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及膠泥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火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活字印刷: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元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畢升曾嘗試木製活字,但木製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於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於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於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於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
。
㈡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叫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來家的名字自分別是張衡 、蔡倫、畢升、杜詩。
㈢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者分別是誰
指南針發明者說法不一,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軒轅黃帝發明的。
火葯是我古代的煉丹家發明的。但是具體是誰已經不可考。
造紙術目前大多數認為是東漢宦官蔡倫發明的。
活字印刷是北宋慶歷間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根據物理學上磁學原理研製而成。它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熊國(今河南新鄭市)的軒轅黃帝發明的。西晉崔豹《古今注》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北宋發明家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活字印刷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㈣ 被稱為古代四大發明的名字是什麼
按照發明的先後順序,依次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
㈤ 古代四大發明的人叫什麼名字 告訴的說下謝謝~!
中國四大發明有: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火葯
一、造紙術
造紙術在東漢的時候就已由蔡倫發明,蔡倫發明以來只就可以替代笨重的竹簡
在漢朝的谷樹皮的谷紙的基礎上,晉代出現了以藤皮做出的藤紙,造紙術在唐朝時盛行
二、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分為活字版印刷術及雕版印刷術,印刷術的盛其是在宋朝的時候,一開始是雕版印刷術先發明,但是,宋代的畢升,想到,為何同樣的字要重復刻呢?所以就發明了這種活字版印刷,活字版印刷術,再排版方面十分便利,而且可以把他拆下又可放在別處,十分的便利,因此,印刷術一直在演變,才成了今日的便利。
這是雕刻版印刷術的雕版
三、羅盤
羅盤是一種海上的導航系統,可以指引方向,因為有了羅盤,所以才演變為今日的指南針。羅盤發明後廣泛被運用在軍事上,以及導航,羅盤也是在宋朝為盛期,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許多的文明都是從此開始,就連羅盤也不例外,羅盤的發明,使海上的路線一目瞭然,也提高了航海的准確性與安全。
四、火葯
火葯是從三國時代開始發明,當時被用來當爆竹,到了宋代才被用來當作軍事用,火葯是硝石加硫磺跟炭所製成的,可以用來作為大炮,火槍等,火葯的用途可以鑿山,挖壁,挖洞,當爆竹,或作為軍事武器等......
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獲知火葯的知識,並學會了製造火器的方法,火葯才正式傳入歐洲。
㈥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有哪些呢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應用,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的發明者早已不可考證。根據《古礦錄》(章鴻釗著)記載,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在開采礦石中發現了磁石。戰國時期不知名學者用天然磁石雕刻成勺子,放在方位盤上就可以指方向。
造紙術這是一項改變人類文明史的偉大發明!東漢末年的蔡倫總結了前人的基礎,改進了當時的古紙。採用樹皮,麻線等材料研究出全新的紙張。蔡倫紙的出現對人類文明延續傳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歐洲一直等到12世紀才開始效仿中國開辦造紙廠。時至今日,造紙的基本工藝依舊是蔡倫當初一系列工序
畢升這套活字印刷術同樣有極大的弊端,使用膠泥做材質很不穩定。他曾想使用木活字,沒成功,一直到元朝王楨終於研製出真正的木活字印刷術,於是印刷術逐漸趨於完善。這就是流傳比較廣的「四大發明」。而四大發明由於是不同領域,分別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領域
㈦ 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的名字分別是張衡 、蔡倫、畢升、杜詩。
1、畢升
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2、蔡倫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先搗製成漿,取膜而去水,後晾乾,而製成紙。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3、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4、杜詩
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張衡
網路-畢升
網路-蔡倫
網路-杜詩
㈧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是誰他們又發明了什麼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網路全書里甚至沒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3、畢升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4、杜詩
杜詩 ,(?-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8)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葯。
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