,他們寫自己想寫的詩,說自己想說的話。一個自覺的詩人,他就是為詩歌這個形式而寫。面對文化,詩歌具有超前性,至少靠前性,它永遠在前方,在我們下筆之前誰也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這正是詩歌的魅力所在。我說過願意用一生去靠近它,但是離它越近,越得不到它。對於詩,我要說的是:同意所有關於詩歌的言說,同時對所有關於詩歌的言說表示懷疑。 中國彝族著名散文詩作家 、青年文學評論家海訊(現居四川省西昌市): 文學拯救自己的靈魂。文學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是一種能力、道德和責任的尺度,更是一種拯救。 每個人的一生劃過時光的長空都不過是一瞬。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含著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我自幼就對靈魂生活情有獨鍾,我愛思想和大自然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與誘人的名利都高貴。 在歷史上,每當世風腐敗之時,人們就會盼望救世主的出現。其時,救世主從來都一直就在我們心中。因此,於我看來,與其說自己喜歡文學,不如說自己一直都在拯救,拯救自己的靈魂於水深火熱之中。作文其實就是做人。要是非得說點我的文學觀,我倒以為:每個人不管做什麼,只要自始至終做一個心裡有天有地的人,此生便了無遺憾!中國彝族著名雙語詩人阿庫烏霧(羅慶春)(現居四川成都市): 關注母語!關注詩歌!關注世界!母語,族群尊嚴與個人使命。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先天地擁有多元共生、互補互融的文化傳統。所以,不論是否受創造主體個人文化視野、思想觀念、感情傾向的制約和限制,不論對本民族文化的總體發展趨勢有無正確的把握,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都必須和只能走向「文化混血之途」。 人的生命的真正的快樂,首先是從承擔開始的。自從我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使命、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天資、自己的機緣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以來,我就能夠很平靜地思考、寫作。至少能夠寬容地、平靜地感受生命的潮汐,承擔生命負荷時力求做到舉重若輕。用我至今還十分健全的生命肌體和旺盛的思維活力來完成對我與生俱來的母語文化生命力的承載與接續,用我一生的文化行為、精神舉措及生命內涵去破譯並保護我的母語文化。中國彝族著名詩人霽虹(現居四川省會理縣): 其實,詩歌是一條自我們的靈魂里流出來的河流,流動著我們民族的記憶,只有融入人類真、善、美和大愛之心,這條河流才會永遠清澈而不會斷流。 詩歌不要華麗的語言,我喜歡平淡中見神奇;用自然而又質朴的語言,表現出我們人類豐富深刻的情感,這才是大作品。中國彝族著名散文作家諾爾烏薩(現居四川省西昌市): 文學,歷來是通過以語言文字構成的各類文學門類來反映客觀現實,表達人們內心情感世界,反映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里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 雖然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裡,但我們每個人所面對的特定環境又不盡相同。作為一個彝人,一方面我們不遺餘力地守望腳下這片與生俱來的神奇土地,守望這片別具特色的現實土壤,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去面對和適應經濟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語境下的大背景。 我們生存於這樣一種歷史與現實,山裡與山外交替交融的雙重生活境況之中,那麼我個人認為該是由彝族文學率先來反應和表達這樣一種民族思維和觀念正在發生裂變的時代,這也屬於它的責任和使命。 就我的散文,我始終不渝和努力去貼近我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以簡潔、朴實、生動和流暢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在這個時代的感受,表達我們共同所關注的那些畫面和情節,避免晦澀與故作深奧。這就是我永遠的追求。世界著名彝族女探險家、女作家吉胡·阿莎(英美藉彝人、現居英國、中國西昌市): 詩歌是心靈的故事,是心靈的酸甜苦辣咸。只有當心靈被一把尖刀插在裡面時,詩歌就流出來了,就像鮮血一樣。真正的詩人是沒有名子的,真正的詩人在民間。那些無病呻吟的詩歌是因為不痛不癢的緣故。中國彝族知名作家、彝族青年詩人趙振王(現居雲南省昆明市): 為彝山抒寫;為愛情抒寫;為步履抒寫。寫詩的人生,是自由的;有詩的人生,是幸福的。在文學的沃土裡,點點滴滴栽種,顆顆粒粒回收。將軍旅詩和愛情詩,進行到底!中國彝族著名青年詩人普馳達嶺(現居北京市): 漂泊與鷹對視,用一生的虔誠,合掌走入文學的隧道。守候的日子,亮一亮生命中缺失的暢然。固守低於生命高於群山的詩歌山脈,是我一生牧放的不死的箴言與信仰。我的言語生長在表象之內,所謂的思想與靈感不是在背負著文字前進,而是在文字的翅膀上用靈魂掌舵著飛翔。站在岸上,我們看到的是水中飛翔的風景,有些事物與岸無關。潛入水中,我們感知的是岸上馳騁的世界,有些事物與水無關。有一種仰望比泉水的叮咚高過八度。有一種回漩比漣漪更加神奇壯美。 與風一起奔跑,我們感悟的是無風的世界;與火一起跳動,我們預知的是無極的寒冷。最高的音階不一定是音符,可能是火苗。最痛的愛不一定給心臟,可能給了故鄉。我是我的敵人,痛苦在酒杯里;我是我的詩歌,燃燒在骨頭中。詩歌最重要的品質是有靈魂的根骨;詩意最重要的強度是有生命的體驗。靈魂的冒險與遠游,確立了人的個性。生命的體驗與感悟不棄詩意的生活。人類居住在年齡的內部,我們卻從未發現過年齡一次。麥子就生長在麥子生長的地方,我們卻忽略了麥田。從文字中站立起來的語言就是詩。如果可以打開真理的眼睛,人類可以不直視真理。中國彝族青年詩人付榮元(白雲、吉狄吉萬)(現居四川省會理縣):詩歌是為了自己的心靈與靈魂有一束亮光,寫詩的目的是「清洗自己靈魂的房間」。中國彝族青年詩人沙輝(現居四川省鹽源縣): 詩歌創作是向自己和讀者打開自我並傳達生命體驗。詩歌是「神靈」關注現實的另一隻眼、人文精神的藝術化「現身」,它引領人類走向審美藝術高地。 在當下,它應該成為現代社會打破一切又重構重組之際人類尋求建立心靈美學的「共同心聲」;成為人類真善美的引領者、人文關懷的昭示陣地;成為「精神生存」的標榜和構建力量。 作為一個忠貞於自我心靈虔誠於自我生命的人,始終秉持白居易式質朴文風以讓作品回歸一種醇正與厚實,追求「直擊現實而詩意盎然」、以藝術化形式無限「遠離」卻又無限逼近生活和情感的真實。對自欺欺人和因故弄玄虛而背離生活的詩歌寫作保持應有的警惕,拒絕濫情性的詩寫行為,推崇生命感動中自然生成的現實意義寫作。中國彝族青年詩人王國清(曲木伍合)(現居四川省喜德縣): 詩,是對生的呼喊,對靈的救贖及洗禮,給自己給讀者都要留有想像與回味的空間。以詩的名義出發,吸一口純朴的民風,聆聽呼吸的聲音。詩歌,不應為神秘而神秘,不應為易懂而易懂。用最簡潔的語言,呈現最豐富的思想;用文字觸摸內心,直達生命的本真。作為一名文學作者,我自然認為,應該簡單地做人,平淡地生活,自然地寫詩!這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彝族青年詩人、作家阿克鳩射(現居四川省昭覺縣): 詩歌沒有永恆的承諾,只有永恆的光芒。我與詩歌有時只是陌路的相逢,但總有一刻,可以挨得很近,可以互相坦誠,猶如憂傷時的一支歌,孤獨時的一杯酒,冬夜裡的一把火。 (待續)

3. 關於彝族的詩詞

描寫彝族的詩句

(一)
我家住在,
彝族山寨,
那是生我養我的,
美麗的故鄉
那裡山山相連,
那裡莽莽蒼蒼。
我的故鄉還不富裕,
山上只生長,
蕎麥和洋芋。
一年四季有風,
從坡腳滑過,
山風寂寞蒼涼。
連名字都有,
彝族血統,
叫「阿里的」。
「阿里的」是,
當地彝族語言,
意為美麗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輩為何,
給故鄉起了這樣一個,
直觀上實在是,
名不符實的名字,
這或許是祖輩對故鄉,
一種情感的,
寄託和祝福吧。
山寨緊挨山腳,
走出一鍋煙距離,
回頭一望,
山寨被樹群,
遮隱了身影,
鳥在其間飛來飛去。
房前屋後塊塊野石,
凸凹突起,
當仁不讓的神態,
但已被寨人閑坐,
而磨去了稜角,
乖巧地做了,
寨人們吸煙鍋、
聊閑天的石凳。
秋季的清晨,
常常有霧,
讓外來者驚喜不已,
隨便往裡一躥,
隱沒了人跡。
人在屋中,
任你關緊木門,
霧總會從各種,
有機可乘的縫隙處,
一股股扭曲著,
身子擠進來,
飄滿一屋。
人在霧里,
隱隱約約走動,
常踩著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兩聲,
爬起來張嘴打著哈欠,
後腿扯直伸個懶腰,
屁顛屁顛跑著,
滿寨子溜達去了。
人隨後也出了家門,
兩眼裝滿了山。

(二)
黃土地上的春種秋收,
裊裊飄落的炊煙,
夕陽暮歸的牧歌,
那塊生長過我,
希望和幻想的地方,
那塊孕育過我,
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
總在我心中有著,
不可釋然的情懷。
寨人耕種的地里,
野石立在其中,
無數棵包穀從小到大,
長於塊塊凹石里,
靠薄薄的土,
和雨水生長。
若老天連綿不斷地下雨,
往往把山坡上的,
包穀沖倒,
裸露根腳,
生命難保;
凹處的又蓄水爛根,
奄奄一息。
寨人吸足了煙鍋,
不服氣的站起來,
將一棵棵被雨水,
襲擊的包穀扶正加土,
以保證秋天的收獲。
白天,寨里,
聲響稀少,
人影單調,
豬們不約而同,
躺倒在屋檐下養膘,
為主人過年,
作好犧牲准備。
地里勞作的男人們,
脫光衣褲,
只穿一條,
肥大的褲衩,
亮出一身,
如醬油浸泡過的肌肉,
爬山似的彎腰,
整治山地。
干到太陽落山,
才牛前人後悠閑回家。
小寨處在,
山與山的夾縫間。
這種地方雖然,
十分貧困,
卻容易生長,
幻想和童話。
家門前有溝,
常年不斷的溪水,
終日里倒映著,
狹窄的藍天、
繚繞的白雲、
蒼翠的綠樹……
溪水清悠悠、
綠絲絲的,
看得清藍天、白雲、
綠樹間悠悠遊動著的,
小魚魚亮晶晶的小眼睛。
溝兩旁,
齊嶄嶄鋪地長著,
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一年四季輪番開著,
高高矮矮,
各色各樣的野花。
竹是寨里房前屋後,
田邊地角四季常青的,
高大植物,
一篷又一篷,
刮風時竹枝扭動,
老竹葉紛紛飄落,
鮮竹葉更顯強勁。
竹子多,用竹,
做成的用具也多,
簸箕、篩子、
糞箕、背籃、
背簍,還有一些,
盛物的各種玩藝兒。
寨子很小,
一塊平緩的地坡上,
南邊依地勢從低到高,
房子一排一排的,
排與排之間,
有一兩家人連接,
北邊的緊緊,
擠在一起。
寨子中間有塊地勢,
更矮的低窪坡地,
以前種稻子,
現在一年四季,
菜青花黃,不
時有哪位嬸嬸娘娘,
躬腰勞作其間,
細細的擺弄著,
從一邊看去,
讓人想到恬然,
恬淡的田園風光。
山寨中最親切的聲音,
是那永遠,
飄不走的嗩吶調,
最憂傷的也是那些,
山裡漢子鼓起兩腮,
吹著嗩吶把山妮兒,
送到山那邊,
而山那邊除了山,
還是山那種使人,
笑著流淚的嗩吶調。
這種聲音,
既能讓人熱血沸騰,
力量倍增,
勇往直前,
也會讓人變得,
走投無路,
萬念俱灰……
多年來故鄉的,
風風雨雨澆鑄了我,
從小營養不良的,
瘦弱身軀;
故鄉人苦蕎粑粑一樣,
質朴純善的情懷,
養育了我鵝卵石一樣,
厚實而普通的靈魂。

4. 關於彝族的詩詞有哪些

1、《日史博克》——吉克布

2、《獵狗的故鄉》——加潘布哈

3、《靈魂之門》——魯子元布

4、《我們無恥地活著》——阿索拉毅

5、《大渡河,我的母親河》——貝史根爾

6、《大悲咒》——比曲積布

7、《落日像一匹棗紅馬》——吉克伍來

8、《大涼山組歌》——普馳達嶺

9、《雪》(組詩)——阿赫長江

10、《情寄壩美》(節選)——王娟

11、《四月的太陽》——馬海阿晶嫫

12、《是誰打動了我,我又打動著誰》——吉布日洛

13、《期待雨》(外二首)——阿洛秀英

14、《在昭覺的山頂放牧》——(外一首)蘇鈺璇

15、《等待》——俄木妮空

5. 關於彝族的古詩

我家住在,
彝族山寨,
那是生我養我的,
美麗的故鄉
那裡山山相連,
那裡莽莽蒼蒼。
我的故鄉還不富裕,
山上只生長,
蕎麥和洋芋。
一年四季有風,
從坡腳滑過,
山風寂寞蒼涼。
連名字都有,
彝族血統,
叫「阿里的」。
「阿里的」是,
當地彝族語言,
意為美麗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輩為何,
給故鄉起了這樣一個,
直觀上實在是,
名不符實的名字,
這或許是祖輩對故鄉,
一種情感的,
寄託和祝福吧。
山寨緊挨山腳,
走出一鍋煙距離,
回頭一望,
山寨被樹群,
遮隱了身影,
鳥在其間飛來飛去

6. 什麼是什麼人民創作的長詩,已被拍成什麼。

阿詩瑪是彝族人民創作的長詩,已被拍成電影。
【阿詩瑪 (彝族撒尼人的經典傳說)簡介】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敘事長詩。它使用口傳詩體語言,講述或演唱阿詩瑪的故事。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006年,阿詩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阿詩瑪》的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是撒尼人民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撒尼人聚居區,分為南北兩個大同小異的流派。《阿詩瑪》以五言句傳唱,其中使用了伏筆、誇張、諷刺等手法和諧音、頂針、拈連、比喻等技巧,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其作為敘事詩可講述也可傳唱,唱調有「喜調」、「老人調」、「悲調」、「哭調」、「罵調」等,傳唱沒有固定的場合,可在婚嫁、祭祀、葬儀、勞動、生活等多種不同場合中傳唱、講述。
《阿詩瑪》自20世紀50年代初在有關刊物上發表漢文整理本以來,被翻譯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韓等多種語言在海外流傳,在日本還被改編成廣播劇、歌舞劇、兒童劇等藝術形式。在國內,《阿詩瑪》被改編成電影及京劇、滇劇、歌劇、舞劇、撒尼劇等在各地上演。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
隨著生活方式、教育體制以及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的社會空間的改變,《阿詩瑪》的傳承正面臨著危機。

7. 彝族的民歌有那些出名的

1、《西鄉壩子一窩雀》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雷佳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中華五十六民族之歌》中,由新禧未來/天浩盛世公司發行於2008-07-28,該張專輯包含了56首歌曲。

2、《星星和燈光 (雲南彝族民歌)》是一首由黃田譜曲,木水填詞,小蓓蕾組合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兒童民歌集錦》中,由中凱吉韻公司發行於2017-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25首歌曲。

3、《不要怕 (彝族語)》是一首由佚名譜曲,樊韻兒填詞,樊韻兒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聽見涼山 電視劇原聲帶》中,由中央電視台發行於2013-07-26,該張專輯包含了16首歌曲。

4、《石林彝族傳統民歌-阿詩瑪》是一首由蠻虎樂隊譜曲,蠻虎樂隊編曲,蠻虎樂隊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VOICES OF SANI》中,2018-03-16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9首歌曲。

5、《在一起》是一首由佚名譜曲,佚名填詞,夢之旅演唱的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流淌的歌聲特輯(3)》中,由磁力國際公司發行於2002-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12首歌曲。

8. 少數民族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創造了許多聞名世界的作品,如彝族敘事詩:

阿詩瑪

9. 贊美彝族的句子

1、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雲貴高原和康藏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的高山河谷間生產勞作,繁衍生息。

2、彝族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雲貴高原和金沙江、瀾滄江一代。


3、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我國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大西南雲貴高原西部及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大涼山、烏蒙山、哀牢山等山脈一帶和金沙江、元江、南盤江、雅礱江等江河沿岸。

4、勤勞朴實、善良堅強的彝族人民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發明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語言文字,譜寫了族群記憶的輝煌篇章。

5、以阿黑、阿詩瑪兄妹反抗封建貴族勢力的不合理婚姻為主線,歌頌了彝族勞動人民不畏強權、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斗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6、詩歌是彝族人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和表現方式,在彝族文學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與彝族民間詩歌高度發達密切相關。

7、彝族現代詩歌的繁榮昌盛是彝族文學發展的縮影,也是我國多民族文學共同發展的例證。彝族現代詩打破了傳統的藝術形式,產生了不同風格的詩歌文本。

8、彝族的文獻典籍浩如煙海,內容涉及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諸多方面。其中《西南彝志》是記述彝族歷史、風俗的彝文書籍,被譽為彝族的網路全書。

9、彝州楚雄,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彩,文化底蘊深厚、歷史綿亘悠久。文化賦予古鎮以靈魂,旅遊賦予古鎮以持久的活力與生命力,彝人古鎮形成了一道雲南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風景線。

10、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彝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濃郁醇厚的民族風情。彝族人民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富於特色的各式民居。

11、看彝家的《雲衣霓裳》堪比天邊五光十色的雲彩,炫亮了彝家人的眼。人間四月,花柳生長,彝家妹子穿上節日的盛裝,這人面花面相映紅,人比花美,花襯人靚,花與人交相輝映,姑娘的臉上心裡樂開了花。聽曲比阿烏放聲高歌,彝家調子情心合一,演繹著彝家姑娘的美麗心曲。

12、更加賞心悅目的是彝族青瓦房的彩繪裝飾,從屋檐到門窗,從橫梁到牆板,都繪滿了艷麗繽紛的裝飾花紋和造型拙樸的圖畫,將彝人村落特有的土掌房、垛木房、茅草房、閃片房裝扮得古樸美麗。

13、穿梭在古鎮的大道小巷,鼻息里浸染著古典民居的氣韻,在各個景觀和園林中,走過的遊人均在演繹中國彝族及各民族的千年文化、萬種風情。

14、彝族崇拜火,是火的民族,不僅僅是他們的日常起居,離不開火,更因為他們的性格如火,耿直,豪爽,做事風風火火,待人熱情如火。

15、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與白族村相對,村內的三虎浮雕牆,展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弦」、「女子龍燈舞」熱情奔放,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閱讀全文

與彝族創造的長詩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