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鹽場曬鹽的方法
申請專利號 CN200410075553.X
專利申請日 2004.12.20
公開(公告)號 CN1644504
公開(公告)日 2005.07.27
類別 化學;冶金
頒證日
優先權
申請(專利權) 李大華
地址 261061山東省壽光市道口鎮李家灣村
發明(設計)人 李大華;李秋果
國際申請
國際公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代理機構
代理人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鹽場曬鹽的方法,在第一個蒸發池中安裝多根支撐桿,所述多根支撐桿之間搭設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設有多個噴水頭,所述通水管與高壓水泵的出水管相聯通;在下一個蒸發池中同樣安裝多根支撐桿,所述多根支撐桿之間搭設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設有多個噴水頭,將第一個蒸發池中的鹵水通過高壓水泵與所述通水管相聯通;最後將蒸發後的鹵水流入結晶池或直接蒸發成鹽,本發明由於在蒸發池中安裝有支撐桿、通水管,通水管上設有多個噴水頭,因此鹵水從高空噴出時,在風力和太陽照射的雙重作用下,水分得到更好的蒸發,鹵度得到更好的提升,使用較少的蒸發池,佔用的土地較少,達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出鹽快,具有較好的實際實用價值。
主權項
1、一種鹽場曬鹽的方法,其特徵是:在第一個蒸發池(1)中安裝多根支撐桿(3),所述多根支撐桿(3) 之間搭設有通水管(31),所述通水管(31)上設有多個噴水頭(32),所述噴水頭(32)將鹵水經高壓後噴出形成霧狀,所述通水管(31) 與高壓水泵(61)的出水管相聯通;在下一個蒸發池(2、4)中同樣安裝多根支撐桿(3),所述多根支撐桿(3)之間搭設有通水管(31),所述通水管(31)上設有多個噴水頭(32),所述噴水頭(32)將鹵水經高壓後噴出形成霧狀,將上一個蒸發池(1、2)中的鹵水通過高壓水泵(62、63)與所述通水管 (31)相聯通;依此類推,將達到結晶鹵度後的鹵水流入結晶池(5),或直接蒸發成鹽。
Ⅱ 二戰軍用武器
Webley & Scott 左輪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45英寸(11.4mm)
彈夾:7發
該槍經過多年的研製,在二戰中得到廣泛的運用,這和Lee Enfield 4型步槍的情況差不多。早在1904年,就發展了一種.455口徑的全自動手槍,但此槍的尺寸、後座力和易卡殼等原因使英軍沒有採用。此後,開始研製.45口徑的半自動手槍。
Lee Enfield 4型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10發
Lee Enfield 4型步槍是在對非自動步槍經過30年以上的精心改進的基礎上研製的。該槍的原型是詹姆斯.李(蘇格蘭人,後移民美國)研製的1895式步槍。1895式步槍發射6毫米高速彈,但它的筆直拉動的槍栓在戰斗中證明是很不方便的。
1907年,帶短彈倉的Lee Enfield(SMLE) II型步槍被引進英國,幾年後Lee Enfield III型隨著出現。這些步槍都使用了一種轉動工作的槍栓,而不是筆直的。這種方式能使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以每分鍾15發的速度射擊。在一戰中,這些步槍成為英國步兵的制式武器。
在對SMLE設計進一步簡化的基礎上,在1928年,誕生了Lee Enfield 4型步槍。該槍直到1941年才開始大量生產,並成為英軍的制式裝備。
Sten 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
口徑:.352英寸(9mm)
彈夾:32 發
射速:550發/分
在1940年,一系列的災難都降臨到了英軍的頭上,當時迫切需要大量的步兵武器,斯坦因沖鋒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製的。它設計簡單、廉價、易於大量生產,雖然它沒有隨著英軍而流行起來,但事實證明它是一種有效的武器。該槍的許多缺陷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做工粗糙使彈倉口易變形、彈倉彈簧強度不夠……。不過不要指望在眾多的車庫和小工廠中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武器。在二戰中,該槍產量超過400萬支。
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30發
射速:500 發/分
輕機槍首次出現是在一戰的後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沖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葯,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由於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葯和裝彈。盡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證明,它在各種環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馬克 I 型重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水冷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50發
射速:450發/分
HIRAM MAXIM原是一個美國工程師,在十九世紀80年代移民英國。1884年,MAXIM展示了他的新武器——第一個真正的機槍。以MAXIM的機槍為原型,VICKERS(一個英國武器製造商)生產了這種水冷式機槍,它成為英軍在一戰和二戰中使用的標准中型機槍。
該槍使用了可快速更換的槍管和可容納4公升水的鋼制護套,這使它可以保持數小時連續射擊,提供強大的火力。該槍性能可靠,使其得到廣泛的使用。不過,和其它水冷式機槍一樣,它重量過大,連三腳架在內重達38公斤;再水的重量和彈葯使它很笨重,開火時移動不靈活。
二戰美國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簡介:Garand 步槍,是美國步兵的標准配置步槍。
以它的發明者John C.Garand的名字命名。
它是第一種在戰場是廣泛使用的半自動步槍。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採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但到戰爭結束時,它的產量卻超過了4百萬支。M1 步槍易於分解和清潔,它的口徑、彈丸速度和半自動性能的結合提供了優於其它步槍的火力。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彈夾重新裝彈很困難。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50發(彈鼓)
簡介:JohnT.Thompson曾參與發展`03式步槍和Colt.45手槍,湯姆森沖鋒槍的原型槍於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秀的測試參數,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沒有採用它。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議,即1921式。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二戰前夕。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該槍最大的優點是可靠,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工作。
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中所有沖鋒槍的共同缺點)。
0.30英寸(7.62mm)M1919A4式重機槍,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武器,也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使用的主要重機槍之一。它是M1917Al式勃朗寧重機槍(水冷式)的改進型,其主要改進是去掉水筒,改水冷為氣冷。它的一大特點就是槍管外部有一散熱筒,筒上有散熱孔,散熱筒前旋合助退器。它發射0.30英寸(7.62m)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彈頭之初速為792~823m/s,由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為450~600發/min,膛線右旋4條,纏距為254mm,槍全長為1044mm,槍管長為610mm,瞄準基線長為353mm,槍身重為14.1kg,槍架重為6.36kg,槍全重為20. 46kg,槍架高低射界為-45°~+ 27°,槍架方向射界為360°。
0.30英寸(7.62mm)M1919A6式重機槍,此槍是M1919A4式的改進型,由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製造,它是美軍使用的主要機槍之一。此槍的構造和M1919A4式基本上相同。兩種機槍相比,M1919A6式比M1919A4式重量要輕,這樣增加了機動能力,在散熱筒前增加了兩腳架,增加了魚尾形的槍托,這樣可以兼作輕機槍用。它發射0.30英寸(7.62mm)M1式重尖彈和M2式尖彈,彈頭之初速為792~823m/s,由100或250發布彈帶供彈,膛線右旋4條,纏距為254mm,槍全長為1346mm,槍管長為610mm,槍身重為14.7kg,理論射速為400~500發/min。
二戰德國
毛瑟卡賓98K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312英寸(7.92mm)
彈夾:5發
簡介:在1935年德國正式採用短卡賓98式(Karabiner 98 kurz), 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戰之後,為德國的主力步槍。 其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 大多是為了易於生產, 例如槍托底部在1944年改為罩杯式沖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 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沖壓鋼板。 一般而言, 1944年之後的98k,因為戰爭情勢的轉變, 製造品質也每況愈下。 後期的一些步槍, 連刺刀座都省略了。
98k的特徵, 除了標准毛瑟的刺刀座, 葉片保險, 分岔左槍栓閉鎖榫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背帶, 準星護罩, 下彎拉柄, 槍托在拉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洞等。
毛瑟卡98K,一直是二戰德軍所有地面部隊士兵的標准裝備,榴彈發射器和刺刀可裝在槍口
這種槍比較常見,可是在性能上比不上美國的M1
(圖中包括毛瑟卡賓98K狙擊步槍)
MG42式輕/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0.312英寸(7.92mm)
彈夾容量:50/250 發
射擊速度:1500發/分
簡介:MG-34改良的型號,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撕裂油布」一樣的聲音留
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沖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
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MP38/40,每彈閘30發子彈,可折疊的外形,開發的初衷是為了提供給戰車和潛艇乘員使用,隨著量產型的增加,逐漸分配到部隊小隊長或SS突擊小隊人員中。
產量比較高,性能可靠,不過彈夾一次只能裝32發,比不上紅魔的PPS-43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MP38沖鋒槍,是具有沖鋒槍特點的第一種沖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在1940年至1944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餘支MP40沖鋒槍。
MP44突擊步槍——由STG44和MP40改進而成,做輔助機槍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路易斯·施邁瑟開始研究利用短葯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葯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葯筒彈葯,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施邁瑟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目前可找到的資料顯示1945年的阿登戰役中德軍士兵第一次使用了該槍,MP44給它的敵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改進版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性能數據
MP43/44式
口徑:7.92mm
初速:500m/s
有效射程:500m
槍口動能:1666J
理論射速:50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偏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 彈匣 彈匣 彈匣
容彈量:30發
全槍長:940mm
槍管長:419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5.1kg
瞄準裝置
準星:球形,帶護圈 覘孔式
配用彈種 7.92×33,mm槍彈
毛瑟卡賓98K步槍和GEWEHR 1943式半自動步槍
GEWEHR 1943式半自動步槍的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7發
簡介:由John 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
M1 加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
簡介:M1 步槍,又稱Garand 步槍,是美國步兵的標准配置步槍。
以它的發明者John C.Garand的名字命名。
它是第一種在戰場是廣泛使用的半自動步槍。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採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但到戰爭結束時,它的產量卻超過了4百萬支。M1 步槍易於分解和清潔,它的口徑、彈丸速度和半自動性能的結合提供了優於其它步槍的火力。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彈夾重新裝彈很困難。
毛瑟卡賓98K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312英寸(7.92mm)
彈夾:5發
簡介:二戰德軍所有地面部隊士兵的標准裝備,
榴彈發射器和刺刀可裝在槍口。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
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
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98K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
MG42式輕/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0.312英寸(7.92mm)
彈夾容量:50/250 發
射擊速度:1500發/分
簡介:MG-34改良的型號,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撕裂油布」一樣的聲音留
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沖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
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Ⅲ 環保小發明製作方法軍事
這個你得自己想才有新意麻
Ⅳ 我有一個關於軍事方面的小發明,請問投稿投哪裡啊
解放軍總裝備部 但你的東西要經過審核 建議你先注冊專利
Ⅳ 部隊冬季訓練小發明
消防部隊滅火救援裝備「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投入專項研發經費鼓勵基內層官兵結合執勤訓練和滅火容;斗戰神修裝備找誰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 我的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軍用野外生存裝備一套 部隊野外駐訓新聞稿 部隊裝備創新小發明。
Ⅵ 希望你們多播些軍事,小發明,小科技,愛國,文明,有正能量的節目,不要播些沒用的。
近年來,在國家政來策和行業政策的推自動下,各級廣播電視台以文化類、科教類節目為突破口,立足本土原創、傳播中華文化、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推出精品力作,獲得了一定的口碑和效果,但總體來看,各台的文化類、科教類節目尚處在低端發展階段,要實現長足健康發展、肩負好價值引領作用,就要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
當前文化類、科教類節目怎麼樣?
近年來,在總局以「公益、文化、原創」為發展方向的政策調控下,歌唱、選秀等娛樂類電視節目大幅減少,文化類、科教類節目比重日益加大,漸漸成為電視熒屏上的風景線。2017年僅全國各衛視台研發推出的文化類、科教類電視節目就多達四五十檔。文化類、科教類節目的崛起,反映出電視節目製作播出正在從收視率驅動向情懷驅動、創意驅動轉變,從服務廣告客戶到服務受眾轉變,從追求短期效應向常態化滿足人民群眾求真、求美、求知的精神文化需求轉變。
Ⅶ 找一部軍事小說 大概內容一名男孩發明了一些超級武器 然後被國家招入軍隊 指揮軍隊打了好幾場仗他是科學家
戰爭之父吧 後面越寫越沒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