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摩卡壺和虹吸壺分別是什麼國家發明的
摩卡壺:義大利虹吸壺:英國
② 摩卡咖啡壺的簡介
摩卡咖啡壺是一種製作意式濃縮咖啡的簡易工具,基本原理利用加壓的熱水快速通過咖啡粉萃取咖啡液。最早的摩卡咖啡壺是義大利人 Alfonso Bialetti 在1933年製造的,他的公司Bialetti 一直生產這種咖啡壺而聞名世界。
摩卡咖啡壺在歐洲使用比較普遍。在倫敦的科學博物館,可以看到陳列的早期摩卡壺。
最初的摩卡壺是用鋁製作的,把手使用塑料。
摩卡壺加熱過程中會產生壓力,所以摩卡壺會有1-2個安全閥。
單安全閥的位置在A的中上部,雙安全閥的另一個安全閥在C中央導管的頂部。
③ 壺經歷了從什麼時期到什麼時期
壺,器皿的一種,是指陶瓷或金屬製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壺等等。
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如西亞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皮囊壺,遼代的雞冠壺、馬鐙壺等。壺式的演變是: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等等。
壺,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壺使用的年代較長,式樣也很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扁方形貫耳和圈足的壺大多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長頸鼓腹的圓壺。西周壺除承襲商代式樣外,多設有圈頂壺蓋,蓋可倒置用作杯。耳多為半環耳或獸首銜環狀耳。春秋壺造型較商周壺輕巧,多為扁圓壺或方壺。許多壺蓋上端做成蓮瓣形,也有一些在壺蓋或壺身外表裝飾鶴、龍、璃虎等立體動物形象。戰國相漢代的壺由垂腹改為鼓腹,下腹部內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穩重,顯得秀麗靈巧。這一時期也有提梁壺,提梁用數十節銅鏈串接而成,便於外出攜帶。弧形壺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造型為長頸,圓腹,腹旁有鑒,平底或圈足。壺頸向一側傾斜,形狀類似瓢瓜。
器皿分類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是手工製造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紫砂開始製成壺,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准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紫砂壺名壺介紹
「冰心道人」壺
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為雕刻的雲紋。
壺底款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為清末民初年間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的號。程壽珍製作的紫沙壺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別獲得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的頭等獎和優秀獎。
樹癭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據紫砂壺史記載,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間只是一名書僮,後向江蘇宜興金沙寺一名和尚學習制壺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制,是現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壺實物。
不過唐先生收藏的這把樹癭壺為民國仿品。
「二泉」銘壺
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銘的壺。
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
但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以147.7萬港幣成交。在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場拍賣會上,呂堯臣的小石冷泉套壺拍賣成交價為60萬元人民幣。唐先生樂觀估計,在兩年後,紫砂壺的價格將翻番。
紫砂藝人像「脊樑」對壺
宜興紫砂陶壺,能從最初的實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為工藝美術界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期間數百年,多少代藝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時代的書畫家的參與,他們是紫砂藝壺的真正脊樑人物。鑒於此,宜興資深書畫家邵家聲和紫砂學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劃把紫砂壺這本身的藝術作品又兼作裁體,把紫砂界壺藝大家的肖像鐫刻其上,使其親密結合、與壺共存,這實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為「承前啟後——智圓壺:智欲圓行欲方」,銹刻上從明代供春開始,陳鳴遠、時大彬一直到到民國范大生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師,並在壺肩上配上詩句:「紫砂陶土塑宗師,修得絕藝留人間。」。另一件取名為「繼往開來——豐圓壺:豐功碩德、天地方圓」壺身則銹刻解放後為振興紫砂業,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藝精湛各有所長的藝人為輔導,之中有任淦庭、吳雲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國第一個國級大師顧景舟,壺藝女泰斗蔣蓉,在此壺肩上配上詩句:「五色紫泥七輔導,泰斗絕技譜華章。」。
世界最大紫砂壺
製作巨型紫砂壺的是江蘇省巨壺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劉根林先生。此巨型紫砂壺是3月份開始製作的,共用紫砂1.5噸,用時8個月製成。壺高3.6米、寬1.8米,重達1噸。壺體上雕刻著茶詩和葡萄藤的圖案以及幾只嬉戲的松鼠,壺把製作成三棵松樹互相交錯的樣子,因此,劉根林為紫砂壺取名為「松鼠提梁」。劉根林表示,「松鼠提梁」比他在2000年製作、已被大世界基尼斯列為最大紫砂壺的 「蘇坡提梁」還要大,因此,它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從宜興到天津約1300公里,為確保「松鼠提梁」的安全,劉根林為這個「大傢伙」上了28萬元的高額保險。
咖啡壺
一種沖煮咖啡的器具。咖啡壺是歐洲最早的發明之一,約在1685年於法國問世,在路易十五時期在各地廣為流傳。它不過是一個附有加熱金屬板的玻璃水瓶,下方有酒精燈加熱。由於這種咖啡壺十分費時,美國人班傑明·湯普生便發明了朗福特過濾式咖啡壺,在當時大受歡迎。
電咖啡壺有三種:滲濾式、滴漏式和真空式。滲濾式咖啡壺是電咖啡壺的早期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使用不太方便,可靠性較差;真空式電咖啡壺沖制的咖啡味道濃厚,但其結構復雜,容易發生故障。適者生存,如今市場上就剩下了滴漏式電咖啡壺獨霸天下。雖然從大類上說,電咖啡壺只剩下滴漏式一種,但細分起來還有僅用於沖制咖啡末的普通咖啡壺、可以自己研磨咖啡豆的二合一咖啡機和可以打出奶泡的義大利式蒸氣咖啡壺。如果您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時間有限,那麼價格便宜的普通式咖啡壺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如果您喝咖啡的級別已經到了「發燒」級的境界,那麼自己研磨出的咖啡粉沖制的醇香,和頂著一頭漂亮的奶泡、撒著美味肉桂粉的義大利炭燒咖啡當然會是您的上佳選擇。
摩卡壺是用來萃取濃縮咖啡的工具分為上下兩部分,水放在下半部分煮開沸騰產生蒸氣壓力;滾水上升,經過裝有咖啡粉的過濾壺上半部;當咖啡流至上半部時,將火關小,如果溫度太高會使咖啡產生焦味當然,還有很多咖啡壺,都非常的實用,而且可以使口味更加獨特。像虹吸壺。適用咖啡: 略帶酸味,中醇度的咖啡研磨度: 比粉狀略粗,接近特粒細砂糖. 虹吸式咖啡,讓客廳變成咖啡館虹吸式煮法的咖啡,是不少咖啡迷的最愛. 有人說因為它能萃取出咖啡中最完美的部分,尤其是如果咖啡豆的特性中帶有那種爽口而明亮的酸,而酸中又帶有一種醇香,虹吸式煮法更可以把這種咖啡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有摩卡壺。
選購從使用規格上來說,家庭用電咖啡壺的功率在1000瓦以下足矣,容量在0.5—0.8升,可沖 4~8杯咖啡。如果常招待朋友或家庭人口較多,也可選購容量大一些的,但最好也不要超過1.5升。
從質量方面看,電咖啡壺外觀應該是一件色彩協調、製作精細的工藝品,各部件的破損、粗糙都是不允許的,壺底不漏水則是起碼的要求。
④ 咖啡壺產生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咖啡壺是歐洲最早的發明之一,約在1685年於法國問世,在路易十五時期在各地廣為流傳。它不過是一個附有加熱金屬板的玻璃水瓶,下方有酒精燈加熱。由於這種咖啡壺十分費時,美國人班傑明·湯普生便發明了朗福特過濾式咖啡壺,在當時大受歡迎。
1763年,法國人頓馬丹發明了把粉碎後的咖啡豆裝入法蘭絨的口袋裡,懸掛在壺邊,注入熱水後,讓這個袋子中的咖啡與熱水受熱較長時間,產生不同的形態煮法,大大提高了咖啡的香味。
1800年,巴黎大主教得貝洛發明了一種分成兩段的壺式咖啡加熱器,專為使咖啡香味不外溢而設計的,可說是今天滴濾式咖啡壺的鼻祖。這種壺是將磨碎的咖啡置放於咖啡壺頂上的一個孔狀容器內,熱水由此注入,水通過容器的這些小孔流到咖啡壺的底部。它的特點是使用冷水來淬煉,以每分鍾40滴的速度,一滴一滴慢慢地汲取咖啡的精華。由於速度極慢,應選取研磨得極細的咖啡粉來萃取。這種方法沖泡出來的咖啡,所含咖啡因極低,喝起來格外爽口。
1840年,英國海洋工程師納貝爾發明了虹吸式咖啡加熱器。這種加熱器是根據水沸騰時,裝咖啡粉的容器里的氣壓降低,於是就自動地把沸水吸進咖啡中的道理而設計出來的。而這,就是比利時皇家咖啡壺的前身。
⑤ 請問摩卡壺爆炸的幾率真有那麼大嗎
所以 仍是要選質量好一些的和高壓鍋事理一樣最危險的是卸壓閥失蹤靈否則 埋顆炸彈 一點都欠好玩
⑥ 摩卡壺的歷史
最早的摩卡壺是義大利人Alfonso Bialetti 在1933年製造的,他的公司Bialetti 一直以生產這種名為Moka Expres的咖啡壺而聞名世界。
傳統的摩卡壺是鋁制的,可以用明火或電熱爐具加熱。由於這種鋁制的摩卡壺不能在電磁爐具上加熱,所以現代摩卡壺大多使用不銹鋼製造,還出現了像電水壺一樣的電加熱摩卡壺。
⑦ 摩卡壺和意式咖啡蒸汽機有什麼區別嗎
摩卡咖啡壺是一種過濾式的咖啡,通常比虹吸管稍強一些,一個滴水壺可以煮很多咖啡,
喜歡喝黑咖啡、美式咖啡,濃縮咖啡機鍋爐加熱水加熱至九壓通過咖啡粉在金屬過濾咖啡萃取精華(意濃縮咖啡)中,比咖啡壺、其他滴液罐更強,乳化油。
⑧ 關於摩卡壺的一些問題。有經驗的進
1.濾紙,我從來不放濾紙,也覺得放濾紙很怪,摩卡壺就是要貼近ESPRESSO機的方法,就是用的是水壓快速通過咖啡粉,放了濾紙還快得了嗎?
2.咖啡焦糊味,可能就是因為水通過慢,咖啡被燙壞了.再有,ESPRESSO的烘培程度是第二高的,相應的會有點焦味,再加上過分淬取,焦味就更嚴重.可以考慮嘗試低幾級的烘培豆,可能效果會好些.
3.咖啡飛濺,可能也是濾紙引起的,加了濾紙咖啡餅的阻力變大,水要通過必需要更大的壓力,所以下壺猛加熱,直到壓力夠通過濾紙時,它就沖出來,一但沖了些,壓力又變小了,下壺又猛加熱,直到下一次壓力夠的時候,又沖出來...這樣反反復復地,沖啊沖的,一壺糟糕的咖啡就出來了!
4.咖啡渣,可能您的磨豆機不好,出來的粉,不均勻,有很細的顆粒,小到可以通過小濾孔,這樣很不好,因為太小的顆粒有些會跑出來,有些則會堵住細孔.
5.清理問題,我的經驗是對著水喉猛沖,能沖多少是多少.
6.摩卡壺的原理是讓下壺里的空氣膨脹(所以水不能太滿,要有足夠的空氣),推擠熱水通過咖啡餅到達上壺.而不是水煮沸的蒸汽,這兩者的溫度大不同,蒸汽只能煮出爛咖啡.既然是讓空氣膨脹,當然是用冷水,加熱才能得到更多的膨脹率! 是用這膨脹的壓力,一氣呵成地將水迅速地通過咖啡餅推往上壺!
7.咖啡餅不可壓緊,只能刮平.因為第一道熱水來的時候,把咖啡粉浸濕,咖啡粉吸水膨脹就夠緊了,如果您事先壓了,就太緊了!
完畢
樓主先說下,怎麼磨豆的? 買現成的? 細度幾號? 自己磨的? 什麼設備? 細度幾號?
BE8521,台灣的手搖磨豆機是吧? 可以調節上方的旋鈕,放鬆點,讓粉不要太細.太細的後果,已經說了,不贅述. 還有,您這摩卡壺是四人分的,一次豈不都得沖四杯量?
樓主是不是中了廣告的毒太深了?ESPRESSO專業機能產出14個大氣壓力(一個大氣壓可以把水柱推高10米),您那玩意兒連1米都沖不到,還想有克拉瑪? 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淬取克拉瑪的只有ESPRESSO機,有興趣搞一台? 摩卡壺方式跟ESPRESSO相似,但畢竟不是,起碼也能是杯少許克拉瑪的好咖啡啊!
⑨ 為什麼很少人用摩卡壺
因為摩卡壺價格昂貴、體型巨大、不易攜帶,所以很少用人用。
摩卡壺是一種萃取意式濃縮咖啡基底的工具,因其制咖操作的便利性開始在義大利家庭中普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義大利國民產品,如今已行銷至全球。
(9)摩卡壺誰發明擴展閱讀:
摩卡壺的工作原理:
摩卡壺分為上中下結構,下座是盛水的水槽,中間的粉槽盛放咖啡粉,上座盛放萃取後的咖啡液。它的原理是通過加熱下壺中的水變成蒸氣,利用蒸氣的壓力將水推升至導管進入粉槽而萃取咖啡液,再繼續通過導管推升到上壺聚合流出。
摩卡壺的工作原理是將壺放在爐灶上加熱,壺底中的水沸騰後轉化為水蒸氣,利用水沸騰時揮發蒸汽產生的壓力,推動熱水從導管進入到上面盛放研磨咖啡的粉 槽,經過濾網過濾後流進上壺。
⑩ 請問摩卡壺和虹吸壺分別是什麼國家發明的
摩卡壺:義大利 虹吸壺: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