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唐發明陶

唐發明陶

發布時間:2021-08-15 08:06:55

❶ 唐代著名陶瓷器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與白瓷,其光潔如玉,蕙質秀雅在那個時代分別用「類冰、類雪」來形容。而相對於白瓷,唐時期的青瓷無疑在特色和藝術性上更為知名。
唐代無論青瓷、白瓷,其器型大多為日常生活需用的碗、盤、壺、罐、瓶等。碗一般較淺,有直口和45°角斜出口等多種形式,其共同特徵是:口沿外部突出一周如唇狀俗稱唇口,圈足為平底或玉壁底,外部施釉不到底。壺最常見的是一種多棱形圓柱短流的執壺,壺腹一般為橢圓形或瓜棱形,壺柄為雙排曲柄,壺口多為喇叭口,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多為微微內凹的平底。與唐代書法藝術普及相關,唐代亦多有瓷硯製作。唐代瓷硯的足較多,更有鏤孔圈足,硯面明顯向上凸起。總之,唐代器型從總體上看,往往給人一種渾圓豐滿穩重的感覺。
除了青、白瓷之外,唐代還有「釉下彩瓷」與「花瓷」等新品種,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彩陶器」也是唐代制瓷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工藝中一支獨放異彩的鮮花。它雖是陶器,卻與一般低溫釉不同,其胎體用白色粘土製成,釉料用數種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如用氧化銅燒成綠色,氧化鐵燒成黃褐色,氧化鈷燒成藍色。並用鉛作釉的熔劑,利用鉛在燒制過程中的流動性燒成黃、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各種色調,斑斕絢麗,頗能顯示盛唐風采。唐三彩器型繁多,一般用做冥器。

❷ 陶藝是誰發明

狂人刑良坤語錄: 「一百年來,全世界的陶藝都沒有一點進步,到我這里才有了飛躍。在科學技術領域,只有發明創始人,才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大師。我就是這樣的一代大師!」

一、狂人刑良坤其人其事

陶藝家,1955年出生於山東,成長於大連。
大男人——身板粗壯,性情豪爽,里外透明,不知偽裝,敢想敢闖,底氣足,脾氣犟,拉弓不回頭,行事無商量。
大渾人——做過農民、當過木匠、工廠鉗工、電工、維修工,辭職做過個體、養花、賣花、搞收藏,做陶藝。
大情人——喜歡漂亮女孩,放言漂亮女人使他思維靈敏,是他事業發展的推力器。
大傻人——不惜傾家盪產、幾度離婚,價值百萬元藏品無償捐獻,又借錢拉債搞陶藝。正如他愛說的一句話「我赤腳的難道還怕你穿鞋的不成!」
大狂人——以20項陶瓷發明專利、2萬余件陶藝作品成為世界陶王而被稱為大名人;愛放狂言,比如:全世界最好的陶藝在我家、世界上比我聰明的人太少了、陶藝成功只能靠我,我應該得諾貝爾獎等等。
大怪人——他很富有,起碼也是億萬富翁,但是他又很窮,曾經四處行討。有老外出1300萬元買他的作品,他理都不理。他的作品只送不賣,愛朋友不愛錢。

想得諾貝爾獎的陶藝「怪人」

邢良坤,圈內圈外知道他的人不少,評價卻很不同——
「邢良坤?他是個農民!結了四次婚,文化低,才念了五年書。」
「他啊,絕對是個天才!就沖著那20多項專利發明,兩萬多件陶藝作品,稱他為世界陶王絕不為過!」
「這小子,桀驁不馴,像匹野馬;還特別能吹,敢說大話。」
……
就是這么個褒貶不一的邢良坤燒出的陶,被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現當代陶藝家的作品的故宮博物院破例收藏,而且收藏了兩回。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術館搞展覽,當時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他的11件作品,4年以後,又收藏了他的15件作品。
在陶藝界,邢良坤是個異類,但你又不得不對他另眼相看,甚至不能將他當作常人來看待。在研究硅酸鹽的陶瓷領域,他取得了20項發明專利,獲得大世界吉尼斯科研成果之最,並運用他的專利創作出2萬多件令人嘆為觀止的陶藝作品。在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日本丸龜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以及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他的作品。
印象中搞藝術的人都喜歡晚睡晚起,所以當我們約定邢良坤早上8點來賓館接我們的時候,覺得很過意不去。
「我每天早上5點起床,現在已經照料好我的花草和魚兒啦。」邢良坤一見我們就噼里啪啦地說開了。
坐上他的三菱吉普,車子跑得飛快。「開車就得像我這樣,反應靈敏,伸縮自如啊。我不吹牛,我開了19年的車,大小事故沒有出過。」邢良坤的嗓門又粗又大。這是個一見面便讓人印象深刻的人,原因之一是他的語不驚人誓不休,之二是他令人震驚的自信心。只要你不追究他的魯莽,這個山東大漢的直率還是很可愛的。他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總是說:「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這一輩子什麼都學過,就是沒有學會說假話。」

百年陶藝有了飛躍

「這個吊球是我剛學陶藝的時候燒的,裡面是五層吊著,層層都有活環死扣,一層層包起來的。直到現在它還是個世界之謎。」
「再看這個,三個泥條頂起來一個球,球體也是泥條,里邊還帶個中心塔尖。制陶的人都知道,它不符合常規,因為泥條不能多層連接。但是它就是層層連接,還不帶裂的,你想仿製也仿製不了。」
邢良坤既非學院派,也非民間藝匠,卻在制陶工藝方面,獨創出了火焰定位、懸空陶塑、無接面陶塑、泥條多層連接、多層轉心瓶、多層吊球等被業內認為是「不可能」的高難度現代制陶技藝。僅5年的時間,他在釉的配製上又開創了立體開片釉、套彩珍珠釉、紅天目、多彩網釉、釉面開片等,多色立體開片更是打破了制陶史上千年的沉默。
「一百年來,全世界的陶藝都沒有一點進步,到我這里才有了飛躍。在科學技術領域,只有發明創始人,才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大師。我就是這樣的一代大師!」邢良坤有點狂。

像我這樣聰明的人太少了

跟陶瓷打交道之前,邢良坤都幹了些什麼?
「5歲開始流浪,做過農民、木匠、工人,刷廁所、掏糞、掃大院、做裝卸,什麼活沒干過?」這段很長的艱苦歲月,極大地磨煉了他的毅力。而邢良坤這個奇人,也就是有本事做到每干一行都是最出色的。「我在工廠里,車、鉗、銑、鉚、電焊、鉗工、木工、維修,都是第一流的。這就是我的脾氣,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邢良坤說過,不敢破釜沉舟的人永遠成不了大器。他的第一次「破釜沉舟」是養君子蘭。你不得不佩服他,之前對花一竅不通的人,後來成了「花迷」、「花痴」,而且他養的君子蘭就是比別人好,不光是在大連,整個東北三省,他是公認的養君子蘭的一把好手。去年開始,邢良坤又喜歡上了養魚。現在他家裡,養著好幾大缸的魚。經常有人將快死的花草魚兒送到他這兒,經過他的照料都會奇跡般地復活。他可以為搶救一條魚一夜都不睡覺。他覺得自己和花鳥蟲魚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溝通,他懂得它們的心思。
「我的性格很粗野,一看就是傻大黑粗的人。可是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比我細。整個家庭的管理,小到一根針一根線,大到整棟樓房,你找不著一個有碰疤的地方,只要一壞馬上修,因為我這個家裡不允許有一點毛病,有一點壞的東西。」
「什麼都不愛好的人活到50歲都很難,愛好得越多,他的生命就越長。為什麼?他愛好的時候,他在用腦子啊。」
邢良坤喜歡「吹牛」,侃起來是海闊天空,滔滔不絕。他覺得世界上幹事情認真的人太少了,像他這樣聰明的人也太少了。

我必須成功!我從不給自己留後路!

靠賣蘭花賺了七八百萬,邢良坤第一次破釜沉舟就成了大富翁,邢良坤第二次破釜沉舟則是將手中的錢全部換成了陶瓷、古董和傢具。他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起陶藝來。1989年,他舉辦了自己收藏的日本古陶展,有人要高價收購他的全部藏品,他不為所動,卻將1300多件珍品悉數捐給了遼寧省博物館。他說:「多好的藏品,也是別人的,我已經研究透了,我要燒陶,要把邢良坤三個字寫進陶藝史。」於是,邢良坤又開始了第三次的破釜沉舟。
在此後的五年裡,邢良坤日夜圍著陶土和窯爐轉,捏陶坯、烘水分、進窯爐……他每天工作20多個小時,經歷了上萬次的失敗,得出了自己的沾釉、水分處理、胚的濕度、進窯的煙霧度等參數。每天邢良坤要燒4窯爐,用掉三四罐50公斤的液化氣,捏掉4噸的泥巴,一年下來,「燒」掉的人民幣少說也有兩三百萬。燒到最後,飯店也頂出去了,老婆也跑了,連吃面條的錢都沒有了,邢良坤又回復到傾家盪產。
「那個時候可苦了,」模特出身的傅美是他現在的妻子,是這個有著二十來號人的陶藝研究所的總管。「夏天要在1000多度的窯邊呆著,簡直是遭罪。而冬天又特別地冷,手腳都凍僵了。」說到邢良坤,傅美卻是一臉地幸福:「他呀,就像一個大小孩,最喜歡那種亮麗搶眼的衣服,和他的脾氣一樣,也和他的燒出來的陶瓷顏色一個樣。」
「人生最大的樂趣不是佔有,而是創造!在英國的時候,經常看到白發蒼蒼的八十歲老人還在那麼認真地工作,很感動。我把那種精神學過來了,人活著就是一種精神,精神垮了什麼都完了。」

我的作品都是國寶,只送不賣!

燒窯就是燒錢,但是邢良坤從未出售過一件作品,所以現在的他其實是過著行討的生活。從1989年至今,很多人無私地資助過邢良坤,如果沒有這些人,別說燒窯,就是全家人吃飯都成
問題。邢良坤說,為了這些人,他必須成功,他的作品一件也不賣,都要以捐贈的形式回饋人類社會。
在致力於陶藝創作的同時,邢良坤還擔任著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南京博物館研究員。他的業余愛好是溜車,他喜歡開車,開得飛快,最希望的是可以駕車四處旅行,但不是現在。他有三個孩子,他的技藝不傳給他們,他要將這些技藝傳給更多的人。
「科學家不就是人類的財富嗎,我要為人類作貢獻。我的最終目標,就是在全世界不管哪個角落建造世界最大的博物館。我要將自己所有的作品全部捐獻給人類,讓人們看到我們這一代藝術家奮斗的歷程。其次,還要辦一所最高級別的陶藝教學基地,讓人們自由學習,自由發展。」

二、狂人邢良坤和他的陶藝品

除了滿地的陪葬品,剩下的才是萬里挑一的精品

你見過人力與神力交互而成的藝術品嗎?「邢陶」就是人力創造與天然神力交互而成的藝術品。在這里,用傳統陶藝的語言解釋它似乎有些蒼白。一些專家說,「邢陶」是三分人工七分神力的熔鑄與再造;一些專家則說,「邢陶」是大自然奇特創造力與生命智慧的萃取。「邢陶」的神奇張力讓人們目瞪口呆。你看,泥土與神思在藝術家的手下未曾脫胎入爐先有一變;繼爾在火力與魔法般的釉彩的幻化中又是一變;及待千烘萬烤熱度消失,又驟然生化出千奇百怪的「造物」,令觀者目瞪口呆驚嘆不已。
吊球陶塑 瀑布紅瓶

「邢陶」的神奇魅力博得了海內外博物館界、藝術界的連連喝彩;「邢陶」的收藏竟然改變了一些博物館多少年來近乎「苛刻」的收藏規矩。

幾年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經派出以朱誠如和楊新為首的堪稱中國一流的收藏專家到遼寧大連市邢良坤陶藝研究所,對「邢陶」作品進行「史無前例」的鑒定、收藏。楊新副院長不無感慨地說,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國家博物館,主要收藏古代作品,基本不收藏現代陶藝家的作品;收藏邢良坤的作品是首例。1994年邢良坤在北京美術館展覽時我們發現了他,當時收藏的是11件作品,4年後我們又破例收藏了15件。現在國內搞陶藝的人不少,但大多數人還是跳不出傳統的圈子,邢良坤算是國內具有前衛意識的陶藝代表。他最大的特點是敢創新,有突破,比如他的釉彩、造型設計等都有創新,像他的瀑布紅、珍珠套彩釉、立體開片釉等,以前我是沒見過……

泥條連接陶塑 球體陶塑

著名書畫家關山月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觀看了邢良坤的陶藝作品後,揮筆題寫了「絕世天珍」4個大字;中國當代陶藝界學者、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李硯祖寫下了《當驚世界殊》的評論文章,盛贊邢良坤的陶瓷藝術。

幾年來,邢良坤的陶藝作品在中國美術館、日本中津萬象園丸龜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等海內外著名藝術殿堂展覽後,引起了海內外藝術界的強烈反響,「邢陶」已成為海內外人士收藏的珍寶。

窯變開片茶道碗 釉里紅開片茶道碗

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館長柯玫瑰撰文向世界介紹中國陶藝大師邢良坤。柯玫瑰說,邢良坤運用他曾當過鍋爐工的經驗建起了自己的窯爐,發現了風與火的最佳配置。多次失敗以後,他終於掌握了立體開片技術。柯玫瑰評價說,「傳統的技術曾使中國藝術家在陶藝界沉默了幾百年,然而邢良坤卻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破例聘請中國陶藝家邢良坤為該館遠東地區客座教授。

珍珠開片茶道碗 流淌紅釉茶道碗

有人說邢良坤似乎有些「狂」,沉浸在陶藝王國之中的邢良坤「狂」得可愛。「邢陶」在日本展覽引起轟動時,邢良坤在展覽會上口吐「狂言」:我可以把日本陶藝家的製作過程「倒背」,而我的作品你要是講出一個製作過程來,我就把我的房子和我的20項發明專利全部贈送給你。邢良坤的這番講話在日本電視台播放後,但卻沒有人能站出來和這位來自中國的陶藝「大俠」打擂。邢良坤說,我的作品可以裝滿一個半盧浮宮。有一天我的作品會在全世界的博物館裡面收藏。

對不對??昨天電視里還公布他牛皮吹大了!!有人挑戰成功了!!!

❸ 陶瓷的創始人是誰

中華向號瓷之國,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史書上的景瓷生產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代以後的景德鎮地區,已有各種各樣的瓷器生產。晉代時,有個叫趙慨的人,曾為當時景德鎮地區瓷器質量的提高作出過巨大貢獻,因而被後世人尊稱為"師主",歷朝立廟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陳叔寶為了造豪華的庭台樓閣,下詔令要這里窯戶燒造雕鏤精巧的陶瓷柱 ,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煬帝又要這里造"獅象大獸"兩座獻給皇宮。這說明當時的景德鎮地區制瓷業已有相當的技藝水平,瓷器產品有了較大的影響。
強盛的唐帝國建立之後,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當時又叫昌南鎮的景德鎮地區瓷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出了兩 個出名的制瓷人物,一個叫陶玉,一個叫霍仲初,他們所造的瓷器"瑩如玉""土惟白壤,體稍薄,色素潤",送到京都出售,被稱為"假玉器",轟動市場,皇帝下令作貢品,"於是昌南瓷名天下"。

❹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4)唐發明陶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❺ 陶器是由誰發明的

沒有誰發明一說,只能說人們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歷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時代就權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❻ 唐朝發明什麼和筒車陶瓷器中什麼最為有名什麼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

唐朝的時候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這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陶瓷也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三彩和秘色瓷。當時的長安和洛陽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❼ 陶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陶器和瓷器是抄分開的,襲陶瓷是總稱。
①距今5000-6000年,人類進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出現了彩陶文化。所以陶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
②早期的瓷器不過是一種釉陶,又稱原始青瓷。從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是陶發展到瓷的過渡階段。商代出土的原始青瓷,也就是釉陶。
③東漢末期出土有釉色光亮、質地純凈的青瓷器。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
④唐代制瓷業已成為獨立生產部門,有越窯青瓷、邢窯白瓷等。唐晚期,長沙銅窯首創釉下彩繪。
⑤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發展,雍正時達到鼑峰。
希望能幫助到你!

❽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瓷不是某個個復人發明的,它是人類制進化發展過程中無意發現的產物,人類學會了用火來防禦、用火來燒烤食物,在用火過程中發現了火周圍的黏土燒後變得堅硬,即用這種方式燒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這就誕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兩碼事,陶是用黏土燒制出來的,瓷是用瓷土(石)燒制出來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誕生距今約12000年(國外考古發現),原始瓷的誕生距今3000年(國內考古發現),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義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它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生產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現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❾ 陶瓷的發明人是誰啊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漢族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百年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陶瓷品種。它們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長石、石英等傳統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擴大到非硅酸鹽,非氧化物的范圍,並且出現了許多新的工藝。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文獻已將「Ceramic」一詞理解為各種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的通稱。因此陶瓷的含義實際上已遠遠超越過去狹窄的傳統觀念了。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漢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漢族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歷史陶瓷燒制的地方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夏朝以前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嘆為觀止。相傳堯傳天下於舜,舜傳天下於夏禹,禹則傳給其子,開始了所謂的 「家天下」。夏傳至桀,暴虐無道,商湯將之放遂,自立為帝,所以以征討得天下者,自湯開始。商得天下後統治達六百餘年(約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前後),一直到紂王。後被武王征伐,紂王自殺,於是天下歸於周。周朝的統治時期大致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事實上的有效統治在公元前771 年就已結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稱為戰國時期,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崛起,大一統之中國開始,但秦王朝只持續到公前206年,就被漢朝所取代。在這千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
漢朝
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在這一時期,燒造技藝有所發展,較為堅致的釉陶普遍出現,漢字中開始出現「瓷」字。同時,通過新疆、波斯至敘利亞的通商路線,中國與羅馬帝國開始交往,促使東西方文化往來交流,從此一時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來影響的端倪。佛教也至此時傳入我國。
六朝時期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公元581年隋朝奪取了權力,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局面,但它只統治到公元618年就被唐所取代。
唐朝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鑒測標准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唐末大亂,英雄竟起,接踵而來的是一個朝代爭奪局面,即五代,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960年。連年戰亂中卻出現了一個陶瓷新品種——柴窯瓷(蕭窯),質地之優被廣為傳頌,但傳世者極為罕見。
宋朝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由於東北的(遼)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統治者被迫南遷,再後則被蒙古族所滅。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生產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明朝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外,福建的德化窯、浙江的龍泉窯、河北的磁州窯也都以各自風格迥異的優質陶瓷蜚聲於世。隨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自殺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從吳三桂召滿清大軍入關到1911年清室覆滅,滿清統治垂二百餘年。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認為是整個清朝統治下陶瓷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工藝技術較為復雜的產品多有出現,各種顏色釉及釉上彩異常豐富。到清代晚期,政府腐敗,國運衰落,人民貧困,中國的陶瓷製造業日趨退化。
民國時期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民國初,軍閥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曾特製了一批「洪憲」年號款識的瓷器,這批瓷器在技術上不可謂不精,以粉彩為主,風格老舊。由於內戰頻仍,外國入侵,民不聊生,整個陶瓷工業也全面敗落,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前,未出現過讓世人注目的產品。
編輯於 2015-12-07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鈞瓷盛世國禮,坪山鈞瓷非遺傳承基地

如何能買到好的鈞瓷,找到有價值的作品呢?鈞瓷禹州坪山鈞瓷用心做瓷,鈞瓷創新代表企業,好口碑,坪山制
禹州坪山鈞窯有限公司廣告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有哪些?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實力..
陶瓷餐具十大名牌京東精品廚具,內外兼修,處處細節,精益求精,不一般的廚具不一般的生活!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評論
留下評論,萬一火了呢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工業陶瓷加工_專業陶瓷解決方案_值得信賴!
方寸智造廠家直銷,多年專注於非標准先進陶瓷及其它超硬脆材料的工業精密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一站式滿意解決方案,歡迎咨詢
廣告2019-11-08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9)唐發明陶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參考資料:網路-陶瓷
5贊·4,109瀏覽2019-08-27
瓷器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20贊·253瀏覽2019-01-2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瓷窯遍及南北各地,名窯迭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燒制出大型瓷器,並成功地燒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紅及樞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金時戰亂後遺留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仍然繼續生產,其中龍泉窯比宋時更加擴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200多年來燒制出許許多多的高、精、尖產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窯廠的存在也帶動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等品種,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保持中國瓷都的地位。康熙時不但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的品種,並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技術,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雍正朝雖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藝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緻,成為與號稱「國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種。 乾隆朝的單色釉、青花、釉里紅、琺琅彩、粉彩等品種在繼承前新的基礎上,都有極其精緻的產品和創新的品種。 乾隆時期是我國制瓷業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到嘉慶以後瓷藝急轉直下。尤其是道光時期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力衰竭,制瓷業一落千丈,直到光緒時稍微有點迴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壽終正寢。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並至此落
25贊·1,114瀏覽2016-03-10
瓷器的發明人是誰?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16瀏覽2020-04-02
陶瓷是誰發明的?
陶瓷不是某個個人發明的,它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無意發現的產物,人類學會了用火來防禦、用火來燒烤食物,在用火過程中發現了火周圍的黏土燒後變得堅硬,即用這種方式燒制陶的工具、物品和器皿,這就誕生了陶器,陶器和瓷器是兩碼事,陶是用黏土燒制出來的,瓷是用瓷土(石)燒制出來的,各有各的特性,陶的誕生距今約12000年(國外考古發現),原始瓷的誕生距今3000年(國內考古發現),中國是瓷器的發明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了,但真正意義的瓷是距今700年的南宋末期至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它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生產的瓷器,所以它是瓷器的老祖宗,現在也是古瓷造假的老祖宗。陶器的老祖宗在全球各地。
42贊·562瀏覽
瓷器的種類有哪些?瓷器的種類價格?區別

瓷器的種類,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嚴重危害瓷器,不利於瓷器的種類長久保存特別是瓷器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種類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

❿ 隋唐陶瓷的發明對現在陶瓷發展的影響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楊堅篡北周並南陳,統一中原,改國號為隋,隋的朝代雖短,但在瓷器燒制上,卻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燒造,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另外此時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貼花,就是一例。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葯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
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具、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佇立,有的引頸嘶 ,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故種姿態。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發髻,穿著色彩鮮艷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唐代經濟的繁榮發展,政治的長期穩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是唐代的各個方面無不空前的繁榮和提高,陶瓷藝術最能表達這種盛唐氣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製造它的那個時代的藝術記錄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風情畫

閱讀全文

與唐發明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