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毛肚怎樣發
調制生鹼水
發制毛肚分為傳統與新式兩種,一種為鹼水發,也稱水發;另一種為生物酶發製法。因前者比後者成本低許多,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前一種方法採用較多。
用鹼水發毛肚,實際上就是將干毛肚加入鹼水浸泡之後,使其脹大。發制發肚時間的長短以及質量的好壞,與鹼水的濃度有直接關系,因此我們首先應調制好鹼水。
鹼水分為生鹼水和熱鹼水兩種,生鹼水浸泡過的材料較為滑膩,辨別浸泡毛肚的鹼水濃度大小時,正是以其鹼水的滑膩程度來確定,因此發制毛肚時宜使用生鹼水,將鹼面與水按2:1的比例和勻即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鹼面的比例過小,發制毛肚時需要大量鹼水,很費力;但如果添加比例過大,則容易在水分揮發之後,鹼面凝固成一團,無法使用。
處理毛肚
應選擇比較乾燥且少鹽的干水牛毛肚進行發制。毛肚的背面有一層油筋,會影響食客的口感,所以在發制前應將這層油筋撕掉。撕掉整張毛肚的油筋有一定難度,可以把毛肚從中間橫切成兩半,從切口處著手撕油筋比較容易。
由於毛肚內部水分較少,如果直接放入鹼水進行發制,容易造成表皮發稀、脫落,而內層卻未充分發脹透,所以在加鹼水前應將毛肚用沸水煮脹。具體方法是:按1公斤毛肚與1公斤水的比例,水燒開後,將撕掉油筋的毛肚投入沸水中,用器具將毛肚翻勻,當水再次沸騰後,毛肚摸起來比入鍋前稍硬而且稍呈燈盞窩狀時,便可將毛肚撈出盛於膠桶中,用冷水沖涼之後,再用冷水淹沒毛肚即可(以剛好淹沒為度)。
添加鹼水
毛肚發制的成功與否與鹼水的數量有直接關系。當把鹼水倒入透涼並加入清水的毛肚後,應馬上用棍子攪拌均勻,這時可用手摸毛肚滑膩程度的方式來鑒定所泡之鹼水濃度的高低。摸起來越滑,濃度就越高,反之則低。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急著使用毛肚,採取少鹼慢發的方法發制的毛肚效果甚佳,吃起來不澀口,形態完整,入口化渣,看上去美觀。其具體方法為:把鹼水倒進煮脹並摻冷水的毛肚,用木棍攪拌均勻,用手摸上去毛肚稍微有點滑膩,證明鹼水的濃度已達到標准。一般情況下,每個可以裝滿25公斤水的膠桶,如果投入毛肚並加滿清水後,應加入2個半炒勺的鹼水即可,但具體情況應用手摸毛肚來鑒定。
這期間,應密切關注毛肚的發制過程。可以用兩只手指掐毛肚,如果輕輕一下就能掐穿,證明發肚發制時間已到,應立即將毛肚透盡鹼水,用清水浸泡,直至毛肚內部鹼水全部泡出,摸上去毛肚兩側有輕微掛手的感覺;而毛肚看上去形態飽滿,水分充足,浮於水面,有一種水靈靈的感覺,並且毛肚兩側的針狀物也比較直挺,這證明毛肚的發制很成功。一般情況下,採取少鹼慢發的方式在10小時左右即可完成毛肚的發制。
如果時間更加充足的話,可在毛肚將要但未完全發脹時,換掉毛肚的鹼水,摻入清水,用微鹼泡至其完全發脹,這樣毛肚吃起來更脆爽。
但如果時間比較緊,急需使用毛肚時,就只有快速發制,但質量較次。其發制方法與少鹼慢發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快速發製法所用的鹼水濃度較高,毛肚摸上去非常滑膩。應該注意的是,快速發制的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以上,否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並且會對毛肚造成腐蝕。因快速發制的毛肚是現發現用,所以將毛肚發制好後,應將其放到水籠頭下逐片用自來水沖盡鹼液,再用膠桶將其裝好,放到水籠頭下沖泡20餘分鍾,直到毛肚聞起來無鹼味才行,否則難以入口。
妥善保管
發制好的毛肚,如果不妥善處理,就會變質、變味、變爛,以致於前功盡棄。所以當毛肚發制好並去掉鹼分後,應用清水淹住毛肚,冬天每天換水一次,夏天每天換水兩次,而且每次換水之後應放入微鹼進行保養(夏天鹼分的揮發比冬天快,所以夏天應多放一點鹼水),這樣才能保證毛肚不變質,看上去新鮮,吃起來脆爽。
『貳』 毛肚是什麼做出來的
毛肚是牛胃的瘤胃部分。
瘤胃的胃壁由內至外是粘膜層粘膜下組織層、肌膜層和漿膜專層,其中肌膜層最為屬發達,由內環行肌和外縱行肌兩層平滑肌組成,該層是毛肚的主要食用部分。瓣胃其實就是百葉,由於瓣胃裡面的一層呈葉片狀,所以被人們稱為百葉或千層肚。我國有些地方也把百葉叫毛肚。
(2)毛肚的發明擴展閱讀:
質量鑒別
特別白的毛肚是用雙氧水、甲醛泡製三四天才變成白色的。有些不法商販在製作水發產品時,先用工業燒鹼浸泡,以增加體積和重量,然後按比例加入甲醛、雙氧水,穩固體積與重量,並使其保持表面新鮮和色澤。
用工業燒鹼泡製的毛肚個體飽滿,非常水靈,使用甲醛可使毛肚吃起來更脆,口感好。
如果毛肚非常白,超過其應有的白色,而且體積肥大,應避免購買。用甲醛泡發的毛肚,會失去原有的特徵,手一捏毛肚很容易碎,加熱後迅速萎縮,應避免食用。
『叄』 市場上的毛肚是怎麼做出來的
南方各地火鍋名目繁多,諸如菊花火鍋、什錦火鍋、魚生鍋等等,皆堪 稱冬令佳餚。唯四川的「毛肚火鍋」與眾不同,四季皆宜,冬夏不衰。毛肚火鍋,據說早在清末民初就有。最初都在食攤上經營,攤主用大的銅鍋放在 攤於上,裡面煮滿腸肚,邊煮、邊售、邊吃,深受大眾歡迎。因為它是以牛 肚(俗稱毛肚)為主料,所以調味考究,有麻辣鮮香的鹵汁,食物多樣而嫩 脆,可煮可燙,冬天邊煮邊吃滿頭大汗,津津有味,三伏天汗流泱背也舒服, 較之其他火鍋,確實另有一番風味。所以「毛肚火鍋」遠近馳名,四方受用。
[編輯本段]菜系
川菜,四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
[編輯本段]風格
毛肚火鍋,有成都、重慶兩種風格。成都的毛肚火鍋如上所述,是泥爐小銅鍋,互不相識的人不共食;重慶的毛肚火鍋,爐子在桌子下,桌子中間有個大洞,上面安個大鍋,裡面分成若干格子,一人一格,素不相識的食者可共鍋共食。除冬季上市供應外,春秋,特別是盛夏也應市。食者汗流脊背,別有一番趣情和風味。
用料:牛毛肚250克、牛肝、牛脊髓、牛腰各100克,黃牛背柳肉150克,味精1.5克,蔥25克,青蒜苗250克,鮮菜(芹菜、捲心菜均可)1000克,麻油250克,辣椒粉40克,紹酒15克,薑末50克,花椒5克,精鹽10克,豆豉40克,醪糟汁100克,郫縣豆瓣醬125克,牛肉湯1250克,熟牛油200克。
做法:
1、將毛肚上的雜物抖盡,攤在案板上,把肚葉層層理伸,再用清水反復清洗至無黑膜和草味,切去肚門的邊沿,撕去底部無肚葉一面的油皮,以一張大葉和一張小葉為一聯,順紋路切斷,再將每聯葉子理順攤平,切成約1.5厘米寬的片,用涼水漂起。肝、腰、肉均分別片成又薄又大的片。蔥和蒜苗均切成7厘米長的段。鮮菜清水洗凈,撕成長片。
2、炒鍋上火,下牛油50克燒至六成熱,放入豆瓣醬炒酥,加入姜未、辣椒粉、花椒炒香,加入部分牛肉湯燒沸,盛入火鍋內,放旺火上,加精鹽、紹酒、豆豉、醪糟汁,燒沸出味,撇去浮沫。
3、食用時,先將牛脊髓放入火鍋內,燒沸湯汁,上桌。將其它葷素生菜片分別盛入盤內,與精鹽、牛油150克、麻油和味精同時上桌,隨吃隨燙,可隨時加湯加調味。 特點: 原料多樣,味鮮麻辣,湯汁濃醇,食者可自燙自食,別有風味。關鍵: 牛肚牛腰等內臟必須反復洗凈,否則熟後會有異味。調味料要配齊,湯汁要濃鮮。
『肆』 毛肚是什麼
毛肚,是指牛的瘤胃。
瘤胃的表面有許多肉刺,整個表面就像一塊毛巾,所以被人們稱為毛肚。瘤胃內壁的肉柱俗稱「肚領、肚梁、肚仁」,賁門擴約肌肉厚而韌俗稱「肚尖」或「肚頭」(用鹼水浸泡使之脆嫩,可單獨成菜)。
事實上,百葉和毛肚並沒有特別的定義,我國有許多地方把百葉就叫毛肚,毛肚就叫百葉。毛肚分兩種,吃飼料長大的毛肚發黃,吃糧食莊稼長大的毛肚發黑。白色的毛肚是漂過的,屬於冷凍食品。
『伍』 火鍋傳奇發明吃毛肚第幾第幾集
火鍋傳奇發明吃毛肚大約是在第3集的樣子。火鍋傳奇是一個非常搞笑的。影視劇。有一些。小鮮肉參加也有大牌明星。
『陸』 吃火鍋用的毛肚是從哪裡來的
般是去當地批發食材,如果當地沒有批發市場,只能通過其他渠道,從外地發過來了,現在物流都很方便,也不需要擔心壞!壞了也有售後保障,平台擔保!
如何買毛肚呢?最簡單輕松的辦法,就是網購了,現在互聯網和物流都非常發達,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火鍋食材也可以買的,你也可以 看 一下 我 們 宵餚派,專注這個行業十餘年了。天 貓可以搜索一下:宵餚派 告訴客服 知道 過來的 有專 屬 優 惠哦!只希望把更好的產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到你!
『柒』 毛肚古代叫什麼
毛肚也稱百葉肚,俗稱牛百葉,其實就是牛的瓣胃。 牛百葉還分兩種,吃飼料長大的牛百葉發黑,吃糧食莊稼長大的牛百葉發黃。
希望能夠幫到您!
『捌』 毛肚是由什麼做成的
牛肚子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