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探索遺傳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採用的是假說—演繹法;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採用的是類比推理法;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採用的是假說—演繹法。C正確。故本題選C。
考點:本題考查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史實的記憶和理解的能力。
『貳』 孟德爾是遺傳學的奠基人,他選用豌豆作遺傳材料,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成功地總結出豌豆的性狀遺傳規律.
(1)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因此細胞核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它可以分成許多個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基因).
(2)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如果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的後代全部都是高莖豌豆,表明高莖是顯性性狀,矮莖是隱性性狀.親代矮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遺傳給子代的一定是d,因此子代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用D表示顯性基因,d表示隱性基因).
(3)在生殖過程中成對的基因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因此受精卵的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生殖過程中基因的傳遞圖解如圖(在橫線內填入相應的基因):.
故答案為:
(1)DNA
(2)Dd
(3)Aa
『叄』 用家譜分析法研究遺傳與智力的關系問題的第一個科學家是誰
是"高爾頓"
『肆』 1866年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
①1866年孟德爾採用假說-演繹法,利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提出了遺傳定律;
②1903年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③1910年摩爾根採用假說-演繹法,利用果蠅進行雜交實驗,最終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④科學家通常採用差速離心法獲得不同形態的細胞器;
⑤科學家通常採用同位素標記法來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
故選:B.
『伍』 孟德爾 薩頓 摩爾根 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什麼
「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是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假說是錯誤的。可見,演繹推理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即由一個或幾個前提可以必然地推出結論的推理過程或推理形式。當前最流行的假說—演繹模型可圖示如下:P……H∝Oc→Hc[3]。其意義是:某項研究從解決一個問題(P)開始,通過邏輯推理或想像(……),導出一個假說(H),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觀察的待檢驗陳述(Oc),如果這些陳述被證明是正確的,就得出(→)被確證的結論(Hc)。
「假說—演繹法」不僅是經典遺傳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且在現代遺傳學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在生物2《遺傳與進化》模塊中要求學生領悟「假說—演繹法」是十分正確的。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領悟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加強科學方法的訓練。
『陸』 孟德爾在研究遺傳的兩大定律時運用了如下哪一種科學方法()A.類比推理方法B.同位素標記法C.假
孟德爾在研究遺傳的兩大定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故選:C.
『柒』 在探索遺傳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現與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年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
根據教材內容可知:孟德爾利用假說-演繹法於1866年進行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薩頓用類比推理法於1903年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摩爾根利用假說-演繹法地1910年進行果蠅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故選:C.
『捌』 請你總結孟德爾在研究遺傳規律的過程中採用了哪些科學方法
數學統計方法、科學演繹方法,還有假設法,這個很重要,孟德爾通過假設,再通過實驗證實自己的假設,從而得到分離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