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火葯發明於隋朝

火葯發明於隋朝

發布時間:2021-08-15 08:06:54

Ⅰ 火葯是中國那個朝代發明

火葯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

Ⅱ 中國的火葯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黑色火葯在唐代(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做神仙並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與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古代煉丹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2)火葯發明於隋朝擴展閱讀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Ⅲ 火葯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專由古代煉丹家發屬明的,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琉璜伏火法,用琉璜、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琉璜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Ⅳ 火葯是誰發明的是哪個朝代的

火葯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版為求長生不老而權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

Ⅳ 火葯是中國哪個朝代發明的是秦朝時期發明的還是隋朝時期發明的

隋唐時期發明的。隋代出現,黑火葯在唐代出現並應用於戰爭。

Ⅵ 火葯的起源

火葯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煉丹術,後在隋朝被真正發明,在唐朝被用於軍事。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於公元七世紀,在煉制丹葯的過程中發明的。火葯發明後,首先被古代軍事家所利用,製造出火葯武器,用於戰爭。煉丹術起源很早,《戰國策》中已有方士向荊王獻不死之葯的記載。

《武經總要》記有火葯配方和火葯武器。火葯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年代最早的軍用火葯配方。據記載,唐昭宗天佑元年(904)鄭瑤攻豫章(今江西南昌)時,曾用飛火攻城,這是我國目前已知使用火葯武器的最早記錄。

火葯存放禁忌

首先適宜設置於僻靜的偏遠地區,要遠離市區的房舍以及人群,比如山洞或者是山凹處。炸葯箱外應該建築有土堤環繞保護,以策不適情況發生。

炸葯箱應該保持在乾燥通風,並且避免日光的直射,室溫應該維持在8~30℃。

附近應設置有避雷針,針尖的一端高度一定能在45°俯角將火葯庫涵蓋在內,以防被電擊。

Ⅶ 火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唐朝還是隋朝要不就是隋唐

唐初的煉金術士在煉制丹葯時,發現用硫磺等原料製成的東西能威力巨大的效果。
求採納

Ⅷ 什麼時候發明了火葯(最早)

火葯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煉丹術,後在隋朝被真正發明,在唐朝被用於軍事。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8)火葯發明於隋朝擴展閱讀

黑火葯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最初主要用於醫葯,這從其命名的"葯"字即可見一斑,後來火葯傳至歐洲才用於軍事。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於神仙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一個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專家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日前結束在四川綿陽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專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硝的開采提煉基地,而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揭開中國火葯發明的千古之謎。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制丹葯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其中的「伏火礬法」是世界上關於火葯的最早文字記載,中國學術界由此認為火葯的發明不遲於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華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綿陽市文物局等單位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對老君山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發現老君山地區有朝陽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幾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其洞深在數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

考察隊在朝陽洞等山洞中,發現了排列有序的用來生產的硝池,以及堆積如山的下腳料、廢棄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其中煙子洞寬約60米,高達50米,在長約1公里的山洞內,人為形成了4處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個工作 面均有幾個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內還散落著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專家們通過對老君山周邊環境及文化的考察,發現重華鎮物產有限,交通不便,卻匯集了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陝西、浙江等省的會館,有的會館至今保存完好。專家們一致認為,極有可能是經營硝的各省客商雲集在這里,並建起了各省的會館。在這些會館的旁邊,至今還有一條名為「火炮街」的古街,當地居民說這條街古代是經營火葯原料和爆竹的。

專家們還認為,四川是中國本土教道教的發祥地,兩漢前後道教煉丹盛行,火葯又是道教的發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至今有宋代修建的4座道教教觀,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聯系。而作為火葯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當地也都一應俱全,具備了火葯生產的基本條件。

徐向東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在看了探險隊的文字考察報告和照片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能找到火葯發明的物證的話,太令人振奮了」。國家文物局文研所所長榮大為同樣認為「這是重大發現,意義深遠,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如果經過進一步考察論證,老君山就是中國火葯的發明地,

並且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開采地,那將是中國和全世界考古界的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

在經過一段探索後,火 葯開始被實際應用。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

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火葯被引入醫學,成為葯物,用於治療瘡癬,以及殺蟲、 辟濕氣瘟疫。

大約在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火葯開始在戰 爭中使用。火葯被引入軍事,成為具有具大威力的新型武器,並引起了戰略 、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初期的火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來縱火。隨著工藝的改 進,火葯的爆炸性能加強,新型的火器亦不斷出現。抗戰中,中共軍隊還使用過黑火葯武器打仗

宋時,火葯在軍事上更得到了廣泛使用,北宋為了抵抗遼 西夏和金的野蠻進攻,很重視火葯和火葯武器的試驗和生產,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和1002年(咸平五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和冀州團練使石普,曾先後分別在皇宮里作了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葯武器,受到真宗的嘉獎。

從此,火葯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後來北宋政府在首都汴梁建立了火葯作坊,是專門製造火葯和火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也就是「廣備攻城作」)其「日出弩火葯箭七千支 ,弓火葯箭一萬支 ,蒺藜炮(內裝有帶刺鐵片的火葯包)三千支 皮火炮二萬支」。

1044年,曾公亮著有《武經總要》, 裡面記錄了 三種火葯配方及多種火葯武器 並配有插圖 這是世上最早的熱兵器製作工藝流程記載至南宋時 ,火葯武器技術愈發先進, 陳規守德安(湖北安陸)曾經使用火槍沖鋒。

至南宋中晚期又出現了突火槍 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發明了有深遠影響的管形火器 竹筒改為鐵管或銅管 則子窠用鐵塊等物質製成(類似子彈) 然後火葯利用爆破的張力把推子窠出去 ,這是後來步槍和子彈的雛形. 當然有槍必然有炮, 爆破原理是一樣的 ,宋滅南唐 ,奪金陵時就使用了火炮 ,也使用中國象棋中有了炮這一棋子(參見) 這使得宋成為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火葯發明於隋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